浅谈英美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美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武汉市解放中学胡庆晖
主题词:英美文化英语教学渗透
内容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英语,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
本文就英美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阐述。
美国已故语言学教授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语言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则通过语言得以凸现。
由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所以这一切都构成了他们与其他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
如果忽视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就会导致判断失误,交际受阻。
语言学家拉多曾说:“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学好语言。
”学习英语,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
一方面是其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以文化为载体的语言知识。
《英语课程标准》
(Christmas)
如果学生每个月都能够了解到一个新的节日习俗,那么他们就会对每个月充满期待,对英语课充满期待。
2.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很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如果学生不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很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反而会造成交际上的障碍。
就拿简单的打招呼为例: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了吗?”“你要去哪儿?”如果你跟一个外国朋友见面时也照字面翻译成: “ Have you eaten yet ?”“ Have you had your lunch?”外国朋友会感到很奇怪,他会以为这种打招呼似乎是说: “我也没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我买单。
”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
”另外,如果不是很熟的朋友,最好不要随便问:“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因为有些外国朋友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映可能会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你管得着吗?)”由此可见,正确运用语言的前提是了解该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
3. 有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语法讲解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知识。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
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引下的英语课堂必须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性原则,及在正确的语境下运用英语的原则。
在这种课堂上,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学生由原来的“配角”变为“主角”,处于更加积极,主动的地位。
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授者,而是具有了多元的特征,是课堂的主导者,帮助者,评价者甚至是参与者。
同时,教学过程变成为了双方或多方的交际过程。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素质。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
个了解文化,提高素质,拓展思维的过程。
学习英语不仅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规范,同时还要了解其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
让学生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更进一步理解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修养。
由此可见,将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好途径。
参考文献: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