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4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4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
2、c3(均不为0),当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 /L,0.3mol/ L,0.08 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c2=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 c1<0.14 mo /L
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A(g)+nB(g)cC(g)+dD(g),C物质的体积分数(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0 △V(g)>0 B.△H>0 △V(g)<0
C.△H>0 △V(g)>0 D.△H<0 △V(g)<0
3、pH=8的NH3·H2O和pH=12的NH3·H2O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pH
A.略小于9+lg2B.略大9+lg2C.略大12 - lg2D.略小于12 - lg2
4、一定温度下,在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可逆反应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 g+B(g)3C g H=akJ mol(a>0)
∆⋅-
A.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A):c(B):c(C)=2:1:3
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akJ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C.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g)+1.5O2(g)=SO3(g) △H=-315KJ/mol
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393.5 kJ•mol-1,②C(s,金刚石)
+O 2(g )═CO 2(g )△H=-395.0 kJ•mol -1,则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KF 的电子式:
B .异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CH 2CH 3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氯化钙的电离方程式:CaCl 2===Ca 2++Cl 2-
7、从键长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共价键中最稳定的是 ( )
A .H —F
B .N —H
C .C —H
D .S —H
8、3He 在月球上储量丰富,3He 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的初级粒子,下列关于3He 和4He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互为同位素
B .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C .两者为同一种核素
D .两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下可逆反应:22S Cl (橙黄色液体2)Cl (+气2)2SCl (鲜红色液体
1)H 61.16kJ mo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里消耗n mol 22S Cl 的同时也生成n 2molCl
B .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将增大
C .达到平衡时,若升高温度,氯气的百分含量减小
D .加入氯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氯气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10、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a 有催化剂参与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
C .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 1+E 2
D .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11、如图曲线a 表示放热反应2X(g) Z(g)+M(g)+N(s)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不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B.X的投入量增加
C.加催化剂D.减小容器体积
12、向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 bZ(g) △H<0。
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上图可求得方程式中a∶b=1:3
B.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
C.推测在第13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降温
D.用X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mol/(L·min)
13、为防止流感病毒的传播,许多公共场所都注意环境消毒,以下消毒药品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84消毒液B.高锰酸钾C.酒精D.醋酸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手性分子提出了以下四个观点:
①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互为镜像
②利用手性催化剂合成可得到一种或主要得到一种手性分子
③手性异构体分子组成相同
④手性异构体性质相同
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全部
15、在x mol石英晶体中,含有Si—O键数是
A.x mol B.2x mol C.3x mol D.4x mol
LiLaZrTaO+C6。
下列说法错误的16、某新型锂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C6Li x+Li1-x LaZrTaO放电
充电
是
A.电池放电时,b极为正极,a极发生氧化反应
B.b极反应为xLi++Li1-x LaZrTaO-xe-= LiLaZrTaO
C.当电池工作时,每转移x mol电子,b极增重7x g
D.电池充放电过程,LiLaZrTaO固态电解质均起到传导Li+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以A为原料合成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M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ⅰ.ROH + R'X ROR'+ HX (X=Cl、Br、I)
ⅱ.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Ⅰ为加成反应,物质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若物质Y中含有氯元素,物质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1molG最多可与___________mol Br2反应。
(4)C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为G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A.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B.核磁共振氢谱显示5组峰
C.1molG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请设计由D合成E的路线。
___________
18、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A、B、C、D都是含碳化合物。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③、④的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
反应④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
(2)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
请用①~⑤填写化学反应中乙醇的断键位置
Ⅰ.与活泼金属反应,键______________断裂
Ⅱ.在Cu或Ag催化下和O2反应,键______________断裂
19、实验室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制得的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_______(填“上”或“下”)层。
(2)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20、某教师在课堂上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铜是否发生反应并探讨反应所产生气体的性质。
Cu+2H2SO4(浓)Δ
CuSO4+SO2↑+2X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试管乙中发生的____________现象,说明了铜和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该现象还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性。
(2)若要收集试管甲中生成的气体,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方法收集(填序号)。
①排水取气法②向上排空气取气法③向下排空气取气法
(3)补充试管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X物质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4)试管乙口部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此防范措施也说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气体(填“酸性”、“中性”或“碱性”),____________(填“有”或“无”)毒性。
21、回答下列问题
(1)以电石制取乙炔时,用硫酸铜溶液除去其中的H2S气体,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时,在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3)某同学设计了由乙醇合成乙二醇的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步骤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证明酸性:CH3COOH>H2CO3>C6H5OH,如图装置存在严重缺陷,请说明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改进后,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题分析】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Y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根据方程式X(气)+3Y(气)2Z(气)
开始(mol/L):c1c2c3
变化(mol/L):0.04 0.12 0.08
平衡(mol/L):0.1 0.3 0.08
c1=0.14 c2=0.42 c3=0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Y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根据方程式X(气)+3Y(气)2Z(气)
开始(mol/L):c1c2c3
变化(mol/L):0.1 0.3 0.2
平衡(mol/L):0.1 0.3 0.08
c1=0 c2=0 c3=0.28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起始时浓度范围为0<c(X)<0.14,0<c(Y)<0.42,0<c(Z)<0.28,A、X 和Y平衡浓度为1:3,变化的量为1;3,所以起始量为1:3,c1:c2=1:3,A正确;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化学方程式系数之比为3:2,B正确;
C、X、Y的变化量之比和起始量之比相同,所以转化率相同,C错误;
D、依据上述计算,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mol•L-1,D正确;
答案选C。
【点晴】
依据极值法进行转化计算分析判断是本题的关键。
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
2、A
【题目详解】由题干C物质的体积分数(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升高,C物质的体积分数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H<0,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C物质的体积分数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V(g)>0,综上所述,该反应正反应为△H<0,△V(g)>0,故答案为:A。
3、C
【解题分析】若一元强碱pH=8的NH3·H2O和pH=12的NH3·H2O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pH
pH=8的NH3·H2O中c(OH-)=1×10-6mol/L,pH=12的NH3·H2O中c(OH-)=1×10-2mol/L,假如不考虑混合后一水合氨的电离,则混合后c(OH-)=mol/L≈mol/L,则溶液中的
c(H+)==mol/L=2.0×10-12mol/L,pH=12-lg2,但由于混合后溶液比pH=12的NH3·H2O稀,促进电离,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pH略大12 - lg2。
答案选C。
4、D
【题目详解】A. 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体系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则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故A项错误;
B.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但无法确定其浓度比是否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B项错误;
C. 因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反应过程中实际放热量在数值上小于焓变量,即小于a kJ,故C项错误;
D.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题目点拨】
本题是化学反应热、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综合考查,难度不大,但需要注意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的标志,如B 选项,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但化学平衡跟反应后的各物质的浓度之比无直接关系,只要勤于思考,明辨原理,分析到位,便可提高做题准确率。
5、D
【分析】弱酸、弱碱没有完全电离,电离时需吸收能量,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少;焓变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硫的燃烧热是1mol S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的热量;能量越低越稳定;
【题目详解】A.只有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可溶性盐和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kJ,弱酸弱碱没有完全电离,电离时需吸收能量,放出的热量少,故A错误;焓变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同温同压下,
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故B错误;硫的燃烧热是1mol S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393.5 kJ•mol-1,②C(s,金刚石)
+O2(g)═CO2(g)△H=-395.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C(s,石墨)=C(s,金刚石)△H=+1.5 kJ•mol-1,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D正确。
6、C
【题目详解】A.KF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3,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故B错误;
C.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氯化钙能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氯离子,即CaCl2=Ca2++2Cl-,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涉及电离方程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结构示意图等,侧重化学用语正误判断的考查,把握常见的化学用语及规范使用为解答的关键。
7、A
【分析】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半径越小,核间距越小,共价键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据此分析。
【题目详解】H—F、N—H 、C—H、S—H,它们都是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所以只需要判断其它原子的半径大小,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4种原子中F的半径最小,所以H—F 核间距最小,共价键最稳定,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8、A
【解题分析】二者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选A。
【题目点拨】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为核素。
中子数为质量数-质子数。
9、A
【题目详解】A、根据方程式可知单位时间里消耗n mol S2Cl2的需要消耗n molCl2,同时生成n molCl2,Cl2的生成与
消耗的物质的量相同,反应处于平衡状态,选项A正确;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选项B错误;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氯气的含量增大,选项C错误;
D、加入氯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2Cl2的转化率增大,氯气的转化率降低,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易错点为选项B,注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10、D
【解题分析】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该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C、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E1、E2分别代表各步反应的活化能.D、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
【题目详解】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b中使用了催化剂,故A错误;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E1、E2分别代表反应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能量较高的E1,故C错误;D、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故D正确。
11、A
【题目详解】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加大X的投入量,X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时x的转化率不变,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减小体积,压强增大,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加快,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答案:A选项。
【题目点拨】
突破口:由图象可以知道,由曲线a到曲线b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改变条件使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时x的转化率不变,说明条件改变不影响平衡状态的移动,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12、B
【解题分析】A.0~10min内X的变化量是0.25mol/L,Z的变化量是0.5mol/L,所以a:b=1:2,故A错误;
B.7min时从图中可以看出速率加快,但浓度没有改变,所以不是增大压强和增加浓度,有可能是升高温度,故B正确;
C. 13min时从图中可以看出X浓度增加,Z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不可能是降温,故C错误;
D. 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故D错误;
正确答案:B。
13、B
【题目详解】A. 84消毒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选;
B. 高锰酸钾属于盐,是一种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高锰酸钾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一种强电解质,B选;
C.酒精是一种非电解质,C不选;
D.醋酸是一种弱电解质,D不选;
答案选B。
14、A
【题目详解】根据手性分子的定义及性质判断:①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互为镜像,正确;②利用手性催化剂合成可得到一种或主要得到一种手性分子,正确;③手性异构体分子组成相同,正确,④手性异构体性质不相同,错误,答案选A。
15、D
【解题分析】在二氧化硅晶体中,1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连接,形成4个Si-O键,答案选D。
16、B
LiLaZrTaO+C6以及装置图中Li+的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式C6Li x+Li1-x LaZrTaO放电
充电
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Li x C6-xe-=C6+xLi+,正极反应式为Li1-x LaZrTaO+xLi++xe-=LiLaZrTaO,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a,阳离子移向正极b,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A. 根据装置图中Li+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a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 放电时,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正极上Li1−x LaZrTaO得电子生成LiLaZrTaO,反应式为xLi++Li1-
LaZrTaO+xe-= LiLaZrTaO,故B错误;
x
C. 当电池工作时,处于放电状态,为原电池原理,b电极为正极,反应式为xLi++Li1-x LaZrTaO+xe-= LiLaZrTaO,故每转移xmol电子,b极增加xmol Li+,质量为7g/mol×x mol=7xg,故C正确;
D. 由反应原理和装置图可知,放电时,Li+从a电极通过LiLaZrTaO固态电解质移动向b电极,并嵌入到b极,充电时,Li+从b电极通过LiLaZrTaO固态电解质移动向a电极,并嵌入到a极,故电池充放电过程,LiLaZrTaO固态电解质均起到传导Li+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HCHO 2
【分析】根据题给信息和转化关系推断,A为,X为HCHO,Y为。
【题目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已知反应Ⅰ为加成反应,物质X的结构简式为HCHO。
(2)若物质Y中含有氯元素,物质Y的结构简式为。
(3)酚羟基邻位、对位上的易被溴水中的溴原子取代,1molG最多可与2mol Br2反应。
(4)C生成D为醇羟基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醛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G的分子式为C10H10O3,A.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
B.核磁共振氢谱显示5组峰,含有5种氢原子;
C.1molG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H的结构简式为。
(6)根据题给信息设计由D合成E的路线见答案。
考点:考查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
18、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H3CH2OH+3O2点燃
−−−→2CO2+3H2O 酯化(或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①①③
【分析】乙醇和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乙醇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氧化成乙醛;
【题目详解】(1)反应①是乙醇和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是2CH3CH2OH+2Na→2CH3CH2ONa +H2↑;
反应②是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H3CH2OH+3O2点燃
−−−→2CO2+3H2O;
反应③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类型酯化(或取代)反应。
反应④是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氧化成乙醛,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2)Ⅰ.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乙醇钠,乙醇钠的结构式是,所以是键①断裂;
Ⅱ.乙醇在Cu或Ag催化下和O2反应生成乙醛,乙醛的结构式是,所以是键①③断裂。
七、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9、上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分析】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结合乙酸乙酯的性质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1)制得的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所以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层,故答案为:上;
(2)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为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该反应为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0、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②H2O 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酸性有毒
【分析】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反应产生CuSO4、SO2、H2O。
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S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因此可通过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该气体是酸性气体,同时有毒性,能够与碱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根据元素守恒确定方程式中X的成分。
【题目详解】(1)通过试管乙中品红溶液褪色,来说明铜和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该现象还同时说明产生的SO2气体具有漂白性;
(2)在试管甲中发生反应:Cu+2H2SO4(浓)Δ
CuSO4+SO2↑+2H2O,由于反应产生的S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
因此可通过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合理选项是②;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反应前后各种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可知X物质是H2O;
(4)SO2溶于水溶液显酸性,能够与碱发生反应。
试管乙口部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此防范措施也说明了产生的气体是酸性气体,同时具有毒性。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
注意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气体,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可根据其密度及物质的溶解性确定气体收集方法,对于有毒气体,要注意结合物质性质进行尾气处理,防止造成大气污染。
21、H2S+CuSO4=CuS↓+H2SO4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消去反应NaOH、H2O 挥发出的CH3COOH也能使苯酚钠溶液变浑浊,干扰H2CO3和C6H5OH酸性的比较在甲、乙装置之间增加一个盛有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H3COOH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卤代烃中溴元素的检验,乙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的比较,特别需要排除干扰因素。
【题目详解】(1)电石中含有CaS等杂质,与水反应得到的乙炔中混有H2S。
因CuS的溶度积很小,H2S与Cu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强酸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CuSO4=CuS↓+H2SO4。
(2)溴乙烷是共价化合物,不会电离出溴离子。
与NaOH溶液共热后,溴原子变成溴离子。
在用AgNO3溶液检验溴离子前,应先用硝酸酸化,以防OH-与Ag+生成沉淀,干扰观察AgBr颜色。
(3)X能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即X中有不饱和键,反应①消去反应。
从而X为CH2=CH2,Y为BrCH2CH2Br。
Y 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
(4)甲中加入醋酸溶液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酸性CH3COOH>H2CO3;甲中生成的CO2中混有醋酸蒸气,醋酸也能使苯酚钠溶液变浑浊。
故乙中苯酚钠溶液变浑浊不能说明酸性H2CO3>C6H5OH。
可在甲、乙之间增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CH3COOH。
不含CH3COOH的CO2与苯酚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只能生成NaHCO3,而不能生成Na2CO3,CO2与苯酚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
【题目点拨】
从一个官能团的有机物(如乙醇)合成两个官能团的有机物(如乙二醇),通常经过消去、与溴加成、再水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