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上册三年级第八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知识小结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知识小结苏教版挑⎩⎪⎨⎪⎧tiāo (挑水)tiǎo (挑战) 当⎩⎪⎨⎪⎧dāng (当时)dàng (上当) 五、形近字⎩⎪⎨⎪⎧访fǎng (访问)仿fǎng (仿佛)⎩⎪⎨⎪⎧料liào (材料)科kē(科学) ⎩⎪⎨⎪⎧震zhèn (地震)振zhèn (振奋) ⎩⎪⎨⎪⎧取qǔ(收取)娶qǔ(嫁娶)⎩⎪⎨⎪⎧萧xiāo (萧条)箫xiāo (箫声) ⎩⎪⎨⎪⎧吻wěn (亲吻)勿wù(勿忘) ⎩⎪⎨⎪⎧虚xū(虚心)虑lǜ(考虑) ⎩⎪⎨⎪⎧段duàn (段落)锻duàn (锻炼) ⎩⎪⎨⎪⎧胞bāo (同胞)抱bào (拥抱) ⎩⎪⎨⎪⎧糟zāo (糟糕)槽cáo (食槽) ⎩⎪⎨⎪⎧抢qiǎng (抢夺)枪qiāng (手枪) ⎩⎪⎨⎪⎧译yì(翻译)择zé(选择) ⎩⎪⎨⎪⎧糊hú(糊涂)湖hú(湖水) ⎩⎪⎨⎪⎧涂tú(涂写)途tú(路途) ⎩⎪⎨⎪⎧怨yuàn (抱怨)恕shù(宽恕) ⎩⎪⎨⎪⎧蹋tà(糟蹋)塌tā(倒塌) 六、近义词著名—知名 自夸—自诩 感触—感想口吻—口气 预料—意料 教育—教导成就—成绩 惊喜—惊奇 糟蹋—糟践赶紧—赶忙 感激—感谢 整治—整顿带领—率领 陋习—恶习尽心尽力—竭尽全力 废除—废止临时—暂时 空闲—空暇 残害—迫害喜欢—喜爱 痛楚—痛苦七、反义词谦虚—骄傲 喜欢—讨厌 自夸—自谦惊喜—失落糊涂—清醒糟蹋—爱惜热火朝天—冷冷清清经常—偶尔临时—永久喜欢—厌恶空闲—繁忙残害—保护八、词语搭配(有名)的大作家(谦虚)的大作家(白白胖胖)的小姑娘(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深有感触)地说(发自肺腑)地说吃尽了(苦头) 躲进(深山)遮住(眼睛) 得知(消息)(感激)的泪水(感动)的泪水九、词语归类1.表示谦虚的词语: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戒骄戒躁虚怀若谷谦躬下士2.描写劳动场面的词语:热火朝天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干劲十足十、句子积累1.含有关联词的句子:(1)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八单元知识点易错词扶老携幼头插茱萸辛亥革命受罪缠足临时残害兴高采烈登高远眺既然幼小废除陋习疼痛1、《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它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后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写自己思念家人,后两句推想家人也在思念自己,表达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一个“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诗人思乡情浓。
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2、《孙中山破陋习》课文写孙中山小时候目睹他姐姐被强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表现出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破”是废除的意思。
“陋习”指的不合理、不文明的风俗和习惯。
课文中的“陋习”指缠足。
以前生活中还有男尊女卑,女子不能上学等陋习。
孙中山废除缠足陋习的原因是它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让她们受尽了肉体和心灵的痛苦。
3、《练习8》激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成语: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无止境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勤能补拙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继日闻鸡起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4、《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梅花(宋王安石)墨梅(元王冕)墙角数枝梅,我家洗砚池头树,凌寒独自开。
朵朵花开淡墨痕。
遥知不是雪,不要人夸颜色好,为有暗香来。
只留清气满乾坤。
5、古诗积累渭城区(唐王维)相思(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红豆生南国,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来发几枝。
劝君更尽一杯酒,愿君多采撷,(xié)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物最相思。
6、“思乡”诗句:(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苏教版 新 语文 三上 第1-8单元知识重点
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核心知识梳理一、易错字音:双桨jiǎng 携带xiã思绪xù林樾yuâ插手chā大街jiē踪迹zōng 小艇tǐng二、字形:爽:先写“大”。
爱:秃宝盖下面是“友”,不能写成“又”。
佳:右边是两个“土”,不是“土。
异:上部是“巳”不能写成“已”或“己”。
萍:上下结构,先写草字头。
忽:上面是“勿”,不是“匆”。
三、字义:一年一度:量词,次。
扶老携幼:拉着、带领不解藏踪迹:知道,懂得小娃撑小艇:轻便的小船歌声振林樾:震荡意欲捕鸣蝉:欲,想要。
捕,捉四、多音字倒 dǎo(倒下)dào(倒茶)重 chïng(重阳节)zhîng(重要)藏 cáng(隐藏)zàng(西藏)五、形近字酒(飘洒)倍(加倍)异(异乡)爱(心爱)偷(愉偷)酒(酒杯)培(培育)导(向导)受(难受)愉(愉快)坏(破坏)浮(浮力)苹(苹果)欲(欲望)环(环绕)俘(俘兵)萍(浮萍)吹(吹风)六、近义词环绕——围绕飘荡——飘扬愉快——高兴尽情——纵情欢乐——快乐家乡——故乡热闹——喧闹欢度——欢庆思念——想念远眺——远望欢聚——团聚相会——聚会兴高采烈——兴致勃勃七、反义词凉爽——炎热愉快——悲伤幸福——痛苦远眺——近观欢聚——离别兴高采烈——垂头丧气八、成语天真无邪聪明伶俐伶牙俐齿天真烂漫活灵活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眉清目秀活蹦乱跳远走高飞背井离乡兄友弟恭天各一方牵肠挂肚朝思暮想一日三秋地久天长形影不离手足情深九、重点句段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十、重点知识1 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词作者是乔羽。
苏教版三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期末知识清单汇总 (共16张PPT)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8.25**Aug-2125- Aug-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 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8.2521.8.25**August 25, 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21.8.25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8月 *21.8.25*August 25,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8/25/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8.25
谢谢大家
2021/7/25
19
扶老携幼 天各一方 九牛一毛 百尺竿头
登高远眺 家家户户 沧海一粟 更进一步
2021/7/25
6
词语
2.近义词。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欢聚——团聚 生气——气愤
思念——想念 异乡——他乡 笑话——嘲笑
2021/7/25
7
词语
3.反义词。
喜欢——讨厌
生气——高兴
痛苦——幸福
2021/7/25
8
句子
2021/7/25
11
背诵积累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 2.《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021/7/25
12
背诵积累
3.古诗词名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水调歌头》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题西林壁》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 《绝句》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复习资料
第八单元复习资料易读错的字词易写错的字词加倍、重阳、思念、兄弟、异乡、遍地、回忆、单独、一年一度、天各一方、思绪万千、兴高采烈、扶老携幼、登高远眺、挑柴、缠足、痛苦、心疼、祖宗、总统、废除、残害、陋习、受罪、既然、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1.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文包诗”。
2. 王维:唐代诗人,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3. 《每逢佳节倍思亲》题目的意思: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文中的佳节指“重阳节”,诗人王维在这一天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 诗句中字词的解释:①独:一个人孤独。
这个“独”字,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
②异乡:作者家乡山东以外的地方,诗中指长安。
③倍:更加。
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地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二十四课《孙中山破陋习》1. 课题《孙中山破陋习》中:废的意思是废除。
陋习指不文明的习俗。
孙中山废除的陋习是缠足。
2. 孙中山废除缠足陋习的原因:①孙中山爱他的姐姐,而他的姐姐被缠足伤害了一辈子;②缠足陋习残害了中国妇女上千年,他很痛恨这个陋习。
3. 孙中山:敢于反抗陋习,敢于和陋习作斗争的精神。
孙中山妈妈:无奈。
4. 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身体及心灵上的痛苦,说明了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5. 课文第一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
第一句总写,第二句分写(写了姐姐的勤劳能干),第三句分写(写了活泼开朗)。
6.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这件事指姐姐缠足后再也没有笑脸,再也不唱歌了。
“深深地、刺痛”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件事对孙中山的影响程度之深。
7. 古代陋习:男尊女卑、女子不能上学等。
现代陋习:等车不排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要点汇总
苏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要点汇总一、会认的字。
萧(xiāo)(萧声)(吹箫)(萧蔷)扎(zā)(扎着)(包扎)(扎辫子)吻(wěn)(口吻)(亲吻)(吻别)娜(nà)触(chù)(感触)(触动)(抵触)虚(xū)(谦虚)(虚弱)(虚假)菩(pú)(菩萨)(泥菩萨)译(yì)(翻译)(译文)(口译)糊(hú)(糊涂)(迷糊)(养家糊口)涂(tú)(糊涂)(涂抹)(涂色)怨(yuàn)(怨恨)(埋怨)(怨气)蹋(tà)(糟蹋)(跳蹋)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饶(ráo)(饶恕)(求饶)(饶命)播(bō)(播种)(广播)(播放)孙(sūn)(孙子)(儿孙)(姓孙)陋(lòu)(陋习)(丑陋)(简陋)疼(téng)(心疼)(疼痛)(疼爱)既(jì)(既然)(既而)(既望)统(tǒng)(总统)(统一)(统率)残(cán)(残害)(残疾)(残缺)二、会写的字。
访(访问)(拜访)(采访)遇(遇到)(偶遇)(机遇)预(预告)(预备)(出乎预料)料(预料)(材料)(香料)震(震动)(地震)(震撼)事(事情)(事故)(好事)取(取得)(收取)(领取)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待(等待)(接待)(平等相待)途(途中)(路途)(旅途)段(一段)(段落)(手段)胞(同胞)(胞弟)(双胞胎)糟(糟蹋)(糟糕)(糟粕)紧(赶紧)(紧张)(紧凑)帮(帮助)(帮忙)(帮手)助(帮助)(助手)(助理)抢(抢先)(争抢)(抢夺)破(破旧)(破败)(打破)挑(挑柴)(挑选)(挑毛病)份(一份)(份数)(股份)宗(祖宗)(宗庙)(正宗)纪(年纪)(纪律)(法纪)导(领导)(导演)(教导)废(废除)(废弃)(废品)除(废除)(除去)(除法)三、辨字组词。
四、词语积累。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1.近义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册书中的重难点知识,如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
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提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基本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应用。
3.几何图形的认识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重点知识,梳理思路。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练习题,涵盖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解答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可以通过乘法进行验算,提高正确度)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92÷3 ()十多 17×5 ()十多4.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数量×单价=总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1)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 84÷3 95÷4 81÷3(2)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4)在()÷6=17......()中,余数有()种可能?a÷7=b÷6(a和b都不等于0),则a与b 的关系是()。
注意点: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大于余数,反之,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注意数位:从右往左数,千位是第四位,左边一位是万位,右边一位是百位。
(1)口算:2000+4000 8000—3000 6000—200 7000+100(2)写一写:两个千加两个百加一个十是多少?(3)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4)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dfs_service_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学会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学会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
三上语文第八单元知识要点一、熟练听写课本里划的词语,要求书写规范,无错别字。
二、二类字:(要求会写拼音,读准音)每逢fénɡ扶老携xié幼头插chā手挽wǎn手登高远眺tiào三、近义词:思念—想念热闹—喧闹兴高采烈—兴致勃勃祖宗—祖先陋习—陋俗空闲—空暇五、反义词:热闹—冷清高兴—难过兴高采烈—垂头丧气喜欢—讨厌经常—偶尔穷—富六、词语积累:1、勤奋学习: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关羽红脸忠勇;包公黑脸正直;秦桧白脸奸诈;孙悟空猴脸红、黑忠勇与正直3、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课文知识要点:1、《每逢佳节倍思亲》(1)这是用文包诗的形式。
课文表达了唐朝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词语:天各一方: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
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一年一度:度:次。
每年一次的意思。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兴高采烈:兴,指兴致;采,指精神;烈:旺盛。
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4)佳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佳节?答: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在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还有春节、中秋、元宵等节日。
(5)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答:每到节日的时候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6)其他表现思乡的诗。
如《静夜思》2、《孙中山破陋习》(1)文章讴歌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2)陋习指不好的风俗习惯,在文中指缠足,破是废除的意思。
为什么要废除?因为它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
(3)“姐姐缠了脚,还能下地干活吗?”(换一种说法)姐姐缠了脚,不能下地干活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八单元应知应会和知识点
三(上)第八单元应知应会一、易错词相逢加倍陪伴天各一方一年一度已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欢度过渡句遍插茱萸登高远眺思念回忆情景缠足陋习既然(立即)应该(因为)年纪懂事领导异口同声废除残害妇女挑柴疼痛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眼泪空闲刺痛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gu 罪过)铸(zhu铸造)佞(ning奸诈谄媚的小人)臣忠骨:岳飞的遗骸二、多音字挑tiao 挑柴挑三拣四空kong空地空闲重chong重新重阳节便bian方便tiao挑战挑拨离间kong 天空zhong重量pian便宜三、成语1、激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AABC:孜孜不断炯炯有神津津有味翩翩起舞色色俱全依依不舍四、填空1、《孙中心破陋习》陋习:不合理的习惯与风俗。
文中的陋习指给妇女缠足。
本文赞扬了孙中心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我们身边的陋习是:随地吐毯、插队、闯红灯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拓展一首王维的诗《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赞扬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五、拓展思乡诗句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六、背诵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七、请假条谢哲平晚上睡觉着了凉,早上起来头疼,还有些发烧,上午要到医院去看病。
请帮谢哲平写张请假条。
第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1近义词:情景(情形、景象)、欢聚(团聚)、热闹(喧闹)思念(想念、怀念)、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反义词:欢聚(分离、失散)、热闹(冷清)、平静(动荡)思念(忘却、忘记)、高兴(难过)、兴高采烈(无精打采)2照样子写词:出生.入死声东击西七上八下摇头摆尾深入浅出3兴高采烈……我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上学去。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要点
第八单元复习要点一、重要词语:佳节加倍重阳思念兄弟回忆独自异乡情景孙中山挑柴痛苦心疼受罪祖宗既然应该总统废除陋习唱歌空闲眼泪残害妇女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远眺天各一方思绪万千辛亥革命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二、多音字:重zhòng重担觉 jué发觉空kōng 空气挑 tiāo挑柴看kàn看见chóng重阳节 jiào 睡觉kòng空闲 tiǎo挑战 kān看家三、近义词情景﹦情形欢聚﹦团聚思念﹦想念每逢= 每当异乡= 他乡空闲﹦休闲陋习﹦陋俗废除﹦取消痛苦= 难过祖宗﹦祖先热闹﹦喧闹残害﹦伤害喜欢﹦喜爱笑话﹦取笑远眺﹦远望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四、反义词:热闹≠冷清欢聚≠分离思念≠忘记异乡≠家乡空闲≠忙碌废除≠建立残害≠保护痛苦≠愉快喜欢≠讨厌生气≠高兴不该≠应该成功≠失败兴高采烈≠无精打采五、词语解释:1、扶老携幼:扶,搀扶。
携,带领。
扶着老人,领着小孩。
2、天各一方:形容两地相隔,非常遥远。
六、造句:1、兴高采烈……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春游。
2、思绪万千……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
3、家家户户……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火。
4、既然……就……既然..知道自己做错了,就.应该勇敢地承认。
5、再也……再也……听了老师的话,小明在课堂上再也..不做小动作了。
..不随便讲话,再也七、课文拓展:1、《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故事。
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的“佳节”指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2、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苏教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doc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一、生字佳(jiā)节倍(bèi)数重(chóng)逢扶(fú)贫扶老携幼(yòu)神采(cǎi)怀念(niàn)父兄(xiōng)回忆(yì)单独(dú)插(chā)秧挽(wǎn)救眺(tiào)望子孙(sūn)挑(tiāo)水头痛(tòng)疼(téng)痛受罪(zuì)列祖列宗(zōng)既(jì)然应该(gāi)统(tǒng)一废(fèi)除相逢(féng)二、多音字重(chóng zhòng)少(shǎo shào)挑(tiāo tiǎo)当(dāng dàng)便(biàn pián)三、近义词思念——想念(怀念) 欢度——欢庆(庆祝)欢聚——团聚远眺——远望(眺望)情景——情形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家乡——故乡陋习——恶习(陋俗)废除——废止临时——暂时空闲——空暇(闲暇) 残害——迫害(伤害)喜欢——喜爱痛楚——痛苦四、反义词欢聚——离别热闹——冷清远眺——近观兴高采烈——垂头丧气经常——偶尔临时——永久喜欢——厌恶(讨厌) 空闲——繁忙(忙碌)残害——保护五、词语积累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形容亲情的词语】手足之情血浓于水寸草春晖骨肉相连舐(shì)犊(dú)情深【形容思念家乡的词语】归心似箭魂牵梦萦故土难离朝思暮想【关于勇敢的词语】兵强士勇无所畏惧英勇无畏赴汤蹈火勇往直前临危不惧【表示憎恶的词语】深恶痛绝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嫉恶如仇口诛(zhū)笔伐(fá)六、词语搭配(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欢乐)的重阳节(兴高采烈)地登高游玩(兴致勃勃)地登高游玩(含)着眼泪(废除)陋习(长长)的布条(软软)的布条(深深)地刺痛(猛烈)地刺痛(幼小)的心(善良)的心(一道又一道)地缠(紧紧)地缠七、积累句型第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感叹句: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关联词:(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3)
单元知识点
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
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奖牌给哪组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
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猜一猜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
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先让学生自己做,如果有些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稍加提示: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要想求出平均每月节约水费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今年前6个月平均每月的水费知道吗?该怎样求?
更多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加倍思念兄弟回忆异乡情景登高扶老携幼天各一方一年一度思绪万千兴高采烈
1、本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
课文表达了唐朝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每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里的“佳节”指重阳节。
倍:更加。
异:别的。
3、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在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清明节:一般四月五日前后。
祭祖、扫墓。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
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
传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赏月、吃月饼。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吃饺子、守岁。
24、孙中山破陋习
挑柴疼痛受罪祖宗既然应该总统废除唱歌空闲眼泪妇女残害缠足辛亥革命1、本文讲述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时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
表现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精神,以及坚决与封建势力做斗争的革命精神。
2、“破”指破除、废除。
“陋习”指不文明、不合理的习惯和风俗,本文中指缠足陋习。
以前生活中的陋习:女子无才便是德、包办婚姻、男尊女卑、封建迷信。
3、“妈妈含着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表现了妈妈既同情女儿,又无力反抗封建习俗的矛盾心里。
“含着眼泪”更能表现妈妈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
4、“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深深地”更能说明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幼小心灵的影响。
5、“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说明缠足给姐姐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6、“首先废除”可以看出孙中山坚决与封建势力做斗争的革命精神。
练习8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中的“辜”指罪过。
“佞臣”指奸臣,跪在岳飞墓前的四个佞臣:秦桧夫妇、张俊、万俟卨(mòqíxiè)。
意思是:忠臣的遗骸埋在这里是青山的荣幸,而无罪的白铁却用来铸造了几个佞臣。
激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成语:
学海无涯:学习像在海上航行,没有边际,要学的知识无穷无尽。
书山有路:读书就像是登山,有路可走的路径是什么?就是勤奋。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
全力以赴:付出所有的精力去做成一件事情。
九牛一毛:像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数量。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形容在学习上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不要沾沾自喜。
孜孜以求:不断追求,不知劳累。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在学问、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再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梅花》作者是北宋王安石。
诗中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凌寒:指十分寒冷。
请假条是一种应用文体。
请假条的格式:
1、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请假条。
2、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顶格写上自己对收请假条人的称呼并加上冒号。
3、第二行空两格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假的时间。
4、“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标上感叹号。
5、在请假条的右下角写上请假人的称谓和姓名,在姓名的下方写请假条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