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画山绣水》同步练习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山绣水
一.课前感知
学前导引
1.杨朔的这篇散文描写某某山光水色富有诗情画意,整篇文章有一个主旨性话语,写出了作者漓江游的总体感受。

朗诵作品后你能找出它来吗?
2.本文富有文采,杨朔是把散文当做诗歌来创作的,请多“吟哦讽诵“,品味语言上的妙处。

第2、3、5自然段力求在此基础上达到背诵要求。

感悟探讨
1.在介绍了一些造型奇特的山岩名称以后,作者借船夫的口讲了不少有关这些山岩来历的传说,这些传说都表现了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原因,请和同学互相探讨,交换看法。

二.探究学习
技能提高
1.诵读课文第二段中如下文字,回答问题。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1)说说本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解题引导:语言运用的特点可抓住修辞、文字风格与读者自身的阅读感受来入手。

)(2)把划线句改用陈述句来表达:
(解题引导:本题不单纯是句式的变换问题,还必须以理解整段文字为前提)
2.对《画山绣水》一文大篇幅写反映阶级压迫的历史传说的作用,有几种不同的看法:(1)文章紧扣漓江游的总体感受:“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2)借船夫说故事,侧面介绍山岩情貌;故事也说得有情有味,在赏景中受到教育。

(3)观赏自然景物会使人愉悦,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而要说从景物描写中接受阶级教育,那有点牵强附会了。

你觉得上面这些说法怎样?你也许还有新的意见,那就请说出来。

学科能力训练—想象与联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两种以上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

(词语顺序可以颠倒,120字左右)
(解题引导:解答本题一定要顾及到题目中所给予的所有限制性的要求,必须全部满足)
课题探讨(四)
上网或去图书馆进行检索,寻找与“文人与山水”这一话题相关的文章,看看其他人是如何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对你的思考又有何启发。

推荐阅读:
余秋雨教授《文化苦旅*苏东坡突围》;
葛晓音教授《中国文人与山水名胜》;
朱又可《文化共山川一色》……
三.展示平台
基础达标
1.引号的作用主要有引用、否定或讽刺、表特定称谓或特殊含义、着重指出等四种,试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1)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某某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

()(2)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

()
(3)现在想想,我那时的离开,真是考虑得太“周全”了。

()
2.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情景使人恍惚沉进最的梦境。

……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出来。

你会觉得自己好象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无比的石头雕刻。

A.恬静喷涌精妙 B。

安静喷溅精美
C.恬静飞迸精细 D。

恬静喷溅精美
能力比拼
3.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问题。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X、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冰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绿,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齿,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X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忙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枯涩的汗水里。

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X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第一节的空缺处。

酿成滋成凝成
(2)根据第一、二、三节的内容,分别用四个字归纳夏季的特点。

一:二:三:
(解题引导: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提炼语言信息的能力)
(3)说说你对夏天“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解题引导:本题考查对含蓄的句子的理解,请不要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架空答题)
(4)写出“历代文人”描写“春华”、“秋月”的古诗词各一句
春华:
秋月:
中考探骊
考点:准确理解词义并能正确使用。

例:(2002年某某市中考题)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B.吴垠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振振有辞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C.学校篮球队在区内取胜后,又在市里夺冠,现在已经偃旗息鼓,回到了学校。

D.我们严正警告吕秀莲:莫以为挟洋可以妄自尊大,就能够肆无忌惮地分裂祖国。

(答案:D,另外三句中对成语感情色彩理解有误)
4.(2001年西城区中考题)用词造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A.酝酿:经过充分的酝酿,班会如期举行。

B.鸟瞰:他坐在草地上,鸟瞰着天空中飞过的大雁。

C.踌躇:我踌躇了半天,决定放弃这次旅行。

D.热忱: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