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通用)
实验报告篇一
一、实训要求:
本实训要求熟悉制图的基本规格和基本知识,正确掌握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培养绘图和读图的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按要求《机械制图》和AutoCAD 2023
知识的紧密结合,作到既要掌握AutoCAD 2023 的作图技巧,又要符合《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规定。
熟练掌握零件图绘制的基础上,学会装配图的绘制和三维实体造型。
二、总结
通过此次实训,我详细了解到一个真实零件的绘制过程,对于看图和绘图的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熟练。
本次实训复习了很多我以前学过的知识,对我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又做了一次练习,发现自己很多的知识没有运用熟练。
还有我们这次实训内容较多,时间较短,发现自己绘图的速度很慢,以后一定要要多多练习争取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出色的完成任务。
虽然我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实训,但是我觉得本次实训虽然比我们平时的作业困难了一点,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就可以胜任项制图工作,因为我们这次实训的内容基本上是在照抄别人的作品,没要完成一个制图者应该做的全部工作。
所以我觉得我们离一个真正的制图工作者的路还很遥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为其而努力。
机械制图(CAD)实训能够圆满结束,首先得感谢老师教育我们理论知识和耐心的指导,没有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就不可能顺利的完成。
老师的耐心辅导是我们坚持的不懈动力。
实验报告心得体会篇二
在两天的统计学实验学习中,加深了对统计数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Excel操作软件的应用。
下面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统计学(statistics)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
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统计学是一门针对数据而展开探求的科学。
在实验中,对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要求了。
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也离不开相关软件的'支持。
因此,Eexcel软件的安装与运行则变成了首要任务。
实验过程中,对Excel软件的安装因要求具体而变的相对简单。
虽然大多数计算机
都已内存此软件,但在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亦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了。
按Excel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将数
据正确输入的过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又要用心。
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
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和输入数据。
因此,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为了整个统计实验的基矗。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篇三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
用符号表示V=时间t
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
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
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科学实验报告篇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
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但科学素养的形成不仅是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或学生机械的记忆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依赖于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或者验证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慢慢地形成。
而很多探究活动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实验教学与实验报告单的填写又是密不可分的。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实验报告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探究结果等,而且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等方面大有用处。
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知道实验是怎么做的,但叫他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他却写不出正确的假设、过程和结论。
例如在教学《小水珠到哪里去了》一课时: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时出现了假设和结论表述不完整、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不一致、假设中同时改变几个因素、在实验现象后面写结论以及实验报告写的不完整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造成的。
在针对实
验报告单上的问题讨论交流时,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由此可见,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
科学语言是表达和交流科学信息的一种通用语言。
学生用口语表达与交流时,老师发现不了的错误在实验报告单上发现了。
例如: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李程远同学说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小车自身的“重力”大小有关时,一部分学生
听成了“动力”,引起同学们的不解。
还有在填写实验报告单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等等。
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能使学生的科学思想表达更规范、正确和严谨,真正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及其表达形式,逐渐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的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对假设、实验设计等的编写,使实验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得以预演,可以明显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例如在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学生把假设、不变的因素、改变的因素都确定并填写好,实验操作时就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填写完整的实验报告,使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在头脑中得以重现,不足之处得以显现。
因此,填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例如通过对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的讨论交流,学生能能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整改、弥补,把假设和结论写完整,假设中只改变一个因素,把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保持一致,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记录,写出正确的结论。
五、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
科学世界是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的神奇世界,学生非常向往,乐意探究。
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缺乏这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没有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所以学生学习科学感到很深奥、难理解,导致兴趣缺失。
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科学的环境,每一个教学实验都要想方设法去做,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当你走进课堂,哪怕手里只拿了一支蜡烛、一盒火柴,学生就会激动不已、充满期盼;如果说要去实验室上实验课,学生总是欢呼雀跃。
由此可见,学生多么想上实验课,多么想动手操作,上实验课简直成了一种奢望,而实验教学恰恰是一种常态,科学教师应该坚持上好每一堂课。
除了实验室、教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利用便利的自然环境,充足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
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描述自然、认知自然。
当把这一切让学生在最后以实验报告单的形式写下来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感到困难,而变得兴趣盎然。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实验是学好科学的基础。
总之,实验报告的书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技能,还能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得出自己的体会和结论,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得到升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师应重视实验报告单的各项功能在实验教学中的充分发挥,利用实验报告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报告篇五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
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其中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关于实验报告篇六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了解、掌握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的调节与使用;
3、测定DMPO-OH 的EPR 信号。
二、实验原理
1、电子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或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anetic Resonance,EPR),是指在稳恒磁场作用下,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顺磁性物质,对微波发生的共振吸收。
1944年,苏联物理学家扎沃伊斯基(Zavoisky)首次从CuCl2 、MnCl2等顺磁性盐类发现。
电子自旋共振(顺磁共振)研究主要对象是化学自由基、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及其化合物、固体中的杂质缺陷等,通过对这类顺磁物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观测(测量因子、线宽、弛豫时间、超精细结构参数等),可了解这些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状态及所处环境的信息,因而它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状态的重要工具。
由于这种方法不改变或破坏被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因而对寿命短、化学活性高又很不稳定的自由基或三重态分子显得特别有用。
近年来,一种新的高时间分辨ESR技术,被用来研究激光光解所产生的瞬态顺磁物质(光解自由基)的电子自旋极化机制,以获得分子激发态和自由基反应动力学信息,成为光物理与光化学研究中了解光与分子相互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这种独特作用,已经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EPR基本原理
EPR 是把电子的自旋磁矩作为探针,从电子自旋磁矩与物质中其它部分的相互作用导致EPR 谱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结构的,所以只有具有电子自旋未完全配对,电子壳层只被部分填充(即分子轨道中有单个排列的电子或几个平行排列的电子)的物质,才适合作EPR 的研究。
不成对电子有自旋运动,自旋运动产生自旋磁矩,外加磁场后,自旋磁矩将平行或反平行磁场方向排列。
经典电磁学可知,将磁矩为μ的小磁体放在外磁场H 中,它们的相互作用能为:
E=-μ· H = -μH cosθ
这里θ为μ与H 之间的夹角,当θ= 0 时,E = -μH, 能量最低,体系最稳定。
θ=π时,E=μH,能量最高。
如果体系从低能量状态改变到高能量状态,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反之,如果体系由高能量状态改变为低能量状态,体系则向外释放能量。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的自旋运动和相应的磁矩为:
μs=-gβS
其中S 是自旋算符,它在磁场方向的投影记为MS, MS 称为磁量子数,对自由电子的MS 只可能取两个值,MS=±1/2, 因此,自由电子在磁场中有两个不同的能量状态,相应的能量是:
E±=±(1/2)geβH
记为:Eα= +(1/2)geβH
Eβ= -(1/2)geβH
式中Eα代表自旋磁矩反平行外磁场方向排列,能量最高;Eβ代表平行外磁场方向排列,能量最低。
但当H=0 时,Eα=Eβ,相应的Ms=±1/2 的两种自旋状态具有
相同的能量。
当H≠0 时,能级分裂为二,这种分裂称为Zemman 分裂。
它们的能
级差为:
△Ee=geβH
若在垂直稳恒磁场方向加一频率为υ的电磁辐射场,且满足条件:
hυ = gβH
式中,h—为Planck 常数,β—为Bohr 磁子,g —朗德因子;
则处在低能态的电子将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而跃入高能量状态,即发生受激跃迁,这就是EPR 现象。
因而,hυ = gβH 称为实现EPR 所应满足的共振条件。
3.g因子
自由电子g=ge=2.002,实际情况下g=h?/?B(H0+H’),g反映分子内部结构
(因附加磁场H’与自旋、轨道及相互作用有关),自由基g值偏离很少超过±0.5%,非有机自由基,g值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过渡金属离子,因轨道角动量对磁矩
有贡献,g偏离ge。
4、主要特征
由于通常采用高频调场以提高仪器灵敏度,记录仪上记出的不是微波吸收曲线(由吸收系数X''对磁场强强度H作图)本身,而是它对H的一次微分曲线。
后者的两
个极值对应于吸收曲线上斜率最大的两点,而它与基线的交点对应于吸收曲线的顶点。
g值从共振条件hv=gβH看来,h、β为常数,在微波频率固定后,v亦为常数,余下的g与H二者成反比关系,因此g足以表明共振磁场的位置。
g值在本质上反
映出一种物质分子内局部磁场的特征,这种局部磁场主要来自轨道磁矩。
自旋运动与轨道运动的偶合作用越强,则g值对ge(自由电子的g值)的增值越大,因此
g值能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
对于只含C、H、N和O的自由基,g值非常接近ge,其增值只有千分之几。
当单电子定域在硫原子时,g值为2.02-2.06、多数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的g
值就远离ge,原因就是它们原子中轨道磁矩的贡献很大。
例如在一种Fe3+络合物中,g值高达9.7
线宽通常用一次微分曲线上两极值之间的距离表示(以高斯为单位),称“峰对峰
宽度”,记作ΔHpp。
线宽可作为对电子自旋与其环境所起磁的相互作用的一种检测,理论上的线宽应为无限小,但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它被大大的增宽了。
超精细结构如在单电子附近存在具有磁性的原子核,通过二者自旋磁矩的相互作用,使单一的共振吸收谱线分裂成许多较狭的谱线,它们被称为波谱的超精细结构。
设
n为磁性核的个数,I为它的核自旋量子数,原来的单峰波谱便分裂成(2nI+1)
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一定规律。
在化学和生物学中最常见的磁性核为1H及
14N,它们的I各为1/2及1、如有n个1H原子存在,即得(n+1)条谱线,相
对强度服从于(1+x)n中的二项式分配系数。
如有n个14N原子存在,即得
(2n+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1+x+X2)n中的3项式分配系数。
超精细结
构对于自由基的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吸收曲线下所包的面积可从一次微分曲线进行两次积分算出,与含已知数的单电子的标准样品作比较,可测出试样中单电子的含量,即自旋浓度。
5、主要检测对象可分为两大类:
①在分子轨道中出现不配对电子(或称单电子)的物质。
如自由基(含有一个单
电子的分子)、双基及多基(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单电子的分子)、三重态分子(在分子轨道中亦具有两个单电子,但它们相距很近,彼此间有很强的磁的相互作用,与双基不同)等。
②在原子轨道中出现单电子的物质,如碱金属的原子、过渡金属离子(包括铁族、钯族、铂族离子,它们依次具有未充满的3d,4d,5d壳层)、稀土金属离子(具有未充满的4f壳层)等。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羟基自由基(?OH)等氧自由基是主要的活性物种,然而由于?OH 的活性高、寿命短,因而难以直接测定。
捕获剂捕获短寿命的氧自由基生成相对稳定的、寿命较长的自由基,这些具有顺磁性的有机物种在磁场和微波的协同作用下容易被EPR
分析检测。
DMPO 是一种对氧自由基捕集效率很高的自旋捕集剂,而且形成的自
旋加合物,DMPO-OH,有很特征的超精细分裂图谱和超精细分裂常数。
实验步骤如下:
1、取适量DMPO样品于样品管中装样,将样品管一端封住;
2、在插入样品管前用纸擦拭确保其干净;
3、样品管垂直放入谐振腔,等待EPR 检测。
4、调节仪器参数,得到谱图。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得到数据见附图。
从图中可见,DMPO-OH 的EPR 波谱由四条谱线组成,强度比为1:2:2:1
五、实验心得
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的区别:
a. EPR和NMR是分别研究电子磁矩和核磁矩在外磁场中重新取向所需的能量;
b. EPR的共振频率在微波波段,NMR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
c. EPR的灵敏度比NMR的灵敏度高,EPR检出所需自由基的绝对浓度约在10-8M 的数量级;
d. EPR和NMR仪器结构上的差别,前者是恒定频率,采取扫场法,后者还可以恒定磁场,采取扫频法。
实验报告篇七
课程名称:芯片解剖实验
学号:
姓名:
教师:
年6月28日
实验一去塑胶芯片的封装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电路封装知识,集成电路封装类型。
2、了解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3、掌握化学去封装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烧杯,镊子,电炉。
2:发烟硝酸,弄硫酸,芯片。
3:超纯水等其他设备。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实验原理:
1、传统封装:塑料封装、陶瓷封装
(1)塑料封装(环氧树脂聚合物)
双列直插 DIP、单列直插 SIP、双列表面安装式封装 SOP、四边形扁平封装 QFP 具有J型管脚的塑料电极芯片载体PLCC、小外形J引线塑料封装 SOJ
(2)陶瓷封装
具有气密性好,高可靠性或者大功率
A.耐熔陶瓷(三氧化二铝和适当玻璃浆料):针栅阵列 PGA、陶瓷扁平封装 FPG
B.薄层陶瓷:无引线陶瓷封装 LCCC
2、集成电路工艺
(1)标准双极性工艺
(2)CMOS工艺
(3)BiCMOS工艺
3、去封装
1、陶瓷封装
一般用刀片划开。
2、塑料封装
化学方法腐蚀,沸煮。
(1)发烟硝酸煮(小火) 20~30分钟
(2)浓硫酸沸煮 30~50分钟
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抽风柜电源,打开抽风柜。
2、将要去封装的芯片(去掉引脚)放入有柄石英烧杯中。
3、带上塑胶手套,在药品台上去浓硝酸。
向石英烧杯中注入适量浓硝酸。
(操作时一定注意安全)
4、将石英烧杯放到电炉上加热,记录加热时间。
(注意:火不要太大)
5、观察烧杯中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6、取出去封装的芯片并清洗芯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腐蚀效果。
7、等完成腐蚀后,对废液进行处理。
五、实验数据
1:开始放入芯片,煮大约2分钟,发烟硝酸即与塑胶封转起反应
此时溶液颜色开始变黑。
2:继续煮芯片,发现塑胶封装开始大量溶解,溶液颜色变浑浊。
3:大约二十五分钟,芯片塑胶部分已经基本去除。
4:取下烧杯,看到闪亮的芯片伴有反光,此时芯片塑胶已经基本去除。
六、结果及分析
1:加热芯片前要事先用钳子把芯片的金属引脚去除,因为此时如果不去除,它会
与酸反应,消耗酸液。
2:在芯片去塑胶封装的时候,加热一定要小火加热,因为发烟盐酸是易挥发物质,如果采用大火加热,其中的酸累物质变会分解挥发,引起容易浓度变低,进而可能照成芯片去封装不完全,或者去封装速度较慢的情况。
3:通过实验,了解了去塑胶封装的基本方法,和去封装的一般步骤。
实验二金属层芯片拍照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芯片拍照的方法。
2、掌握拍照主要操作。
3、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电动平台
二、实验仪器设备
1:去封装后的芯片
2:芯片图像采集电子显微镜和电动平台
3:实验用PC,和图像采集软件。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1:实验原理
根据芯片工艺尺寸,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用带CCD摄像头的显微镜对芯片进行
拍照。
以行列式对芯片进行图像采集。
注意调平芯片,注意拍照时的清晰度。
2:实验内容
采集去封装后金属层照片。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拍照电脑、显微镜、电动平台。
3、小心移动硅片尽量将芯片平整。
4、打开拍照软件,建立新拍照任务,选择适当倍数,并调整到显示图像。
(此处选择20倍物镜,即拍200倍照片)
5、将显微镜物镜旋转到最低倍5X,慢慢载物台粗调整旋钮使载物台慢慢上升,直到有模糊图像,这时需要小心调整载物台位置,直至看到图像最清晰。
6、观察图像,将芯片调平(方法认真听取指导老师讲解)。
10、观测整体效果,观察是否有严重错位现象。
如果有严重错位,要进行重拍。
11、保存图像,关闭拍照工程。
12、将显微镜物镜顺时针跳到最低倍(即: 5X)。
13、逆时针旋转粗调焦旋钮,使载物台下降到最低。
14、用手柄调节载物台,到居中位置。
15、关闭显微镜、电动平台和PC机。
五、实验数据
采集后的芯片金属层图片如下:
六、结果及分析
1:实验掌握了芯片金属层拍照的方法,电动平台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熟悉了图像采集软件的使用方法。
2:在拍摄金属层图像时,每拍完一行照片要进行检查,因为芯片有余曝光和聚焦的差异,可能会使一些照片不清晰,对后面的金属层拼接照成困难。
所以拍完一行后要对其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照片进行重新拍照。
3:拍照是要保证芯片全部在采集视野里,根据四点确定一个四边形平面,要确定芯片的四个角在采集视野里,就可以保证整个芯片都在采集视野里。
4:拍照时的倍数选择要与工程分辨率保持一致,过大或过小会引起芯片在整个视野里的分辨率,不能达到合适的效果,所以采用相同的倍数,保证芯片的在视野图像大小合适。
实验报告参考篇八
ERP沙盘实验报告模板
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ERP沙盘综合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同组学生姓名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日得分:批改时间:日实验教师(签名):张敏
一、实验目的
在我看来,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而是通过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理解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升管理能力的一类实践课程。
主要目的简单的阐述如下:
1) 掌握如何通过沙盘展示企业的各种资源,按照既定流程开展经营活动;
2) 通过沙盘展示并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体会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管理理论在经营企业中的综合应用技巧;
3) 通过学习并模拟企业经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
根据老师对沙盘模拟的规则解释以及参照《沙盘规则》和《运营表》在一定市场环境下,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通过沙盘模拟企业运营的主要业务及其业务流程。
要求各小组在分工明确条件下将自己的企业连续经营五年后分析成果。
三、实验步骤
1) 阅读《商业预测》、《沙盘规则》和《运营表》,对ERP沙盘模拟初步了解。
2) 老师讲解操作规则,了解企业运营的基本步骤。
3) 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初始年的生产运营。
4)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职务和目标责任。
我在小组中担任营销总监。
5) 生产总监总结上年运营情况,确定下年产量;采购总监制定原料需求计划;营销总监根据产量,分析市场,给出广告投放计划,经CEO研究修正后投放广告。
6) 开始新一年的运营。
组织召开新年度规划会议,各部门总监制定出具体计划,包括新建生产新,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及贷款等各项计划,小组讨论协商,CEO作出最后决定。
7) 营销总监参加订货会带回订单。
8) 根据获得的订单,各部门总监各司其职,开始新一年的生产活动。
9) 小组成员协调合作,完成生产任务,按订单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