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乱谈日系6×7折叠机双雄GF670Makina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材乱谈⽇系6×7折叠机双雄GF670Makina67前⾔:
6×7画幅是⽇系光学⼚商⾮常钟爱的⼀个画幅⽐例,在这个规格上,诞⽣了许多器材发烧友推崇
备⾄的中画幅相机,例如Mamiya RZ67 Professional、Mamiya 7、PENTAX 67等。
中画幅较⼤
的感光⾯积可以呈现出更细腻的画⾯、更丰富的过渡、更⾼的解析⼒,但是感光材料⾯积⼤也
决定了相机的体积都难以妥协。
在6×7画幅相机中,派宝Makina 67和Fujifilm GF670是两台规格
⾮常接近,并且体积紧凑、采⽤折叠⽪腔机构减少机⾝厚度,减轻机体重量的6×7中画幅旁轴相机。
6×7中画幅相机想要控制体积是⼀件⾮常困难的事情。
不管设计师们采⽤了多么精妙的设
计,120胶⽚、6×7画幅都必然占⽤⼤量空间。
尤其是6×7画幅的单反相机,体积更为巨⼤。
许
多经典的6×7单反机型虽然性能优秀,备受摄影师的好评,但由于体积和重量问题,最终都会出
现在影楼或者户外的三脚架上。
不仅如此,那些对它们⼜爱⼜恨的摄影师还会赋予其“tank”或
者“monster”的称号。
例如经典的Mamiya RZ67 Pro II以及Pentax 67Ⅱ,许多⼈都对它们的机械结构、整体素质赞叹不已,却对其重量有⽆尽的控诉。
旁轴机构是解决此道的良⽅,因为取消了反光板和巨⼤的眼平/
腰平取景器,6×7画幅的相机的厚度起码得到了控制。
如在旁轴机构的基础上,采⽤固定标准镜
头及折叠⽪腔设计,⽆疑可以得到最紧凑的体积。
在6×7画幅的相机中只有两款采⽤了旁轴取景联动测距折叠⽪腔——⼤名⿍⿍的Fujifilm GF670
以及⾝世复杂的Plaubel Makina67。
前者还有⼴⾓镜头版本的GF670w,⽽后者则有改进版本的Makina 670及⼴⾓镜头版本的Makina W67。
Fujifilm GF670 记不清型号的⿊⽩卷数码后期 6×6模式
参数对⽐
机型Makina 67GF670 Professional
品牌Plaubel Fujifilm
类型双影重合测距旁轴式折叠相机
画幅6×76×6/6×7可切换
胶卷规格120120/220可切换
发布时间1978(Photokina)2008(PMA)
镜头规格80mm F2.880mm F3.5
滤镜⼝径58mm49mm
最近对焦距离1m0.9m
快门范围B、1秒-1/500秒B、4秒-1/500秒
快门类型机械控制叶⽚式镜间快门电⼦控制叶⽚式镜间快门
测光功能点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程序曝光不⽀持光圈优先
取景器放⼤倍率0.75×0.7×
取景器基线长度63mm37mm(有效25.9mm)
曝光补偿⽆±2档,1/3级补偿
电池 1.5v/LR443v/CR2
尺⼨宽度162mm178
⾼度115mm109
厚度56.5mm/113mm(折叠)64mm/138mm(折叠)
重量1280g1000g
相机界⼀贯的⽇式逻辑
理想主义者的Makina 67
⾸先Plaubel并⾮是⼀个籍籍⽆名的品牌,和许多著名光学品牌⼀样,Plaubel最早也是销售光学
产品起家,并在1910年开始推出⾃⼰⽣产的相机。
品牌创始⼈⾬果·施拉德⽤⾃⼰弟弟卡尔·布劳
贝尔(plaubel)的名字作为品牌名称,之后⾬果的⼉⼦⼽茨加⼊了这个家族企业,开始主导旗
下产品的开发。
Makinette系列新闻机就出⾃⼽茨的⼿笔,并且旗下的⽪腔产品、单轨机、⼤画
幅镜头也做的有声有⾊。
不过家族企业遇到了⼀个极⼤的难题,就是后继⽆⼈。
⼽茨⼦承⽗业之后并没有家族后代愿意继续从事光学产品研发。
正逢此时,⽇本光学产品商⼈⼟居君雄到德国采购新机,觉得当下市场上的新相机各个⾯⽬可憎。
正好Plaubel有计划制作⼀款Makinette 67相机,并且⼽茨有意出售旗下产业,于是⼟居君雄就连带Plaubel品牌、产业⼀并购⼊。
⼟居君雄经营的本业和⼩西六的前⾝⾮常相似,都在贩售相机、镜头相关产品,并且⽣意做的也不错。
在往返德国与⽇本之间渐渐⽣出雄⼼壮志,产⽣了和许多理想主义⽇系品牌创始⼈相同的念头:⾃⼰不满意市⾯上的⼤部分相机产品,想要做出⾃⼰认为完美的相机!
收购Plaubel让⼟居君雄⾛上了⽣产相机的快车道,继续担任Plaubel总经理的⼽茨也稳步推进Makinette 67的设计研发并且制作⽣产出了样机。
虽然Plaubel有着成熟的技术沉淀和⽣产车间,但⼟居君雄混迹⽇本相机领域和柯尼卡、尼康等品牌关系也不错。
于是他将机⾝的设计⽅案委托给⼩西六进⾏⼆次设计优化,并且⼜从尼康订购了80mm F2.8的中画幅镜头作为样头,重新制作了样机。
⼩西六派出的设计师内⽥康男之所以选择尼康的80mm F2.8规格镜头⼀⽅⾯是能够满⾜他的要求,另⼀⽅⾯是内⽥认为这⽀镜头太漂亮了!
最终由Plaubel提供机⾝初代蓝图及⽪腔,尼康提供了⼀⽀⼏乎完美的80mm F2.8中画幅⼤光圈镜头,使⽤科宝0号镜间快门,⼩西六提供新的完整的Makina机⾝结构设计并且组装⽣
产,1981年之后变更为玛⽶亚进⾏组装⽣产。
诞⽣了6×7画幅历史上⾮常著名的作品:Makina 67。
德味经典旗帜永不落
Voigtlander Bessa & Zeiss Ikon的继承者
Fujifilm GF670 Professional
Fujifilm GF670 Professional第⼀次亮相还是在2008年的PMA。
虽然PMA已经并⼊到同样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再难听到这个著名器材展的名号,但是Fujifilm GF670却成为了当年PMA 的明星产品,也成为了富⼠的最经典形象之⼀。
富⼠旗下光学产品丰富,是⽇系光学⼚家中机⾝+镜头的设计制造功底俱佳的⼚商,位列光学⼋光会之⼀。
在设计制造Fujifilm GF670之时富⼠和著名光学代⼯⼚确善能⼀起合作。
从外观上看产品灵感来源于福伦达Bessa系列折叠相机。
细数富⼠推出的645、6×7、6×8、6×9旁轴机型,只有GF670采⽤了福伦达Bessa系列经典的折叠⽪腔设计。
⽽且从机⾝外观来看,GF670也是福伦达Bessa I、Bessa Ⅱ的进化和变形。
可以说机⾝外观、⽪腔结构继承了福伦达Bessa的遗产,但快门拨盘、联动测距系统、取景框线设计则是确善能代⼯的另⼀款产品Zeiss Ikon的结晶。
ZeissIkon的精华在于优秀的旁轴取景系统,宽⼤明亮的取景器,清晰显⽰的黄斑,准确先进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这些精华全部被镌刻着Fujifilm6×7的这款相机所吸收,⽽Zeiss Ikon上的ISO拨盘和快门速度拨盘巧妙的组合也被富⼠移植到了Fujifilm GF670机⾝上,成为了⽇后富⼠经典的设计图腾。
在数码⽆反相机X-Pro2上推出这个设计之后备受好评,复古感⼗⾜。
GF670使⽤的镜头规格为
80mm F3.5标准镜头,4组6⽚设计,富⼠EBC镀膜。
也有⼀种说法,这⽀镜头流淌着福伦达Heliar的⾎统,毕竟GF670是富⼠和确善能合作的产物。
当然富⼠⾃⾝的中画幅镜头储备也⾮常丰富,⾃研⾃产是完全不存在任何问题。
了解完两台相机的⾝世,我们发现了⾮常微妙的⼀件事情,GF670镌刻着⽇系品牌的LOGO但是却博采德系光学⼚家精华和灵感,可以说是表⽇内德。
⽽Maikina 67则是挂靠着Palubel的品牌,机⾝和镜头来源分别是尼康及柯尼卡(⼩西六即是后来的柯尼卡),实际上是表德内⽇。
规格与操控对⽐
机械控制快门 | Makina 67光圈更⼤
正如前⽂所说,Makina 67在内⽥康男的建议下采⽤了尼康的Nikkor 80mm F2.8⼤光圈标准镜头。
镜头搭载了Copal 0#机械镜间快门,Copal 0#快门被⼴泛的应⽤在使⽤镜间快门的⾼端机型上,例如阿尔帕、哈苏、禄来。
从这个⾓度上来看,⼟居君雄的确踌躇满志,要将Makina 67打造成为⼀台完美的相机。
彼时Copal和⼩西六的关系⾮常紧密,两者有不少技术交流,⼩西六还曾资助Copal快门的研发⼯作。
Makina67搭载的尼康镜头看画⾯是锐度不错,但是放⼤镜下分辨率不如GF670,也就是说为了锐度牺牲了分辨率。
电⼦控制快门 | 镜头分辨率更⾼
Fujifilm GF670的镜头也是⼀⽀80mm镜头,最⼤光圈F3.5,可以看到镜头上铭刻着EBC镀膜的LOGO。
虽然是和确善能联合设计开发,但是不论是确善能旗下的福伦达、代⼯的蔡司还是富⼠本⾝,中画幅镜头的技术储备都不成问题。
不少摄影师反映相⽐起Makina 67那⽀⼤光圈镜
头,Fujifilm GF670的这⽀标准镜头虽然反差平淡,但是分辨率较为优秀。
Fujifilm GF670采⽤了电⼦控制的镜间快门,理论上不如Makina 67的机械快门可靠,需要电池才能释放,不过搭载的电⼦镜间快门特别轻柔,快门声响安静⼜⼲脆。
Fujifilm GF670 | Fujifilm 160NS | 6×6画幅
对焦⽅式差异微妙
| Makina 67秉承原教旨主义
| GF670快捷迅速
对焦⽅式的区别其实略有微妙之处—因为作为沿袭福伦达Bessa外观的GF670虽然采⽤了类似的单侧折叠⽪腔设计,但是对焦⽅式却没有采⽤整组对焦。
GF670在⼿动对焦时可以明显看到前镜组伸缩⽽⽪腔并⽆动作。
Makina 67的对焦⽅式是通过拨盘调整折叠⽀架伸缩,也就是整组位移对焦,采⽤了和福伦达Bessa相同的对焦拨盘设计,不过福伦达Bessa的对焦拨盘在机⾝左侧,过⽚拨盘在机⾝右侧。
⽽Makina 67则将过⽚扳⼿和对焦拨盘集成在⼀起放置在机⾝右肩上。
折叠机构
| Makina 67看起来⾮常坚固的整体式折叠
Makina 67采⽤了剪⼑式交叉折叠⽀架,整体伸缩,并⾮单侧折叠。
没有单侧折叠的剪⼑式交叉⽀架同样⾮常坚固,⽀撑Nikkor 80mm F2.8完全不成问题,镜头折叠和伸状态都⾮常牢固稳定。
| GF670单侧开合不需要遮光罩
Fujifilm GF670采⽤的是经典的折叠机单侧开合的设计,⽀架机构充满灵巧的机械感,单侧开合能在闭合状态时较好地保护镜头。
翻开折叠的⽀架较为简单,但是想要闭合⽪腔,需要将镜头拧到⽆穷远的位置,卡榫才能正常扣下。
TIPS
这⾥要提到⼀点,Fujifilm GF670在闭合折叠时,快门⽆法释放。
⽽Makina 67在折叠打开和闭合状态都可以释放快门,有误触之虞。
(⽽且⽼⼦误触了好⼏张)
取景与测光
| Makina 67⽀持测光但⽆程序曝光
Makina 67机⾝⽀持⾃动测光,但是不⽀持快门或者光圈⾃动优先的程序曝光模式。
半按快门可以在取景器右侧看到红⾊的+、-或者绿⾊的O。
红⾊的正负型号表⽰当前快门光圈组合是过曝或者⽋曝,绿⾊的O表⽰曝光正常。
Makina 67取景器⽀持⾃动视差补偿,基线长度63mm,对焦精度相对来说更⾼⼀些。
| GF670⽀持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及光圈优先
Fujifilm GF670的测光系统更为先进,毕竟是⼀台发布于2008年的机型,技术较为成熟。
Fujifilm取景器的规格和ZeissIkon接近,0.7x放⼤倍率,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持光圈优先模式。
⽽且GF670最可⼈的⼀点在于取景器框线⾃动适配当前焦点,不论⽆穷远还是最近对焦,
取景器内的框线都会进⾏准确的视差补偿。
TIPS
特别要说的是,虽然Makina 67的电⼦系统只有测光这部分,但是从镜头传递到取景器⾥的测光数据是靠⼀根脆弱的排线。
这根排线隐藏在折叠臂中,反复伸缩折叠镜头,排线有故障之忧。
按照许多摄影师的说法,Makina 67的测光故障不在少数。
Fujifilm GF670 | 记不清型号的⿊⽩卷 | 6×6画幅
画幅与适⽤胶卷
| GF670⽀持6×6/6×7画幅切换
| GF670⽀持120/220规格切换
Fujifilm GF670⽀持120/220规格胶卷切换⽆疑较为成熟,并且最吸引⼈的⼀点是GF670还⽀持6x6和6x7画幅切换。
在后背进⾏切换之后,取景器内的框线会相应的⾃动切换。
| Makina 67
“明明是我先……不管是发布也好……改进也好……算了,你先进你先说”
Makina 67只能使⽤120规格的胶卷,220就⽆能为⼒了。
不过之后发布的Makina 670改进了这⼀问题,后背可以进⾏120/220的规格的切换。
TIPS | 两者都有针对⽚轴的快速拆取设计
不少67横过⽚相机想要取下⽚轴,需要⼿动拔出卡榫,例如宾得67II。
Makina 67和GF670都有按下即可弹出卡榫的快速拆取设计,还是很⽅便的。
”突“的⼀声就弹出来了!
其他细节差异
过⽚⽅式
| Makina67采⽤过⽚扳⼿ / GF670采⽤过⽚拨盘
Makina 67采⽤了过⽚扳⼿设计,⽽Fujifilm GF670采⽤的是过⽚拨盘,从设计上来说过⽚扳⼿更为直观⼲脆。
但实际上GF670的拨盘阻尼⾮常合适。
相⽐Makina 67的对焦拨盘来说,⼿感要轻快许多,Makina 67的对焦拨盘通过机械驱动它的整体镜组,拨盘阻尼还是⽐较沉重的。
电池
| Makina67采⽤两枚纽扣电池 / GF670采⽤⼀枚CR2锂电池
Makina 67采⽤了两枚LR4 4纽扣电池,装在镜头组上。
由于仅仅负责测光,所以不会怎么费电,也不需要⼤电流及电压。
Fujifilm GF670则使⽤⼀枚CR2锂电池,从电池的通⽤性上来说,许多超市已经见不到这样规格的电池了。
所以想要拥有这两款机型,记得提前准备好电池。
背带扣
Fujifilm GF670的背带扣设计只能竖背相机
Fujifilm GF670的背带扣设计只能竖背相机
Fujifilm GF670的背带扣设计只能竖背相机
背带扣设计看起来不太起眼,但是对于使⽤来说是⾮常重要的⼀部分。
Makina 67是标准地左右背带扣设计,⽽Fujifilm GF670则⽐较反⼈类的采⽤了左侧两个背带扣的设计,只能竖背。
⽐较耐⼈寻味的⼀点是富⼠在2008年PMA的展会上展出的原型机采⽤了三点式背带扣设计,既可以正常姿态横背负,也可以竖背。
但是不知道原型机的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历程,⾮常反⼈类地取消了右侧背带扣。
尺⼨与重量
| Makina 67:我重1.28kg,我沉我先说
| Fujiflim GF670:我可能是最轻的6×7旁轴相机
Makina⽤料⼗⾜的背后是沉重的代价,1.28kg的裸机重量虽然和6×7画幅单反机⾝相⽐有不⼩的优势,但是对上Fujifilm GF670可就差远了。
Fujifilm GF670的裸机(不含电池)重量仅为
1kg,⽐Makina 67轻了近30%。
相⽐起Makina 67⼤⾯积采⽤⾦属材料,Fujifilm GF670采⽤铝制铸模嵌镁合⾦部件,辅以⼯程塑料、橡胶,轻便⼜牢固。
作为同样是主打便携的中画幅旁轴机型,我更喜欢Fujifilm GF670的原因就是它⾜够轻,甚⾄⽐绝⼤部分数码全画幅单反都要轻。
维修与保养
| Makina 67:Plaubel仍然⽀持维修
| Fujifilm GF670:刚停产维修保养⽐较⽅便
臧否中古相机⾮常重要的⼀个⽅⾯就是它们的可靠性。
虽然并不是要靠它们上⼭下海,但是停产的中古相机如果易坏,⽽⽣产它们的⼚家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那么维修就是⼀件减低愉悦感的事情了。
好在Plaubel仍然在原址⽼街上开设着⼀家⼩店⾯,对单轨座机镜头、⽪腔、机⾝进⾏维修,如果你⼿中的Makina 67出现故障,那么寄到德国修理仍然是⼀个可靠的选择。
⽽Fujifilm GF670刚刚停产没⼏年,富⼠仍然⽀持对GF670的维修保养服务。
其他样⽚
Fujifilm GF670 | Fujifilm 160NS | 6×6画幅
Fujifilm GF670 | Fujifilm 160NS | 6×6画幅
Fujifilm GF670 | Fujifilm RDP III | 6×6画幅
双机体验总结
惯例啰嗦……
⽐起汽车界的德系⽇系之分,光学器材界对于⾎统的争论更是喋喋不休。
但是深⼊了解两款著名的6×7画幅折叠机后,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两款相机的诞⽣都是⽇系光学的胜利。
Plaubel Makina 67顶着⽇系名号,却由⽇系双雄柯尼卡与尼康(甚⾄还有玛⽶亚的影⼦,毕竟是玛⽶亚⽣产)缔造。
Fujifilm GF670顶着富⼠的LOGO,但是核⼼技术却来源于被确善能收购的福伦达及由确善能代⼯的确蔡依康。
但是如果抛开狭隘的⾎统论,两款相机都是⾮常棒的6×7折叠中画幅相机。
从我个⼈⾓度上来说,在中古相机市场⾥这两款相机的价格相差不多的前提下,我更青睐Fujifilm GF670。
不说GF670是福伦达、蔡司、富⼠三家的精华合体(当然Makina 67也是柯尼卡和尼康的结晶),在便携性和易⽤性上,GF670是要远远超过Makina 67的。
例如对焦基线虽然短,但是对焦更快捷迅速,⽀持6×6/6×7画幅切换,准确可靠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系统及光圈优先程序曝光,都是在⽇常使⽤中能感受到的优秀性能。
从样⽚中也可得见⼀斑,虽然我同时带着两台机器出门,但是GF670是⼀台让⼈⾮常有欲望在街头使⽤的机器,⽽Makina67,我多少有些敬谢不敏。
当然,Plaubel后续发布的Makina 670相⽐起Makina 67有着许多进步,但是核⼼理念并没有多少改变,槽点仍然不少。
相较起来
GF670唯⼀值得吐槽的地⽅就在于那个愚蠢的背带扣设计了。
⼀句话总结,如果你想要轻便易⽤,带⾛GF670,如果你想要机械可靠,Makina 67静静地看着你。
后记
ps.1 本⽂⾸发于《咔啪》先锋摄影杂志。
ps.2 原画界、游戏界、动画评论界、⾳响发烧界、摄影界、器材界、徒步户外界著名⾮物质遗产级达⼈⼤波⽼师对本⽂亦有贡献。
ps.3 作者我粗学粗懂,所会不多,请观众⽼爷们⼤⼒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