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研读的50个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研读的50个建议
2011-10-07 09:00:20| 分类:学位与研究生| 标签:文献研读|举报|字号订阅
原文地址:焦建利教授给他的学生的《文献研读的50个建议》作者:海洋的公园
文献研读的一些建议
文献研读通常比我们想象地复杂;
阅读必须和批判性思考相结合,没有批判性思考的阅读,无异于用眼睛不假思索地扫描。

分类按主题研读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你的选题极为重要;
文献研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向他人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在研读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处理。

在阅读文献时思考的问题
作者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是重要的?
作者真正做了些什么?(与作者声称的相对照)
这个研究工作的贡献是什么?(对领域来说是新的或者有趣的东西有哪些)
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具体数据收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篇研究报告的逻辑是否严谨完整?
这篇报告的结论是什么?是否完成了预定目标?
文献阅读必须与写作相结合。

将你的灵感、评论、感言、想法写下来,这非常重要。

阅读与检索相结合,这往往是阅读的经常伴随状态。

文献研读之后,如必要,可以与作者进行联系交流和讨论。

你不必从头到尾地阅读。

建议的阅读顺序是:标题、摘要、引言(或问题的提出)、审视文章的结构、结论、文章主体、通读。

如果必要再重点研读和重读。

阅读技巧
阅读标题(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的?)
阅读摘要(将会给你一个梗概)
阅读引言(看看动机、相关的其他工作、更详细的背景)
看看文章的结构(剩余部分主要强调的是什么?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
阅读结论(它们的结论是什么?新知识?)
阅读文章的主体(细节重读、研读、查读)
参考文献并非可有可无。

有的时候,对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在参考文献中。

阅读文献就是学习。

学习该研究发现的新知识(结论),学习作者提出问题的方法、学习作者对问题的表述、学习作者是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读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文献;
有些教育硕士,读文献就只读以前的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这样自己的论文水准能提高多少?值得怀疑。

有些同学选择文献只依照方便原则。

文献不够集中。

什么样的文献是高质量的文献?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一般而言,我提倡读:
新近的文献、刊物上的文献、英文的文献。

优质文献和上乘作品
在某领域中有重要意义的文献;
有创新性的文献;
对自己研究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文献;
研究思路或论文撰写等方面有特色的文献。

优质文献要么解决了紧要的现实问题和重要的议题,要么选择了针对性强的好的研究方法,要么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研究生而言,在选择文献的时候,必须解决两个需要:一是你学习的需要,你应该选择多样性的文献(问题多样,方法多样)。

二是课题研究的需要,你应该读比较集中的(问题集中,方法多样)的文献。

不少研究生声称找不到文献,或者没有文献。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你不会检索文献。

以SCNU为例,学校购买力上百种数据库,可是许多研究生基本没有使用过几个就毕业了。

这实在是可惜啊!
文献研究必须首先找到文献,获得文献,但是觉得不能做当当族。

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对珠宝可以,对文献不行!
检索文献、研读文献、阅读笔记、引用文献这几个环节必须以一贯之。

检索到、下载了,就要管理好,为引用的时候做好准备。

这非常重要,而又常常为国人所忽视。

要求大家研究的Note Express和End Note,是非常值得你花时间学习的文献管理系统。

在研究过程中,收集文献资料
从数据库检索,筛选信息
直接导入到EndNote (以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为例)
从数据库下载纯文本数据导入EndNote
支持582种数据库的格式
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定义格式
在图书馆浏览纸本期刊、书籍时,收集到的信息
手工操作导入EndNote
直接从EndNote连接数据库进行检索、下载相关信息
支持直接连接865种数据库
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定义格式
EndNote/ReferenceManage/Procite
个人数据库的管理:
可以按课题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随时检索自己收集到的所有文献
通过检索结果,准确调阅出需要的PDF全文、图片、表格
为不同的课题查新创建不同的数据库,并随时可以检索、更新、编辑将不同课题的数据库与工作小组成员共享
Writing 撰写文章
配合Word或WordPerfect等文档处理软件写文章
在文章內文中插入参考文献
自动生成参考书目列表
可配合多种期刊格式並更改
可自行设定新期刊投稿格式
撰写文章
撰写论文时,可以随时从Word文档中调阅、检索相关文献,并将重要的文献自动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放在正在撰写论文的参考文献处。

撰写论文时,可以很快地找到相关的图片、表格,将其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插入论文相应的位置。

在转投其他期刊时,可以很快将论文格式转换成转投其他期刊的格式
文献研读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找到你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此,其功利性目的是为了你自己写作,其目的不仅仅是学习和欣赏。

因此,模仿是非常重要的。

题目的拟定
问题的表述
文献综述
研究的设计
论文题目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Program: A Qualitative Study of Hong Kong Sub-degree Students
典型的西方学位论文题目
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不仅交代了要研究什么,而且交代了如何研究
主标题和副标题
类似的题目
I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Necessary for Reformed Science Teaching?: Evidence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研究目的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Hong Kong sub-degree students in learning 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explores ways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more effectively.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研究方法
A theory-seeking case study research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students’learning of programming.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and analysed data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ther data sources-acitv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reflective memos,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programming assignments and examination-are used to triangulate the data from the interviews.
研究方法表述的清楚与否,基本上可以判定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是否清楚。

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研究方法
–收集什么数据?
–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
–如何收集数据?
–对这些数据如何进行加工处理?
问题的提出
许多学生的问题提出部分,没有问题。

问题必须是真正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适中的问题(不会过于笼统,又不会过于具体;不能过于宏观,又不能过于微观)
问题应该是符合逻辑地提出
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可行的可操作的有意义的
问题的具体化合明确化
问题表述的逻辑思考
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应该综述你的问题以及各个子问题的研究
研究方法的考虑和安排应该回应你的问题和子问题
文献研读必须抓好三个联系:
联系教育实践实际,脱离实际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
联系相关研究,其他人的研究,多进行比较分析鉴别;
联系你的课题。

文献是为你服务的。

不能为文献而文献!
文献研读的核心与关键之一是批判性思考。

没有批判性思考,文献研究就变成盲目地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边读文献,一边写评论,这应该是研究生生活的真实而应有的状态。

定期归纳总结你的评论,在SEMINAR上汇报,不仅是帮助你整理思路,而且也是其他人快速了解课题的重要途径。

阅读策略:由点到面,由杂到精,先易后难,逐步缩小包围圈。

阅读文献要养成好习惯:每看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划出个技术路线图,了解他人的科研思路。

阅读文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要浮躁。

比较阅读,对照阅读,让不同观点在你的脑海里交锋。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重点看刊物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

文献阅读的四种类型:
无主题的广泛阅读(求知识面广)
定期浏览一种重要期刊
围绕研究方向泛读
精读上乘作品和专题文献
读文献要敢于想象、猜测和质疑。

读论文不是教科书,即便是教科书,也应该予以质疑。

想象:其他情景下、对象、材料、工具、控制,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猜测:如果沿着这个思路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会是什么样子?
质疑:这样做还有那些缺陷和不足。

35. 带着问题去研读文献
这篇论文最主要的创意或者闪光点是什么?
这些创意在应用上有什么好处?
这些创意和应用上的好处在那些条件下才能成立?
还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探讨吗?
这篇论文最主要的缺点或局限是什么?
这些缺点或局限在应用上有什么坏处?
这些缺点和应用上的坏处是因为那些因素引入的?我们能克服吗?如何克服?
这篇论文的那些部分(点子)值得参考?
对自己的研究,有哪些指导意义和启示
研读文献,应该先读懂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学习分析的方法,最后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方式。

研读文献应该与文献的检索过程同时或者是交错进行。

在检索到文献的同时就应该开始进行文献的研读了。

同时,在研读文献的同时就应该根据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新线索进一步去检索和收集新文献。

38.研读刊物论文的4种境界
境界1:“知事”
What had been done?
What was the result?
境界2:“知人”
这个研究者的背景、他的研究兴趣与方向、以往的成果积累。

境界3:“知因”
就是在读到一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的时候,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回答三个问题:
1、为什么研究者能够想到做这个研究。

2、研究者为什么这样设计研究。

3、让我自己来做的话,我会怎么设计这个研究。

境界4:“知短”
要看出研究的破绽和缺陷,找出未解决的问题,思考自己前进的方向。

39. 文献研读中的跟踪
大凡一个领域的行家,都会长期“跟踪”一个领域的研究进展。

而新手由于尚未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因此在研读文献的时候往往会犯“东瞅瞅西看看”的错误。

跟踪的途径很多。

盯着一本刊物、“监控”一个学者、关注一个机构……。

这些都是常见的跟踪方法。

40.文献研读要“善入善出”
所谓“善入”,就是要钻进去,穷极义理。

所谓“善出”,就是要出得来,能够联系实际。

重视文献,不沉迷文献。

41.阅读、分享与研讨
自己埋头阅读固然重要,但是和其他人分享你的研读心得,大家一起研讨,往往又能取得比自己一个人读更好的效果。

在台湾的一些大学,教授做导读者,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文献,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你自己读了,讲出来比自己阅读更能加深理解。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42. 文献研读与交流
在研读了一组文献之后,你可以尝试:
与你的同学交流分享;
听听你的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与作者或者其他高度相关的学者交流;
占有并认真研读了有关领域的一定量文献之后,你可以尝试撰写一篇综述文章,投寄刊物发表。

这也是一种交流。

43.在阅读中,思考并实践。

在思考和实践中阅读。

阅读和研究的目的:
个人的目的
实践的目的
学术的目的
44. 文献研读与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人与外部交互的两种方向相反的过程。

只有与写作相配合的阅读,才能是深度加工的阅读。

文献研读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写:
研读日志(博客)
Summary
文献综述
多读多写,勤能补拙
45. 文献综述的撰写
综述,
综,是归纳总结概括的意思;
述,是叙述和评论的意思
思路清晰,结构清晰、逻辑清晰
概括归纳,有理有据
不夸大,不臆断。

文献综述的常见错误
隔靴挠痒,画龙不点睛。

不扣题,在外围兜圈子。

只罗列,没归纳,没概括。

主观臆断,信口开河,没根没据。

杂乱、零散,缺乏自己的主线。

46---49 ?
50.文献研读,法无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