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2期259
·经验交流·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分析
温雨晴
(江苏徐州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研究。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间于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手术感染的发生几率及临床特征,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结果 140例手术患者中29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几率约为20.7%,年龄≥60周岁、肥胖、伴有糖尿病、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10cm是导致外科手术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外科手术感染病患多为高龄、肥胖、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另外因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等也可能造成手术部位感染,故临床应强化对手术患者的监测力度,规范手术操作行为,以便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外科手术;感染;临床特征;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2.22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手术感染几率
得到明显降低,但住院患者术后仍存在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不仅为患者带来一定痛苦,而且也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1],
故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干预对策降低外科手术感染几率十分重
要。

在此次研究中将以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间
于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
析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间于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为男性患者,64例为女性患者。

患者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约为(44.2±4.3)岁。

其中35例为阑尾炎部位手术,33例为胆囊部位手术、27例为生殖泌尿道部位的手术、23例为呼吸道部位手术、15例为结直肠部位手术、7例为其他部位手术。

所有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及方法,其均经慎重考虑后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均常规予以静脉给药预防感染,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联合用药。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恢复情况、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对疑似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要进行跟踪观察、做好分泌物培养以及对症处理工作,直到患者拆线、出院为止。

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相关标准为依据[2]。

观察并分析出现手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查找可能引发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检验。

应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P<0.05则表明该项数据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0例手术患者中29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几率约为20.7%,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普遍存在高龄、肥胖、本身患有糖尿病、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等临床特征,相关因素调查结果也显示年龄≥60周岁、肥胖、伴有糖尿病、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10cm是导致外科手术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表1。

3 讨论
外科手术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也为患者造成额外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对策,降低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几率十分重要。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发现140例患者中共计29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几率约为20.7%。

另外调查发现发生手术感染的患者多为老年、肥胖、患有糖尿病或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切口较大的患者。

相关研究结果也显示高龄、肥胖、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切口较大等是导致外科手术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3-4]。

此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为降低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现依据此次研究结果提出如下预防对策:①术前:尽可能缩短患者术前的住院时间,避免院内感染,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医务人员需要确保患者达到最佳治疗状态,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血糖水平已得到有效控制,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原有感染及疾病均得到有效治疗。

对于手术切口在毛发稀疏位置的术前不需要进行备皮准备,但对于手术切口在毛发稠密的部位,例如头部、会阴部等则需要进行备皮,可选择剪毛或脱毛等不损伤皮肤的措施。

②术中: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要尽可能确保手术室是无菌环境,尽量避免外界微生物进入手术室内,术中尽量避免人员反复出入手术间。

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操作时尽可能动作轻柔,规范手术操作,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充分保护患者的身体组织,对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的尽可能选择腹腔镜手术,以便避免开放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缩小手术切口,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③术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尤其对于老年、肥胖、患有糖尿病、手术时间过长或手术切口过大的患者要予以强化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切口异常,并进行及时对症处理,更换敷料时要注意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高龄、肥胖、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因此对存在如上特征的患者应予以重点监测,同时注意规范手术操作行为,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便降低外科手术感染几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云海.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33(5):102-104.
[2] 李晓东.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
应用,2016,29(11):100-101.
[3] 周英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
2015,46(14):357-358.
[4] 吴桂林.抗生素在38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8(50):74-74.
作者简介:温雨晴,女, 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护理专业。

表1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诱发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因素标准差标准化回归系数t P 年龄≥60周岁0.0030.173 3.481<0.05肥胖0.0020.452 6.974<0.05伴有糖尿病0.0030.439 5.765<0.05手术时间≥2h0.0010.267 5.318<0.05手术切口≥10cm0.0040.342 4.652<0.05常数0.025- 5.527<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