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
调发展复习学案湘教版必修2
【考点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所有问题。
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以下四种: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全球性环境问题:、、等。
生态破坏问题:、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多样性减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例题)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是( )
A.大气污染 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D.矿产资源的减少
3.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水源枯竭,土地盐碱化
C.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 D.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4.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
A.土壤盐渍化 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
【考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例题)
【考点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被动地适应环境,恐惧和依赖的关系。
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二、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强度和广度增大,人地关系开始出现对抗。
主要人地关系思想:古代的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
三、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生产力极大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关系全面恶化,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出现了全球性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主要人地关系思想:环境决定论、可能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思想。
(例题)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国语》),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可能论 C.和谐论 D.可持续发展论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3.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4. “人定胜天”的思想,体现了下列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可持续发展思想
【考点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观念、的观念、的观念、的观念。
(例题)
1.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2.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3.以下主张和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过度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负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考点五】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一、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转变发展模式
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
后果:使人类的社会生产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人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②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投人、消耗、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人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例题)
1.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据此回答2~3题。
2.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倡导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3.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通过垃圾焚烧,减少占地面积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4.关于环境问题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问题完全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C.在环境问题防治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D.发达国家没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资金和技术转让
5.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是 ( )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 D.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6.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是 ( ) A.让下一代人去解决这个矛盾 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发展科技,以便更多地开采资源 D.为保护环境,必须取缔污染企业7.世界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优方式应为 ( ) A.以掩埋为主 B.以焚烧为主
C.用垃圾作为能源发电及综合处理 D.用巨轮运到大洋中投入深海8.下面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中,不正确的做()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环境问题太大,与我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