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中药固体制剂有颗粒、胶囊等类型,一般给药方式为口服。

因为中药
制剂的组成比较复杂,并且经常含有能吸潮的成分,所以很多固体制剂都容易有
受潮现象。

吸潮会造成制剂中的含水量提高,这对药物的影响较大,不仅会使其
稳定性下降,还会改变其性质。

通常,如果防潮措施不到位。

固体制剂会出现结块、潮解等问题,其表面颜色会明显改变、成分配比也会有变化。

受潮后的制剂
更易被氧化,发生霉变,所以不能被用于治疗。

因此,针对中药固体制剂的防潮
十分重要,这能保障其稳定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质量。

关键词:中药固体制剂;吸潮机理;防潮方法
前言:固体剂型是中药的类型之一,通常被制成片剂、颗粒等类型。

这种制
剂便于携带,可随时服用,并且药效也十分可观,所以很受患者欢迎。

在制药时,会对药材进行分离提取,然后制成药剂,这能最大限度保留药性,但固体制剂也
会因此有吸潮性,容易受到水分影响。

如果药剂出现受潮问题,就会结块甚至霉变,这会使其药性大打折扣。

不难看出,发展防潮技术是必要的,对提高固体制
剂质量有重要意义。

1.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机理及影响因素
1.1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机理
当前普遍认为,药剂之所以会吸潮,原因在于固体制剂中的结构相对复杂,
特别是含有容易发生反应的羟基,其始终具有活化性,这就导致药剂有了吸潮的
特性,并且容易和水反应。

如果分析其吸潮的机理,可以归咎于其复杂的化学键,这容易吸收外界的水蒸汽,导致药物颗粒也有着吸潮的性能。

经过研究,当药剂
中的活性化学键越多,其吸潮性也会相对应的越强,由此我们也可以判定某一种
药物的吸潮性。

而活性化学键的性质是有单一性的,当吸水达到了一定量后,就
会失去这种能力,这说明药物的吸潮性是有极限的,我们可以通过化学键的浓度,来分析其具体的“吸潮量”。

通常,我们在对吸潮性的研究中,只去关注水分子
的作用,而对于吸潮的过程,可将其简单视作外界的水分子渗透进药物内部的过程,而“吸”的这一特征则是由药剂中的活性位置产生的。

在吸潮过程中,如果
药剂的活性位置达到了水分饱和,或是药剂内外的水浓度达到平衡,那么此时药
剂不会再继续吸潮,其重量也稳定在了固定数值。

而在实际中,药剂吸潮速度十
分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来达到饱和,且理论上不会达到动态平衡。

1.2中药固体提取物的性质
在固体制剂中,通常会含有大量药材的提取物,它们是药性的主要来源。


取的流程中有分离、纯化、干燥等步骤。

得到的物质中不仅有具备药理特性的化
学成分,也含有一些额外的物质,诸如多糖、蛋白质以及一些基质,它们含量占
比较大,且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这是因为物质的生理活性强,并且在纯化后,
如果不加保护就置于外界环境中,它们会很快吸潮变软,然后结块、霉变。

但部
分提取物会因为吸潮而变成流体,如果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则数日后就会复原。

但要注意,干燥措施要合理,通常使用专门的干燥容器,而不能采用烘烤的方式,以避免影响提取物的性质。

1.3中药固体制剂的生产工艺过程
在制药过程中,从总体的工艺流程来看,是比较复杂的,提取和浓缩是其中
主要的两个步骤。

在工艺流程中,当我们在进行提取和浓缩时,采取不同的工艺
手段,获得的提取物也会有成分和性质上的差异,这会影响其吸潮的特性。

在传
统工艺中,水煎和回流法比较常用,但提取物的成分过于复杂,通常有较强的吸
潮性,如果不进一步纯化,就很难控制固体制剂的性质。

而当前常用的醇沉法,
这是比较先进的方法,但其在提取过程中,只能将淀粉成分去除,这对控制吸潮
性的作用不大。

当前大多数提取工艺中,也都只能去除大分子物质,而无法去除
影响吸潮性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小分子糖类物质。

1.4处方因素
从上文阐述的吸潮机理来看,如果药剂中的活性物质多,那么它的吸潮性就强,只要外界达到一定湿度后,药剂就会吸收水分。

针对这种现象,在制药的过
程中,应当考虑吸潮这一因素,合理配置处方中的原料,尤其是要合理控制辅料
的使用。

此外,制造防潮性能好的包装,也可以保护中药固体制剂不会受潮。

2.中药固体防潮技术的研究
2.1中药固体制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中药浸膏是初步的提取和浓缩产物,其中仍然有较高的含水率,还需要经过
相应的处理,再进行干燥、粉碎,最后配合处方中的辅料,才能制成具有完整药
性的药物制剂。

在这个工艺流程中,经过了干燥后的药物,本身就已具备了吸潮
的能力,必须对其采取防潮措施,否则就会导致在使用后无法获得预期的药性。

当前常用的防潮措施,是将干燥后的浸膏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向其中添加干燥剂,静止数日后再按处方加入相应的辅料,处理后的制剂再进行粉碎处理,就获得了
成品的药剂。

2.2采用适宜的防潮包装
为了实现固体制剂良好的防潮效果,必须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并且要采取严
密的包装。

现在常用的包装材质主要是有玻璃、铝箔等,也有部分药剂使用塑料,它们的防潮效果相对理想。

这几种材料中,玻璃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铝箔、塑料等,固体制剂一般是瓶装的,也有部分药剂需要真空包装。

瓶装药剂为了防潮,
还需要在其中放入干燥棉,并且风口要严密,玻璃瓶的要使用石蜡来完成封口,
避免水分进入其中。

此外,胶液法也是常用的封口工艺,也有不错的防潮效果。

对于常规的中药片剂,通常用包糖衣的方式来防潮,通过糖衣来隔绝外界的水分,但对部分患者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而言,糖衣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所以不能够
长期服用,同时部分糖衣成分稳定性差,经常有开裂、吸潮的情况。

在防潮工艺
进步下,很多新的材质被用于药物防潮,特别是将高分子聚合物用于制造药物的
包衣,这项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现在市面上很多片剂类重要都在使用高分子薄
膜包衣。

2.3应用辅料提高药物防潮性能
对中药提取物而言,一旦辅料的使用存在问题,在制成成品药剂后就会存在
吸潮的问题,导致固体制剂变软变质,导致其质量下降和贮存期缩短。

在制药阶段,可以加入特定的辅料来改良药物的吸潮性,以增强药品的防潮效果。

目前来看,一些磷酸盐类成分有着不错的吸湿性能,并且吸水后可以生成结晶水,阻止
水在药物内的扩散,可以避免水分子对固体制剂的影响。

所以为了药物防潮,这
类成分作为辅料被广泛使用。

结语:在很多化学反应中,都会有水分的参与,而且通常随着含量的增加,
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因此,对中药固体制剂而言,为了使其性质更加稳定,就一
定要控制含水量,不然就会使其药性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霉变的问题。

吸潮是
固体制剂的通病,在水分子进入到固体中后,会产生氧化、水解等多种化学反应,大大影响中药的稳定性。

通常,药剂含水量必须被严格控制,过低会造成药物风化,过高会出现结块霉变。

所以要在含水量科学的前提下,加强对药物的防潮。

参考文献:
[1]胡彦龙.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5(3):82.
[2]林浩,李小芳,罗开沛,等.中药制剂防潮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药
与临床, 2016(5):4.
[1]张敏新,曾棋平,宋洪涛.中药制剂防潮技术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
志,2016,34(1):4.
[1]叶珍春.中药固体制剂制药工艺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分析[J].人人健
康,2018,No.483(22):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