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命题改进物理学科评价方式的有效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显而易见,做好学生的评价是《
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考试分数虽不是最好的测量指标,但仍然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指标。

如何科学命制试题?如何通过科学命题来全面而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认为,充分利用各种情境命制试题是改进学科评价方式的有效途径,它对学科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情境化命题的含义
情境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氛围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些相互交织的因素。

情境化命题是从命题角度看的一种命题方式,情境化是命题者在试题中创设的环境、氛围、场景等的统称。

作为考试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命题应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初中
物理情境化命题,指命题者着眼于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实际、物理创新实验、物理学史知识、与物理学相关的高科技知识及学术前沿知识,创设新情境,命制新试题,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情境化命题对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意

学生唯有身临其境,方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不论是日常教学,还是考试命题,教师若能用好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真实的物理实验现象、社会生活中的高科技渗透等情境,定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利用体育运动领域、机器人领域相关素材命制试题,会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

要正确解答相关试题,学生不仅需要合理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还要具有生活视野(
平时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问题),同时具备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展开情境化命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自主实践,改变机械记忆知识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实现知识迁移与运用。

通过展开情境化命题,教师思考如何创设与生
文/孟富林
汤金波
情境化命题:
改进物理学科评价方式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育评价
科学评价,命题者需要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理学科的命题,可以拓展的转变。

[关键词]情境;命[作者简介]孟富林,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评价30
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将反思个人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

可见,情境化命题对课堂教学的高效生成、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作
用。

纸笔考试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纸笔考试仍将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重要方式。

情境化命题虽仍属于纸笔考试,但它不是一般的纸笔考试。

情境化命题具有导向性,它引导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思考如何改进评价方式以实现科学评价。

命题者需要不断探索,创造性地提出适合教学实际的命题思路和评价办法,逐渐形成科学的评价制度与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三尧情境化命题实例解析
如何选取合适的情境进行命题,既实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又引导教与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呢?以下,我们试通过对几道试题的解析,挖掘情境化命题的策略。

命题者选取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设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此类情境来源广泛,可取材自生活中的声、光、热、电等现象,亦可取材自各种家用电器使用、各类劳动工具使用、体育运动实践等。

例1:2020年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的到来,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黄河中下游地区,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一般会出现初霜,与霜降的节气完全吻合,初霜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

有人曾经实验过,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上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上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覆盖着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说明霜的形成过程要(选“吸热”或“放热”)。

简析:例1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霜的形成”这一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水平。

命题者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命制试题,契合初中生习惯直观思维的身心发展特点。

试题提供了植物叶子在“有霜”和“无霜”两种情况之下的不同实验现象,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究欲望。

此类试题依托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引导教学方式变革的功
用。

物理学是基于实验的科学,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后探究实验、自主创新实验均可以用于创设试题情境。

由于试题情境源于学生真实的实验体验,因此解答此类试题,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思路也更多元。

例2:如图1,手机无线充电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中电磁感应无线充电是应用最多的无线充电方案。

如图2所示,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原理是送电线圈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线圈的周围形成交变的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受电线圈中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从而将能量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

下列选项中和受电线圈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扬声器
B.电磁继电器
C.动圈式话筒
D.电动机
简析:例2以学生熟悉却不清楚原理的无线充电为情境,考查了学生对于电磁感应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图2给学生课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参照。

凭借原理图,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探究实验,尝试制作无线充电装置。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在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说:“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弊的。

”将物理学史作为试题情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领悟科学精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例3: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

1825年,日内瓦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其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3甲所示,示意图如图3乙。

为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科拉顿把实验装置放在两个房间,在右边房间里把磁铁反复插入线圈,然后跑到左边房
评价
图1图2
送电线圈
磁场
接手机等
受电线圈
电源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
31
图3


间里观察,结果没有看到小磁针偏转。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C.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线圈中没有产生电流
D.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当他切割
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
简析:例3考查学生对“磁生电产生的条件”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用科拉顿“跑失良机”的物理故事作为命题情境,是对教材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补充,让学生可以更立体地了解科学规律发现的历程。

从科拉顿的失败中,学生加深了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方可以产生感应电流”这一条件的认识,同时意识到:物理规律的发现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验者需要关注实验的细节,深入思考,不断反思、总结,付出艰辛的努力,方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中国传统文化是学生学习的宝库,如《墨子》《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著作中,记载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成果。

命题者以这些著作中的素材作为试题情境,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例4:图4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司南利用地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指示南北
B.戥子利用杠杆平衡来称量质量
C.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
D.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
简析:例4考查了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磁、简单机械、压强和声音的知识,选用的情境均来自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受到了一次传统文化教育。

命题者除了选用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科技成果,还可选用诗词歌赋中的物理知识。

部分试题中,命题者借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我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5: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如图5所示,迄今已发现一百多颗脉冲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科技支持。

工程首席设计师南仁东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天眼”的作用相当于人眼,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中国天眼”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D.“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简析:例5以我国重要的科技成果“中国天
眼”为情境,考查了光学中的光的反射知识。

命题者设置此类试题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和人类文明成果,增长见识,丰富所学。

时代在向前发展,教育需要不断变革,评价学生的方式亦需改变。

全面育人是科学评价的指向,为实现全面育人,命题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科技等素材进行命题,这也是构建科学评价方式的有效路径。

情境化命题,对于引导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科教学实践和全面育人目标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倾注汗水和心力去研究。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重点课题“开展学生物理自主创新实验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
GS [2020]GHBZ076)。


4
图5
评价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