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临沧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句子默写
1.诗文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次北固山下》中直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大雪之后奇特景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夜晚美妙奇幻的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黑云压城城欲摧(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默写时,要注意摧、雁、洛、镜、楼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二、选择题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普希金,美国诗人,作家。
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C.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普希金为俄国诗人。
故选B。
3.下面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将科学和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刘慈欣的《朝闻道》、阿瑟·克拉克的《星》、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等都是此类小说名作,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C.《卖油翁》《爱莲说》《孙权劝学》三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北宋时期的,其中《孙权劝学》选自司马迁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从战国到五代之间的史事。
D.“哈利·波特”系列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魔幻小说系列,一共出版了七部。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第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最后一部,记叙了哈利和朋友们一起寻找并销毁魂器,最终战胜伏地魔的故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
C.表述错误。
《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鲁.莽(lǔ)告罄.(qìng)怏怏
..不乐(yàng)
B.猥.琐(wéi)迸.溅(bèng)契.约(qì)悲天悯.人(mìn)
C.修茸.(qì)惩.罚(chéng)妥贴.(tiē)诲.人不倦(huī)
D.愧怍.(zuò)憎.恶(zēng)譬.如(bì)海市蜃.楼(shèn)
【答案】A
【解析】
【详解】
B.应为猥琐(wěi) , 悲天悯人(mǐn);
C.应为诲人不倦(huì) ;
D.应为譬如(pì);
故选A。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朦胧累赘仙露琼浆
B.遨游屏障大廷广众
C.烧灼澎湃世外桃园
D.闲暇晶荧海市蜃楼
【答案】A
【解析】
【详解】
B. 大廷广众——大庭广众;
C. 世外桃园——世外桃源;
D. 晶荧——晶莹。
故选A.
6.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是()
A.《西游记》----唐僧----计收猪八戒
B.《红楼梦》----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C.《三国演义》----关云长----单刀赴会
D.《水浒传》-----武松----醉打蒋门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有误,应是孙悟空计收猪八戒。
唐僧在猎人伯钦的保护下来到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收为徒弟。
二人至鹰愁涧,在观音帮助下收服白龙马。
到高老庄,悟空计收猪八戒。
三人来到流沙河,八戒与河中妖精大战,观音派木叉下凡,帮助唐僧收服“悟净”。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
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
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
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
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
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
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
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
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
木槿则已两度花开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
文革中许多花木慘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
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小弟的生之困惑。
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
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
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
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
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
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
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
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
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
水很快渗下去了。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
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中,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
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
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
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
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
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随着时间的流逝木槿花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对木槿花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
木槿花生存环境的变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遭受磨难的小园里,被兴建的土木钢筋泥土压在底下→在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的小园生长
木槿花命运的变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重压下挣扎出来,略有皱褶却又舒展自得→高了许多,枝繁叶茂
作者对木槿花态度的变化:③______________→震颤→④________________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文章主要为了表达对木槿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第一段却写木槿的平庸和作者的不曾留意,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主要记叙了木槿花在环境艰难的情况下依旧可以顽强地成长,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1.①在荒草没膝的小园里生长,与玉簪花与忍冬为伴。
②开出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显得奇特。
③惊喜④期待或怀念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木槿花娇嫩的紫花比作蝉翼,同时赋予木槿花孩童的情态,生动地表达了木槿花活泼,坚实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的喜爱之情。
3.欲扬先抑。
对木槿花的“抑”是为了给下文“我”对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的“扬”作铺垫。
4.示例:即使我们身处逆境之中,也不能自怨自艾,而应该学会隐忍,坚韧,只有这样才能大有成就。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节的梳理。
解答此类试题,要忠于原文,要定原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①空,可分析“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一句,即可得出答案;
②空,可分析“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一句,即可得出答案;③空,当“我”在极度惶恐中不经意间看到了从中盛开的木槿,顿时“惊喜”,惊异于它的顽强,于是出于对木槿的敬佩“我”开始欣赏它。
④空,文章最后作者写道“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据此作答即可。
2.欣赏文句。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为比喻修辞;“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木槿花活泼,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的喜爱。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特点。
3.考查文章的写作特点。
第一段却写木槿的平庸和作者的不曾留意,明显属于“抑”,而后对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属于“扬”。
所以说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
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4.此题属于半开放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对文章的主旨有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敢于“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的木槿花精神,在困境中学会坚强。
然后结合主旨联系实际谈启示即可。
如即使我们面对生命的困境,仍要保留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希望,更要有战胜命运的勇气。
【点睛】
分析句子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__________,她借用_____________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它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挑(_________)逗伫(_______)立
3.第一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独句成段有什么好处?
4.文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对十多年前家门口的一大株紫藤萝的描写?
5.本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6.如何理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含义?
7.品味本文的语言美,简要分析下列句子写景状物的妙处。
①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②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宗璞紫藤萝托物言志
2.tiǎo zhù
3.“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萝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这里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映,又为全文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
4.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现在花的生机盎然。
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5.点睛之笔:“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6.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
作者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悟后,心情便豁然开朗,所以“加快了脚步”。
7.比喻紫藤萝生长的繁茂拟人紫藤萝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解析】
1.《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她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挑逗”的“挑”读tiǎo,不要读成tiāo;“伫立”的“伫”读zhù,不要读成chù。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开头作用的能力。
探究“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要结合下文,“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 “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可见是紫藤萝花的繁盛、美丽及梦幻般的香气吸引了“我”,使“我”心有所动,所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文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情节;与下文相照应;点明主旨(中心);渲染……气氛(环境描写);交代起因;……。
本文开头最大的特点即是独句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强调作者看到紫藤罗花后的内心的震撼,自然地导入下文;设置悬念,为什么“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插叙。
作者中断了对眼前的紫藤萝的描述,插入对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回忆,是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插叙的一般作用是:内容上,交代了……内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与……形成对比,突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等。
插入过去紫藤萝花的衰颓零落,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和现在紫藤萝花的花繁枝茂对比,突出现在花的生机盎然。
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即在与人的不幸遭遇的类比中,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散文,作者一般在文章最后点明主旨。
最后一段,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要坚信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长久;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振奋精神,投身到新的生
活和事业中去。
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考虑它有几层意思,要无一遗漏的写出。
本句有两个分句组成,要结合文章内容答出它的语境义。
结合上下文可知,“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表明写出了紫藤萝花在经历了衰败零落之后的生机盎然,作者由此感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要坚信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即“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表明作者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悟后,心情便豁然开朗,有了“生的喜悦”,决心去创造美好生活,因此“加快了脚步”。
7.①把“紫藤萝”比作“瀑布”,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上下文“开得这样盛”“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可知,写出了紫藤萝生长的繁茂、旺盛。
②“挑逗”本是人的行为,这里用来写花,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结合上下文“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可知,写出了紫藤萝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半个奇遇
池莉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
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
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
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
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
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
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
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
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
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
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丈。
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之中,被推推搡搡进了车厢,扑面又是纵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天啦,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
我倍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
我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
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
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
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
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下,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
而整个车厢,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急忙放下靠背,坐下就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大气,
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今天这位自好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第一次碰到,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
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
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尊重。
验票的来了,邻座假寐结束。
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
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无顾无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的,倒在这一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做知音,竟是素昧平生来托底。
④邻座先到站,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
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
......,已彻底消散。
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清澄,焕然一新。
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
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
人啊人。
我这一辈子,一直都保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神迹,倒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辉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
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1.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写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根据上下文意理解,第②段加点词语“其中”的“其”在文中指代的是什么?
3.请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赏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
..在自己胸前,双
腿交叉收拢
..竖起,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在自己座椅下,座椅靠背也是收拢
客的姿态。
4.请结合对对上下文意的理解,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此前的坏心情”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5.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谈谈你对第④段中划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凡人凡事
....也会有不凡的辉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
....了。
【答案】1.第①段主要交待了“我”有“琢磨人”的思考习惯,为下文发现、感受到列车上邻座男子这一平凡人的“辉光”作铺垫。
2.“其”指代的是那些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有态度、没有温度、烦别人、嫌人多周围环境中的人们。
3.句子写邻座男士的外貌衣着、坐姿和上车后的举动,“收拢”写出了该男士不愿被打扰、也不会去打扰别人的良好习惯与素养、写出了他的安分守己、举止得体,写出了他对周国旅客的尊重给我带来的良好印象,为下文写我与之交流甚至倾诉作铺垫。
4.工作不顺;爬长城散心、路遇的士追尾受伤;列车延误、堵在候车室;与周围人一样厌烦、苦闷,甚至抱怨、空得麻木。
5.“这”“凡人凡事”指的是列车上我与邻座的偶遇、闲聊和我的诉说:“半个”极言我与邻座的闲聊、我的诉说极其普通、平常,算不上奇异;但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相遇、闲聊、诉说,让自己低落的情绪得以释放和排解,让自己找到了生活的知音,发现了凡人凡事的不凡辉光,让我感恩于心,所以称之为“半个奇遇”。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