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30×1.5=45)
1.同姓不婚是周代婚姻的首要约束条件。

先秦时期的卫、晋两国同为姬姓诸侯国,但《左传》载:“(鲁)襄公二十六年,卫人归(嫁)卫姬于晋(君)”这说明( )
A.“公天下”向“家天下”过渡B.先秦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依存
C.卫晋两国联姻与礼制存在冲突D.宗法制与周代的礼制各自独立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

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

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士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
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3.国学大师钱穆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化家为国”,主要得益于( )
A.颁布挟书律B.创立科举制C.海内为郡县D.汉承秦制
4.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

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 ) A.秦朝实行郡县制B .汉武帝设立中朝
C.唐朝实行三省制D .明代设立内阁制
5.宋朝“掌天下山泽之货”“掌天下财赋之数”“掌天下户口、赋税之籍……以供邦国之用”
的机构是( )
A.中书门下B.政事
堂C.三司D.枢密院
6.宋真宗时期的王且盛赞科举选官制“条式具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欧阳修也认为科举选官“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这反映出科举选官( )
A.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B.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C.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D.有助于形成重学的风气
7.雍正帝挑选入职军机处的两位大臣之一是为官谨慎小心的汉族官员张廷玉,另一位是雍正帝的心腹鄂尔泰。

这体现出军机处( )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剧了君权相权的矛盾
C.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D.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8.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9.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的观点体现了( )
A.罗马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B.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
C.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形成了适用于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
D.罗马法开始有章可循,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0.《十二铜表法》把作为辅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在前面,作为主体法的人法和物法则排在后面;后来出现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与此相反。

此变化反映出罗马( )
A.阶级矛盾逐渐消除B.思想启蒙运动出现
C.社会商品经济发
展D.法律规定长期不变
11.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人类的万民法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

这反映了( )
A.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
B.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
C.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
D.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
12.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13.1861年,伦敦一家报纸经过统计后指出: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十分之九的议案是经由政府之手通过的。

这表明( )
A.英国内阁的权力比较大B.英国内阁拥有立法权
C.英王的立法权开始被剥夺D.内阁和议会权力平等
14.2017年9月24日,特朗普总统发布第三版移民限制令。

但在法令生效前的最后时刻,夏威夷州和马里兰州的联邦地方法官做出裁定,暂时“冻结”新版移民限制令中针对除朝鲜和委内瑞拉之外6国公民入境限制的大部分内容。

12月4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发布命令,在妥善处理两州诉求的基础上,允许最新版的移民限制令全面生效。

由此说明美国( )
A.各州拥有较大独立性B.联邦法院是国家权力中心
C.司法权凌驾于行政
权D.总统权力受地方政府限制
15.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共有58席,由各邦任命的代表组成,它有权提出和通过法案,颁布某些行政法令“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这些规定表明当时德国( )
A.实行君主立宪制B .皇帝是政府首脑
C.议会“统而不治”D.议会并无实际权力
16.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

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 )
A.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D.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
17.二月革命后,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这表明此时列宁的革命策略是( )
A.以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以暴力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必须掌控苏维埃政权D.无产阶级拒绝与临时政府合作
18.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

这种会审制度( )
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
C.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19.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20.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
等。

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21.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 )
A.打击帝国主义势力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传播民主共和理念D.推动社会移风易俗
22.辛亥革命以后,发表声明、集会游行、罢工、罢课逐渐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形式。

这说明辛亥革命( )
A.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革命意识
C.彻底完成了反封建斗争D.为中国民主革命树立了榜样
23.1919年6月16日,日本外务大臣严厉谴责美国驻日大使莫里斯,说中国的学生运动是由美国支持的。

日本国内媒体在此前也报道说,英美特务煽动学生反日,利用运动扩大他们的市场。

这说明五四时期( )
A.列强在中国利益冲突激烈B.中国军民的反日情绪高涨
C.中国革命得到英美的支持D.日本对中国革命严厉镇压
24.五四运动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列各项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无关的是( ) A.苏俄十月革命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军阀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D.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
25.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A.五四大潮的洗
礼B .上井冈山
C.长

D.重庆谈判
2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

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 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 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27.某学者称:“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根本改变了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互相争夺,由于各个军阀、官僚集团的互相争夺,由于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由于落后的封建经济而产生的四分五裂的状态。

”该学者所认识的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 ) A.民族独立B.人民解放C.国
家统

D.人民富裕
28.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这反映了我国( )
A.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B.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
C.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地健全完善D.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完法
29.2018年6月第十届海峡论坛召开,8000多位台胞齐聚厦门,49场活动连连登场。

与此同时,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京台青年创业大赛、河北文化宝岛行等交流活动在台湾掀起阵阵热潮。

这反映了( )
A.“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
B.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D.两岸民间交流得到台湾当局的认可和支持
30.下图反映了2003—2011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变化的情况。

图中现象说明( )
A.澳门回归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改革开放促进了厦门本地经济发展C.世界各国可借鉴“一国两制”的方案D.“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5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书》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7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
况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

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

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

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

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

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

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

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

……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

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

——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

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2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材料三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

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

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

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

其后,尼
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頓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

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

(5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二《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客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客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
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6分)
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月考
高一历史答案及解析
1.C 2.D 3.C 4.C 5. C 6.B 7.A 8.D 9.A 10.C 11 . A 12 . A 13 . A 14. A 15. A 16 . B 17. A 18 . C 19 . D 20.D
21.C 22.A 23.A 24.A 25 .C 26.C 27.C 28.C 29.B 30.D 31.(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3分。

不答朝代扣1分)。

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4分)
(2)状况: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2分) 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3分)
(3)举措: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2分) 原因: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2分)
(4)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

(4分) 32.(1)特点:“以小驭大”、“位卑权重”;选任御史、谏官有严格的制度和要求;拥有相对独立的行使职权的权力;重视对地方的监察。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2分)
(2)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目的:维护民主政治。

(2分)
(3)①以宪法来避免绝对权力(实行权力制衡),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②制定反腐
败法律,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③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④加强道德规范。

(5分,三点即可)
33.(1)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6分)意义: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通过分权与制衡防止了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
(2)原因: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身
存在缺陷;宪政确立的长期性;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

(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