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_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与发展问题的探讨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是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基础,在动物疫病的防治和新技术的推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畜牧强县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畜牧生产发展动物保护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等职能。乡镇村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地方畜牧业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下,如何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巩固乡村动物防疫检疫队伍,已成为畜牧管理部门的重大题。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年,畜牧业产值已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农民畜牧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托起了农业经济半边天,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随着畜牧生产不断发展,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职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市县乡机构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制的逐渐健全,我县原有的镇乡畜牧兽医站存在两种所有制人员的管理体制已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牧的需要,表现在:人员太多,年龄老化,素质偏低,负担太重,工作效率低下等。为切实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认真贯彻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积极顺应中央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的总体要求,在报经县委县政府县体改委批准同意后,进行了全面改制。历时三年半,已全面结束,经过改制后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卸下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实现了机构稳定乡镇村服务体系完善全民事业单位性质明确“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人财物归口”的管理体制完全理顺职工素质大大提高。一我县镇乡畜牧兽医站原有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属四川省贫困区小县,全县万农业人口。年,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三定”工作时,我县有乡镇畜牧兽医站个,动物检疫站个,由乡镇站代管的分站个。一是人员臃肿。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总数为人,其中:从事畜牧生产管理和受县委托从事动物检疫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占%;从事动物诊疗和兽药饲料经营服务工作的人,占%;退休人员人,占%。庞大的职工队伍把乡(镇)畜牧兽医站几乎拖垮。二是人员素质低下。据年统计,在岗职工中岁以上的有人,占%,岁以下的仅人,占%;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化程度的仅人,占%,小学及以下化的人,占%。父传子师传徒的占%,畜牧专业包括职高毕业的仅占%。职工的低技能素质完全不能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编制混乱。纳编事业干部工人仅人,占在岗人数的%,临时人员竟有人,比率高达%;父子兄弟姐妹站占%。造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局管理难的局面。四是家底薄。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各类集体国有资产总值仅有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万元,流动资产万元,人均占有不到万元;%的职工工资不能进入财政预算。以至于乡镇畜牧兽医站干部职工收入不稳定,只求生存,难求发展,部分退休职工生活费无着落,全县畜牧系统财力不堪重负。诸多的极端不利因素,使乡镇畜牧兽医站多年的资产积累和收取的防检费为支付退休人员和益性工作人员的微薄工资而耗尽,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陷入瘫痪状态。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运作思路指导思想一是改全民性质和集体性质混同型为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性质,原集体所有制资产和人员向市场分流;二是巩固和发展全民所有制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全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干部工人统一实行聘用制,统一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强化动物防检疫生产发展行业管理益性工作职能,放开经营性服务职能。改革的思路思路之一:对从事畜牧生产发展技术推广动物防检疫行业管理等工作的聘用干部工人,一律实行全员聘用制;因工作需要,编内干部工人不足部分,由县人事局畜牧局共同向社会开招聘临时人员。对从事动物诊疗经营服务性工作的人员解除原劳动关系;对仔猪阉割人员实行临时聘用,一年一聘,收支自理,县局适当补助,承担动物防疫义务。思路之二:对原集体资产实行折价,以原集体所有制身份人员所占份额比例作为一次性分流补偿。思路之三:分流人员可自愿挂靠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事动物诊疗和经营服务活动,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和履行防疫义务。总的目标是达到精简人员卸下包袱巩固体系强化益职能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素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实力得以全面提高。三改制的具体运作统一组织,分步实施。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工作由县局统一组织,县局局长任改制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县局兽医站财务股办室为主要实施部门。总的要求是:先点后面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实施的范围以原镇乡畜牧兽医站或分站为单位独立进行。县局集中力量在沙河羊田等个乡镇站试点,试点成功后即在全县分步推开。清产核资分类处理,资产重组集中使用。一是由县局改制小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对本站的债权债务现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进行集中清理登记,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折价。二是划清资产中的国家投入部份和集体积累部份。三是将集体积累部份按现有职工在站工作年限贡献大小进行核算后,一次性全额分摊到人头。凡分流出站人员按分摊金额作一次性补偿原有退休人员与分流人员同等对待,编内干部工人和通过人事局重新招聘的临时人员分摊部份不发给个人,作为养老保险基金进入个人帐户。补偿给个人的资金包括站内自有资产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和职工在年代整站占有的流动资产。改制的乡镇站中,分流人员一次性补偿高的-万元,低的数千元不等。四是国家历年的累计投入,以固定资产归县局所有,确保各乡镇站办用房和益性工作用房,其权属收归县局统一管理;职工住房按国家有关房改政策出售全部产权。合理分流人员,妥善安排。原站内集体所有制职工,必须首先与所在站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再视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分流。分流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需要,具备畜牧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和检疫工作等条的,可参加县人事局和畜牧局组织的统一考试,通过开招聘择优录用进站,并签订临时人员聘用协议。二是有经营能力,愿从事兽药饲料经营并服从管理的,在自负盈亏的原则下,统一办证,依法自主经营。三是对擅长动物诊疗,愿从事防疫诊疗阉割等服务性工作的,由县局集中培训,统一考试,合格者发给《动物诊疗许可证》,可从事动物诊疗工作。但是必须履行动物防疫义务,依法承但规定村组的畜禽预防注射工作,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理顺体系强化管理,政策到位健全保障。一是全县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改为全民所有制性质后,经县编委核定编制为人,聘用干部的基本工资纳入乡镇财政预算,不足部份由收取的动物防检费补充。二是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实行县局聘任制,两年一聘;站内职工一律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聘用制,一年一聘,工效挂钩;新进站人员原则上招聘五大生或大中专毕业生。所有乡镇站职工包括编内和编外职工三年内都必须达到畜牧专业和经济专业的双凭制。三是所有在岗人员不得从事行业管理涉及内容的经营活动。四是聘请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阉割和防疫注射工作。待遇采取县局适当补助和服务收入相结合。五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新聘从事畜牧生产管理,动物检疫和技术推广人员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范畴,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四镇乡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效果稳妥实施平稳过渡。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县个乡镇站包括个分站的改制基本完成。“三定”工作纳编干部工人人,从原有临时人员中招聘干部人,畜牧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安置人,五大生招聘干部人,同人事局共同招聘畜牧专业临时人员人。原集体所有制职工分流数达到人。由于改制方案考虑周全,操作合理稳妥,对职工思想工作也做得较细,方方面面体现了县局的关心体贴,没发生职工抵制改革,集体上访等事。人员精简,经费开支减少。改制后,全县有乡镇畜牧兽医站个,动物检疫站个,现有编制内干部工人人;由人事局发招聘的临时人员人;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人。全系统将改革前的人,减少到现有的人,减幅达%,无一个退休人员。有效地解决了单位不堪重负,职工人浮于事的现象。经费开支上:在岗职工工资外人头开支每年减少万余元;退休人员工资每年减少万余元,两项合计每年节约开支达万余元。队伍素质加强,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成效显著。由于在岗人员均通过考核考试竞争上岗,化知识和专业水平相对较好,懂技术善管理工作能力强。乡镇站现有的名职工中,人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占%,%的职工实现了畜牧经济双凭。职工平均年龄岁,基本实现了中青两结合,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我们感到,改革后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总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各乡镇党委政府均反映很好。乡镇站人员招聘上岗后,执法认真无误,尚未发生行政诉讼案。县内畜禽疫病得到较好控制,生产发展较快,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年比改制前的年,畜牧财政收入增长倍,防检费收入增长倍,畜牧产值增长%,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增加个百分点;生猪出栏增长%;牛羊兔小家禽免疫注射率提高%;生猪重大疫病注射率提高到%。体制理顺,地位提高,职能加强,队伍稳定。一是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事权财权业务权统归县局管理。二是县编委正式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三是职能上强化畜牧生产发展防疫检疫行政执法,并将其有机结合,规范管理,为畜牧业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四是乡镇站人员全部纳入失业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范畴,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特别是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