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推进信息惠民打造“织网工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2016.06 |中国信息界 |
Information China

息惠民“织网工程”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深圳市委市政府精细化治理社会、精细化服务市
民的一个创新性模式,是深圳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以数据共享为基础,以业务协同为重点,以“三码关联”(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房屋编码)为抓手,以“三统一”(统一采集、统一受理、统一分拨)为原则,以“三跨越”(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为突破,构建以人为本、职责清晰、职能科学、流程合理、高效便捷、评价准确的整体性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新体系。

“织网工程”实施背景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规模大、速度快、程度深,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利益多元,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任务重、挑战大、难度高。

政府管理通常有路径依赖、方法依赖,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对信息的掌握、人口的变动、社会动员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因此,政府部门面对具体个体时,往往找不到服务和管理的对象;需要处理具体事件时,无法知道是孤立的个案还是普遍的现象,
结果往往导致决策失误。

深圳市委市政府在问题面前主动变招,创造性地通过实施信息惠民“织网工程”,将大数据的手段和方法引入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

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下,鼓励社会的多元共治、多元参与,推动政府从以行政主导的管理型政府到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转型,从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从单兵作战型管理向协作共享型管理转型,从柜台式管理向自助式全天候管理转型,从被动响应型管理向主动推送型服务转型,从“拍脑袋”决策向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转型。

“织网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织网工程”围绕“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的基本架构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促进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信息互联互通及融合共享,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服务型、智慧型、阳光型政府。

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市公共信息资源库,为各区、各部门建设
深圳市:推进信息惠民 打造“织网工程”
文/电子政务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连樟文
38| 2016.06
封面报道》
Cover Story
一个共建共享的大数据库。

打破“信息壁垒”,强力推动各区、各部门通过市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横向联通和纵向贯通,建立全市公共信息资源库,并为各区提供经过数据关联比对后的基础信息镜像库,确保全市基础信息“一数一源、权威发布”,为各级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共享协同奠定了基础。

二是整合网格信息员队伍,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科学划分社区基础网格,以原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员队伍为基础,整合现有各部门在基层的信息采集队伍,统一组建网格管理机构,成立一支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采集的网格信息员队伍,建立“一格一员、定格定责、采办分离、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网格化工作模式,通过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信息采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减少反复扰民和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三是深化社会管理工作网的建设,及时响应公众诉求。

按照“及时发现、联动化解、限时办结、反馈评价、监督考核”的要求,发挥社会管理工作网作为全市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事件受理、分流、调处、整治、指挥、监督、考核的业务系统作用。

进一步完善事件分类和分级处置机制,规范各级各部门之间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处置的联动和协作;基于市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实现纵向、横向联通,全方位掌握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管理和服务事件。

四是建设和完善社区家园网,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统一规划、体现个性,贴近居民,实用方便”的要求,在统一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整合政府各类公共服务信息资源,为全市642个社区开发建设内容丰富、特点鲜明、贴近居民生活的社区家园网子网站,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社区家园网参与社区事务、办理个人事项、享受公共服务,将社区家园网打造成居民信得过、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得力助手。

五是构建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统一信息采集和传输路径。

按照“统一采集、集中分发”的原则,在全市部署统一的综合信息采集系统,规范信息采集内容,统一信息采集路径,明确将采集的数据直接上传到市里,再分发到各业务系统和各区,从源头上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同时,通过建立
信息自主申报机制,逐步实现以单位和居民自主申报为主、网格信息员上门核实登记为辅的信息采集模式。

六是建设决策分析支持系统,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撑。

依托市基础信息资源库统一开发市级决策分析支持系统,为市直各部门提供基于电子地图的人口、法人(机构)、房屋、城市部件、公共基础设施、事件、网格等基础信息关联及分布情况的查询、统计、分析服务。

同时,也明确了各部门基于基础信息资源库开展主题应用的方式方法。

“织网工程”的应用成效
一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已初具规模。

目前市公共信息资源库已联通10个区以及公安、教育、卫生计生、劳动社保、民政、住建、统计等23家市直部门的业务数据。

通过自动清洗比对,已关联1800多万人口(含流动人口)、180多万法人、120多万间房屋的信息,并在电子地图上实现可视化呈现。

公共信息资源库的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和应用体系已经建成,为加快推深圳市
织网工程策略
中国信息界 | Information China
进信息融合与共享提供了保障。

二是“三统一”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运行。

全市共划分基础网格16417个,并以出租屋综管员队伍为基础,整合了计生、数字化城管队伍,组建了全市统一的网格信息员队伍,成立了网格管理机构,代表市委市政府专职采集全市实有人口、法人、房屋(城市部件)等基础信息以及各类事件信息。

在信息统一采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和服务事项的线上线下统一受理、统一分拨。

在统一采集方面,建立了基础信息与各类事件信息多元采集的渠道,大力推行“1+N”的信息采集方式,在加强网格员上门采集信息的基础上,注重将业务部门采集的数据、市民和企业主动申报数据以及电话、网络采集的数据作为重要的补充和校核,探索“统一标准、多元采集、共享校核、及时更新、权威发布”的数据采集更新模式,进一步增强社会有效管理的手段。

在统一受理方面,通过整合各个部门在基层的业务受理系统,合并原有的综合业务窗口和专业窗口,实现真正意义的“一窗式”受理,并利用互联网、微信、手机APP等新的线上受理方式,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窗口受理与后台处理互动”的政务服务模式。

在统一分拨方面,目前已在区级层面建立了非应急类事件统一分拨机构,通过统一分拨平台,对来自网格员采集、网络、电话、信访等不同渠道的事件信息,按照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统一的自动分拨处理。

三是公共服务延伸化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深圳市642个社区已全部开通社区家园网,网上办事大厅向街道和社区延伸,形成网上政务服务的深圳全覆盖。

目前,全市10个区中的57个街道1116个服务事项、642个社区的6174个事项已完成向区级网厅进驻。

南山区蛇口片区住着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000名外国人,一直被称为“小联合国”。

辖区招商街道还专门为外籍居民开发了全英文版的社区家园网,外籍居民足不出户便可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管理、留言反映需求、享受社区服务,逐渐让蛇口形成工作生活便捷圈、多元文化融合圈和各国居民共处圈,为外籍居民搭建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

通过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事项的统一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与虚拟互补的政务服务深圳覆盖,实现公共服务办理事项就近办理和同城通办。

四是信息惠民效应已经凸显。

基于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业务协同在社会服务管理、城市规划、经济布局以及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应用逐步增多,为各部门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

目前,教育、卫生、民政、住建等部门,在积分入学、敬老优待证办理、高龄老人津贴、居住证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健康进社区等方面都进行了二次开发,成效明显,基本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在推进信息共享应用方面,龙华新区推出“一证走龙华”,南山区率先推出了“e事通”改革项目,实现了新生入学申请、后台比对、审核等全过程无纸化办理,至少省去了3万人次原件的携带和12万份复印件的产生。

往年学生家长需要提前一至两个月往返政府5个部门开具各类证明材料,如就业证明、参保证明、计生证明、房屋租赁合同等,然后携带各类证件的原件、复印件前往学校办理入学申请手续,经学校初审合格后交由教育部门进行复审,整个核验过程耗时3-5天,工作量非常大。

改革后,依托全市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建成的自动比对系统,学生家长只需在网上申报相关信息,后台就可以自动进行比对核验,平均每项信息比对耗时0.26秒,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电子数据自动比对,还免除了学生家长提供部分证明材料和各类证件的复印件的麻烦,最大限度的方便了学生家长,也节省了大量纸张。

此外,还将电子比对应用到中考报名、民办学校学位补贴以及幼儿园儿童成长补贴申请等其他教育业务上来,每年可惠及50多万学生家长。

在推进政府工作流程再造方面,以老年证发放为例,以往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照片到社区办理老年证申请手续。

社区完成受理后,需依次提交到街道办、区民政局、市民政局进行逐级审核,历经9个环节,老年证发放到老人手中往往需要2-3个月。

信息惠民工程实施以后,坪山新区率先推进老年证办理流程再造,由民政部门直接基于市公共信息资源库,主动查找符合办证条件的老年人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制证部门办证,通过邮寄或网格员送证上门的方式,将老年证送至老年人手中,时间缩短至一周,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39
2016.0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