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以及采取相应
的控制措施。
方法:通过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安全教育,以及建立健全医院的
护理管理准则,落实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提高精神病人就医的依从性,提高患者
的满意度。
结果:通过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力求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精神科;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通过严格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处理
意外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医患纠纷,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自身
的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家属对住院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精神病科开放病房分入住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由于精神病科本身的特殊性,
患者外出不归或者不按时返院的例数较多,同时受到精神病症状的影响,患者极
容易出现自伤、自杀等意外情况。
同时由于每位精神病科人员流动性较大,这在
一定也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影响护理质量。
1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原因分析
1.1管理方面
现由于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或者护理教育薄弱,导致护理制
度没有严格落实;监督不得力,护理人员经常出现超负荷工作;患者多,床位少;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或者管理人员没有完全转变思想,仍然沿用旧式的管理制度。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高,在填写护理单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护理
人员护理态度欠佳,护患沟通不畅;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过程中没有
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淡薄,缺乏完善的自我保护意识;护理
人员对业务技术培训以及对新设备的使用掌握度不高。
1.3环境与设施方面
严格管理危险品,合理布局医院的基础仪器设施,如:电源的插座、窗户玻璃、地面、床挡等,以及医患护理的专业仪器。
1.4患者及社会方面
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不按照医嘱服药,对于一些有严重暴力倾向的患者如果
护理不到位,可能导致患者伤害他人或者出现严重的自残行为。
2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
重要环节,精神病人送到医院后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呢?病人进医院后人身
安全是否有保障?精神科护理人员只有真正认识到细节护理工作的关键作用和意义,才能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在今后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自觉加强精神科护
理安全工作的防范。
表1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2.1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
精神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措施,对待患者要态度温和,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沟通技巧,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工作
人员的安全意识。
并做好关键患者的管理、关键制度的管理等工作。
加强安全管
理质量检查,并做作好归因分析,加强防范。
病区成立安全管理质量小组,定期
开展活动。
护士长抓好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工作,坚持周查、月评,对于发现的
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将
安全护理作为考核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年终做护理质量安全汇总,进行归因分析。
教育护士提高安全意识。
护士长具体负责,主要抓护理安全,采取相应的防
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2.2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不断健全医院的管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
由于精神病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如果严格落实护理制度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
此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是精神病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
特别是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照精神病的等级护理要
求来实施护理,及时观察病人的情况。
2.3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由于精神病本身的特殊性,精神病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理人员经常性处于
超负荷状态。
每年新护理人员的引入都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管理问题。
因此需要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通过实施定期讲座、培训等方式来提
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护理记录和医生的记录尽量保持一致。
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对高风险阶段的管理。
2.4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质量控制与考核
严格执行质量监控措施。
形成一个病区自控、院监控、护理人员监控的监控
系统,监控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将安全监控严格落实。
同时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落实组织、监督和制度。
在对护理质量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坚持将PDCA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相结合,始终将质量管理、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放在
第一位,加强对护理过程的重点监控,将质量监控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加大考
核的力度。
2.5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对患者进行安全知识宣教,避免患者将危险品带入到病房中。
同时派专人来
保管手术仪器,对新入院患者,需要进行检查,外出患者也需要严格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危险用品需要由医院统一保管。
并定时对医院的病房进行严格检查,并
填写安全检查记录表。
2.6注重病人感受,倡导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认识度,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
对患者的病症实施保护性医疗制度,关心病人的感受,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
问题。
提高病人自身的价值认可度,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2.7建立护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包括:血钾、血钙、血小板的计数等,值班医生在接到“危急值”电
话之后,需要第一时间报告给该科室医生,并做好登记。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发展,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
人员需要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入手,规范护
理行为,真正保证患者的健康。
总的来说,护理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摸索、积累
经验,持续不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龚舒萍.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J]. 吉林医学,2011,32(14):2897-2898.
[2]徐永红. 探讨降低精神科病房常见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J]. 饮食保健,2016,3(16):122-122.
[3]李继宁. 老年精神科病房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 健康必
读旬刊,2013,12(11).
[4]付玉花. 精神科男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研究[J]. 心理医生,2016,22(23):29-30.
[5]贾婷.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危险因素的防护对策[J]. 中华现代护理学
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