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眼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点及勘探方法初探摘要:通过广西大化县陇眼电站坝址区地质钻探成果,该地区岩溶发
育特点,并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探讨岩溶地区地质勘探应采用何种手段
提高勘察精度。
关键词:陇眼电站岩溶地质测绘钻探高密度电法联合剖面法
1工程概况
陇眼电站位于大化县贡川乡陇眼村附近的平治河下游河段,距大化县
城约32km,从大化县城至贡川乡为三级公路,贡川乡至陇眼村为简易公路,该电站利用原有水轮泵站坝址,改建为低水头径流式发电厂。
坝址控
制集雨面积1306km2,中心坐标东经107°42′,北纬23°43′。
县电网
供电线路距坝址最近为3.0km。
平治河为红水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平果县的海城、同老乡一带,西东
流向。
流域面积1306km2,河流长63km,干流坡降2‰,多年平均径流量24.2m3/,大化县境内河长仅4km。
平治河在工程区呈明流和伏流交替出
现状态。
坝址上游1.2km,河水从多个岩溶通道汇流入坝区上陇眼村前,
坝址下游650m水流又穿入地下溶洞,并于下游2.3km汇入红水河,汇合
洞口距大化电厂坝址右岸上游30km。
陇眼电站坝址上游来水洪水期受岩
溶通道过流限制,正常过流不受。
下游与红水河连通的排泄通道,经调查
和勘察,尚未发现有滞洪的迹象。
大化县陇眼电站主要建筑物由大坝及河床式厂房组成,设计坝型为砼
重力坝,长50m,堰顶高程173.4m,最大坝高21m,水库回水高程177.4m,总库容约89万m3,拟装机容量为3某630kW。
坝址河段走向为北东向,较平直,河水从南西流向北东,河床比降约6‰,最低高程164.03m,左右两岸山头高程分别为532.5m及343.8m,与
河床相对高差为368m及180m,河床两岸岸坡平均坡度为左岸35°右岸40°。
河谷断面呈“U”字型,坝址两岸及其下游河床基岩出露,坝址河
中及右岸为第四系冲积层覆盖,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砂卵砾石,最大
覆盖厚度可达10m。
坝址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岩关阶(C1y),上部为灰~深灰色薄层夹中
厚层状灰岩,微晶~隐晶结构,含少量燧石结核,岩石脆硬。
下部为灰~
深灰色薄层夹中厚层状灰岩,含硅质结核,微晶~粉晶结构,局部见生物
碎屑及砂碎屑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石英组成,局部含有
生物碎屑和凝块,该层主要分布在河床附近,层面附近含少量泥质,硅质
呈结核状、条带状及薄层状展布,河床坝基一带局部地层硅质含量可达35%,其岩石性质表现为颜色加深、脆硬、钻进困难,该层主要分布在河
床附近。
枢纽建筑物主要座落在岩关阶下部地层之上。
2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情况
2.1区域地质构造
区内发育的区域性大断裂为歪光~局项断裂F1,该断裂长为35km,
宽40~50m,切穿地层为D3r~C1d,断裂面总体走向320°,中部略向西
南凸出,倾向NE,倾角35~75°,常显舒缓波状。
断裂带由方解石化压
碎岩、角砾岩、糜棱岩和方解石脉组成,为压性兼扭性断裂。
2.2坝区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情况
坝址岩层一般走向为280~290°,倾向上游偏右岸,倾角一般为8~15°,岩层走向与坝轴线夹角37~47°。
受北西向区域断裂构造的影响,
局部岩层产状异常,并伴生北西向及近东西向节理裂隙的发育,以走向350°及走向305°两组裂隙最为发育,坝线两岸岩体裂隙频率一般为4
条/m,裂隙面均见有方解石充填。
坝区地层属碳酸盐岩类,岩溶作用以水平方向为主,溶洞多呈层状发育,坝址岩层中夹薄层~中厚层状硅质灰岩,灰岩纯度较低,溶蚀作用相
对较弱,坝区内岩溶现象主要为溶蚀裂隙及溶沟溶槽,未发现大的岩溶管
道存在。
规模较大的溶沟发育在坝线右岸一带,深度在5m左右。
坝区地
质钻探结果表明,坝轴线内岩溶不甚发育,仅在坝轴线河中钻孔ZK02、
ZK03及坝线下游钻孔ZK10钻孔钻遇溶洞,高程在157.6~160.9m,溶洞
高0.2~0.6m,与上下游水体有一定连通性,ZK02钻孔在钻遇溶洞时,钻
孔内回水从下游左岸坝脚不远处排出,ZK03钻孔在钻遇溶洞时,孔内回
水即产生负压,漏水量较大,ZK10钻孔在钻遇溶洞时,孔口即出现冒水,冒水量3L/左右,具有承压性质。
高程在157m以下的基岩节理裂隙一般
为方解石及泥质充填,吸水率一般为2.1~12.7Lu。
坝址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类型,存在于基岩浅部风化节理裂隙及
溶蚀裂隙中。
含水层具承压现象,且呈层状、片流形式分布,发育深度在13m以内,最大管道高度0.6m,规模不大,具有在水平方向较发育之特征,因此存在小规模的绕坝基管道式漏水。
3勘探探讨
陇眼水电站下伏基岩为石灰岩夹硅质岩,坝轴线一带岩层表现为上软
下硬,近地表部分灰质较纯,硬度较低,溶隙相对较为发育,下部基岩硅
质含量相对较高,硬度较大,节理裂隙已被充填胶结,其强度能满足设计
要求。
在这里主要的工程地质是,受区域性大断裂的,坝址区基岩裂隙较
为发育,也将伴随着岩溶的发育,加上坝区处于断层影响带,右岸陇眼村
一带洼地中常见有落水洞、溶洞及漏斗等微地貌发育。
所以,查清坝址区
岩溶发育,即溶洞溶隙的空间展布及其管道连通情况等成为此次勘探的主要。
由于陇眼电站为低坝,勘探经费有限制,勘探孔不能布得过密,这样
就给地质勘探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的勘探方法是十分
必要的,下面就陇眼电站地质勘探方法的选择作简单探讨。
3.1地质测绘及水文地质调查
工程测区为石灰岩地区,地表岩溶发育,通过地质测绘及水文地质调查,近坝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地下河、落水洞、岩溶泉眼、地下水均
受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地貌的制约,并具备各向异性的水文地质特点。
甘皮至东岩和刁灯至陇眼上地下河均沿北西向F1断层发育;断层的西盘
分布有很多的落水洞、伏流出口及漏斗,地下水流向均受北西向F1断层
的制约;其说明F1、F2压性断层具有隔水或阻水的作用。
3.2金刚石钻具钻探
陇眼电站坝址区基岩呈软硬相间,硅质含量大的灰岩其硬度变化明显,开始时没有采用金刚石钻具,钻探岩芯获得率很低,有的根本取不上岩芯,采用金刚石钻具后,岩芯获得率高,岩芯一般呈柱状。
经,开始钻探时取
不上岩芯主要由于机械破碎造成,因此,在软硬相间地层中应采用金刚石
钻具钻探以提高岩芯获得率。
3.3物探勘察
高密度电法是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为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
地电断面测量的一种电阻率法勘查技术,它通过一定的装置自动采集数据,经机处理后绘制出地电断面图,为推断地质剖面提供依据。
联合剖面法是
由两组三极装置联合进行探测的一种视电阻率测量方法,具有分辨能力高,异常明显的优点。
是追索构造破碎带、地下暗河的一种主要手段。
根据勘察要求,在拟建电站坝址东面、东南面和南面采用高密度电法
和联合剖面法作为勘察手段,以了解该地的岩溶裂隙发育状况。
高密度电
法点距2米,采用对称四极装置作连续断面扫描测量;联合剖面法点距5米,供电极距采用65米和50米两种,测量极距10米。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