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作业课件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九年级全一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中世纪晚期,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
一个特定的范围。庄园农奴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是通过( B )
A.缴纳什一税
B.购买劳役豁免权
C.为领主耕种“自营地” D.武装斗争
2.(2020,昆明中考)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 纪中期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 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 式是( D )
(3)结合材料三回答,13、14世纪以来,农村和城市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结构 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在农村出现了租地农场,在城市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在农村出现富裕农民, 在城市出现了市民阶层。
A.庄园经济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
3.(2019,资阳中考)关键词“商人”“工人”“提供原料”“预付工资”“出 售产品”直接反映中世纪晚D期西欧( )
A.社会制度的转型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D.手工工场的产生
4.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手工工场的发展趋势正确的是( A ) A.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 B.作坊—集中的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工场 C.分散的手工工场—作坊—集中的手工工场 D.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作坊
10.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 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要说明( D )
A.市民阶层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 C.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 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 人,只有作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 报酬。 材料二: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 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 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 生产,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地主阶级
7.15~16世纪,西欧的租地农场与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的本质区别是( A ) A.农场主使用雇佣劳动者生产 B.养殖生产规模更大 C.农场主与劳动者联系不紧密 D.大量使用奴隶劳动
8.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手工业生产组织,其主要特点是
5.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 阶级力量的是( A )
A.富裕农民、骑士等 B.手工业者、商人 C.手工业者、农奴、贫困农民 D.无地少地的农民
6.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
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C
材料三: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租地农场的出现,富 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 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 殊的法律地位。
(1)材料一中的手工作坊是否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请简述理由。 不属于。理由:手工作坊主参加手工劳动,不雇佣工人,帮工、学徒没有工资, 因而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2)材料二中工场手工业是什么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请简述理由。 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形式。理由: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 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A ) A.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B.生产的规模小于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在面粉等行业发展迅速 D.由农民在租地农场从事手工生产
9.(2019,百色中考)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 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D)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中世纪晚期,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
一个特定的范围。庄园农奴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是通过( B )
A.缴纳什一税
B.购买劳役豁免权
C.为领主耕种“自营地” D.武装斗争
2.(2020,昆明中考)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 纪中期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 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 式是( D )
(3)结合材料三回答,13、14世纪以来,农村和城市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结构 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在农村出现了租地农场,在城市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在农村出现富裕农民, 在城市出现了市民阶层。
A.庄园经济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
3.(2019,资阳中考)关键词“商人”“工人”“提供原料”“预付工资”“出 售产品”直接反映中世纪晚D期西欧( )
A.社会制度的转型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D.手工工场的产生
4.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手工工场的发展趋势正确的是( A ) A.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 B.作坊—集中的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工场 C.分散的手工工场—作坊—集中的手工工场 D.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作坊
10.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 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要说明( D )
A.市民阶层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 C.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 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 人,只有作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 报酬。 材料二: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 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 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 生产,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地主阶级
7.15~16世纪,西欧的租地农场与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的本质区别是( A ) A.农场主使用雇佣劳动者生产 B.养殖生产规模更大 C.农场主与劳动者联系不紧密 D.大量使用奴隶劳动
8.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手工业生产组织,其主要特点是
5.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 阶级力量的是( A )
A.富裕农民、骑士等 B.手工业者、商人 C.手工业者、农奴、贫困农民 D.无地少地的农民
6.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
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C
材料三: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租地农场的出现,富 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 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 殊的法律地位。
(1)材料一中的手工作坊是否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请简述理由。 不属于。理由:手工作坊主参加手工劳动,不雇佣工人,帮工、学徒没有工资, 因而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2)材料二中工场手工业是什么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请简述理由。 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形式。理由: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 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A ) A.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B.生产的规模小于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在面粉等行业发展迅速 D.由农民在租地农场从事手工生产
9.(2019,百色中考)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 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D)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