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作者:程万军
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9年第04期
在隋末乱世中,李密无可争议算个“人物”,作为瓦岗寨二世“带头大哥”,他把一个小小山头,硬是发展成为威震中原的一个“大魏国”。

然而,他是怎样一个品性的人物,他败亡的死结在哪里,他的结局是否就是他的宿命,颇具深究意义。

《唐书·李密传》细述了李密的家世,李密出身豪门,曾在隋朝东宫中当差,却因为喜欢探头探脑乱看被隋炀帝赶跑。

隋炀帝对李密的评价是:“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

”意思是:这个人总是左顾右盼,不怀好意,让他滚蛋吧。

虽说隋炀帝是个昏君,可对李密的评价倒是一针见血、相当到位。

李密绝非等闲之辈,他起码算得上是个能人、聪明人。

然而,作为“带头大哥”,李密却缺少必备的品性:定力和义气。

“顾盼不常”的李密注定不安分。

刚过而立之年,便随司徒杨玄感发动了一场反叛。

但杨玄感刚愎自用,不久就成了短命隋朝的刀下之鬼。

走投无路、遭到到处追捕的李密终于被逼上瓦岗寨,加入了翟让的队伍。

李密加入瓦岗寨以后军事才能得到了发挥,他为瓦岗军设立了纲领路线,他运筹帷幄,诱杀张须陀、破兴洛仓、败刘长恭,可谓声名远播。

于是,一世“带头大哥”翟让便将头把交椅主动让给了李密。

就在李密成为“带头大哥”后,他的“顾盼不常”的品性开始显露。

天下未定,他就开始斩草除根,而且是拿恩人兄弟开刀。

由此,瓦岗寨与李密的命运出现直下的拐点。

李密与翟让这两个交接的“带头大哥”,从融洽走到不容,完全是李密的品性所致。

不讲义气是李密这个“带头大哥”最令人诟病的地方。

本来,瓦岗军的创始人是翟让,是翟让主动把“带头大哥”这个位置让给李密的。

然而,李密却恩将仇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竟起了狠心,设计暗杀了翟让。

关于暗杀这段细节,史书是这样描述的
李密请翟让喝酒,在宴会中间,把翟让的兵士都支开了,李密假意拿出一把好弓给翟让,请他试射。

翟让转过身子,刚拉开弓。

李密布置好的刀斧手就动起手来,把翟让砍倒了。

从这一细节中可以看出李密是个拥有狼子野心的很不讲究的小人,简直是吃肉不吐骨头的白眼狼。

天下未定先杀兄弟,而且连恩人都害的小人,怎么可能让弟兄们死心塌地跟随他呢?从李密杀翟让那刻起,瓦岗军军心浮动,开始走了下坡路。

士卒离心是导致李密失败的重要因
素。

隋末争雄的关键时刻,李密的末日来到了。

此刻,他的“顾盼无常”的老毛病要了他的性命。

李密一边与隋军大将宇文化及作战,一边派人到洛阳朝觐隋越王杨侗,受封官爵,然后与隋将王世充交战。

结果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走投无路的最后时刻,李密归降了李渊。

但首鼠两端的李密,对自己受封的光禄卿这样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很不满,难以在唐营安下心来。

唐主李渊当然更容不得李密这种人。

李渊故意让王伯当同李密一起去山东,待李密一出长安就下诏书召回。

此时李密果然中途叛唐,最终中了埋伏被斩,死时年仅37岁。

从“带头大哥”到人头落地,他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

穷途末路之际,李密这个“带头大哥”身边只剩下一个王伯当跟随,基本上已经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李密用人的失败。

李密最重用的手下,多为没有操守定力的小人。

比如极端自私自利的邴元真,深得他的信任。

当然,李密以一个外来“带头大哥”身份来统治“山贼”,不小心点儿是不行,可是他从来没有培养起一帮德才兼备的人辅佐自己建功立业,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误。

只有一个王伯当死心塌地,但是一人之力,又能如何?
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李密的死,对瓦岗军对唐朝都没有坏处,因为这种“带头大哥”少一个,他们就多一分安全感。

义之不存的聪明,充其量会变成“小聪明”,没定力的能人,最终就变成“顾盼不常”的小人。

这就是李密败亡的死结与宿命。

李密与瓦岗寨的败亡虽属突然,但却是必然,问题就出现在李密这个“带头大哥”的“顾盼不常”上,使得他和瓦岗寨善始不能善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