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八下历史课件 第11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主要制定法律法规,任免政府主要官员,并 监督政府实施;
政协则参政、议政,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 政府是行政机构,将人大制定的法律、政策具体 实施,向人大负责,定期向人大汇报工作。四大政府 机构的分工和职能,也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体 现。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各级政协: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见 “史海拾贝”)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主政治制度。毛泽东、周恩来、 邓小平、邓颖超、李先念、李瑞环等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主席。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基层民主表现形式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4.“村官”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体现了B( )。
A.官民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村务公开
D.民主管理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
在哪些方面?
答: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②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
③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谢谢!
学习测评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C)。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经济法
2.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是在哪一年
( B )。
年年年年
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 A )。
A.各级政协 B.各级政府 C.党代表会议 D.人民群众
图为提供咨询的普法工作 人员向去咨询的群众提供普法 知识、免费咨询等。
律师在给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法律援助条例》
法律援助送温暖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转 的“四五”普法规划明确规 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 日 , 即 12 月 4 日 , 作 为 每 年 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展说明了什么 ①基层民主的发展表现:主要是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
会。 ②基层民主的发展说明: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主要体
现在我国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的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的 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路线、干部管理、思 想意识的领导;
(4)民主管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人民可以用写信举报、信访、新闻媒体等方式对 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权。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实行民主的前提和保证。我国普遍实行 了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因贪污受贿受审
成克杰,壮 族,1933年11月 13日生,广西上 林人。1998年当 选人大常委副委 员长。成克杰利 用其职务便利, 单独或与情妇李 平共同收受贿赂 款物合计人民币 4109万余元。 2000年7月被北 京中级人民法院 判处死刑,9月 14日执行。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中国的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 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 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门类构成。
1979 年 以 来 , 中 国 的 法 制 建 设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
到 2002 年 底 , 全 国 人 大 及 其 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 律问题的决定有430多件,国务院 制 定 的 行 政 法 规 1000 余 件 , 地 方 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达上万件。
川教八下历史课件 第11课 社会 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浏览:P70,归纳批注:民主发展的主要表
现。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②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 ③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版 五届人大五次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 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对林彪、江青两 个反革命集团的历史 审判是一个重要的标 志,它表明不要法制 的“无法无天”的 “文化大革命”时代 已经结束,中国重新 回到依法治国的道路。 也就是说在粉碎“四 人帮”后,我国法制 建设不断加强。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首要条件
资料:邓小平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
上的讲话:“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 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 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 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 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见《邓小平文选》,第 二卷,第146页)。
1.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主要是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通过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和常设机构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如 下图示:
人民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听取民意→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人事任免权、
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民当家做主。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阅读:P70第1段大字,归纳批注:人大代表、各级人民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 的发展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
2.农村、城镇基层民主的进一步扩大
社会主义法制 的加强
1.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宪法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 3.坚持推进依法治国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的体系框架构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加 强。
“中国特色”是指这一体系框架适应了我国新时期政 治、经济、文化的发展。1997年十五大明确提出:我国在 立法方面,到2010年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①“有法可依”: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的框架。
3.依②③“法法有律治法援国必助依中” 心、 的“ 设执 立法 。必严”,“违法必究”。
阅读:P72大字到P73,思考:怎样依法治国?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级司法部门坚持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对违法者无论是官是民,也无论职位高低,一律绳 之以法。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71,并勾画批注:我国现行的宪法。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这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 章程。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54年版 一届人大一次会
1975年版 四届人大二次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正式施行
到2004初全国已建万余个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 正式施行
全国已建9万余个居民委员会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3.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阅读:P70第2段大字和后面小字 说说:我国基层民主是怎样发展的?基层民主的发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资料:人大代表是具有特殊政治身份享有特殊政治权利
的人。我国《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在执行代表职务时享有 政治保障(又称司法保障),包括言论免责、人身自由、被罢 免时有权提出申诉等权利。在人身自由方面,主要指人大代表 享有不受逮捕、不被刑事审判、不被采取劳动教养、不被监视 居住、不被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利,而且 这种人身自由保障不受地域限制。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课堂小结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
基础 保障
法制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 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是 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基 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 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法 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 障,是人民当家做主的 具体体现。
另外,法律援助中心也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 方面。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议议:我国是怎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
则的?你能用自己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加以说明 吗?
①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如受教育的权剩和服兵役的义务; ②违法者一律绳之以法。 如某些领导干部触犯了法律受严惩。
它们覆盖了政治、经济、社 会等各个领域,一个较为完整的 法律体系在中国已经基本形成。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阅读:P71“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部分的小字:
我国的刑法和民法通则
资料:应该如何理解新宪法的“基本形成”和“中
国特色”呢? “基本形成”是指经过20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法律
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和作用。 (1)民主选举:普遍实行了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
举的制度。 (2)民主决策:人民代表广泛听取民意。 准备提案:使法律更能体现人民意志。 (3)民主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政府和司法机关行
使监督权、人事任免权等。每年政府和司法机关都要向人大作工 作报告,接受监督。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
阅读:P74“史海拾贝”《政协职能的变化》 想想: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政治制度怎样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
举。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 呼声和愿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行使监 督权。
在被告席上听候判决的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陈伯达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阅读:P71“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部分的第一段大
字
说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的具体表现。 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框架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
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在政治、经 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做到了有法可依。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画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主要表现为:以 “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以“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指导方针, 最主要成果在于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 律框架。
执法中最起码的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的普法工作的开展和法绰援助中心的工作 也卓有成效。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大代表可以享受法外特权而为所欲为。 《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 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换言之,人大代表犯法与庶民 同罪。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 会主义建设尚在不断探索、 “左”倾错误的影响和科技教 育发展的滞后,我国广大人民 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法 律知识缺乏、法律参与意识不 强,造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出 现许多亟待健全的“空白”。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各级 政府大力开展普法教育,进行 普法宣传,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插图反映的就是普法宣传的一 个重要手段——建立法律咨询 站,不定期地、“流动”地普 及法律知识宣传。
政协则参政、议政,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 政府是行政机构,将人大制定的法律、政策具体 实施,向人大负责,定期向人大汇报工作。四大政府 机构的分工和职能,也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体 现。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各级政协: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见 “史海拾贝”)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主政治制度。毛泽东、周恩来、 邓小平、邓颖超、李先念、李瑞环等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主席。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基层民主表现形式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4.“村官”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体现了B( )。
A.官民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村务公开
D.民主管理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
在哪些方面?
答: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②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
③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谢谢!
学习测评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C)。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经济法
2.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是在哪一年
( B )。
年年年年
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 A )。
A.各级政协 B.各级政府 C.党代表会议 D.人民群众
图为提供咨询的普法工作 人员向去咨询的群众提供普法 知识、免费咨询等。
律师在给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法律援助条例》
法律援助送温暖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转 的“四五”普法规划明确规 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 日 , 即 12 月 4 日 , 作 为 每 年 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展说明了什么 ①基层民主的发展表现:主要是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
会。 ②基层民主的发展说明: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主要体
现在我国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的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的 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路线、干部管理、思 想意识的领导;
(4)民主管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人民可以用写信举报、信访、新闻媒体等方式对 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权。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实行民主的前提和保证。我国普遍实行 了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因贪污受贿受审
成克杰,壮 族,1933年11月 13日生,广西上 林人。1998年当 选人大常委副委 员长。成克杰利 用其职务便利, 单独或与情妇李 平共同收受贿赂 款物合计人民币 4109万余元。 2000年7月被北 京中级人民法院 判处死刑,9月 14日执行。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中国的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 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 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门类构成。
1979 年 以 来 , 中 国 的 法 制 建 设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
到 2002 年 底 , 全 国 人 大 及 其 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 律问题的决定有430多件,国务院 制 定 的 行 政 法 规 1000 余 件 , 地 方 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达上万件。
川教八下历史课件 第11课 社会 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浏览:P70,归纳批注:民主发展的主要表
现。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②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 ③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版 五届人大五次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 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对林彪、江青两 个反革命集团的历史 审判是一个重要的标 志,它表明不要法制 的“无法无天”的 “文化大革命”时代 已经结束,中国重新 回到依法治国的道路。 也就是说在粉碎“四 人帮”后,我国法制 建设不断加强。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首要条件
资料:邓小平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
上的讲话:“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 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 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 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 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见《邓小平文选》,第 二卷,第146页)。
1.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主要是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通过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和常设机构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如 下图示:
人民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听取民意→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人事任免权、
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民当家做主。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阅读:P70第1段大字,归纳批注:人大代表、各级人民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 的发展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
2.农村、城镇基层民主的进一步扩大
社会主义法制 的加强
1.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宪法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 3.坚持推进依法治国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的体系框架构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加 强。
“中国特色”是指这一体系框架适应了我国新时期政 治、经济、文化的发展。1997年十五大明确提出:我国在 立法方面,到2010年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①“有法可依”: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的框架。
3.依②③“法法有律治法援国必助依中” 心、 的“ 设执 立法 。必严”,“违法必究”。
阅读:P72大字到P73,思考:怎样依法治国?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级司法部门坚持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对违法者无论是官是民,也无论职位高低,一律绳 之以法。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71,并勾画批注:我国现行的宪法。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这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 章程。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54年版 一届人大一次会
1975年版 四届人大二次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正式施行
到2004初全国已建万余个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 正式施行
全国已建9万余个居民委员会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3.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阅读:P70第2段大字和后面小字 说说:我国基层民主是怎样发展的?基层民主的发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资料:人大代表是具有特殊政治身份享有特殊政治权利
的人。我国《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在执行代表职务时享有 政治保障(又称司法保障),包括言论免责、人身自由、被罢 免时有权提出申诉等权利。在人身自由方面,主要指人大代表 享有不受逮捕、不被刑事审判、不被采取劳动教养、不被监视 居住、不被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利,而且 这种人身自由保障不受地域限制。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课堂小结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
基础 保障
法制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 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是 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基 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 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法 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 障,是人民当家做主的 具体体现。
另外,法律援助中心也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 方面。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议议:我国是怎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
则的?你能用自己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加以说明 吗?
①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如受教育的权剩和服兵役的义务; ②违法者一律绳之以法。 如某些领导干部触犯了法律受严惩。
它们覆盖了政治、经济、社 会等各个领域,一个较为完整的 法律体系在中国已经基本形成。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阅读:P71“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部分的小字:
我国的刑法和民法通则
资料:应该如何理解新宪法的“基本形成”和“中
国特色”呢? “基本形成”是指经过20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法律
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和作用。 (1)民主选举:普遍实行了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
举的制度。 (2)民主决策:人民代表广泛听取民意。 准备提案:使法律更能体现人民意志。 (3)民主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政府和司法机关行
使监督权、人事任免权等。每年政府和司法机关都要向人大作工 作报告,接受监督。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
阅读:P74“史海拾贝”《政协职能的变化》 想想: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政治制度怎样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
举。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 呼声和愿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行使监 督权。
在被告席上听候判决的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陈伯达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阅读:P71“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部分的第一段大
字
说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的具体表现。 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框架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
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在政治、经 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做到了有法可依。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画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主要表现为:以 “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以“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指导方针, 最主要成果在于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 律框架。
执法中最起码的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的普法工作的开展和法绰援助中心的工作 也卓有成效。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大代表可以享受法外特权而为所欲为。 《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 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换言之,人大代表犯法与庶民 同罪。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 会主义建设尚在不断探索、 “左”倾错误的影响和科技教 育发展的滞后,我国广大人民 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法 律知识缺乏、法律参与意识不 强,造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出 现许多亟待健全的“空白”。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各级 政府大力开展普法教育,进行 普法宣传,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插图反映的就是普法宣传的一 个重要手段——建立法律咨询 站,不定期地、“流动”地普 及法律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