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书协段庆昌先生的临帖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书协段庆昌先生的临帖感悟
临帖感悟
作者段庆昌
青年时,父亲为我购得一本“郑和西下碑”的字帖,集字峭拔,方俊,十分钟爱。

当时无老师指点,但也下了几年的工夫,觉得已有魏碑只风神,也就渐渐疏远碑帖,钟爱起草书。

数年后,我参加中国书法研修班学习,拿出了几件行草作品,其中也有魏碑味的楷书,当时聂成文老师就指出我作品中的不足,他说:“行草流利可人,集字潇洒自然,但境界甚少,对碑帖却也是一知半解啊。

”当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十年的临池怎么一知半解,后又得到李刚老师指授魏碑,找出不足,他说:“领悟不深,然十年徒练耳,回家重新研习魏碑,方悟禅机。

”我用心体会各种魏碑字体,确实与当时习郑字时感觉不同,在创作时,果真与十年前不一样,用笔渐生涩,方峻跌宕出于笔端,以新写心,力求体现原迹,参照大康魏碑,果然有所心得,在意识上有所突破,不亦步亦趋,计较于一点一画,以整体笔势为主,运笔时注重方、圆、健、劲相结合,凝重、方利,以中锋方笔为主,锋芒内藏,在捺角处理上要气足势畅,一气完成,含而不露,顿侧使转力求把握轻盈、峭劲的节奏。

我在创作这幅魏碑书风的作品时,参照孙伯翔老师笔意,以魏碑笔意为之,自觉有“形似”到神似,但整体效果远远不够劲,与孙伯翔老师之神相差甚远,实为自身水平所困,得不到风神独具的自然效果,还望书家同道给予指正。

发表于巴彦淖尔书画艺术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