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牛克成
【摘要】目的研究后踝骨折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的内钢板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手足踝外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后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外侧入路内钢板固定术,观察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可见所有患者均已达到骨性愈合,愈合率为100%;骨性愈合优秀15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89.3%.结论对后踝骨折患者行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可以有效固定骨折部位,复位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较好,骨性愈合率较高.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7(008)019
【总页数】3页(P52-54)
【关键词】后踝骨折;后外侧入路;内固定
【作者】牛克成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钢医院手足踝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
踝关节骨折较为常见,而后踝关节的骨折可占踝关节骨折的40%以上[1]。

后踝关节骨折因其关节不稳定,治疗难度较大。

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是钢板内固定使骨折关节内部结构恢复正常,若不及时固定内部结构或是固定不牢固,术后很容易发
生内部骨折结构移位,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2-3]。

本文就后踝骨折患者施行
后外侧入路的内钢板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做详细的研究,分析如下。

选择我院手足踝外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后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
龄为(39.7±3.5)岁;左踝骨折15例,右踝骨折13例,且所有骨折都为30小
时以内的新鲜闭合性骨折病例。

骨折原因为:坠落伤5例、车祸伤13例、扭伤8例、摔伤2例,入组患者均未伤及重要血管与神经。

所有患者均行全麻,取仰卧位,消毒铺巾,沿着腓骨后缘及跟腱外侧间行纵向切口,过程要注意避免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受损。

切口筋膜牵拉腓骨长短肌并牵拉跟腱露出踝关节脂肪与踇长屈肌,显露后踝骨折骨块。

对骨折处的血块及游离的小碎骨块进行清除,在C型臂X线透视机的引导下确保踝关节的平整。

依照后踝关节骨折
的程度及患者骨质疏松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桡骨远端支撑钢板并用空心螺钉对钢板进行固定。

后踝完成固定后,显露腓骨骨折并行复位操作,将钢板固定于腓骨后方,取踝关节内侧切口完成内踝骨折固定。

在切口处放置引流管,最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患者术后常规做X光片,分析术后关节恢复情况,行3~5 d的抗生素治疗。

并与术后进行术足被动及无负重功能性锻炼,4周后可借助单拐进行部分负重行走锻炼,期间以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恢复情况逐渐完成放弃拐
杖负重行走。

术后12个月对手术患者进行随访,评价骨折及踝关节的恢复情况。

优:术后骨折踝关节面恢复平整,X线下显示骨折愈合完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术后骨折踝关节面恢复平整,X线下显示骨折基本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患者自述有轻微疼痛;差:X线下显示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畸形,关节功能活动受限,负重行走时有疼痛感。

入选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0~11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
(79.4±25.8)min;术中出血量20~60 ml,平均出血量(30.2±10.3)ml,对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可见所有患者均已达到骨性愈合,愈合率为100%;骨性愈合优秀15例,良10例,中3例,优良率为89.3%。

近年来,对后踝关节骨折功能恢复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因后踝骨折后破坏了踝关节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导致关节内接触应力向内移动,导致关节面的软骨负重改变,诱发创伤关节炎的发生[4]。

后外侧入路手术可以安全的对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
清理影响骨折复位及愈合的碎小骨块或关节内游离骨折碎块,术中可以通过X线
透视以确保对整个后踝关节的骨折处最大限度的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复位后用桡骨远端支撑钢板并用空心螺钉对钢板进行固定,保证患者术后可以尽快进行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减少关节的退行性改变[5-6]。

本文的后外侧入路的内钢板固定术有如
下要点:术前对患者的骨折详情通过X线或CT检查做具体分析;术中做手术切口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完整,避免受到损伤[7-9];对骨折严重,
复位困难的患者必要时需要取出影响复位的碎小骨块及背屈关节以完成复位;手术先固定好后踝的骨折可以解决关节内骨折,通过下胫腓后韧带牵拉使腓骨的骨折长度与旋转对位,也可避免拍摄侧位检查片时钢板对踝关节的遮掩[10-11]。

通过对后踝骨折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的内钢板固定术后,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出血较少,随访12个月后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且整个过程未见有严重并发症患者,骨性愈合优良率高达89.3%。

综上所述,对后踝骨折患者行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可以有效固定骨折部位,复位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莫文海,陶正刚,朱晓兵. 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21例[J].浙江
创伤外科,2014,19(1):113-114.
[2] 樊健,俞光荣,周家钤,等. 后外侧入路在老年性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
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0):865-867.
[3] 王振堂,焦顺成,申海波,等. 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133-134.
[4] 俞光荣,赵宏谋,杨云峰,等.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
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7):774-777.
[5] 李永舵,刘书茂,贾金生,等. 后踝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生物力学及临床
应用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718-723.
[6] 叶书熙,杨成亮,熊然,等. 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
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13,15(1):49-52.
[7] 蒋波逸.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5,9(3):662-663.
[8] 刘苏,王创利,田守进,等.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2014,20(4):372-374.
[9] 杨雷,刘黎军,郭岱琦,等. 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50例疗效分析[J]. 实用骨科杂志,2016,22(4):370-372.
[10] 臧建成,李森田,刘国强,等. 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J].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6):522-524.
[11] 许桦,马海涛,毕大卫,等.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治疗GustiloⅢ 型胫腓骨
远端骨折[J].中国骨伤,2012,25(8):645-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