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及血
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李怡; 苏亮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19(028)009
【总页数】3页(P681-682,692)
【关键词】阿司匹林; 脑心通胶囊; 炎症因子;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李怡; 苏亮
【作者单位】萍乡市中医院江西萍乡 337000; 宜春市中医院江西宜春336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绞痛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临床症状,在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1]。
主要包括心梗后早期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初发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心绞痛症状常出现进行性加重,新发作的夜间性心绞痛、休息心绞痛次数增加,并且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2-3]。
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很大[4-6]。
本研究应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探讨其
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萍乡市中医院收治的76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
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 例。
对照组男22 例,
女16 例,体质量(61.27±3.04) kg,年龄(60.24±2.54) 岁;高血压23 例、糖尿
病18 例、高脂血症21 例。
观察组男23 例,女15 例,体质量(61.27±3.04) kg,年龄(60.86±2.31) 岁;高血压22 例、糖尿病19 例、高脂血症23 例。
两组一般
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 2007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诊断标准[7];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自愿配合随访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因药物禁忌不宜给予阿司匹林的患者;因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配合随访研究者;凝血功能异常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本项目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倍他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0;每片25 mg)、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镇静、卧床休息、吸氧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每片100 mg)100 mg(首次剂量为每日300 mg),每日1 次;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001;每粒0.4 g)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脑心通每
次3 粒,每日3 次口服,4 周为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抽取两组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治疗前后各抽取一次),以转速2 500 r/min、半
径15 cm,离心10 min并分离血浆,置于-20 ℃冰箱保存待测。
选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分别采用IL-1试剂盒和TNF-α试剂盒,试剂盒均产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具体指标为内皮型NO合成酶(eNOS)和一氧化氮(NO)等因子。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ST段恢复80%以上,心绞痛不发作,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有效:心电图ST段恢复50%以上,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一半以上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无效:心电图ST段无恢复,心绞痛发作次数无减少或减少小于一半,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81.58%,高于对照组的5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
(n=38)17(44.74)3(7.89)18(47.37)20(52.63)观察组
(n=38)23(60.53)8(21.05)7(18.42)31(81.58)注:两组总有效率比
较,χ2=7.118,P<0.05。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
后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eNOS、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eNOS、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eNOS、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TNF-α和IL-6比较组别TNF-α(pg/L)治疗前治疗后IL-6(pg/L)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1.65±1.9323.35±1.64123.34±10.9645.75±6.28对照组
42.54±2.0630.52±1.71121.65±11.6566.54±9.14t值0.3474.5260.6825.232P 值>0.05<0.05>0.05<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NOS和NO水平比较组别eNOS(U/mL)治疗前治疗后
NO(μmol/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53.24±3.1562.25±3.1053.01±3.0359.42±3.14观察组
53.62±3.1969.15±3.2153.11±3.1167.24±4.71t值0.3878.350.33811.563P 值>0.05<0.05>0.05<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组别头晕肾功能异常体位性低温恶心合计对照组(n=38)1(2.63)0(0) 2(5.26)2(5.26)5(13.16)观察组
(n=38)2(5.26)1(2.63)1(2.63)2(5.26)6(15.79)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较,χ2=0.106,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类型有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初发心绞痛等。
抗凝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降低发作频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有预防作用,并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提高生存率[8-9]。
目前应用的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抗血栓形成,但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断环氧化酶途径以抑制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仍然可以通过脂氧化酶花生四烯酸途径进行,因而血栓依旧可以形成,患者心肌缺血效果并不能明显改善[10-11]。
脑心通胶囊含有地龙、桂枝、没药、全蝎、桑枝、牛膝、桃仁、鸡血藤、川芎、水蛭、黄芪、乳香、赤芍、当归、丹参、红花等中药成分,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
多项研究显示,脑心通胶囊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其对患者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还原黏度的降低作用显著。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血小板聚集(腺苷二磷酸途径),可改善心肌供血状况,有效延长凝血时间,预防心肌梗死,保护血管内皮,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NOS、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应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不仅可以改善血管炎症的进展,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头晕、肾功能异常、体位性低温、恶心等,但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脑心通胶囊的应用相对安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常冠楠,苏曼侠.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85-86.
[2]杨威,王婷,路勤,等.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40-44.
[3]刘宁.活络消痛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及sICAM-1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6(21):81-83.
[4]邓冬,赵慧辉,王娟,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J].吉林中
医药,2016,36(9):883-886.
[5]谢莲娜,王丽君,王凯君,等.单次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Rho激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8):746-749.
[6]黄增旭,宋耀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肌钙蛋白T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相关性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0):1339-1341.
[7]刘焕波,吴歆华,林忠婕,等.抗血小板药物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1):1752-1755.
[8]王要鑫,刘洁云,秦雷,等.BuMA支架在大于75 岁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10):1090-1091.
[9]卢清玉,常宇锋,刘庚.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狭窄程度hs-CRP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23(6):902-904.
[10]赵珂,姬富才,李冬梅,等.肺部感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hs-CRP、TNF-ɑ、白细胞介素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2):5119-5121.
[11]李辉,魏玲.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50-2152.
[12]赵步长,伍海勤,赵涛,等.中药复方脑心通胶囊类他汀作用研究概述[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49-53.
[13]武胜涛,张羽,李富慧.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9):1184-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