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标准(万能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标准
一、目的
为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快速、及时、妥善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证消费者利益,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全过程,对构成产品的原料,添加剂,内包材,半成品,完成品的食品安全进行控制。

三、部门及职责
3.1 品控部负责原料入库、生产过程、成品出库的确认。

3.2 生产部负责加强人员管理防止产品异物发生并对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改善。

3.3 采购部协助确认供应商及原料的合法性,并对原辅料问题敦促供应商进行改善。

四、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4.1采购控制:
a) 采购前要确认原辅料的合法性,具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不需要的要出具官方证明)。

第一次到货物料必须具备原料说明书,过滤证明,以后每批必须具备检验合格证,并在化验室保管。

b) 每批到货原料必须记录品名、供应商名称、入库量、制造日、保质期,对车辆卫生情况进行检查,记录铅封情况(根据要求)、温度(根据要求),检测,取样并记录物性,对检查报告是否符合进行确认,最后判定是否合格。

如有特殊情况在备注中说明。

c)辅料要记录品名、供应商名称、入库量、制造日、印刷情况、粘接情况(case)、厚度重量,对检查报告是否符合进行确认,最后判定是否合格,如有特殊情况在备注中说明。

d)液体及大宗原料实行上锁管理制度,
e)到货原料根据要求进行微生物及理化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4.2 储存:
a)根据物料保管要求,分别储存到原料库、辅料库、生产仓库、冰箱等指定地点。

b)对可疑物料必须详细记录,单独保管,经采购、品控确认后才可决定接收是拒收。

c)收发货物遵循FIFO,必须保证确认的库存量(日报、周报、月报管理),d)不同种类、不同批次物料禁止混放。

4.3生产环节管理:
a)专人投料,所用原料必须过筛,过筛目数参考过筛管理规定,并在日志中记录批次和用量。

b)生产用水、用气均经过滤处理后使用,并内部定期检测微生物情况,每年由政府检测部门对水质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c)对开机所用原料、半成品、完成品取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均符合微生物标准。

d)对于用到的化学品,执行化学品控制管理规定,建立了化学品库,并实行单独保管、专人上锁、领入领出均有记录的管理。

e)生产过程中注意场所卫生情况,并加强对人员、设备及操作的检查,防止异物的发生。

4.4完成品检测:
a)每批完成品均需要根据产品标准进行感官及微生物的检测,合格后方能销售。

b)每半年由当地质监局对公司所有产品进行检测,保留检测报告。

c)完成品储存按照类别分区储存,遵守FIFO仓库管理原则。

4.5 运输:
a)必须保留所有的出库单、出库运输车辆详细记录。

b)控制装车的温度,防止产品受热,影响品质。

4.6记录保留:
所有记录保留2年以上。

4.7其他事项:
每月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对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隐患进行评估纠正。

定期对公司用计量设施进行校正,保证原料加入量的准确性。

五、处置和报告
原料,添加剂,内包材,半成品及完成品存在对食品安全隐患,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报工厂最高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