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艾尔宾山成矿带雀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天山艾尔宾山成矿带雀山铁矿地质特
征及成因浅析
摘要:雀山铁矿位于新疆鄯善县南西部,瓦布拉克大断裂与辛格尔大断裂之
间,矿体受地层严格控制,矿石以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为主。
可供工业利
用的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微细鳞片状赤铁矿、褐铁矿。
含
矿岩性为含铁硅质岩,原岩以岩屑砂岩为主,来源于石英质再旋回造山带源区;
构造背景与活动大陆边缘接近,具有弧后盆地性质,微咸水相~半咸水相的淡水
环境中河流入海口沉积;水体为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水体分层及底层水体中出
现H
S的厌氧环境中;稀土总量较大,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轻、重稀2
土具有一定分馏作用,δEu为正异常,δCe为正异常;铁矿石来自于沉积岩与
碱性玄武岩混合源区。
通过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初步认为铁矿属沉
积-变质型铁矿床。
关键词:东天山;铁矿;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矿床成因
东天山位于新疆东部,西起小热泉子,东至甘新交界,面积约6万km2,是
中国重要的铜、镍、金、铁、铅锌等大型矿床集中区[1]。
据毛启贵等[2]所述东天
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矿产出区,是我国最有潜力的铁矿找矿远景区之一。
东天
山成型的铁矿床主要分布于阿齐山-雅满苏-沙泉子(裂陷槽)Fe-Mn-Co-V-Ti-Au-
Cu-石膏-煤-硫铁矿矿带、艾尔宾山(残余海盆)Fe-Mn-Cu-Au-W-Sn-Pb-Zn-U-菱镁
矿-石墨-硅灰石-红柱石-石棉-滑石-蛇纹岩-硫铁矿-盐类矿带两个成矿带内。
阿
齐山-雅满苏-沙泉子成矿带前人研究较多[3-20];艾尔宾山成矿带研究相对较少[18-23]。
目前地质学者对雀山矿成因研究成果资料较少,笔者对雀山铁矿展开了勘查工作,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野外成果资料,展开地质特征及岩石化学研究工作,重点是对矿体及围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东天山铁矿床乃至整个天山铁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提供新依据。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床位于东天山南部,库米什残余盆地,处于卡瓦布拉克大断裂与辛格尔大断裂之间。
属于艾尔宾山(残余海盆),卡瓦布拉克大断裂与辛格尔大断裂之间(图1)。
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有志留系中、下统叉口组,志留系上统阿尔彼什麦组,泥盆系中统萨阿尔明组,泥盆系上统哈孜尔布拉克组,泥盆系上统褐岭组等。
志留系中、下统叉口组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为一套浅变质灰绿色、灰色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合,发育平行层理、水平层理。
粒度分布累积曲线特征和Cox.R(1998)典型环境砂岩粒度曲线相比,与前滨冲刷带相近;第二岩性段为一套镁质碳酸盐组合,水平层理,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侵入岩主要受断裂构造严格控制,属被动就位机制,多呈岩株状和岩枝状分布,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另有辉绿岩、辉绿玢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等岩脉。
图 1 东天山地质及铁矿(点)分布简图(据王京彬等,2006)[1]
1-中新生界;2-二叠纪陆相火山一沉积岩系;3-石炭纪火山一沉积岩系;4-奥陶一泥盆纪火山一沉积岩系;5-前寒武纪变质岩;6-花岗岩类;7-铁矿床;8-剪切带;9-板块缝合带10-①一康古尔一黄山断裂;②一雅满苏一苦水断裂;③一阿其克库都克一沙泉子大断裂;④卡瓦布拉克大断裂;⑤辛格尔大断裂;11-研究区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区地质
区内共圈定大小矿体4条,赋存于志留系中、下统叉口组第一段第五亚段内,顶部为灰白色-灰色含黄铁矿化变粉砂岩夹薄层状变细砂岩,中部为红褐色,黑
色赤铁-磁铁矿体,底部为绿泥石板岩(图2)。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共有7条
断层,宏观视之,几条北东向、北西向断裂贯穿全区,相互切割,将全区分割成
若干个地段。
根据产出形态、规模,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将主体断层分为三组。
第一组大致走向为北东东向,对矿体破坏较大,主要是平推矿体;第二组为
北西南东向、北北东向断层,对矿体的影响大,主要是较大的抬升或沉降矿体;
第三组断层规模较小,对矿体破坏较小的特点。
岩浆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部,
呈面状展布,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
矿区内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作用,动力
变质作用,区域变质变质作用使志留系地层发生千枚岩化及片理化,属低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主要分布于断裂附近,受压扭性断裂影响,岩石具碎裂结构、
糜棱结构,岩石发生牵引拉伸现象。
2.2矿体特征
区内主要矿体为L3矿体,地表呈一弧形层状展布,控制矿体长度约1300米,控制矿体最大斜深772米,矿体总体走向155°,倾向北东东,平均倾角
32.29°,矿体平均厚度为22.00米,TFe平均品位31.56%,矿体顶板岩性为灰
白色含黄铁矿变粉砂岩夹变细砂岩,底板岩性为浅绿色绿泥石板岩。
2.3矿石特征
矿石中组成矿物比较简单,已发现矿物成分有十几种。
其中,可供工业利用
的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微细鳞片状赤铁矿、褐铁矿;脉石
矿物由细粒状石英、玉髓、钠长石、绿泥石、方解石、铁白云石、磷灰石等组成。
矿石成分中的主要有用组份为铁,有害成份为硫、磷,主要杂质为二氧化硅。
矿
石结构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及交代结构两种,其中以粒状变晶结构为主;矿石构
造主要为条带状、块状,其中以条带状为主。
3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3.1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本次采集铁矿石及其围岩的5件样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测
试结果见表1。
在变质岩原岩恢复图解中,原岩均为沉积岩,五件样品中有四件
样品投入岩屑砂岩中,仅一件样品投入杂砂岩中。
铁矿体为矿石外,本次其他四
件围岩样品进行了含矿性分析(图4),确定其他四件样品均具有一定的含矿性。
迪金森三角图解法,根据5件样品中石英+燧石、长石、不稳定岩屑的含量进行
投图(图3),5件样品均投入Ⅶ号区域,确定砂岩均来源于石英质再旋回造山
带源区。
3.2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件样品La含量18.9-40.2×10-6,平均含量25.56×10-6;Th含量5-
227.9×10-6,平均含量52×10-6;Sc含量2-5.8×10-6,平均含量3.48×10-6。
根
据La-Th-Sc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方法,环境均处于大陆边缘环境中。
与
M.R.Bhatia(1983)典型构造环境的砂岩比较,除TiO
2、Fe
2
O
3
、MnO、CaO的含量较
典型构造环境低,Na
2
O 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其它岩石化学成分介于被动陆缘与活动陆缘之间,总体来讲构造背景与活动陆缘较接近。
Sr/Ba比值可作为古盐度判别的灵敏标志,是依据溶液中Sr的迁移能力及其硫酸盐化和物的溶度远大于Ba的地球化学性质(郑荣才等,1999)[24]。
淡水沉积物中Sr/Ba值小于1(1~0.6为半咸水相,小于0.6为微咸水相),而盐湖(海相)沉积物中Sr/Ba值大于1。
本次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Sr/Ba为0.1~0.6之间,为微咸水相~半咸水相的淡水环境中,其中铁矿石Sr/Ba为0.6,其
余为0.1-0.3,显示铁矿成矿期水体盐度增加较大。
与地壳砂岩平均值相比,具
高Co、Ni、 Cr、V、Ba 、Sr、Li、 B,低Th、Rb、Zr的特点,表明为河流入海
口沉积。
前人研究认为[25-28],V、Ni同属铁族元素,其离子价态易随氧化度变化,V、Ni主要被胶体质点或粘土等吸附沉淀,但V易于在氧化环境下被吸附富集,Ni
则在还原环境下更易于富集,因此元素V/(V+Ni)比值可反映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
环境。
高比值(>0.84)反映水体分层及底层水体中出现H
2
S的厌氧环境;中等
比值(0.6~0.82)为水体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低比值时(0.46~0.60)为水
体分层弱的贫氧环境。
本次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V/(V+Ni)为0.63~0.86之间,
显示沉积环境为水体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水体分层及底层水体中出现H
2
S的厌
氧环境中。
3.3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含量总体较高,5件样品稀土总量介于75.71~197.18×10-6,平均152.83×10-6,稀土总量变化较大。
LREE/HREE介于7.84~30.41,平均值17.30。
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分布曲线呈右倾。
La
N /Yb
N
介于0.98~
2.32,平均值1.73,表明轻、重稀土具有一定分馏作用。
δEu值介于0.81~1.59×10-6,平均值1.12×10-6, δEu为正异常。
δCe介于1.19~2.61×10-6,平均值1.80×10-6, δCe为正异常。
在碎屑岩La/Yb-∑REE图解中,5件样品有4件样品投入沉积岩中,1件样品投入沉积岩与碱性玄武岩混合源区,投入沉积岩与碱性玄武岩混合源区的样品为铁矿石,说明铁矿围岩来自于沉积岩母岩风化成岩产物,铁矿石来自于沉积岩与碱性玄武岩混合源区。
4矿床成因分析
4.1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奥陶纪-志留纪在此阶段由于受南北向挤压作用,库米什洋向北俯冲、卡拉麦里洋向南俯
冲,中天山构造带表现为岩浆弧特征,南天山构造带表现为弧后盆地性质,
在水平挤压强烈地区,形成弧后扩张现象,区外见有蛇绿岩产出,区内南天山弧
后盆地带上形成大规模海侵,沉积了下—中志留统叉口组地层,形成了铁矿含矿层,物源来自于中天山岩浆弧带和库鲁克塔格隆起带[3]。
4.2控矿构造分析
含矿岩性以含铁硅质岩为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顶板为灰白色含黄
铁矿变粉砂岩夹变细砂岩,矿层底板为深绿色绿泥石板岩,矿体产状与地层一致,严格受地层控制。
4.3变质作用
铁矿石以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为主。
经岩矿鉴定成果:磁铁矿在矿石
中受变质重结晶作用呈自形、半自形及它形粒状变晶结构,还有的是后期多次重
结晶,按其粒径大小分为中粒、细粒状两种,在矿石中普遍以细粒为主;条带由
黑灰相间的铁质条带及硅质条带组成,黑色条带主要由铁矿物及少量的绿泥石、
碳酸盐及石英等组成,局部受构造作用及热液活动铁质有迁移富集呈铁条带,贫
化部位形成了富硅质条带。
4.4成矿时代
根据区调成果报告,采集的安山岩砾石锆石单颗粒Pb-Pb年龄为443±33Ma,相当于早志留世;被晚志留世片麻状花岗岩侵入,与上覆上志留统阿尔彼什麦布
拉克组整合接触,故其时代应为早-中志留世。
4.5成矿环境
根据微量元素确定铁矿大地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仇银江等[3]认为表现
为弧后盆地性质。
河流入海口沉积的微咸水相~半咸水相的淡水环境中。
水体为
S的厌氧环境中。
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水体分层及底层水体中出现H
2
4.6成矿物质来源
根据主量元素确定铁矿来源于石英质再旋回造山带源区,根据稀土元素确定铁矿物资来自于沉积岩与碱性玄武岩混合源区。
根据成矿水来源分析4件样品投入到热水区。
综合上述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于造山带源区。
4.7矿床成因
林师整(1982)通过对3000多个磁铁矿化学成分数据的系统分析,利用统
计学的第五章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原理,制作了TiO
2-Al
2
O
3
-(MgO+MnO)磁铁矿成因
三角图解,能够更为准确的将侵入岩中副矿物型及岩浆型、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型、砂卡岩型和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中形成的磁铁矿区分开来。
根据TiO
2-Al
2
O
3
-(MgO+MnO)图解中,铁矿铁矿样品中全部落在了沉积-变质型
区。
这就说明矿床成因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5结论
(1)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原岩以岩屑砂岩为主,均具有一定的含矿性,来源于石英质再旋回造山带源区;构造背景与活动大陆边缘接近,具有弧后盆地
性质,河流入海口沉积的微咸水相~半咸水相的淡水环境中;水体为分层不强的
厌氧环境~水体分层及底层水体中出现H
2
S的厌氧环境中;稀土总量较大,轻稀
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轻、重稀土具有一定分馏作用,δEu为正异常,δCe
为正异常;铁矿石来自于沉积岩与碱性玄武岩混合源区。
(2)雀山铁矿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型。
参考文献
[1]王京彬,王玉往,何志军.东天山大地构造演化的成矿示踪[J].中国地
质,2006,33(3):461-469.
[2]毛启贵,方同辉,王京彬,等.东天山地区构造演化与铁矿床区域成矿规律
研究[C]//全国矿床会议.2008.
[3]仇银江,张元厚.新疆东天山成矿带成矿系统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世
界地质,2015,34(3):624-638.
[4]徐仕琪,赵同阳,冯京,等.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J].新疆地质,2011,29(2):173-177.
[5]王永新,田培仁.浅论新疆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的分带及其找矿意义[J].地质与勘探,2003,39(4):6-11.
[6]王永新,田培仁.浅论新疆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的分带及其找矿意义[J].地质与勘探,2003,39(4):6-11.
[7]黄小文,漆亮,孟郁苗.东天山黑峰山、双峰山及沙泉子(铜)铁矿床的矿物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矿床地质,2013,32(6):1188-1210.
[8]魏勇,朱计伟,李艳丽,等.新疆鄯善县三峰一带铁矿床特征及成因初探[J].新疆有色金属,2012(S2):10-12.
[9]郭勇明,陈小丽,郭涛.新疆哈密库姆塔格一带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J].江西建材,2014(21):230-230.
[10]张立成,王义天,陈雪峰,等.东天山红云滩铁矿床矿物学、矿物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3,32(4):431-449.
[11]何晓刚,潘志刚,周昌平.新疆鄯善县骆驼峰铁矿成矿地质特征[J].新疆
有色金属,2011,34(4):1-5.
[12]曲风英,殷长江,张涛,等.新疆哈密库姆塔格铁矿特征及其成矿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纵横,2016(11).
[13]赵玉社.新疆磁海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西北地质.2000.
[14]戴安峰.新疆东天山百灵山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究[D].长安大
学,2015.
[15]吴生军,李凤鸣,郑勇,等.新疆东天山小北矿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新疆地质,2016,34(2):204-210.
[16]闫阳阳.新疆东天山赤龙峰铁矿区石炭纪火山岩特征及其成矿机理研究
[D].长安大学,2015.
[17]段瑞春,杨红梅,刘重芃,等.新疆东天山元宝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C]//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2013.
[18]董连慧,冯京,刘德权,等.新疆铁矿床成矿规律及区域成矿演化模式
[C]//全国矿床会议.2012:45-50.
[19]董连慧.新疆铁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评价[M].地质出版社,2013.
[20]姜福芝,秦克章,方同辉,等.东天山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新疆地质,2002,20(4):379-383.
[21]陈文,孙敬博,李洁,等.新疆东天山帕尔岗成矿亚带金属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
[22]黄莉莉.新疆鄯善县尖山三矿北段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新疆有色金属, 2015(5):39-40.
[23]晋红展.东天山帕尔岗金铁矿找矿潜力[J].四川地质学
报,2016,36(2):228-233.
[24]郑荣才,杨梅青.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0(sy):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