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技法在民族唱法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技法在民族唱法中的应用
徐英筱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戏曲其独具特色的演唱方式和表现手段,对当前的民族声乐学习起到了不菲的影响。
试论证在“民族唱法”中引入湖南花鼓戏技巧的重要性。
此次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民族演唱者进行更灵活的表演、驾驭不同的风格。
关键词:民族唱法;湖南花鼓戏;应用;李谷一;雷佳
中图分类号:J616.2;J6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3-0151-01
一、湖南花鼓戏的音乐特征
湖南花鼓戏是在民间歌舞——
—地花鼓、花灯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发展历史古远。
在湖南花鼓戏的六大分派流域中,其中以长沙花鼓戏最为主要。
2008年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就了一批优秀歌唱家,如李谷一、王丽达、雷佳等。
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山歌、民歌及民谣的调式特点是构成它音乐特色的基础,其“润腔”的演唱技巧是湖南花鼓戏的特色代表,大致分为颤音、顿音、转音、滑音、打舌音润腔法这五大类,包含十六种表现方式,下面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润腔方法:(1)触电腔:又称“气震音”,即在某个音上急剧快速的抖动,就像触电一样,喉头颤动,使花鼓戏风味地道而浓烈。
(2)上、下滑音:上滑腔用于向上的甩腔效果。
下滑音经常出现在许多乐句的尾音上,有了这种下滑腔,使作品的风格表现力更浓郁。
(3)花舌腔:运用舌头的放松在口腔中自然震动,效果新颖生动,极具特点。
二、湖南花鼓戏唱法融于民族唱法的实例
(一)李谷一
李谷一出生于湖南,有14年的花鼓戏演员生涯。
李谷一在2004年走访“中山大学艺术与人生讲坛”的时候,“说他们那儿的人说话就像吵架一样,声音位置自然高”,这可能是成为后来民歌演唱的奠基石。
(二)雷佳的演唱艺术概述
雷佳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从小学习戏曲表演,1993年进入湖南省艺校开始学习花鼓戏表演,现成为大家众所周知的歌唱家,在传承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道路上前行。
2018年1月14日,用中国古装音乐剧的形式《帛画魂》让大众了解了湖南博物馆镇馆之宝——
—辛追墓T形帛画;5月25日成功举办《源远流长寻根之旅——
—雷佳民族民间歌曲音乐会》,涵盖了6个民族和14个省份,风格地域色彩突出。
2016年G20杭州峰会文艺汇演,雷佳演唱的《难忘茉莉花》浑厚大气,声音与情感表达浑为一体。
2015年11月,在浏阳金阳大剧院复排歌剧《白毛女》演出现场,表示自己很感谢学花鼓戏的那几年,如果不是学过几年花鼓戏,可能就无法胜任歌剧《白毛女》的演出。
①2008年演唱了56首中华各民族的民歌。
如今的雷佳在民族声乐演艺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这与她的花鼓戏功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三、笔者的学习体验及建议
笔者学习民族声乐演唱大致有六年,演唱了很多雷佳老师的代表作品,掌握了些许湖南花鼓戏里的润腔技巧,如《水姑娘》中引子用“嗬”、
“呃”、
“喔”等衬词,讲求气息的流动,用中等压强的气息,运用湖南花鼓戏中的“刀把腔”,先震后平,使之流畅又不乏水乡姑娘的灵动。
又如《火把节的火把》引子部分是呼喊的状态,
“赛咯哩赛”这些衬词运用“锯齿腔”来进行演唱,在唱字和尾音的时候要均匀的颤抖,字头字腹字尾要归到韵,使之更好地表达地域色彩。
下面总结几个技巧供大家参考练习:
1.和弦分解跳音练习,在气息流动的前提下,保持横膈膜的弹跳性,让每个音都建立在横膈膜柔韧的基础上,抬起上口盖,口腔打开,并保持口腔放松和后咽壁竖起的正确状态,让每个跳音都保持通透、扎实。
2.哼鸣练习,可先用“哼鸣”把旋律哼下来,然后再用“哼”的位置也可以说哭的位置去念歌词,最后再唱,找哼鸣时的状态,解放嘴巴,达到声音与字的统一与连贯。
3.润腔的练习,如气震音、滑音和花舌音。
花舌音需要一段时间不间断的刻意练习,个人觉得应是舌尖的放松,也就是舌尖与上口盖、牙齿根部在放松的情况下舌尖打“te”音。
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瓜子红》、《洗菜心》、《老鼠嫁女》等民歌里就有花舌音、颤音、滑音的技巧,大家可以尝试。
4.高位置讲话,平时说话时声音位置高,咬字清晰,多进行绕口令练习、有声呼吸练习、叹气呼吸法练习和保持呼吸法练习。
四、结语
在《音乐公开课》这个综艺节目中,李谷一老师以花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身份对年轻人提出要求,期望他们在学习传统的同时要敢想敢干。
任何戏曲与民歌的发展都是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学习的,两者不可分割。
包括之前一夜爆火的廖佳琳,改编了《Rolling in the deep》,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他嗓音嘹亮,穿透力强,将湖南花鼓戏《洗菜心》的基本调式与《Rolling in the deep》的流行元素相结合,运用了花鼓戏的花舌音和上滑音技巧,使歌曲通俗化、民族化,成为继龚琳娜之后的又一代神曲创作者。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我们在学习民族声乐演唱的道路上,可以应用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的精髓,来提升个人演唱水平,驾驭更多不同类型的歌曲。
注释:
①邹清华.雷佳:感谢学花鼓戏那几年[N].湖南日报,2015-11-28.
参考文献:
[1]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欧永红.花鼓戏的生存尴尬[N].湖南工人报,2016(2).
[3]杜亚雄.“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界定之我见[J].人民音乐, 2007(06).
民族文艺
15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