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转课堂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强调的知识点引导、实践互动性特别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特点。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同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很难将知识点与实践训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
文章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根据课程特如殳计课前阶段自学内容、课中阶段引导互助教学、全程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随着互联网发展在现代教育,TED,学堂在线、MOOC中国等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平台不断涌现,多媒
体共享式教学资源的传播,使得现代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正在经历一个不断革新和不断突破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其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体现的课前通过教学资源主动学习,课堂教师对知识点引导、实践、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1]。
1 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的研究现状
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Aaron Sams)[2]最早在2008年提出翻转课堂的想法,他们把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在家观看,然后在课堂上监督学生完成练习项目,也就是说把回家做的作业与课堂的教学互相翻转。
伯格曼的研究发现翻转的核心在于课堂的练习,而不是视频本身,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考试成
绩。
随后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世界上被高度关注并推广。
1.1高职教育
高职学生教育不同于培养学术研究、工程应用人才的本科教育,其主要特点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对专业技能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应用能力[3]。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有以下特征:(1)培养的实践性,即通过实际运用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高度抽象的专业知识,并运用于生产实际,借此帮助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2)培养的专业性,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为主线培养学生,为社会提供专门性人才。
(3)独立的操作能力,在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实践完成专业问题的解决[4]。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高职教育有别于中等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以广泛的理论
知识教学为教育重点的教育特色,更加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控能力,同时这种专业技能的掌握又要以对应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将教学内容做成课件与视频让学生课后完成学习,在课堂时间通过问题引导与讨论,重点解决学生在知识实践运用中的难点,在课堂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将更加高效,这恰恰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十分契合。
两者均重视学生在课后的自学性,关注学生对自学成果的掌握程度,对于高职教育完全可以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并重的专业技能型高端人才。
1.2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国内高职教育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来探索、实践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
冯曦涓[5]将“网络营销实务”的课程教学
按“课前一课上一课后”3个阶段设计,并分析研究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现利用翻转课堂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
吴惠英等[6]结合纺织专业的课程特点,针对纺织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利用视频、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前准备阶段传授知识,课堂完成师生教学互动,实现翻转课堂在纺织专业课的教学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实践掌握技能,推动教学改革。
赵辉等[7]在教学论视域下研究翻转课堂,其发现适用范围与尺度、学习监督以及引导学生自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3个控制因素。
通过分析国内翻转课堂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发现,翻转课堂教学特点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适用于高职教学特点,同时其推广的必要条件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多种专业方面得到了应用与发展,提高了教学效
率,推动了教育改革。
2 翻转课堂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包括“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安全与防护”等多门专业课程,这些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要通过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攻读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为学生毕业后工作提供必要技能,并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掌握信息查找、传递的方法与技巧。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化素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地区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编程知识,网页制作,有的地区学生对计算机还很陌生。
这些问题和现状给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带
来了挑战与难度,教师如何推进教学成了课程设计的难点[8]。
同时随着高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多媒体教学,无纸化交流的增多,都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要求,所以高职信息化教育不仅仅面临着完成教学内容的挑战,同时面临着快速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使其快速适应高职教学环境的挑战。
因此,贯穿高职教育特点的“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更体现在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中,更为学生快速适应高职多媒体教学改革提供必要帮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9]是推进高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
该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学习阶段、课中引导互动教学阶段与贯穿始终的评价体系3个部分?M成,设计翻转课堂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
首先是教学视频的录制,这种视频的录制可以让教师有针对性、分阶段地将信息技术类课程
重点、难点进行全面设计,以适合不同基础的学生,这种设计可以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及对学生进行无差别的填鸭式教学,更适合学生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针对性地学习,可以更加有效地缩短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的差距。
其次,教师将这些教学资料通过公共平台共享或者发送给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完成课前学习阶段。
在课中引导互动教学阶段,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点分布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实践考核训练,将高职教育的实践应用为主的教学特点充分应用,在实践中使得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点。
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监督学生可以完成课前与课中两个阶段的学习与掌握情况。
课前学习阶段主要考核学生教学视频学习进度,监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权重占比90%;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对互动反馈进行考核,占比10%;在课中引导阶段通过学生“汇报一
答辩一讨论一再汇报”的循环方式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通过答辩讨论环节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实践、思考、知识点运用,并通过考察学生对这3个部分的掌握情况。
给予评价。
通过实践表明,此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不仅可以拉近不同信息技术水平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差距,同时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