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五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县五中高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月考试试卷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
A.干劲.(jìng)嫉.妒(jí) 冠.心病 (guān) 果实累累.(léi)
B.殷.红 (yān ) 胴.体(tóng)软着.陆 (zhúo ) 锃.光瓦亮(zèng)
C.木讷.(nè) 道行.(héng) 压轴.戏(zhòu)啧.啧有声(zé)
D.女红.(gōng ) 卷帙.(yì) 和.稀泥 (huó) 载.笑载言(z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泄挖墙脚披沙捡金哀声叹气
B.赝品钓鱼杆心无旁骛为虎作怅
C.纹身明信片攻城掠地远大报负
D.厮杀一炷香惹是生非精兵简政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他当了两年的局长却没有干过一件实事,这次被免职,实在是众望所归
....。
B.会议开始比较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
....的一番话,才使大家发言积极起来
C.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犯点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为训
....,重要的是承认并改正错误。
D.古今中外,仅凭优越的先天条件,不下苦功而终成大事者寥若晨星
....,相反,以勤补拙而获得成功的却大有人在。
4.下列词语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和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B.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响了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铸就了自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丰碑。
C.当许多人还在对我国去年1300多万辆的汽车销售量津津乐道时,今年前11个月,中国的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1639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D.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民间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文化上的表达,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
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自然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
我们的品格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
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
②弘扬民间文化就是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
对民间文化的自卑,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以至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几乎摧毁了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
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认同。
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
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靠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
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在一个晚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代相传而不变。
仅此一点就可以打消那种对民间文化强大作用的疑虑。
③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文化闪烁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整体文化的个性,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人类所作的贡献,也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方面。
目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推动“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走上世界舞台,走进世界文化史册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要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性文化博弈中的话语权,就必须站在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上,推动最有民间性的文化进入国际通行的文化表达系统,从而影响人类的文明史。
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是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浮现出来的。
国民的文化心理是从世代相沿的社会风俗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积淀所形成的。
所以,王安石说:“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
”对于青少年来说,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乎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身份的确立,关乎我们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苏轼说:“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
”优秀的民间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智慧的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
5.下列对“民间文化”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品格智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也都取决于我们民间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
B.民间文化能够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是因为它融入了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
C.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的承载体,是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维系者。
D.随着一个国家的规章制度和文化秩序的严重破坏,民心就会涣散,民间文化也就会迷失。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将本民族最有民间性的文化推向世界,使之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的必要途径。
B.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C.作者引用苏轼的话意在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根植于优秀的民间文化,弘扬民间文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D.“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最主要行动,它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
B.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是对本国民间文化存在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种认识在一段时期内严重影响文化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
C.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长期落后挨打,虽历经艰难,却不离不散,靠的是强大的文化凝聚力,而不是依靠经济和军事的力量。
D.孕育于中国民间文化的春节,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能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使全球华人聚在一起,这足以证明民间文化的强大的凝聚力。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迁之幸舍,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其出无舆。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迁之代舍,曰:“为
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其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居期年,孟尝君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乃笑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债于薛乎?”冯
谖曰:“愿之。
”于是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债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至薛,使吏召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合,矫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反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债毕乎?来何疾也?”曰:“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梁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于是梁王虚相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改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食:给……吃
B.孟尝君客我
..。
客我:把我当上客对待
C.孟尝君怪其疾.也疾:重病
D.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放:放逐
9.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
A.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C.沉于.谄谀之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第П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文中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4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4分)
11.冯谖说“狡兔有三窟”,他为孟尝君设置了哪“三窟”?这“三窟”最终起到什么作用?(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划线句子断句。
(限划8处)(4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1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帐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①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②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此诗是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①连山:就着山势。
②北庭:汉时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4分)
(2)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小题)(6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2)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其一》)(3),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4),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5)明明如月,?((曹操《短歌行》)
(6),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7)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红绿灯下
迟子建
①在城市,当你走到十字街头时,往往会与红绿灯相遇。
②说来好笑,我最初来到城市时,最怕的就是过街。
在西安和北京求学期间,只要是有天桥和地下通道,我绝不走十字街。
我对红绿灯不信任,它们闪来闪去的,像是两只鬼眼,变幻太快,常常是绿灯一亮,我起步走,却遭逢侧向驶来的一串汽车,它们占据了半边路,阻断你。
等它们过去后,你再前行,绿灯的心房就颤动了,红灯随之亮起,你被隔在马路中央,身前身后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有被钢铁夹击的感觉。
此时我总会联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那个被卡在机器中的工人,觉得自己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可怜虫。
③我喜欢回到故乡,其中的一个缘由是,在乡间路上,我不会为红绿灯左右。
能够阻断我脚步的,有时是一群黄昏中归家的羊,有时是几只正午时通过堤坝,要下河戏耍的鸭子。
④据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于红绿灯下的行人占了很大比例。
闯红灯,是肇事的元凶。
有时是汽车闯红灯殃及行人,有时是行人闯红灯自蹈黄泉,这样的行人无疑就是举着阎王爷掷来的招魂牌在过街。
不管责任在哪一方,倒霉的总归是人。
所以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在过十字街时,如临虎口,总要拉起孩子的手。
在幼儿教育中,学会通过红绿灯下的街口,也成了必修课。
走到红绿灯下,人的心就会紧张起来,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就会酿下惨祸。
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
⑤我在哈尔滨生活以后,习惯了走红绿灯。
前些年,每当过十字街时,看见绿灯闪烁了,我会一路飞奔,分秒必争,抢在红灯敲响警钟时到达街对面。
由于年轻,体力充沛,我与绿灯的赛跑很少有输的时候。
当街口的行人集体闯红灯时,我也尾随其后,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
汽车像一支支飞来的箭,刷刷地在我们身旁呼啸而过,可是大家对它们毫无惧色,我也心底泰然。
⑥二○○二年初春,爱人离开哈尔滨时,带我去花店买花。
我们到了海城街的鲜花批发市场,我选了一束红色康乃馨,几枝黄玫瑰。
当我把玫瑰拿在手中的时候,爱人说,别老买黄色的,换点鲜艳的颜色吧。
于是,我挑了两枝娇艳的粉色玫瑰。
他捧着康乃馨,我拿着玫瑰,散步回家。
经由红军街桥下的十字路口时,恰好赶上绿灯眨眼了,我说等下一个绿灯再过吧。
爱人说,你跟着我,能抢过去的!他个子高,步伐大,很快就跑到街对面了。
我呢,一见红灯亮了,腿立刻就软了,向回撤。
这样,我站在街这头,他站在对面,我们中间,是一台连着一台的疾驰的车辆。
车辆就像汪洋大海,把我们分开了。
三天后,爱人在回故乡的山间的公路上出了车祸。
故乡的路没有红绿灯,可是他为了早点回到工作的地方,急于赶路,还是出了事故。
他的心中,看来一直亮着一盏颤动的绿灯啊。
他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
这种“赶”,这种热情的“奔命”,使我们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
永隔着万水千山。
他像流星,以为自己生命的光华还很漫长,却不知道当他飞速掠过天际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永恒的寂静。
⑦爱人离去后,我身边没了陪伴的人,可是路还是要走下去的。
我曾在十字街头为他焚烧纸钱,都说那是灵魂聚集的地方。
再经过那样的路口时,我感觉有无数的灵魂在幽幽地歌唱。
远远地看到绿灯要变幻了,我便会放慢脚步,在路边静心等待;人们蜂拥着闯红灯时,我也会原地不动,气定神凝地候着。
红绿灯下那些步履匆匆、神色慌张的路人,在我眼里是那么的可怜可笑。
⑧我想,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
生命的钟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拨,要习惯自己是生活的迟到者。
人是弱的,累了,就要休息;高兴了,就要开怀大笑。
郁闷的时候,何苦要掩饰自己,对着青山绿水呼喊吧。
我们可以与友人畅饮,一醉方休;也可以对那些邪恶的人当面示以唾弃。
我们可以在月夜下多几分缠绵,也可以在旅途中因着美好的风景而多几日的停留。
随遇而安,随缘而行。
随风而舞,随雨而歌!
⑨是的,我们要给自己多亮几盏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有所沉吟。
这样的红灯,就是我们生命中不息的火焰!只有这样,弱的生命才会变成强的生命,暗淡的生命才会变成有光华的生命!当生命的时针有张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我们的日子,才会随着日升月落,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中“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一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警示自己,也警示世人:十字街口,红绿灯下,很可能成为生与死的分界,行人只有虔诚与敬畏,谨慎慢行,才会安然无恙。
B.第二段详细描写经过十字街的过程和感受,表现了我最初经过城市十字街口的紧张害怕,也与第三段写作者行走在乡间路上的轻松快乐形成对比。
C.文章第六段说丈夫“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里采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丈夫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而导致的悲剧,这句话既有作者对丈夫的埋怨和不解,也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无尽思念。
D.作者在“爱人离去后”,她“曾在十字街头为他焚烧纸钱”,并认为“那是灵魂聚集的地方”,因为作者相信宗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借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哀思。
E.丈夫离世,留给作者的只有慢慢长夜的苦思冥想,也促使作者去思考人生的生活方式,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要给自己多亮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才能让我们生活中的火焰不息,才能让弱的生命变成有光华的生命。
16.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何以“红绿灯下”为标题?(6分)
答:
17.请分析第四段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
18.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红绿灯下”的情感有何变化?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
(6分)答:
六、(10分)
19.下面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丁聪先生的一幅漫画作品,
①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画面内容。
②请对漫画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做出点评。
(4分)
好!
20.依照下面例子,写两个句子。
要求恰当化用古诗文名句,内容贴切,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
①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
②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
第一学月语文考试答案
1.C A 干劲.(jìng)-jìn B胴.体(tóng)- dóng D卷帙.(yì)- zhì载言(zǎi)- zài
2.D A 渲-宣哀-唉 B杆-竿怅-伥
3.D
4.B
5.C(B项,强加因果,根据第一段第2、3行,民间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只是一个现象,并不是它具有凝聚力的全部原因。
C项,原文为“我们的品格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
D项,原文为“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
选项前后顺序颠倒。
)
6.D(偷换概念。
原文在第二自然段。
春节让全球华人产生“团聚”的念头,并不代表要在这一天聚在一起。
)
7.D(无中生有。
原文在第3自然段第4行。
“木版年华”的确是我国实施文化战略的具体行动之一,但并没有认定是最主要的。
8、C 疾:重病
9、D用(A修饰/递进;的/主谓之间无实义;在/被;)
10、(1)(4分)我被一些琐事搞得很疲劳,被忧患缠心烦意乱,而且生性又懦弱笨拙,陷在国家事情之中(不能与先生见面),得罪了了先生。
(第一个“于”,表被动;懦愚,懦弱笨拙;沉于,陷在。
)
(2)(4分)现在你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就不思抚养百姓,爱民如子,反而凭借此地去盈利。
(子,以…为子;因而,借此,趁此;贾利,盈利。
)
11、(5分)①焚券市义,收买人心;②结交梁国,提高声望;③立宗庙于薛,巩固在齐国的地位。
这“三窟”最终使孟尝君为相几十年,没有纤介之微的祸患。
12、(4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公子纠时,管仲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使齐国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人民现在还都享受到他的恩惠。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中国人都要变成披发与左扣衣襟的夷狄了。
难道管仲要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13(4分)(1)①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②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和“黄榆”是目中所见,“夜夜笳”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和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③色彩角度,“白草”“黄榆”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4分)(2)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衣,但边地“五月未著花”,仍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
情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塞无人相知的忧愁无奈,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4(6分)(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塞上风云接地阴(3)东篱把酒黄昏后(4)同心而离居(5)何时可掇(6)此地有崇山峻岭
(7)时矫首而遐观(8)烽火扬州路
译文: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愿意寄食门下。
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没有。
”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特长吗?”他说:“也没有。
”孟尝君笑了笑,接纳了他:“好的。
”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不太在意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
住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
”左右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
孟尝君吩咐说:“给他一般门客待遇,让他吃鱼吧。
”住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
”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按照车客的待遇。
”于是冯谖驾车带剑,向他们的朋友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
”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复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无以养家。
”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
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
”孟尝君资其家用,不使他母亲穷困,而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署上名字说:“我能。
”孟尝君看了很诧异,向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我们回去吧’的人。
”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