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和亚硝化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化终了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质量比称为脱水值。脱水 值越大表明硫酸含量越高或水含量越少,则混酸的硝化能 力越强。
第16页,共22页。
设S和N表示混酸中硫酸和硝酸的质量百分数,ф表示 硝酸比,则混酸含水量=100-S-N; 硝化生成水=N/ф×18/63=2N/7ф; 则脱水值公式如下:
6.5.2.2 硝化活性因数 Factor of Nitration Activity (F.N.A.) 废酸计算含量( F.N.A.)指混酸硝化终了时,废酸中硫酸 的计算含量(质量分数)若以100份混酸为计算基准,则 当Ф≤1
第21页,共22页。
随着精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混合硝基甲苯和混硝基 氯苯等异构体的分离,已可采用连续或半连续的精馏法直 接分离完成。但混硝基氯苯等异构体之间的沸点差较小, 全精馏能耗大,不经济。近年来采用结晶、精馏、再结晶 的方法进行异构化的分离和提纯。
另外,利用各异构体在有机溶剂或不同酸度的酸中的溶解 度的差异的性质实现分离纯化。
第10页,共22页。

如加入适量的水,使NO2+

变成NO2-OH+,后者活性低,
位置选择性增强。因为活性
较弱的质点,为了克服过渡
状态能垒,必须选择环上适
当位置。
1 混酸内的硫酸含量越多,其硝化能力越强; 2 对极难硝化的物质,采用三氧化硫与硝酸的混合物作硝化剂 以提高硝化速度,并大幅度降低废酸量; 某些芳烃的硝化,用三氧化硫代替硫酸,能改变异构体组成。 混酸的硝化能力越强,硝化的选择性越低。混酸中硫酸的浓度 还影响异构体的比例。
第3页,共22页。
4)有机溶剂中的硝化;
优点:在于可避免使用大量上的硫酸作溶剂,从而减少或消除废酸量; 使用不同的溶剂以改变硝化产物异构体的比例。常用的有机溶
剂有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酸或乙酐等。随着有机溶剂价格的降低, 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将日益扩大。
5)其他类型硝化(AcONO2,NO2BF4,NO2CF3SO3) 6)置换硝化(-Cl,-R,-SO3H,-COOH,-N=N-)
第17页,共22页。
6.5.2 混酸硝化
混酸的配制
用几种不同的原料配制成混酸时,可根据各种组分的酸在 配制后酸量不变,建立物料平衡联立方程式,即可求出各 原料酸用量。
配酸工艺 配制混酸时应考虑设备的防腐能力;有效的混合装置;及 时导出混合热和稀释热的方法;严格控制原料酸的加料速 度和加料顺序;配酸温度在40℃以下等安全措施,以减少 硝酸的分解和挥发,以避免以外事故发生。

连续法优点:设备小、效率高便于自动化控制。
根据被硝化物的性质和生产方式不同,一般有三种加料方式
:正加法、反加法和并加法。
1)正加法将混酸逐步加入到被硝化物中。优点:反应比较 缓和,避免多硝化。缺点:反应速度慢。这种方式适用于被
硝化物容易硝化的间歇过程。
2)反加法将被硝化物逐步加入到混酸中。优点:反应过程 中保持过量的混酸和不足量的被硝化物,反应速度快。这种
在稀硝酸中,硝化活性质点不是NO2+,而是硝酸中所 含微量HNO2离解生成的NO+。 在乙酐或乙酸中硝化是NO2+— CH3COOH或NO2+。
第6页,共22页。
6.3.2 硝化反应特征
1)硝化反应是完全不可逆反应; 2)水会改变硝化活性质点的类型,使反应速度下降; 3)与磺化反应相比,硝化反应的空间阻碍效应要小的多。
氨水制成化肥。
6.5.6 硝化产物的分离
1)连续硝化时反应终了的物料沿切线方向进入连续分离器,
利用硝化产物与废酸具有较大的密度差实现连续的分层分离

2)利用混合磷酸盐的水溶液,处理中性粗硝基物。用“解离
萃取法”几乎使粗硝基物中所有的酚解离成酚盐进入水相,
然后利用反萃取法回收酚类化合物。
第20页,共22页。
6.4.5 相比和硝酸比
相比是指混酸与被硝化物的质量比,也称酸油比。是非均 相反应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比过大,设备生产能力下降,废酸量增大;相比过小,反 应初期的难度过高,反应太激烈,难于控制温度。工业生产 常常加入适量的废酸来调节相比,有利于反应热的分散和传 递,而且废酸的总量并不增多;
硝酸比 硝酸和被硝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对于易硝化物, 硝酸过量1-5%;对于难硝化物,硝酸过量10-20% 。
6.4 硝化反应影响因素
6.4.1 被硝化物的性质
被硝化物的性质对于硝化方法的选择,硝化反应速度,及硝 化产物的组成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第7页,共22页。
萘环中的α位比β位活泼,因此萘的一硝化主要得1-硝 基萘。蒽醌环性质复杂的多它比苯难硝化,一硝化主要 进入α位,少部分β位。同时生成部分二硝基蒽醌
第11页,共22页。
3 向混酸中加入磷酸,可增加异构体的比例。磷酸的作用可 能是增加硝化活性质点的体积,活性降低,生成邻位异构体 的位阻变大所致。
4 用硝酸盐代替硝酸,与过量硫酸的硝化,可更好控制硝化 剂的量。
5 采用适当的硝化介质能改变异构体组成的比例。硝酸加醋 酐是一种没有氧化作用的硝化剂,与酚醚类或N-酰芳胺类 作用,可提高邻对位的比例,但对甲苯等作用没有明显影响 。
第8页,共22页。
吡咯、呋喃、噻吩在混酸 中易被破坏,而不能硝化 。在硝酸-醋酐中一硝化主 要得1-硝基化合物。
咪唑环较稳定,由于环上 氮原子的诱导和共轭效应 影响,混酸中硝化时进入4 ,5位。如该位置已有取代 基则不反应。
吡啶环上氮原子的诱导和共轭效应影响,使反应速度降低, 混酸中硝化时进入β位。
例如,利用二氯乙烷溶剂,可分离1,5或1,8-二硝基萘 或二硝基蒽醌。利用环丁砜,1-氯苯,甲苯,不同组分的 混酸和不同浓度的硝酸,均可比较好的分离1,5-或1,8 -二硝基蒽醌。
第22页,共22页。
混酸的配制有间歇和连续两种方式:间歇式配酸时,在无 良好混合的条件下,严禁将水突然加入大量的浓酸中... 连续式配酸也应遵循这一原则。配制的混酸分析不合格应 补加相应的酸以调整组成直到合格。
第18页,共22页。
6.5.3 硝化操作
硝化过程有间歇和连续两种方式:
间歇法优点:较大适应性和灵活性,适应小批量品种的生产
第14页,共22页。
3 置换反应
6.5 混酸硝化
6.5.1 混酸硝化的特征和优点
工业上芳烃的硝化多采用混酸硝化,其优点是: 1)硝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生产能力高; 2)硝酸用量可接近理论值,硝化后废酸可回收利用; 3)硫酸的热容量大,可使反应平稳进行; 4)通常可以采用普通碳钢、不锈钢或铸铁设备作硝化器。
硝化和亚硝化演示文稿
第1页,共22页。
(优选)硝化和亚硝化
第2页,共22页。
6.2.1 硝化方法分类 1)稀硝酸硝化(10~15%的HNO3); 通常用于易硝化的芳族化合物。例如,酚类、酚醚类、茜素和 某些N一酰化的芳胺等。这时所用的硝酸约过量10.65%。 2)浓硝酸硝化; 目前只用于少数硝基化合物的制备。如由蒽醌硝化制备1-硝基 蒽醌等。这种硝化一般要用过量许多倍的硝酸,过量的硝酸必 须设法回收或利用。 3)混酸硝化(HNO3/H2SO4); 当被硝化物和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都呈液态,且难溶或不溶 于混酸时,常采用非均相的混酸硝化法。(剧烈的搅拌,使有机 充分地分散到酸相中以完成硝化反应) 这种非均相硝化法是工 业上最常用、最重要的硝化方法,是本章讨化产物难于进一步硝化
的间歇过程。
第19页,共22页。
3)并加法是将被硝化物和混酸按一定比例同时加入到硝化
器中。这种加料方式适用于连续硝化过程。
生产上往往采用多锅串联的方法实现连续硝化。
6.5.4 废酸处理
1)循环利用;2)通过有机原料萃取、吸附和过热蒸汽吹
扫等,除去废酸中氮氧化物,剩余硝酸和有机杂质后,加
第13页,共22页。
6.4.6 溶剂和催化剂
6.4.7 硝化副反应 1. 芳环上的多硝化反应-通过控制混酸的硝化能力、硝 酸比、循环废酸用量、反应温度等避免多硝化副反应。 2. 氧化副反应-主要在芳环上引入羟基。甲苯硝化总会 生成少量的硝基酚。发生氧化副反应时,硝酸分解成二氧化 氮,它促使多烷基苯发生复杂副反应。用尿素将二氧化氮破 坏掉。工业上,硝化器上要装有排气装置和二氧化氮吸收装 置。硝化副反应受硝酸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6.6 硝化异构产物的分离
硝化产物常常是异构体混合物,起分离提纯方法有化学法和 物理法两种。
6.6.1 化学法分离 间二硝基苯中含有邻、对位二硝基苯的分离
利用间二硝基苯对亚硫酸钠呈惰性,而邻、对位二硝基苯能够 与亚硫酸钠发生亲核置换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硝基苯磺酸钠而 除去。
6.6.2 物理法分离
经常采用精馏和结晶相配合的方法。该法是根据硝基物各 异构体之间的沸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差异程度而进行分离提 纯的一种方法。
第4页,共22页。
6.3 硝化机理及特征 6.3.1 硝化活性质点和反应机理
主要的硝化剂有不同活性硝酸、混酸、硝酸盐和硫酸、硝 酸和醋酸或醋酐的混合物。 已证实:多数硝化剂硝化反应的活性质点是NO2+(硝基阳 离子)。 当硝酸中水分增加,硝化和氧化速度均降低。但前者降低 更多,氧化副反应增加。
第5页,共22页。
6.4.3 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十分重要!在非均相系统硝化时,温度升高对混合 液粘度降低、界面张力降低、扩散系数增高、被硝化物和产物 在酸相中溶解度增加、由HNO3 离解成NO2+增多、硝化反应速度 增大都有影响。因此,硝化反应随温度的变化是没有规则的。
第12页,共22页。
6.4.4 搅拌的影响
大多硝化反应是非均相的,为了保证反应顺利进行,提高 传质、传热效率,使用良好的搅拌装置。
第9页,共22页。
同样,喹啉也不易在吡啶环上引入硝基,只在苯环上引入。 因此,在芳杂环上硝化时,应注意杂环上氮原子的电子效应 和在酸中形成正离子的影响。
6.4.2 硝化剂
不同硝化对象,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硝化方法。相同的硝化 对象,采用不同硝化方式,则得到不同的产物组成。因此, 硝化剂的选择是硝化必须考虑的。 混酸的组成不同,对于相同化合物的硝化反应有明显的影响 :
第15页,共22页。
6.5.2 混酸的硝化能力和脱水值D.V.S.值
对每个具体的硝化过程中混酸必须有适当的硝化能力,硝 化能力太强,反应快,但易产生硝化副反应;硝化能力太弱 ,反应缓慢甚至硝化不完全。工业上常用硫酸脱水值( D.V.S.)和废酸计算浓度来表示混酸的硝化能力。混酸硝化 能力只用于混酸不适用于在浓硫酸介质中的硝化反应。 6.5.2.1 硫酸脱水值简称D.V.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