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理
心不开朗就是苦,心境豁达就能转苦为乐。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一、云南休闲农业概述(一)云南休闲农业概念
云南休闲农业是指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区发展的具有地方特征的农业类型。

休闲农业是立足于高原区域资源,并借助现代农业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产业。

休闲农业是一种因地制宜农业,在高原地区得到广泛推广。

此外,休闲农业也促进了传统农业改良,指明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云南休闲农业的内涵
云南休闲农业是指依托云贵高原地形特征,发展具有地方体色的产业类型。

云南休闲农业发展具有多元性、多层次,并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云南省试图打造丰富多彩、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和四季飘香的休闲农业。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制定了云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目标及内容。

目标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特色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凭借现代科技手段,扩大产业时效。

二、发展现状
(一)已经形成了休闲农业产业
云南省已经打破了“小而全”的生产布局。

依托其自身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烟、茶、胶、菜、花、果等12类优势休闲农业,并将实现农业区域特色化。

滇中地区重点发展特色水果、花卉苗木、设施蔬菜、休闲渔业,打造高原都市现代农业;滇东北、滇西北地区重点发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区)建设和草山保护改良、人工草场、山地牧业,同时发挥冷流水资源优势,建设冷水鱼类养殖场;
滇南、滇东南地区重点发展冬季农业、热带水果和罗非鱼养殖;云南省各市州已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格局见表1。

表1 云南省休闲农业规划(二)休闲农业具备明显的政策支持优势云南省为了响应国家发展绿色农业号召,大力推进休闲农业。

近年来,云南省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政策支持优势。

(三)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逐渐提升1.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云南省通过政府引导及财政资金支持,培养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旨在提升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

2.标准化休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

云南省通过产业化发展,建立了一大批高效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各地的休闲农业产区水平得到明显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农业产业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推进地区
农业的发展。

以云南省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分析,发现云南省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还云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廷荣1,杨婷婷1,李 博2
(1.昆明市种子管理站,云南昆明 650228;2.云南中禾种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8)
地区农作物
滇中特色水果、花卉苗木、设施蔬菜、休闲渔业
滇东北、滇西北人工草场、山地牧业、冷水鱼类养殖
滇南、滇东南
冬季农业、热带水果、罗非鱼养殖
滇西木本油料、粮食、蔗糖、咖啡产业
滇西南
咖啡、橡胶、茶叶
35
名言
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还,毫不留恋。

 —— 塞万提斯
高。

云南省在昭通、曲靖、大理、文山等地均建立休闲农业基地,各级各部门也积极地配合参与标准化休闲农业基地建设,标准化休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

3.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一定的成效。

云南省积极响应中央政策,进一步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鼓励闲置农田集中经营,为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农村产权制度问题,基本农田能够得到现代规模化有效地利用。

(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我国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云南省借助这一政策机遇,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借助自身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业旅游,开展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项目,并实现了一定的森林旅游收入,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自身实力不够
1.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作物的生产周期长。

云南省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有效面积少,土地比较零碎,这就制约了其经济效益的发挥。

2.产业化水平低。

受云南省地形地貌的限制,农业难以实现专业化与集聚化的管理经营,企业规模效益相对较小,难以达到规模效应以及产业集聚效应。

另外,由于流通市场和交易市场的缺失,导致了农产品难以走出去销售,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利益,让农民对农业丧失热情。

同时农民大多数是个体经营,规模小,比较分散,导致规模化难以实现。

3.科技水平低。

农业技术改造和推广效益不高,与全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相比差了约3%。

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形特征,难以开展机械化作业。

出现这样的差距,除了自然环境,还与云南省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信贷资金融资难
休闲农业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

过去的个体农民具有单一、零散、少量资金等缺点,而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它们具有信贷资金量大、周期多样化等优势。

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相对落后,金融对于休闲农业体系出现了空
缺等因素,导致了休闲农业发展信贷资金融资困难。

(三)信贷产品无法满足休闲农业发展需求农业贷款主体从过去的个人农业贷款转变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

大规模集约型具有高原特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在前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传统的短期融资方式已难以满足生产要求,须发生转变。

据资料显示,大约57%的贷款期限在1—3年,29%的为3—5年,贷款期限高达5年的仅占了12%。

以核桃种植业为例,融资期通常在5—10年,而金融机构发行的贷款主要是以短期为主,最长3年,且信贷的额度相对较小。

这对于农村发展规模种植、养殖的产业来说是不利的。

(四)经营主体获取贷款的难度较大生产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实力不强等缺点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家庭农场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就导致经营主体获取贷款的难度较大。


四、对策建议
(一)提升农业产业实力
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制度完善、政府鼓励支持引导、企业自身投入资金及人才、扩大宣传培训及推广力度,提升自我创造能力,适度发展新规模的经营等,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努力提升高原特色休闲农业自身实力。

(二)完善高原农业信用体系,扩大信贷资金额度
从信用等级来说,新型经营主体高于个体,要着力提高高原特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及信用信息数据库这两个方面的建设。

通过专业的引导、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现代农业企业实体提高信用等级,努力做大做强,进而让其获得更多更大的信贷资金额度。

(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是从金融需求、利率、期限、金额、风险控制、开发创新等方面进行行动,开发符合高原特色农业特点的农业产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加大政府在休闲农业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两权抵押,扩大抵押的范围将高原农产品也考虑进抵押范围内,给予休闲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进行大幅
36
哲理所有经历都是岁月的恩赐,如若遇见,不问是缘是劫,浅浅遇,深深藏,彼此安好,便是晴天。

度的支持;三是探索金融资本与信贷资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四是完善高原农业产业链服务模式。

(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扩大信贷普及范围1.发展兼容模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结合现代云南休闲农业的特色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满足农业种植和养殖新型经营主体特点的需求,对于小额贷款和微型金融服务适当的对他们放宽条件。

2.发展可靠性高、保费低廉的高原特色保险产品。

云南省应该降低农业保险的保费,让更多的群体能够参与到农业保险体系当中来。

3.探索和建立新型农业包容性金融体系提高
农产品的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谢诗蕾.云南休闲农业发展理论思考[J].财会通讯.2016(8).
[2]周首华,杨济华,王平.云南省休闲农业推进大会强调
创新思路打造品牌[J].会计研究.2016(8).
[3]吴世农,卢贤义.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缺失问
题有研究[J].经济研究.2016(7).
[4]艾志群.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与对策选择
[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4).
[5]云南省统计局.2018云南省统计年鉴[M].昆明:云南省
科技出版社.2018.
收稿日期:2019-04-09
年就开始规模化种植枇杷,但枇杷产业发展一直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德宏州经作站通过对枇杷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发现枇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德宏州枇杷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邢开宏,聂云东,朗关富,沈亚丹,陈 明
(德宏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 678400)
一、产业现状
德宏州枇杷栽培历史悠久,早期多为零星栽培。

2001年从福建省福清市融城镇引进长红3号、“解放钟”和早钟6号三个优良品种,开始规模化种植。

2005年在陇川县陇把等乡镇陆续成立了多家枇杷协会,经过近十年的推广种植,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到2010年发展到种植面积467.67hm 2余。

但由于多种原因,截至2018年底全州枇杷投产面积为308.47 hm 2(其中陇川县254.67 hm 2、盈江县48.8 hm 2、芒市5 hm 2),平均单产379 ㎏,总产1754 t,按当年市场价格12元/ kg 计算,实现产值2104万元,亩产值4548元。

目前德宏州枇杷种植品种以“解放钟”和早钟6号为主。

为适应规模生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注册了枇杷商标,形成了芒市、瑞丽、腾冲市场的销售网络,并有部分产品远销省外。

实现了产品统一收购、分类包装、批量销售,拓宽了枇杷的销售渠道。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足,配套扶持体系不完善果农对枇杷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枇杷的价值了解也不够,这导致了德宏州枇杷产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在产业发展中配套扶持体系不完善,生产关键环节的指导和监督不到位,一些基础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缺乏高效的交易信息平台、营销中心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各职能部门的跟进服务和交流不够,在枇杷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缺乏完整、超前的服务。

(二)产后环节和商品化发展滞后
在销售枇杷方面以农户自产自销或贩销为主,编辑/杨华昌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