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问题胸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胸部的上、下界
上界: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第7颈椎的连线;
下界:剑突、两侧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12胸椎棘突。

2.女性乳房淋巴回流
乳房上部-腋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外侧及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
下内侧部-腹前壁上部、膈下、肝上面淋巴结
深部-胸肌间淋巴管、腋尖淋巴结
3.肋间神经皮支在胸前、外侧区的节段性特点及临床意义
1.分布特点:呈明显的节段性,自上而下按神经序数排列,呈环形条带状,第2肋间神经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皮肤,第4肋间神经至乳头平面、第6肋间神经到剑突平面,第8肋间神经至肋弓平面。

2.根据分布特点可测定麻醉平面和诊断脊髓损伤节段;相邻皮神经分布相重叠,共同管理一带状区的皮肤感觉,当相邻两条肋间神经受损时,才出现共同管理带状区感觉的丧失。

4.膈的三个裂孔名称和穿经结构
主动脉裂孔:降主动脉、胸导管
食管裂孔:迷走神经前、后干和食管
腔静脉孔: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5.肺和胸膜下界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腋中线后正中线
肺下界平第6肋平第8肋平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平第8肋平第10肋平第12胸椎棘突
6.肺的血管
功能性血管:肺动脉、肺静脉、司气体交换功能
营养性血管:支气管动、静脉,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

7.出入肺门的结构
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肺丛),淋巴管。

8.肺根结构排列
从前向后: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从上向下:右侧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左侧为肺动脉、主支气管、肺静脉
9.纵隔的分区(四分法)
以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10.纵隔边界和位置
边界: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前界:胸骨和肋软骨内侧部
后界:脊柱胸部
两侧:纵隔胸膜
位置:胸腔正中偏左,呈矢状位,分隔左、右胸膜囊和肺。

11.上纵隔有哪些主要器官?
前层的器官……
中层……
后层……
12心包横窦的位置及意义
位于主动脉升部、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

心血管手术时是阻断血流的部位。

13心包斜窦的位置及意义
位置:前壁……
后壁……
意义……
14动脉导管三角的位置、边界和内容
位置……
边界……
内容……
15后纵隔的重要结构
主要有:食管,主动脉胸部,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内脏大、小神经
16纵隔内淋巴结群
1.纵隔前淋巴结
2.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3.气管旁淋巴结
4.纵隔后淋巴结
5.心包外侧淋巴结和肺韧带淋巴结
17胸膜腔穿刺所需经层次
1.皮肤,浅、深筋膜
2.胸壁肌(依位置不同而异)
3.肋间肌(三层)
4.胸内筋膜
5.壁胸膜
18乳腺癌时,为何会出现该处皮肤凹陷或呈“桔皮样变”
乳房悬韧带连于皮肤、浅筋膜腺体和深筋膜之间,两端固定,无伸缩性。

受癌组织浸犯发生纤维缩短,而使皮肤凹陷。

癌组织累及浅淋巴管,使淋巴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也使皮肤凹陷更趋显著,出现点状凹陷,呈“桔皮样“改变
19膈的血管供应
膈上、下动脉、肌膈动脉、心包膈动脉、下位肌间动脉。

20胸膜的神经支配
脏胸膜:由肺丛的内脏感觉神经支配
壁层胸膜:由脊神经的躯体感觉神经支配
肋间神经至肋胸膜和膈胸膜的周围部
膈神经分布至膈胸膜中央部,纵隔胸膜以及胸膜顶
21食管各部动脉供应
颈段:甲状腺下动脉
胸段:食管动脉,支气管动脉,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腹段:胃左动脉
22食管神经支配
食管的神经来自胸交感干和迷走神经,平滑肌和腺体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食管壁横纹
肌由喉返神经支配;粘膜的感觉冲动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脊髓或脑。

23膈肌的起点、分部及裂孔和肌间裂隙
起自胸廓下口全周
按肌束起始的不同分为腰部、肋部、胸骨部
有: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腰肋三角、胸肋三角
24膈神经在胸部的行程及主要分布
行程:
经锁骨下动、静之间入胸腔,
在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下行达膈,
右膈神经穿经腱部或腔静脉裂孔,
左膈神经穿经膈肌部。

分布范围:
运动纤维支配膈的运动,
感觉纤维分布至胸膜,心包和膈下面中央部腹膜,
右膈神经还分布至肝上面和胆囊
25胸膜分部及相关结构
脏层
壁层:可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形成的结构:胸膜腔、肺韧带、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
26左、右肺根的毗邻
前方上方后方下方
左肺根左膈神经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肺韧带
左心包膈血管左迷走神经
右肺根右膈神经奇静脉弓奇静脉肺韧带
右心包膈血管右迷走神经
上腔静脉
右心房
27胸导管起止及行程
起自乳糜池,经膈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后纵隔,在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斜行向左,沿食管左缘与左纵隔胸膜之间上行至颈部,平第7颈椎弯向前上,注入左静脉角。

28心包腔积液的穿刺
左剑肋角(或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
左胸膜前界在第4胸肋关节高度转向外下,在胸骨左缘外侧2-5cm下行,达第6肋软骨中点移行为下界,左、右两侧胸膜闪界分开形成心包三角。

心包于心包三角处直接与胸前壁(胸骨左左半下部和左第4-6肋软骨前部,第4-5肋间隙)相贴。

胸廓内动脉距胸骨侧缘外侧1-1cm下行,可免受损伤。

29肋间隙内,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行程、特点
三者在肋间隙内并行,在肋角内血管神经无一定的排列顺序。

在肋角附近肋间血管神经均以一较小的下支沿下位肋骨上缘向前。

本干(上支)循肋沟前行。

在肋间隙中1/3部均行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

在循肋沟前行时,三者排列次序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
在胸壁侧部进针:应在肋间隙中部进入
在胸壁后部进针:宜靠肋骨上缘
30穿过膈肌的结构及其穿经部位
1.胸主动脉、胸导管,穿经膈主动脉裂孔
2.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胃左动、静脉的食管支,穿经膈食管裂孔
3.下腔静脉、右膈神经,穿经膈腔静脉孔
4.左、右腰升静脉,左、右内脏大小神经,交感干,穿经膈腰部中间份纤维处
5.腹壁上血管,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穿经胸肋三角
31胸膜前界的投影
两侧起于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向下经胸锁关节后方
斜行至胸骨角处彼此靠拢,在中间稍左侧下行
至平第4胸肋关节高度
右侧垂直下行至第6胸肋关节,移行为下界
左侧自第4胸肋关节高度;转向外下,在胸骨侧缘外侧2-cm处下行,至第6肋软骨中点处移行为下界。

32肺根各结构
(1)由前向后,左、右相同:为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2)由上而下:
左肺根:肺动脉、主支气管、肺静脉
右肺根: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33主动脉弓位置及毗邻
1.位置
主动脉弓平右第2胸肋关节后方接升主动脉,呈弓形向左后行,至脊柱左侧第4胸椎下缘为胸主动脉。

弓的上缘平胸骨柄中部,下缘平胸骨角。

2.毗邻
左前方:左纵隔胸膜、肺、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迷走神经及其心支
右后方: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心深丛。

上缘:头臂干、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
前方:左头臂静脉、胸腺
下方: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和心浅丛
34纵隔内主要淋巴结
1.纵隔前淋巴结
2.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3.气管旁淋巴结
4.纵隔后淋巴结
5.心包外侧淋巴结和肺韧带淋巴结
35食管胸部的位置及毗邻。

位置:上起自胸廓上口接食管颈部,位于脊柱前面,经上纵隔、后纵隔下行穿膈食管裂孔续为食管腹部。

毗邻:
前方:气管、左支气管、心包、左心房
后方:胸椎、胸导管、奇静脉、胸主动脉
左侧: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左纵隔胸膜
右侧:奇静脉上段及奇V弓、右纵隔胸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