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收购中入户预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叶收购中入户预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分析了入户预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入户预检制度的措施,对预检工作改进前后的对比表明:落实好入户预检制度,能够提高烟叶收购效率、烟叶收购等级纯度和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

关键词烟叶收购;入户预检;问题;改进措施;收购效率;等级合格率
烟叶作为卷烟工业的原料,是烟草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对烟叶的可用性、配伍性及稳定卷烟工艺配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2],提高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烟叶入户预检是“原收原调”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烟叶等级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推行入户预检制度,将收购端口前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购等级合格率偏低这一问题[3]。

本文对近几年入户预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对烟叶等级合格率的影响,并提出了落实好入户预检对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的可行性措施,在得到改进落实后,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1 入户预检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烟叶收购评级员,多次参与烟叶的入户预检工作,发现入户预检工作中存在着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对预检制度重视不够
烟站、预检员、烟农烟叶的对入户预检制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量化机制,未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建议渠道,造成了入户预检流于形式、预检人员敷衍应付等现象,挫伤了烟农生产的积极性,致使烟农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影响了烟叶等级合格率的提高,损害了多方利益。

1.2 缺乏必要的培训
入户预检技术队伍由烟叶评级员和临时聘用预检员组成,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其总体素质不高,初分预检工作方法简单、效率低。

出现了评级标准不统一,人为造成烟叶等级合格率下降等现象。

1.3 预检制度执行不严格
预检流程执行不严格、不规范也是影响烟叶等级合格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植烟村及烟叶收获高峰期更为严重。

预检人员不能及时到位、预检步骤不系统、烟农扎把技术不规范等因素都会影响烟叶等级纯度和等级合格率。

2 入户预检方案的改进措施
2.1 把入户预检作为烟叶收购工作的重点
2.1.1 加大宣传,树立全局观念,形成推动入户预检的强大合力。

加大对入户预检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宣传,号召广大烟农增强烟叶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树立诚信经营、顾大局、识大体的思想理念,形成紧密联系的强大合力,积极协调、配合入户预检工作,并虚心听取预检员对烟叶分级扎把技术的指导,分纯烟叶,分层包装,封签交售,将入户预检工作做实、做好。

2.1.2 加强培训学习,提升素质,打造一支技术过关、作风过硬的预检员队伍。

一是招聘综合素质好的预检员,以充实预检员队伍。

入户预检时正处在烟叶生产和收购的关键时期时,烟站人员少、工作量大,抽调不出足量的专业评级人员进行入户预检工作。

可以探索临时招聘预检人员的模式,解决此项问题,即:由烟站统一安排,在当地聘请掌握分级相关知识、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预检员队伍。

临时聘用的预检员在烟站评级员或包线技术员的统一安排、带领下进行工作,并接受烟站的监督和考核。

聘请人员的工资按基本工资加绩效考核工资发放。

二是强化培训,增强其入户预检的服务能力。

邀请质检专家对预检员进行综合知识、分级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预检员技术水平。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测评,合格的发放预检员证,预检员持证上岗。

同时要求烟站评级员在烟叶收购前、中、后期,根据收购烟叶部位的变化和收购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检员进行再指导,提高预检员的素质和预检针对性。

三是强化对烟农的分级扎把技术培训。

预检员收购期间深入村、户,采用理论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分级扎把技术培训,现场讲解分级扎把的技术要求、注意事项和工作要点,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和等级合格率。

2.1.3 建立健全入户预检管理制度,严格监督、考核和量化机制。

采取预检员分户指导、分片包干的办法,以提高烟叶把内纯度为重点,从责任上划分烟叶等级合格率考核指标,明确岗位职责,奖惩分明。

预检人员的工资实行绩效挂钩,根据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兑现;包装、封签不合格者,违反预检安排的要予以重罚;对于严重违反预检制度,如不预检直接封签等现象,直接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以保证入户预检制度的正常实施,达到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的目的。

2.2 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和入户预检分级流程
2.2.1 预检过程中的工作规范。

一是做到“四到户三清三不出户”。

“四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技术指导到户、仿制样品到户、组织交售到户;“三清”即级清、把清、帘清;“三不出户”即扎把不合格不出户、水分不合格不出户、等级纯度不合格不出户。

二是预检员按照烟站安排的交售次序和预检任务进行预检。

要现场指导、监督烟农按一件一级的原则,打捆成包。

对已经成包的,要认真进行抽样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封签。

对质量达不到目标要求,存在混部位、混等级及扎把、水分不合格等现象,要监督指导烟农重新挑剔整理合格后,现场指导监督烟农打捆成包,重新预检、封签。

三是做到包装封签要到位。

对预检合格的烟叶应现场装预检袋封签,并按要求填制预检合格通知单。

注明预检人、部位、重量、售烟时间等信息。

四是做到及时汇总。

每日预检结束后,各预检员上报当
天预检的户数、重量、预检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意见等信息。

同时,预检人员、评级人员要针对预检、收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2.2.2 入户预检分级流程。

为了保证预检的效果,达到预检的目的,减少烟叶收购过程中烟农混部位、混等级、扎把不合格、水分不合格等问题,更好地提高交售烟叶的质量和等级纯度,预检过程中要做到层层预检,从部位开始,依次按颜色和品质逐步完成预检工作。

第1步:按部位分组。

把部位不同的烟叶分别成组。

部位可分为下部叶(X)、中部叶(C)、上部叶(B)。

下部烟叶(X)包括脚叶、下二棚叶;中部烟叶(C)包括上腰叶、正腰叶、下腰叶;上部烟叶(B)包括上二棚叶、顶叶。

不同部位的烟叶有其不同的外观特征。

烟叶外观特征因品种、土壤、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的不同,会发生一些变化。

通常以脉相和叶形作为划分部位的主要依据。

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征变化一般有下述规律:部位由下至上,叶片厚度由薄趋厚、叶片颜色由浅趋深、叶片结构由疏松趋紧密、叶脉由细趋粗、叶形由宽圆趋窄、叶尖由钝趋尖、叶面由平趋皱。

第2步:按颜色分组。

即根据同部位组别的烟叶再按桔黄色、柠檬色、含青色和杂色等不同颜色分组。

烟叶分级中,基本色包括柠檬黄、桔黄、红棕;非基本色包括青黄、微带青、杂色。

在分级时,还要注意杂色和残伤的区别,赤星病斑、焦边、焦尖等,往往是成熟度较好的烟叶才出现,并不影响烟叶品质,应避免把这些烟叶分到杂色组里。

3 预检工作改进前后的结果对比
为验证改进措施在生产中的应用和指导效果,对费县朱田烟站收购的烟叶进行对比,以检验改进预检方法后烟站收购效率、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及烟叶收购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3.1 收购效率的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改进入户预检制度后,收购天数明显缩短,由改进前的平均59.5 d,缩短到改进后的平均51.5 d,收购时间缩短8 d,即收购效率提高13.45%;日收购量增多,由未改前的平均19.28 t提升到21.28 t,单日收购量平均增加2 t,即日收购量增加10.39%。

通过改进入户预检制度,在收购中烟农交售的烟叶混部位、混等级、扎把不合格等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提高了烟站收购效率。

3.2 烟叶等级合格率的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改进烟叶的入户预检制度之后,在抽取的B2F、B3F、C3F、C3L、X2F、X3F几个等级中,收购等级合格率比改进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此说明改进烟叶入户预检后,提高了烟农的分级水平,烟叶混等级、混部位、
扎把质量不合格等现象明显减少,进而提高了烟叶等级合格率。

3.3 烟叶收购质量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对朱田烟站连续4年烟叶收购质量的比较发现,在生产条件、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经过改进入户预检制度指导后,上等烟比例、均价、平均产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说明改进入户预检指导后,烟叶收购质量明显提高,烟农产值效益明显增加,平均产值由27 979.20元/hm2提高至35 754.00元/hm2。

4 结语
通过分析入户预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加大宣传、强化培训、健全考核、规范流程等方面对入户预检进行改进后,有效地提高了烟叶收购速度、等级合格率,既维护了烟农利益,又促进了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为此,要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入户预检工作的落实,并不断完善和改进入户预检制度,从而确保烟叶入户预检工作落到实处[4-5],取得实效,顺利完成烟叶收购工作,实现国家、企业和烟农的利益最大化。

5 参考文献
[1] 闫克玉,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2635-1992烤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3] 汪孝国,王小东,昝京宜.三门峡烟区烤烟质量可用性综合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8(5):49-52.
[4] 王根恒,程占省.烤烟上部烟叶采收与烘烤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10):18.
[5] 丁伟,肖强,李世祥,等.烟叶收购内部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烟草科技,2011(7):24-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