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
温馨提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一项综合知识的整合,要考虑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综合知识。

高考分值一般为10分。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做好文言文翻译是学会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

【试题先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
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节选自《史记》)
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5分)
2、民安所措其手足?(5分)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课堂探究案】
温馨提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一、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归纳并掌握“六字”翻译方法,学以致用,准确翻译句子。

(一)
例:
1、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汝今得与李、杜齐名。

(《范滂传》)
3、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鸿门宴》)
4、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赤壁之战》)
明确方法:
(二)
例: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明确方法:
(三)
例:
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屈原列传》)
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明确方法:
(四)
例:
1、沛公安在?(《鸿门宴》)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明确方法:
(五)
例:
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明确方法:
(六)
例: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报任安书》)
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明确方法:
一、归纳整理文言翻译的“六字”法:
【当堂检测】
温馨提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把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董仲舒,广川人也。

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①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数百,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②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易王,帝兄,素骄,好勇。

仲舒以礼义匡正,王敬重焉。



【课堂总结】
【课后巩固案】
温馨提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一、翻译下列文段划线的句子。

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

屠牛吐辞以疾。

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

”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

”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

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

今厚送之,子丑故耳。

”其友后见之,果丑。

——韩婴《韩氏外传》卷九
(1)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
(2)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

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

学情分析:
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一项综合知识的整合,要考虑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综合知识。

高考分值一般为10分。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做好文言文翻译是学会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

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容易犯以下错误:1、脱离原文语境,孤立所考的翻译语句,导致词不达意或完全脱离语境,得分低。

2、文言基础现象把握不准,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的辨别能力有待提高。

3、综合表述时,语言欠准确,言语繁琐欠得体。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课前预习通过对《史记》节选的自主练习,让学生初步认识文言翻译中重要的文言现象,通过课前练习初步了解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

在课堂探究中,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归纳每一组例句的共同特点,由学生自主总结文言翻译的“六字”法。

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也充分活跃起来。

又通过作业练习,学生得到学与应用,进一步加深记忆,文言翻译能力有了更高的提升。

教材分析:
高考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理解B 级。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评测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
所知名。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节选自《史记》)
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5分)
2、民安所措其手足?(5分)
评测练习:
把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董仲舒,广川人也。

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①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数百,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②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易王,帝兄,素骄,好勇。

仲舒以礼义匡正,王敬重焉。



课后反思:
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学环节始终围绕目标进行。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归纳并掌握“六字”翻译方法技巧。

全国课标卷一直注重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且分值不少,文言翻译更是占10分的高分,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涉及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对此在教学中我们从导入开始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明确重要性,出示具体的目标让学生在整堂中都能够明确所学。

突出重点,权力下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的难点点拨相结合。

经过一个学期高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结合这一学生学习现状,本着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课前预习部分由学生自主解答,课上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

在这一形式上主要抓同学之间的合作。

这样使得每一个孩子在有限的小组学习时间内能够做到人人有事做,时时在学习。

另外结合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问题和不足。

整堂课我都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学,但是课堂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如:时间的调控不得当,课堂不够紧凑;老师怕学生不会,讲得有点多等,这些都是我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标分析:
文言文翻译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本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文言语境,流畅简洁地翻译句子,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

这类题型属于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 B)。

全国课标卷一直注重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且分值不少,文言翻译更是占10分的高分,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涉及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基于课标考查的知识点,对考生提出了以下要求:(1)要进行一定的积累,以便知识迁移。

①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偏义复词等,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官员的升降、地理知识等)。

②掌握高考大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但不是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③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

积累时,要记例句,决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记忆。

只要你能记住例句,能准确翻译例句,无论是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固定结构,都能准确翻译。

(2)整体把握句子是关键。

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后的几句话全面理解。

如果断章取义,可能顾此失彼,使翻译不完全符合文意,语意的得分就丢掉了。

另外,在文言文翻译中,应首先把握简单的语句,再来推敲其他重点字词的意义。

(3)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因为对句中关键字词不
能准确把握,从而影响对全句的理解。

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翻译文言文实践性很强。

只有很好地理解古汉语关于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以及音韵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民俗、地理、社会等背景,真正地读懂、读通古代的文章,掌握适当的翻译技巧,并不断地进行训练,就能提高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有关知识,反复琢磨,积累经验,掌握翻译的技能,才能使所要求翻译的语句真正达到“信、达、雅”的完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