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布垭枢纽泄洪消能防冲试验研究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https://img.taocdn.com/s3/m/cf2dae19915f804d2a16c124.png)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第一节工程概况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位于巴东县境内,是清江梯级开发的龙头枢纽,工程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其它,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依托工程和“十五”重点建设项目。
水库正常蓄水位400米,相应库容43.12亿立方米,是一座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水库,电站装机容量184万千瓦。
属一等大(1)型水电水利工程。
水布垭工程于2000年初开始施工准备,2001年3月导流洞主洞开挖,2002年10月工程截流,2003年3月开始大坝填筑,2006年10月坝体填筑基本结束,2006年10月导流洞下闸后水库蓄水,2007年7月首台机组发电,2008年8月所有机组投入运行。
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河岸式溢洪道、右岸地下式电站厂房和放空洞等组成。
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3米,是国内外目前已建、在建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溢洪道上下游水头差171米,最大泄量18320立方米每秒,消能区防淘墙面积2.8万平方米,墙体最深40米;放空洞设计最大挡水水头152.2米,最大操作水头110米,泄洪水位变幅110米;地下电站洞室群围岩上硬下软,地质条件复杂,大电流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垂直高差118米,以上多项指标均居国内外同类工程之首或前列,在水工、施工、机电和金属结构方面技术难度很大。
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机具的研发与应用,保证了水布垭水电站的工程质量,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工程投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填补了我国水电建设的多项空白,水布垭工程共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国家级施工工法2项。
水布垭水利枢纽的成功兴建,得到了国际大坝界的高度评价,2008年,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Luis Berge先生称“……最高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233米)已经建成。
这表明中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很明显水布垭面板堆石坝是世界面板坝的里程碑式的工程”,2009年,国际大坝委员会授予水布垭大坝“面板堆石坝里程碑工程”。
水布垭水电站
![水布垭水电站](https://img.taocdn.com/s3/m/adb5013fbd64783e09122b28.png)
3、电站厂房
右岸地下电站为引水式。电站建 筑物包括:引水渠、进水口、引水 隧洞、主厂房、安装场、母线洞、 右岸地下尾水洞、尾水平台、尾水 渠、500KV变电所、交通洞、通风 洞和厂外排水洞等。引水隧洞采用 一机一洞,平均洞长387.9m,圆形 断面内径为8.5~6.9m;地下厂房尺 寸为165.5m×21.5m×51.47m(长 ×宽×高),安装高程189.0m;尾 水洞亦采用一机一洞,平均洞长 313.18m,圆形断面内径为11.5m。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心 墙堆石坝两种坝型的比选研 究。
大坝和挤压边墙施工
国外已有多座200m-300m左右的心墙堆石 坝建设经验,在中国建设227m的高心墙堆石坝 还属首次,通过大量的筑坝材料室内试验,现场 碾压试验以及坝体应力应变,水力劈裂和渗流控 制等分析研究论证,在采取适当工程措施后技术 上是可行的。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国内均有较快发展,但 要修建当今世界最高的233m的砼面板堆石坝具 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筑坝材料特性,堆石体变形 控制,坝体应力应变分析,面板砼的防裂与耐久 性,周边缝的止水材料和结构型式等研究表明, 在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后技术上是可行的。
。
水布垭大坝溢洪道泄槽下游立视
混凝土面板施工
水布垭大坝下游坝面
混凝土面板水下检查
2、溢洪道
(1)引水渠。引水渠底高程350.0m,底宽90.0m,轴线长 890.32m。引水渠横断面为复式,两侧边坡坡比为:覆盖层1:1.5, 上部龙潭组页岩为1:1.0,每15m高设一级宽3.0m的马道;下部茅 口组灰岩为直立式,每15m高设一级宽4.5m的马道。
已建成的水布垭堆石面板坝
截流合拢
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
水布垭水电站首次泄洪
三、技术问题专题研究
水布垭水电站泄洪消能区防淘墙施工研究
![水布垭水电站泄洪消能区防淘墙施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340a1d5f0e7cd18425362a.png)
3 1 分 层钻 爆 法 .
分层钻爆法是利用 布置 在防淘 墙墙体 上 的竖 井 , 从防淘 墙 底部开始 , 分层 逐层 向上钻爆 开挖 , 逐层 回填 混凝 土 , 就这样 循
环往复直到整个 墙体 施工完成 。
的混合 料碾压密实 。 ( )施工防渗 。采用 分层 钻爆 法施 工 , 先是需 要 具有 干 2 首
地 施工环境 。由于 防淘 墙一般 处 于常水位 以下 , 而基 岩又存在 断层 和裂隙 , 工方 案 中充 分 考虑 了 防渗 要 求 , 施 即在 墙体 开挖 前, 先对墙体周边 围岩进行 帷 幕灌浆 和 固结 灌浆 。帷 幕灌浆孔 沿 防淘墙 墙体结构周边线外侧 布置 , 共设一 圈 , 主要是为 了隔 断 墙 体周边 围岩 的渗水 , 幕灌浆 孔深入 到相对 不透 水岩体 内 2 帷
筑碎石土 , 掺入一定 比例 的低标号水 泥 , 并 最后将碎石土和水 泥
以两岸 山体排水 以保证墙 体的稳定 。
2 施工条件
2 1 水 文条件 .
坝址处 于鄂 西暴 雨区 , 水量 充沛 , 每年 6 —9月 为主汛期 ,1 1
月至次年 4月为枯水期 。坝址枯 水期 水位 为 15~2 0m, 般 9 0 一 为 18m 9 。由于清江属 山区性河流 , 洪水具有 陡涨 陡落 的特性 。
依据施 工时段安排及坝址 区水 文条件等综合 确定 。 () 4 墙体 施工。墙体施工通过竖井从最 下 1 开始 , 层 除第 1 层开挖 高度 5m, 回填混凝 土高 度为 3m外 , 以后 各层 均开挖 3 m, 回填混凝土 3m, 这样 可始 终保 持每 1 开 挖后有 5m高的 层 空 间,便 于立模 、 钢筋绑扎 、 混凝土浇筑 以及 预应力锚索的安装
水布垭枢纽泄水建筑物主要水力学问题研究
![水布垭枢纽泄水建筑物主要水力学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e6861186edb6f1aff001f61.png)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7期 8 2 00 7年 7 月 文章 编 号 :0 1 19 20 }7—09 0 10 —47 (07 0 05— 4
放空洞主要作用是水库放空 、 中后期 导流 、 施工期 间向下游
供水等。放空洞 全长 1117 由引水 渠 、 4 .3m, 有压 洞 、 事故检 修 闸门井 、 工作 闸 门室 、 压洞 、 无 交通 洞及 出 口挑流 鼻坎 等组 成 。 放空洞 运行 水位 30—20m, 大运 行 水头 10m, 6 6 最 1 最大 泄 量
式。
中图分类号 : V5 T 6
1 概 述
水布垭枢纽建筑物 主要 由混凝 土面板 堆石坝 、 左岸 溢洪道 、 右岸地下厂房和放空洞等组成 。 作为永 久 泄 洪建 筑 物 的 左 岸 溢 洪 道 最 大 泄 量 为 1 2 830
通 过泄洪调度试验研究 发现 , 1 闸孔在 闸门开 高 40~ 当 号 . 8 0m范围运 行时 , 、 其水 舌顶 部分 离 出较大水 体 冲击左 岸开 挖
号鼻坎 左侧边墙 3 5m, . 在左侧 边墙 根部 贴一 个等边 直 角形 断
面 20m×20m的小楔形 三角 型并 同时将末 端处 两侧 边墙 同 . . 时 向右移 0 3 将 5 . m; 号孔鼻坎 的俯 射角 由 一8调整为 一6, o o仍采 用 向右偏 2m的非对 称窄缝 型式 , 较好 地解决 了 以上 问题 。最 终确定 的窄缝 消能工体型见图 1 。
行 的风险极大 。因此 , 不仅要解 决溢洪道 自身 的掺气减蚀 、 空化
空蚀 问题 , 而且要解决好下 游河 床的冲刷问题 、 地下 电站 尾水 口 门区 的淤积问题以及泄洪产生 的雾化及 防护 问题 。
水布垭溢洪道泄槽鼻坎有限元分析
![水布垭溢洪道泄槽鼻坎有限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b79561a98271fe910ef9c2.png)
质 剖面 图 , 拟鼻坎 混凝 土 和地基 岩层 , 算参 数取 模 计
值见 表 l l 引。
2 4 配筋计 算 方法 . 根据 《 水工 混凝 土结 构设计 规 范 》 ]D / 0 7 [ ( L T5 5
—
19 ) 当 由力 学计算 得 出结构 在 弹性 阶段 的截 面 96 ,
…
u o lL
…
 ̄
+
∽ ∽∽∽ ∽∽∽
图 3 桩 号 0 4 . 剖 面 垂 直 水 流 向拉 应 力 图 +29 5
一
;5 i5 6 65 鬯 3 +7 1 0 …
Z I
L
SY
( AVG)
S X=O4 E M 47 +O 7
上为正, 顺水 流位 移 以指 向下 游 为正 , 直水 流位 移 垂 以指 向左岸 为正 。 图中应力 单位 为 P 。 a
3 1 原设 计体 型结 果分析 .
图 1 溢洪道 3 泄槽鼻坎结构 图
鼻 坎 侧墙 底 部 网格 尺 寸很 小 , 板 与侧 墙 交 接 底 部位 为应力 突变 区 , 限元 应力 集 中现 象严 重 , 结 有 故
1 工程 概 况
水 布垭 水 电站位 于湖 北省 巴东县 境 内的清 江 中
同结构 措施 下 的应 力 变形 情 况 , 侧 墙 和底 板 的配 为
筋提 供计 算依据 。
游河段 , 是一座以发 电和防洪为主 、 兼有其它综合效 益 的大 I型水 利工 程 。枢纽建 筑物 主要 由混凝 土面 板堆石坝、 左岸溢洪道 、( 江 勘 测 规划 设 计 研 究 院 , 北 武汉 40 1 ) 长 湖 30 0
摘
要: 水布垭溢洪道泄量巨大 、 泄洪水头 高 , 泄槽 鼻坎受力 非常复 杂 , 常规材料 力学法计 算的钢筋 按
水布垭水电站泄洪消能设计创新与实践
![水布垭水电站泄洪消能设计创新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5a0ea9edd88d0d233d46a50.png)
(. 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 究院, 湖北 武汉 40 1 2 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 , 3 00; . 湖北 武汉 40 1 ) 3 00 摘要 : 水布垭水 电站 消能 区岩性软弱破碎 , 抗冲刷能力低 。但 岸边溢 洪道 最大泄量达 1 2 s泄 洪落差 83 0m / , 11m, 7 最大泄洪功率 3 0 100MW。致使 泄洪消能技 术难度居 国 内外同类工程之 首 , 其具体表现 在 : 消能 区 ①
筑物 布置见 图 1 。
图 1 水布 垭 水 电 站 消 能 区 建 筑 物 布 置 ( 位 : 单 m)
1 设 计难点 与创新
1 1 设 计 难点 .
( )泄洪消 能方 案选择 难 。水布 垭岸 边溢 洪道最 1
( )消能 区 防护方 案选择 难 。下游 消 能区 防护可 2
采用 混 凝 土 水 垫 塘 方 案 和 护 岸 不 护 底 的 防 淘 墙 方
大泄洪 功率 3 0 , 国 内 已建工 程 第 1世 界 已 1 0MW 居 0 ,
建工程 第 2 消 能 区岩 性 软 弱 破碎 , 冲刷 能 力 低 ; ; 抗 消
案 IJ 4。混凝 土水 垫 塘 方案 工 程 量 大 , 要 安 排 两 个 需
枯水 期施 工 , 由于导流 洞 出 口位 于消 能 区上游 , 洪 且 溢
孑 采用非对称斜切导向窄缝鼻坎的新型消能工布置形 L 式, 保证 了各级 流量 下 均能 形 成 典 型 的窄 缝水 舌 形 态
且 水力 特性 良好 , 效减 轻 了岸坡 淘 刷 及 大坝 下 游坡 有
重作用 , 构受 力 复杂 J 结 。因 此 , 防淘 墙 的结 构 措 施 除需满 足 自身 的稳定安 全 , 到 防冲保护 作用外 , 起 还要 为滑坡 和边坡 的稳 定 安全 提 供 有利 条 件 。 因此 , 防淘
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消能防冲研究综述
![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消能防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7e69c250066f5335a81214d.png)
tek yt h i l rbe f h iu a Wa r o t l r e t T ep p r x o n s h t c r y u o t pl a , h e c n a po l o ub y t n o P o c e c m S e C r j . h a e p u d e s u t l o t f h siw y e t r u a e e l
L h n c i Xu Ja h a S n Yi iC arpw r ee p et o Ld Yc agH bi 4 0 2 2 H b i i j n h iuaPoet 1 H b i i i gH doo e vl m n C . t. i n u e 4 3 0 ; . u e Qn i g ub y r c ga D o , , h ga S j
C n o Po c ot l r et r j
Ab t a t T eS u b y trC n r l sl c td i h a o v rv l y w t o lx tra na d g oo ia o dt n . s r c : h h iu a Wae o t o ae n te n r w f e al i c mpe oi i e h e i n e lg c l n i o s c i
l a i g b i i g n al c x t fh d o o rsai n i ah rc n e t td T e s ft r b e o o d r la ig i e sn u l n sa d t i a e e i o y r p we tt sr t e o c n r e . h aey p o l m f o e sn s d r o a l f e
水布垭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设计
![水布垭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645918a216147917112861.png)
1 概 述
1 1 地 形地 质条 件 .
水 布垭 大坝位 于坝 址 “ ” s 型河 段 的 中部 , 中间直 线段 长 约 80m, 0 上下游河流均 为东 西 向, 岸无天 然垭 口地形 。左岸 三 两 友 坪台地地 形相对平坦 , 地表高 程 40~40m, 0 5 右岸地形最 大高
1 3 泄洪 消 能特点 及 其设计 原则 .
本工程泄 洪 消 能 的特 点 和难 点 是水 头 高 ( 下 游 水 位差 上 1 1 8 、 7 ~10m) 流量 大 、 洪功率 大 ( 泄 最大 达 3 1 N ; . 万 W) 消能 区 地层抗 冲能 力差 , 环境地质 条件复杂 ; 消能 区紧邻 大坝坝脚 、 电 站尾水出 口和导流洞 出 口, 关系 复杂 。泄 洪消能设 计需遵 循 以
1 2 洪水 条件 .
水布垭水利枢纽为一等大 ( ) 1 型水利水 电工程 , 泄洪建 筑物
按 1 0 一遇设计 , 峰流 量为 2 0 ]s调 节下 泄流量 为 0a 0 洪 020 m /, 1 0 3s 按 1 0 一遇 校核 , 630m /; 0 0a 0 洪峰流量 为 2 0 ]s 440m /。调
( )满足枢纽的正常泄洪需要 , 1 并有一定的超 、 预泄能力 ;
( )为使汛期水 库 回水 不 淹没 恩施市 区 ,0a 遇 洪水 位 2 2 一
不超 过 37消能 区的地形地 质条 件来讲 , 用底流 消能更 有利 于两 采
岸边 坡 、 滑坡的安全 , 但溢洪 道水头 落差 大。经计 算 , 采用 底 若
泄洪 方案 , 降低 了放 空洞( 口高程 20m) 进 5 的操 作水 头 , 空水 放
水布垭水利枢纽导流隧洞水力学试验研究
![水布垭水利枢纽导流隧洞水力学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21b0c56137ee06eff91834.png)
收稿日期:2001Ο08Ο16作者简介:金宝芬(1957Ο),女,湖南安乡人,长江科学院水工研究所工程师,从事水工水力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1Ο5485(2002)04Ο0007Ο04水布垭水利枢纽导流隧洞水力学试验研究金宝芬,张声鸣,黄国兵,廖 宁(长江科学院水工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水布垭导流隧洞具有水头高,流量大,洞线长,地质环境差等特点,因而技术问题较多,难度较大。
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主要试验成果有:泄流能力及影响泄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压力特性及改善压力特性措施,出口消能防冲措施的比较等。
这些试验成果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导流隧洞;泄流能力;压力特性;消能防冲;模型试验中图分类号:TV135.1,TV131.61 文献标识码:A 水布垭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清江中游河段,采用砼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约233m ,总装机容量1600MW 。
根据枢纽布置、工程地质、地形条件和水文特征,选用围堰一次性拦断河床、隧洞导流方式。
两条导流洞布置在左岸。
截流设计标准为第3年11月频率P =10%,月平均流量324m 3/s 。
上、下游过水围堰挡水设计标准为第3年11月至第4年5月时段频率P =20%,最大瞬时流量为4190m 3/s 。
大坝渡汛,第4年汛期为全年频率P =3.3%,最大瞬时流量11600m 3/s 。
截流后至完建的6年半施工期中,有4年是导流隧洞泄水。
因此,导流隧洞水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
自1996年开始,在1∶80的施工导流整体模型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综合起来有6个方案,详见表1。
其中隧洞长度改变了6次(最短的823m ,最长的1180m ),洞身断面型式比较了3种(城门型、蛋壳型、马蹄型)。
马蹄型隧洞进、出口见图1、图2。
进口段体型修改了4次(有城门型、矩型)。
另外隧洞出口消能型式比较了10种。
通过对实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规律。
水布垭枢纽泄洪消能试验研究
![水布垭枢纽泄洪消能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106013227916888486d7d6.png)
特 性 , 测 了窄 缝 挑 坎 挑 流 特 性 、 观 消能 区 的冲 淤 情 况 和 防 淘 墙 的 脉 动压 力 和频 率 , 而 解 决 了水 布垭 工程 泄 洪 消 能 从
pesr adf qe c gis teat sor asw r aue n n  ̄ e re o etepo l so od rs e n e unyaa th ni cu l eemesrda daa zdi od rosl rbe f o u r n - w l n t v h m l f
问题。
E pr na td f lo  ̄ h rea dE eg i iainfrteS ub y y rp we rjc x ei tl u yo o dD ca g n n ryD s p t h iu aH d o o rP oet me S F s o o h Z ag Y n i g Ma i n , h n h a g n hn o  ̄ a , migZ egS un l g n J i
水 力 发 电
第3 卷第 1 期 4 1
20 0 8年 1 1月
文章 编号 :5 9 9 4 2 0 ) 1 0 4 — 4 0 5 — 3 枢 纽泄 洪 试 验研 究 消能
张永 良, 吉 明 , 双 凌 马 郑
( 清华 大 学水 沙科 学 与水 利水 电工程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北京 10 8 ) 0 0 4
提高水布垭左岸200m高程平洞的防渗效果
![提高水布垭左岸200m高程平洞的防渗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efcc7f7ba0d4a7302763a16.png)
07.5.20
徐凤军
4
拔管 时间 过早
依据技术 根据现场施工 要求最后 情况,把拔管 一批浆液 时间适当的延 胶凝一小 长。 时后拔管, 经常是孔 内浆液并 没有达到 胶凝。
施 工 现 场
朱福平 07.5.21 周红波
16
六、对策实施
制定了对策表后,小组成员根据表中的对策各司其职,全面落实。 1.由石艳军、刘勇在现场进行监督、指导,再一次明确了配浆标准, 第一次配浆以满足管路和钻孔占浆量再加开始15min的吸浆量为限。以后 每批混合浆量以满足10mim的吸浆量为限。同时下发配浆明细表,分别列 举了配置1L、2L、5L、6L、8L、10L、20L、50L、60L混合浆液需要的甲液、 乙液和缓凝剂铁氰化钾的加量,做到了配浆时一目了然,同时对配浆员耐 心指导、讲解,负责教授初次接触化学灌浆的施工人员。 2.由周兵、方智在现场对影响胶凝时间的几个因素进行规范,首先是 缓凝剂铁氰化钾的加量要精确,现场配备有50ml的量筒和50ml、100ml、 500ml、1000ml的量杯,配浆时尽量选用与铁氰化钾加量相适配的容器, 视线要与液体凹面相平行,在配置少量混合浆液时尤其要提高铁氰化钾加 量精度。然后对乙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乙液过硫酸胺溶液具有氧化 性,容易变质,要求现场制浆,一瓶过硫酸胺配置20L乙液,称量桶要放 置于平整的地表,加水量一定要精确,并且要把剩余的乙液装在封闭的塑 料桶内。同时对现场进行了检查,要求每个施工机、班组必须配置一个用 于搅拌的木棒,避免用铁器盛放浆液、搅拌浆液,每一次搅拌完甲液、乙 液、混合浆液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木棒。
重要性
公司发展需要
提 高 左 岸 2 0 0 平 洞 化 学 灌 浆 质 量
6
三、现状分析与制定目标
水布垭水电站
![水布垭水电站](https://img.taocdn.com/s3/m/3ee2b72426fff705cd170ab0.png)
水布垭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是清江梯级水电开发的龙头工程,位于湖北省巴东县境内,上距恩施市117km,下距隔河岩水电站92km,距高坝洲水电站142km 水布垭水电站是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航运及其他的水电工程。
正常蓄水位高程400m,汛期限制水位高程397m,总库容45.8亿m3,有效库容24.8亿m3,是一座多年调节水库,并为长江中下游预留防洪库容7.68亿m3。
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MW,保证出力310MW,多年平均发电量39.2亿kW·h。
电站建成后,与隔河岩同步调峰,并承担系统事故备用。
据测算,2010年~2015年将承担华中电网调峰容量的7%~9%;同时,与下游水库联合调度,可根治清江中下游洪水灾害并有效提高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遇长江1954年和1998年洪水,可推迟荆江分洪时间约19h,减少分洪量10多亿m3。
水库形成后,干、支流深水航道长约200km,可促进地方航运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水布垭水电站坝址区地壳稳定,区内无孕震和地震构造,工程按基本裂度6度设防。
水库封闭条件好,无绕坝渗漏问题,水库固体径流问题不明显。
大坝地基岩体为二叠系马鞍组(P1ma)砂页岩夹煤层,栖霞组(P1q)灰岩层有大量的软弱夹层,其厚度不等,最厚可达10余米。
软层是含炭泥质较重的薄~极薄层生物碎屑灰岩、灰质泥岩及页岩、炭质页岩,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层间剪切破坏,风化较强,性状较差仅适应修筑当地材料坝(经过综合比较选定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河谷形态在高程400m以下呈阶梯状高陡谷坡,属“U”形谷,其中在高程350m以下两岸地形陡峻,基本对称;350~400m高程则左陡右缓,两岸不对称,谷底宽度100~110m。
水布垭水电站工程属一等大(1)型工程,永久主要建筑物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
拦河大坝、溢洪道、地下厂房采用千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电站尾水平均按五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水布垭水利枢纽防淘墙设计与施工方案研究
![水布垭水利枢纽防淘墙设计与施工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b2e8fc7c1cfad6195fa761.png)
水平台施工干扰大 , 工期 紧。
3 防淘墙布 置
防淘墙 布置根据水工模 型试验 进行 了反复 调整 和优化 , 使 } 能 冲刷 区满足了挑流下泄 入水水 舌宽 度和水 流平顺 的要求 , 肖 尽量减小对 两岸边坡 的扰动 和冲刷 坑深度 , 免 电站尾 水 出 口 避
产生淤积 。
般设 为 200m 导 流洞 f力 池尾 坎 及右 导墙 处 防淘墙 在 其下 0. ; 肖 部, 墙顶高程 180—17 0m。右岸 厂房尾 水渠 处 防淘墙 位 于 8 . 9 , 尾水平 台下部 , 墙顶高程 15 8m。防淘墙 底高程在冲刷坑最深 8 .
的部位 均为 100m 6 . 。防淘墙最大深度 4 1厚 度 25~ . m。 01, 2 . 45
措施 保证防淘墙体 的稳定是一个很大 的难题 。 ( )溢洪道泄洪过程 中, 2 防淘墙 承受 的荷 载有 岩 ( ) 土 压力 、 脉动 压力 、 地下水压力等 , 受力条件十分复杂。
( ) 洪道 泄洪 水 头高 , 泄 流量 和 泄洪 功率 大 , 床狭 3溢 下 河 窄, 消能冲刷 区承受水体能力弱 , 冲刷坑深度大 。 ()清江枯水 位一 般在 17—20m, 防淘 墙最低 处底 高 4 9 0 而 程为 10m, 6 墙体施工基本上在 江水位 以下进 行 , 工防水 难度 施
坡稳定和 电站尾水渠 出 口的安 全 , 消能 区冲刷必 须采取 可靠 的 工程措施保护 。经 比选 , 消能 冲刷 区采用 两岸设置 防淘墙 而不
护 底 的 防护 方 案 。
2 防淘墙 设计与施工特点
()防淘墙部位岩性软弱 , 1 环境地质条 件复杂 , 冲刷 能力 抗 差。冲刷 坑形 成后 , 防淘墙要承受 巨大 的岩 ( ) 土 压力 , 采取什 么
水布垭水电站消能区防护方案研究
![水布垭水电站消能区防护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d39015b7360b4c2e3f6435.png)
1 4 泄洪 消能 方案研 究 .
考虑到清江洪水陡涨陡落 的特点 , 泄洪建筑物 以表孔为主 , 深孔 为辅 。由于后期 导流 和水库 放 空的要 求 , 高程 20m处 在 5 设有 1 条放 空洞 。溢 洪道 泄洪布置共研究 了表孔和 泄洪洞联 合 泄洪 、 表孔与深孔 联合 泄洪和全表孔泄洪 3 方案 , 个 经综 合 比较
的面板堆石坝 。水布垭 水电站 泄洪消 能建 筑物 为岸边溢洪道 , 具有水 头高、 流量大、 泄洪功率大、 消能区地 质条 件 复杂的泄洪 消能特 点。下游消能 区防护 方案 经对水垫塘 方案和 防淘墙 方案 综合 比较 , 荐采 用护岸 不护底 推
的防淘墙方案 。
关
键
词 : 垫塘 ;防淘 墙 ;岸 边 溢洪 道 ;水 布 垭 水 电 站 水 文献标识码 : A
维普资讯
人 民 长 江
表 1 水布垭水 电站调 洪演算成 果
洞等组成 。面板堆石 坝坝顶高程 4 9m, 大坝高 2 3m, 目前 0 最 3 是
世界上最高 的面板堆石 坝。
12 地形 地质 条件 .
坝址位于清江一 “ ” s 型河段的 中部 , 中间直线段长约 80m, 0 上下游河 流均为东西 向 , 游两 岸无天 然地形 垭 口。左 岸 三友 上 坪台地地形相对平坦 , 表高程 40~ 5 。消能 区地 层 为写 地 0 4 0m 经寺组 页岩 , 冲 能力 差 , 抗 其左 岸 有 大 岩 淌 滑 坡 ( 积 50万 体 8 m )右岸有马崖高 陡边坡 ( 高 30余 米 ) 3, 坡 5 和马 岩湾滑 坡 ( 积 体 10 m ) 不利 的地 质环 境 条件 。清江 枯水 位 一般 为 17 0 8 万 3等 9 . m, 水面宽 6 8 水深 12~ . I 床覆盖层厚 7 2m。 0~ 0m, . 4 0I。河 T ~1 从消 能区的地形及地 质条件 来讲 , 采用 底流 消能更有 利 于 两岸边坡 、 滑坡 的保护 , 由于溢洪道水头 落差大 , 但 经计算 , 若采
水布垭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设计
![水布垭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aea80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e.png)
水布垭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设计
廖仁强;向光红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07(038)007
【摘要】水布垭水利枢纽具有水头高、流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布置集中等特点.因消能区地层抗冲能力差,故泄洪消能设计难度较大.经多方案比选,泄洪消能建筑物采用岸边溢洪道全表孔布置方案,溢洪道采用阶梯式窄缝鼻坎挑流消能,下游防冲建筑物采用护岸不护底的防淘墙方案.阐述了泄洪消能特点及设计原则,对溢洪道布置、泄洪方案、消能方案、溢洪道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
【总页数】3页(P22-23,69)
【作者】廖仁强;向光红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51
【相关文献】
1.新疆塔日勒嘎水电站岸边台阶式新型溢洪道设计 [J], 林飞
2.潘口水电站岸边溢洪道体型设计 [J], 郭卫平;陈连军;张雄
3.水布垭水利枢纽溢洪道液压启闭机设计 [J], 李季川;周鹏
4.玉滩水库岸边溢洪道布置设计 [J], 高文军;郭晓轩;袁素梅;顾小兵
5.贵州省蒙江双河口水电站岸边溢洪道设计 [J], 余玉亮;曾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布垭电站防汛应急处置经验与思考
![水布垭电站防汛应急处置经验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787773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7.png)
水布垭电站防汛应急处置经验与思考曹凯;曾凡贵【摘要】2016年入梅以来第六轮强降雨袭击了清江流域,7月19日8时至20日8时遭遇了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水布垭以上流域24 h降水量达132.7 mm.在水布垭片区防汛应急过程中,经过片区各单位的共同努力,成功处置了厂房房顶渗水等一系列险情.总结此次防汛的经验,各片区及时启动相关应急程序,各单位迅速联动,通力合作,提高了员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顺利完成了防汛抢险任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为水电站防汛应急处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期刊名称】《水电与新能源》【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4页(P39-41,78)【关键词】水布垭水电站;防汛应急;险情;预警【作者】曹凯;曾凡贵【作者单位】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 443000;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 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7水布垭水电站位于清江中游的巴东县水布垭镇,是清江梯级开发的龙头枢纽。
水库正常蓄水位400 m,相应库容43.12亿m3,总库容45.8亿m3,装机容量1 840 MW,是以发电为主,并兼顾防洪、航运等的水利枢纽工程。
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为一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主要由以下建筑物组成:高233 m,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坝上公路可供通行;布置在左岸的最大下泄流量为18 280 m3/s的岸边溢洪道;位于右岸的地下厂房(装机容量4×460 MW水轮发电机组);位于右岸的1号交通洞为设备进出厂房的通道,处在泄洪雾化区影响范围内。
水布垭水电站由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清江公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发电调度单位为国家电网华中电网有限公司,防洪调度主管单位为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清江公司下辖隔河岩电厂、高坝洲电厂、水布垭电厂、检修公司、库坝中心、梯调中心等二级单位。
梯调中心负责清江流域的水文气象预测、预报及相关服务信息发布,同时负责实时泄洪调度、闸门调度等工作;库坝中心负责对水工建筑物、边坡、滑坡体、雾化区等部位进行加密巡检和监测。
水布垭
![水布垭](https://img.taocdn.com/s3/m/fde03d07fc4ffe473368aba1.png)
工艺流程:
作业面平整与检测→测量与放线→ 边墙挤压机就位→搅拌车运输卸料
→边墙挤压→表面及层间缺陷修补
→端头边墙施工→垫层料摊铺、碾 压→取样检验→验收合格后进入下 一循环
第4部分 挤压边墙
挤压式边墙技术优点:
①垫层料坡面的斜坡碾压完全被垂
直碾压取代。 垫层料的密实度得到 保证,提高了抗水压能力。 ②方案取消了超填土石方,取消了 削坡、修正坡面、上游坡面的斜坡 碾压等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 ③混凝土边墙能抵御冲刷,有利于 防洪度汛和汛期的坡面防护。
第3部分
表3 大坝填筑料压实参数表
第4部分
挤压边墙技术
第4部分 挤压边墙
挤压边墙技术是面板坝 上游坡面施工的新方法。这 种技术施工速度快,能够保 证垫层料的压实质量和提高 坡面的防护能力。
第4部分 挤压边墙
挤压机工作原理:
利用挤压滑膜原理,以机械 挤压力形成墙体,并依靠反作 用力行走。
第4部分 挤压边墙
第2部分
第2部分
• 三、施工场内交通仿真研究 (1)场内交通影响因素
第2部分
• (2)堆石坝施工场内交通仿真模型
第3部分
坝体浇筑
第3部分
水布垭大坝土石方填筑量共约1570万m3,其
中堆石区填筑量1390万m3,占总填筑量的89%。
第3部分
3.1坝体填筑道路
3.1.1布置原则
(1)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第1部分
第1部分
• 3 坝型选择 • 心墙堆石坝:坝高227 m,其防渗料采用庙王沟、 赵家湾料场的土料块石、碎石土,龙王冲料场堆积 、洪冲积土和龙王冲风化料。 • 缺点:由于储量的不足,风化料需补充强风化上带 页岩掺和使用,且开采条件差,工艺较复杂,施工难 度大,但技术上是可行的。
水布垭水利枢纽现场灌浆试验方案设计说明书
![水布垭水利枢纽现场灌浆试验方案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8cb3adc76a20029bd642d5d.png)
水布垭水利枢纽现场灌浆试验方案设计说明书(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年9月)目录1 前言2 试验目的2.1 枢纽灌浆工程的特点及灌浆试验的难点2.2 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2.3 灌浆试验目的3 灌浆试验方案设计3.1 方案总体构思和期望目标3.2 现场试验场地选择3.3 A区试验方案设计3.4 B区试验方案设计3.5 升压试验3.6 灌浆效果检查及测试4 主要技术要求4.1 总则4.2 场平及趾板基础开挖4.3 锚杆、趾板钢筋、预应力锚索4.4 趾板砼浇筑4.5 灌浆材料及设备4.6 钻灌施工4.7 灌浆质量及效果检查4.8 资料提供和工程验收4.9 特别说明附件1:升压试验记录表附件2:灌浆压力~抬动变形曲线附图:(略)1 前言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位于灰岩岩溶地区,坝基岩体主要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和栖霞组灰岩,其中茅口组地层岩溶发育,属强岩溶化地层,栖霞组属强岩溶化和弱岩溶化岩组互层。
坝址区已查明的岩溶通道系统共有14个,分布在河床两岸,帷幕地段可能遇到的岩溶通道有Ⅰ、Ⅶ、Ⅷ、Ⅹ、Ⅺ、Ⅻ等。
坝基主要断层有F2、F3、F12、F14等,断层一般斜切坝基,由库内向库外延伸。
同时NNE—NE向裂隙、岸边卸荷裂隙均较发育。
上述岩溶系统和断裂构造等均可能形成坝基及两岸山体绕坝渗漏的通道。
坝址区岩层平缓,平均倾角15°,以略倾上游偏左为主,其层间剪切带等软弱夹层发育,这种产状和构造灌浆时易产生不利的抬动变形。
水布垭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厚0.6~1.2m,宽6~8m,河床段帷幕和固结灌浆在趾板上进行,基本属无盖重灌浆,限制了较高灌浆压力的采用。
同时,由于河床段无灌浆廊道,后期不具备检修和补灌的条件,因此,对灌浆质量特别特别是耐久性的要求高。
可行性研究阶段,帷幕设计采取以栖霞组第三段灰岩为主要防渗依托的全封闭设计方案,帷幕线路长2500m,面积45万m2,钻灌总进尺39.2万m。
由于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水头高,趾板灌浆又受无盖重条件限制,河床段对帷幕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加上防渗线路长,灌浆工程量大,根据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要求》(SL62—94)的规定,需进行必要的灌浆试验研究,以验证、探索合理的灌浆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为帷幕灌浆、固结灌浆的结构优化和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溢洪道水力设计—出口消能段设计
![溢洪道水力设计—出口消能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e488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8.png)
挑流式
a.重力式消能 b.衬砌式消能
2.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同溢流坝,唯有泄槽末端的挑流坎构造与溢流堰的鼻坎 不同,现说明如下:
挑流坎
重力式:土基,如图(a)。
衬砌式:(坚硬完整)岩基,如图(b)。用锚筋 与岩基连接,可减少开挖与砼量。
面板
面板
齿墙
齿墙
(a)
护坦
(b)
★挑流坎的构造:坎上需设通气孔、排水孔。
★作用
通气孔:向水舌下补气,减免真空影响挑距和空蚀。
排水孔 坎上 坎下
排除反弧段积水 排除渗水,降低墙后渗水压力
225.5 i=0.4
218.3
R1 =12.0 1:0.9 1:0.9
1:2
1
R 2=18.0
230.6
228.0
223.9 4!
消能防冲设施
项目6 河岸溢洪道 水布垭水电站溢洪道
岳城水库溢洪道上游
岳城水库溢洪道下游
桥墩水库溢洪道
公伯峡
糯扎渡水电站
消能防冲设施
(1)底流式: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或溢洪道出口距坝较
1.消能方式:
近的情况。
(2)挑流式:适用于水头大,有较好的岩基或泄槽末端远 离拦河坝,挑流冲刷坑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1205211作者简介:黄国兵(19632),男,湖北天门人,长江科学院水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力学计算及水工水力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125485(2001)0520003204水布垭枢纽泄洪消能防冲试验研究黄国兵,陈 俊,高仪生,薛阿强(长江科学院水工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针对水布垭枢纽泄洪消能特点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对溢洪道泄洪消能方式、泄流能力、消能区防护方案及电站尾水两种出口形式等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新颖的窄缝消能工组合形式,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具有的大流量、窄河谷、高落差及下游地质环境差的泄洪消能防冲难题。
关 键 词:泄洪消能;窄缝消能工;水垫塘;防淘墙;电站尾水出口中图分类号:TV653 文献标识码:A图1 水布垭枢纽平面布置图Fig.1 Layout plan ofShuibuyaProject 水布垭枢纽泄洪建筑物为岸边溢洪道,具有大流量、窄河谷、高落差的泄洪消能特点,溢洪道校核泄量18280m 3/s ,泄洪落差171m ,泄洪功率达3.1万MW 。
消能区河床宽度80~100m ,地层岩性软弱,抗冲能力差,其左岸有大岩淌滑坡,右岸有马崖高陡边坡和马崖湾滑坡等不利的地质环境因素,加之导流洞出口及地下电站尾水出口均位于消能区附近,给泄洪消能防冲带来了较大难度。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研究了多种泄洪布置和消能方式[1,2],如底流消能、逆坡底流接挑流二级消能、台阶式泄槽接大差动挑流消能等。
综合分析比较后选定了分区陡槽一级窄缝式挑流消能方案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推荐方案并通过了评审。
由于溢洪道在枢纽布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且消能防冲问题复杂,一些专家对下游防护仍十分担心,要求继续深入研究消能布置以进一步减轻下游河床冲刷深度,确保两岸岸坡及滑坡体的稳定安全。
因此,围绕下游防护方案、电站尾水出口布置方案、溢洪道引渠及溢流孔口尺寸调整后的水流特性及泄洪能力等重要水力学问题,在两座1∶100水工整体模型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综合比较后提出了符合水布垭溢洪道特点的新颖的消能工布置形式及防护方式,即5孔5区泄槽———窄缝鼻坎阶梯式出口消能工———两岸防淘墙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水布垭枢纽泄洪消能问题。
1 溢洪道布置及泄流能力1.1 溢洪道布置溢洪道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段、下游消能防冲设施组成(见图1)。
引水渠长约896m ,断面为梯形复式断面,底高程350m ,底宽96.0m ;控制段设5个孔口尺寸为14.0m ×21.5m 的表孔,堰顶高程378.5m ;对泄槽比较了5孔3区和5孔5区,对窄缝鼻坎收缩比比较了0.20~0.40的不同形式;对下游防冲措施比较了防淘墙方案与护底水垫塘方案;对防淘墙方案的电站尾水出口布置比较了位于水舌落水区下游的“直尾水”方案与位于弯道内的“弯尾水”方案。
1.2 泄流能力正常运用工况,引渠水深均在47m 以上,渠道流速较小,测点垂线平均流速在1.7~3.0m/s 间。
第18卷第5期长 江 科 学 院 院 报Vol.18No.52001年10月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 esearch Institute Oct.2001库水位与闸前断面最大水位差为0.56m ,弯道中心断面凹岸与凸岸的最大横向水位差为0.29m ,进流较为平稳。
枢纽设计泄量16300m 3/s 时,库水位为402.28m ;枢纽校核流量18280m 3/s ,对应的库水位为403.97m ,满足设计泄洪能力要求。
引水渠除作为正常泄洪运行的泄洪渠道外,还兼作提前发电期大坝施工渡汛的泄洪渠道。
对渡汛期未完建溢流堰堰顶高程比较了350m 和352m 。
试验资料表明:当堰顶高程由350m 抬高至352m 后,引水渠流速由8.0~9.0m/s 降至7m/s 左右,能满足茅口组灰岩不冲流速的要求;施工渡汛设计泄量12000m 3/s 时,库水位从370.10m 增高至371.93m ,但仍低于377m 大坝临时断面坝顶设计高程近5m ,可以满足大坝渡汛挡水要求;此外,由于溢流堰顶高程352m 比引渠底高程350m 高2m ,还可起到阻拦砂石进入泄槽的作用,因此,临时渡汛堰顶高程352m 较合适。
2 消能区防护方案比较2.1 水垫塘方案2.1.1 水垫塘布置形式根据以往试验成果及消能区基岩条件,水垫塘长度定为200m ,断面为不规则的复式断面,底宽80m ,底高程178.0m ,底板厚度3.0m ,水垫塘两侧边坡为1∶0.5~1∶1.0,护坡顶高程230.0m 。
二道坝顶高程200.0m ,顶宽3.0m ,上游坝坡1∶0.7,下游直立,二道坝后设20m 长的防冲板,底高程为178.0m ,为透水式结构,见图2。
电站尾水出口在二道坝下游右侧(直尾水)。
水垫塘单位水体承受的最大泄洪功率为0.022MW/m 3,略小于隔河岩工程0.025MW/m 3的最大泄洪功率。
图2 水垫塘平面布置示意图Fig.2 Sketch of layout plan of plunge pool2.1.2 研究成果及分析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及电站尾水出口的限制,水垫塘尺寸调整的余地不大,模型上主要对泄洪消能工布置进行了修改。
原设计泄槽为5孔3区,窄缝收缩比β=0.25,挑角α均为-20°,后经多次修改试验,以β=0.40,挑角α=-21°的布置形式的综合水力参数较优,见表1。
表1 两种消能工布置水力参数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hydraulic parameters of two kindsof energy dissipator schemesm消能工布置形式P min -H 下P max -H 下水舌内缘水舌外缘水舌长度最深冲坑高程原设计方案-16.6-8.558228170180.6修改方案-13.8-0.166170104181.1注:表1中,消能防冲设计流量为11940m 3/s ;P max ,P min 分别表示水垫塘底板最大、最小时均压力高程;H 下为下游水位。
原设计由于窄缝鼻坎收缩比比较小,水舌挑距远,水舌外缘距二道坝较近,水舌落水滚浪越过二道坝,致使电站尾水出口水面波浪较大。
从水垫塘底板时均压力分布特性看,时均压力高程均低于下游水位且差值较大,对底板稳定不利。
修改方案将窄缝收缩比从0.25改为0.40后,水舌入水长度从原设计的170m 减小到104m ,从而增加了水舌外缘与二道坝之间的距离,使能量尽可能在水垫塘内消耗。
水垫塘底板时均压力在塘上游1/3塘长度范围内为相对低压区,向下游方向压力逐渐升高,至二道坝附近水垫塘底板压力高程与下游水位之差(P max -H 下)基本消除,二道坝下游的流速和冲刷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均化,电站尾水出口处波浪也明显减小,设计泄量下最大浪高小于4m 。
此外,在水垫塘底板及侧墙关键部位进行了脉动压力观测。
塘底板测点脉动压力最大标准差σmax =3.1×9.81kPa ,主频范围f =4~12Hz ;侧墙测点脉动压力最大标准差σmax =3.4×9.81kPa ,主频范围6~15Hz 。
由于原设计水垫塘右侧墙顶高程只有200m ,弯道至下坝趾区域回流强度较大,该区域的动床砂在各级泄量下均被带入水垫塘中,可能磨损底板,后将右侧墙顶高程抬高至220m 后,回流基本消失。
经优化后的水垫塘方案消能较充分,水垫塘底板水舌落水区无明显压力峰值,与下游水流衔接较好,下游河床冲刷轻微,是一个可行的布置方案。
2.2 防淘墙方案该方案河床底部不护,只在冲刷坑左右侧和导流洞消力池末端设置垂直混凝土墙———防淘墙,防4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止泄洪高速水流淘刷两岸山体坡脚及导流洞出口护坦板基础,保护边坡稳定及建筑物的安全。
2.2.1 布置形式泄槽采用5孔5区,窄缝收缩比β均为0.25,挑角α均为-10°,鼻坎桩号0+296.0m,鼻坎高程251.70m。
防淘墙的深度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并综合地质条件而确定,一般要求防淘墙深入冲坑以下10m 左右,在地质构造带则适当加深。
设计最大墙深40 m,墙底最低高程160m,墙顶高程200.0m,墙厚3.0m,高程200m以上为混凝土护坡。
除河床两侧设防淘墙外,由于导流洞出口消力池护坦及尾槛在导流结束后予以保留,成为消能防冲设施的一部分,在尾槛下部横向亦设防淘墙,整个防淘墙布置在平面上呈半封闭的“匚”形。
2.2.2 主要研究成果采用窄缝式鼻坎挑流消能,5孔水舌沿纵向拉开,跌落在河床中,与原河道主河槽重合性较好,主流归槽。
设计条件下,水舌内缘距鼻坎110m,外缘距鼻坎250m,入水宽度约80m,左侧凹岸及右侧弯道均产生回流,最大回流流速分别为7.6m/s和8.8 m/s。
由于挑流水舌沿纵、竖向扩散,大大减小了最大单位面积入水能量,下游河床冲刷较浅,各级泄量下,最深冲坑高程均在172m以上,满足采用防淘墙防护形式的设计要求。
2.3 两种防护形式水力学指标比较(1)下游冲刷:防淘墙方案经优化(电站直尾水,以下同),各级泄量下冲坑高程均在175m以上,冲坑部位在鼻坎下游300m左右,水垫塘方案经水垫塘消能后,下游河床冲坑高程在181m以上,且冲坑范围小,下游淤积轻微。
(2)电站尾水波浪:溢洪道下泄流量10800 m3/s时(电站发电的最大下泄量),防淘墙方案尾水出口水面波浪约3.9m,水垫塘方案为2.9m,水垫塘方案波浪较小。
(3)冲淤地形对发电水头影响:防淘墙方案在冲淤地形下,损失的发电水头为3.9m,水垫塘方案仅0.3m,水垫塘方案对发电水头影响较小。
经对比发现,水垫塘方案水力学指标优于防淘墙方案。
由于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窄缝收缩式消能工布置形式,两种防护形式的水力学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考虑到水垫塘方案施工工期安排困难、工程量大等,综合比较后推荐防淘墙方案为水布垭枢纽下游防护形式并经审查通过。
3 电站尾水出口方案比较3.1 尾水布置及水流特点为保证电站正常运行及发电,必须尽量减小尾水波浪,并保证尾水渠底板不出现淤积,比较了直尾水与弯尾水两种方案。
直尾水方案尾水洞从马崖高边坡正向坡坡脚出口,尾水位于挑流水舌落水区下游,距离水舌外缘入水点较近,尾水波浪较大,且尾水渠底板位于冲坑下游的淤积敏感部位。
弯尾水方案尾水洞出口设在大坝下游河段的末端右侧弯道区域,该处为强回流区,必须寻找破回流的工程措施,并尽量减少淤积地形引起的发电水头损失。
3.2 直尾水方案研究成果试验发现,若5孔鼻坎位于同一桩号(0+296.0 m)时,除电站尾水波浪较大外,在某些试验工况下尾水渠底板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砂石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