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产乌头属6种植物药及川乌花粉形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地产乌头属6种植物药及川乌花粉形态研究
张静;孙芸;王红丽;张帆
【摘要】目的对新疆乌头属6种植物药及川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为地产乌头属植物药快速鉴别提供孢粉学依据。

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花粉粒进行观察摄像。

结果乌头属6种植物花粉形态的一般特征为:花粉粒椭圆形至细椭圆形,极面观三裂三角圆形至三角形,但川乌极面观呈三裂带帽三角圆形。

6种植物的花粉粒可分为2种类型:花粉粒椭圆形,点状纹饰,三沟;花粉粒细椭圆形,点状纹饰,三沟。

结论极面观可作为地产乌头与川乌的鉴别依据,但地产乌头属植物之间花粉粒形态没有明显不同之处,所以不宜单独以花粉形态特征作为区分依据。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six aconitum species growing in Xinjiang ,and to establish fast ident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 was used .Result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six species belonging to aconitum species was very similar .Their shape varied from oval to fina oval with punctate
sculpture .The pollen grains were all tricolpate .But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was triangle with a hat .Two pollen types can b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the shape of pollen grains ,the size of the areole ,and the number of the aperture .One type is pollen grains three-colpate ,and oval with punc-tate sculpture ;The another type is pollen grains three-colpate ,and fina oval with punctate sculpture .Conclusion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morphology of the six aconitum species ,so it is not suitable for identification only b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
【年(卷),期】2013(000)005
【总页数】3页(P451-453)
【关键词】乌头属;哈萨克药;花粉形态;扫描电镜
【作者】张静;孙芸;王红丽;张帆
【作者单位】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重点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重点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重点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重点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 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5
花粉粒源自种子植物的雄蕊,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与植物的根、茎、叶外部形态相比,其性状更稳定、更保守[1],不同植物的花粉形态差异很大。

目前植物药品种混淆、一药多源与品种变迁等现象严重。

花粉粒的特征在不同的植物中具有物种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受到遗传的控制,可以用来鉴别植物种类,解决植物物种在分类系统的地位问题[2],在划清种或属之间的界限方面尤其重要。

新疆天山山脉与阿尔泰山脉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乌头属Aconitum 植物,其中已有多种作为民族民间药材而广泛使用[3-4]。

但是由于这些药材地上或地下部分外观形态相似,出现了较多药材真假优劣的误用情况,导致了药效降低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因此,客观上需要对此类药材进行快速鉴别。

本文使用扫描电镜使花粉粒图像呈现显著的表面立体结构特征,利用放大倍数较大、样品制备简单
和所需样品量少的优势[5],对新疆乌头属6种药材花粉粒的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并与川乌进行比较,为乌头属植物快速鉴别提供孢粉学依据。

1.1 仪器离子溅射器(ETD~2000,北京意力博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扫描电镜(ZEISS SUPRA55VP,德国卡尔蔡司公司)。

1.2 材料实验研究材料均为2012年7~8月野外采集的新鲜花粉,干燥后密封存于0~4 ℃冰箱中备用,标本保存于新疆医科大学中药民族药标本馆,均由张帆教授鉴定。

药材来源详见表1。

1.3 方法取自然干燥含苞待放的花,除去花萼,将花粉粒挑落于扫描载物台上,用离子溅射器镀膜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照。

花粉形态术语以及计算方法参考《孢粉学概论》[6]。

2.1 准噶尔乌头花粉粒大小25.83(24.62~27.04)×11.84(11.22~12.48),极赤比(P/E)2.21,体积指数17.51(16.66~18.36),极面观呈三角圆形,赤道面观呈细椭圆形。

表面有较多点状突起均匀分布,萌发孔呈球面分布。

2.2 多根乌头花粉粒大小25.14(2
3.02~27.26)×13.54(12.24~1
4.84),极赤比(P/E)1.77,体积指数18.39(16.79~19.99),极面观呈三角圆形,赤道面观呈细椭圆形。

表面有少量点状突起分布,萌发孔呈球面分布。

2.3 白喉乌头花粉粒大小26.25(2
3.62~28.88)×1
4.83(14.44~1
5.12),极赤比(P/E)1.87,体积指数19.72(18.47~20.97),极面观呈三角圆形,赤道面观呈细椭圆形。

表面有大量点状突起分布,萌发孔呈赤道面分布。

2.4 空茎乌头花粉粒大小28.56(27.28~29.84)×15.14(14.86~15.62),极赤比(P/E)1.89,体积指数21.14(20.13~22.15),极面观呈三角形,赤道面观呈细椭圆形。

表面有大量点状突起分布,萌发孔呈赤道面分布。

2.5 林地乌头花粉粒大小28.23(27.62~28.84)×14.04(1
3.26~1
4.82),极赤比(P/E)2.03,体积指数20.45(19.23~21.67),极面观呈三角圆形,赤道面观呈细椭
圆形。

表面有少量点状突起分布,萌发孔呈球面分布。

2.6 拟黄花乌头花粉粒大小26.62(24.42~28.82)×17.43(16.84~18.26),极赤比(P/E)1.53,体积指数21.50(20.97~22.03),极面观呈三角圆形,赤道面观呈椭圆形。

表面有大量点状突起分布,萌发孔呈球面分布。

2.7 川乌花粉粒大小21.27(19.94~2
3.48)×11.69(9.74~13.64),极赤比
(P/E)1.82,体积指数15.87(13.94~17.80),极面观呈三角圆形,并且一端有盖帽,赤道面观呈锥形。

表面有大量点状突起分布,萌发孔呈极面分布。

结果见表2、图1至图7。

本文报道的乌头属植物花粉粒形态上与川乌有一定差异。

川乌极面观为三角圆形且一端有带帽,极面观可作为地产乌头与川乌的鉴别依据,但6种地产乌头属植物
之间仅有微小的差异变化。

花粉粒均属于中等大小范围,其中最大的是空茎乌头28.56(27.28~29.84)×15.14(14.86~15.62),川乌21.27(19.94~
23.48)×11.69(9.74~13.64),与地产乌头相比体积显著偏小。

极面观除空茎乌头
是三角形外,其他都是三角圆形;赤道面观除了拟黄花乌头是椭圆形,其他均为细椭圆形。

6种乌头属植物花粉粒表面均有点状突起,萌发孔除了白喉乌头和空茎乌头为赤道分布外,其余均呈球面分布,且都具有三沟。

6种乌头属植物花粉粒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变化,因此,乌头属植物间的分类及鉴别不能仅以花粉形态特征为依据。

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地区的花粉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因此,综合多方面的研究结果和信息,对药材进行综合鉴别,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对植物进行分类。

【相关文献】
[1] 任洪岩, 吾买尔夏提·塔汉, 周桂玲. 12种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1):72-78.
[2] 刘宁. 花粉的形态 [J]. 生物学通报, 2011, 46(9):13-14.
[3] 蔡冬梅, 刘悦, 张帆. 新疆特产乌头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J]. 新疆中医药, 2011, 29(2):74-75.
[4] 张帆, 杨娟, 蔡冬梅, 等. 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野生乌头药材资源调查 [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4(12):1399-1401.
[5] 黄真, 李兆翌. 扫描电镜应用于植物类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C]. 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8:55-58.
[6] 王开发, 王宪曾. 孢粉学概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2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