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 昆虫记名著阅读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昆虫记名著阅读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一、名著阅读题
1.下列文学常识及名著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成的科普巨著。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写《记承天寺夜游》时,作者正贬官黄州期间。

D.《藤野先生》一文的作者是鲁迅,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和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2.下列关于名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根据长期野外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花了30年时间写成了十卷科普巨著《昆虫记》。

B.《昆虫记》语言诙谐,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例如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来到地面以前,要做“四年黑暗中的苦工”,才能在夏天有“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C.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于动物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D.《昆虫记》,既是富于科学性的昆虫学巨著,又是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3.现代作家巴金曾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鲁迅先生也曾说,《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他们共同的关键词是“趣味”,相信这也是你的阅读感受之一,请结合《昆虫记》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昆虫记》是部科普作品。

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前育、后记或附录的相关内容,为整本书做些准备:在阅读中遇到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查找资料。

强化认识:同时我们还要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且关注这类作品的,艺术趣味等。

请结合你的阅读实践,在阅读这本书时,你是借助什么方法解决阅读困难的。

4.《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请结合原著内容,举例说明这本书为什么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字数150字左右)
5.阅读《昆虫记》,我们可以对书中的昆虫进行概括介绍来加深印象,如“蝉——大自然的歌唱家”请你仿照示例从以下昆中选择一种来概括介绍,并说明理由。

螳螂隧蜂萤火虫樵叶峰
6.阅读名著《昆虫记》,完成小题。

(1)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国昆虫学家称为“”。

(2)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

因此,我们阅读《昆虫记》就要注意体会作品所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以及积极探索、
的科学精神。

(3)列举《昆虫记》中雌性昆虫吃掉雄性同类的两个例子。

7.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
....作答)
(1)《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对党内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精准的点评,请根据作者的点评说说以下的“他”分别指谁,并简要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

(任选一个作答)
A.他是“东方和西方的军事权威机构公认的现代最有才华的军事战略家之一”。

B.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
8.名著阅读。

(它)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

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

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

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

(它)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

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它),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

(它)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语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国家)昆虫学家______(姓名),语段中的“它”是指______(昆虫名),语段内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说真的,这昆虫可真漂亮,全身呈浅绿色,另有两条白色的带子沿着身体两侧。

它的身材得天独厚,修长匀称,大大的双翼薄似轻纱,是蚱蜢类昆虫中最优雅的。

(乙)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 40 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噱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

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

甲、乙两个片段都是写同一种动物——蝈蝈,哪一段文字出自《昆虫记》?请简要说明理由。

10.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2)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在这本书中,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蜘蛛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1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螳螂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

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昆虫记》)
请简述螳螂的生活习性。

12.法布尔称赞_________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罗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1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一个人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十卷本科普巨著,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上面语段中的“一个人”指的是______,“科普巨著”指的是《___》,该书被誉为
“______”。

14.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为昆虫写出了十大卷的书,这人是
______,这本书被称为______,也被鲁迅誉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15.判断对错。

A.《昆虫记》中,作者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_____)
B.蟋蟀在《昆虫记》中被称为不会迷失的精灵。

(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名著阅读题
1.B
【详解】
B错误,法布尔的国籍是法国,不是英国。

故选B。

解析:B
【详解】
B错误,法布尔的国籍是法国,不是英国。

故选B。

2.B
【详解】
B项错误,这里所说的应该是“蝉”,而不是“杨柳天牛”。

故选B。

解析:B
【详解】
B项错误,这里所说的应该是“蝉”,而不是“杨柳天牛”。

故选B。

3.趣味——在《昆虫记》中,比如法布尔写蝉的幼虫,描述它们用自身的汁液在隧道的墙上涂抹“水泥”,使道壁坚固,写出了小生灵们的情态、智慧,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阅读《昆虫记》,可以多思考作者为何要坚持实地观
解析:趣味——在《昆虫记》中,比如法布尔写蝉的幼虫,描述它们用自身的汁液在隧道的墙上涂抹“水泥”,使道壁坚固,写出了小生灵们的情态、智慧,让人读起来兴味盎
然。

阅读《昆虫记》,可以多思考作者为何要坚持实地观察和反复实验,体会那种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趣味性。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中内容的认知能力。

要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很有“趣味”的描写。

比如写蜘蛛,写狼蛛,“最后,这个庞大的大家庭消失了。

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

原来背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母蛛变成了孤老。

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孩子,它看来似乎并不悲痛。

它更加精神焕发地到处觅食,因为这时候它背上再也没有厚厚的负担了,轻松了不少,反而显得年轻了。

不久以后它就要做祖母,以后还要做曾祖母,因为一只狼蛛可以活上好几年呢”。

在法布尔的笔下,平时显得那么恐怖的蜘蛛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它们好像具有了人的感情。

我们从中好像看到了狼蛛妈妈为孩子们而忙碌的身影,不禁对它油然而生敬意。

比如写蝉的幼虫,用自己的汁液涂抹在隧道的墙壁上,让其坚固,展现了它们的智慧,让人更有兴趣读下去。

科普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文学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一般都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幽默,兼有理趣和情趣的。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获得真知,也可以得到善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如《昆虫记》,既是富于科学性的昆虫学著作,又是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

阅读时发挥想象力,进入作品描写的世界,体会其文字之美,这样就可以一举多得,在语文学习方面也吸收到许多营养。

4.《昆虫记》中记录了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比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介绍,获得许多关于昆虫的科普知识。

此外,《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解析:《昆虫记》中记录了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比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介绍,获得许多关于昆虫的科普知识。

此外,《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如写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杨柳天牛的外形特点,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详解】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作品中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介绍,获得许多关于昆虫的科普知识。

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等。

《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作品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5.示例:螳螂——美丽的“杀手”。

如果单从外表看,它并不令人生畏,相
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

螳螂的颈部非常柔软,这使得它的头部可以自由转动。

它高举的手臂是
解析:示例:螳螂——美丽的“杀手”。

如果单从外表看,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

螳螂的颈部非常柔软,这使得它的头部可以自由转动。

它高举的手臂是可怕的大镰刀,有着尖锐的利刺。

生长在螳螂前腿上的两排刀口形锯齿则最具有杀伤力和攻击性。

外表美丽而天性凶残,是不折不扣的杀手。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

《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我们可以对书中的昆虫进行概括介绍来加深印象仿照示例从所给昆虫中选择一种概括介绍即可。

示例:萤火虫——食肉的猎人。

萤火虫是以允吸动物的肉为生,萤火虫最喜欢允吸的是蜗牛的肉,萤火虫把蜗牛的肉允吸的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个空壳在里面。

隧蜂——劳动模范。

隧蜂的巢在隧蜂巢旁的花丛里,随处可见隧蜂们愣头愣脑地四处搬运蜂蜜,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也别有一番风味,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地潜入地下。

整整一天,隧蜂都躲在地下,忙着准备食物和磨光蜂巢。

第二天,新的圆锥形土堆又在地面出现了。

之后,他们又开始收集食物。

几个小时后,一切都停顿下来。

就这样,他们白天停工休息,夜间、早上工作,直到全部竣工。

樵叶蜂——裁剪师。

它们用嘴巴作剪刀,靠眼睛和身体的转动,剪下了小叶片。

它能很熟练地从叶子上剪下符合要求的叶片,虽然没有什么模子,却是那么精确。

6.(1)依次:法布尔、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2)普及科学知识、求真务实
(3)螳螂、金步甲、朗格多克蝎子、狼蛛(写对两个即可)
【详解】
(1)《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
解析:(1)依次:法布尔、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2)普及科学知识、求真务实
(3)螳螂、金步甲、朗格多克蝎子、狼蛛(写对两个即可)
【详解】
(1)《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法国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2)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

阅读科普作品,要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
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

例如阅读《昆虫记》,就可以思考作者为何要坚持实地观察和反复实验,体会那种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螳螂、金步甲、狼蛛和朗格多克蝎会吞食同类,尤其是在交配的时候,雌性昆虫都会吃掉雄性昆虫,这显得非常残忍,但这却是这几类昆虫在繁衍方面的本能反应。

例如螳螂:然而在事实上,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

这可真让人吃惊!在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最后,剩余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

金步甲:一只雌虫从背后咬住一只雄虫,雄虫只是徒劳地逃脱,除此以外听之任之,没做任何反抗。

最后,它的腹部被撕开了一条口子,并且越来越大,内脏被拉出来吞进那个胖妇的肚子里。

那个胖妇把头埋在同伴的腹腔中,把那里掏得只剩下一个空壳。

可怜的受害者的爪子一阵颤抖,这说明它已经死了。

食尸胖妇毫不动容,沿着胸腔继续往里挖。

朗格多克蝎:随着这晚间的田园诗之后的是夜间的惨不忍睹的悲剧。

第二天早晨,雌蝎仍在头一天晚上的那片瓦屋内,而瘦小的雄蝎就在其身旁,但已被雌蝎吞食了一部分。

7.(1)A.朱德: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

B.周恩来: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细心热情,善于计划等。

(2)①聪明,如:把住宅建
解析:(1)A.朱德: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

B.周恩来: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细心热情,善于计划等。

(2)①聪明,如: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

②勤劳,如: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

③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它的洞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

④善于管理家务,如: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

【详解】
(1)A.“东方和西方的军事权威机构公认的现代最有才华的军事战略家之一”这句话是作者斯诺对朱德的评价。

结合原文“但是大家都告诉我,朱德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等可概括出朱德的性格特点。

B.“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是作者斯诺对周恩来的评价。

结合原文“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把胳膊爱护地搭在
‘红小鬼’的肩上,与他同行”等可概括出周恩来的性格特点。

(2)法布尔的《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仔细回顾《昆虫记》中关于“蟋蟀”的内容,将蟋蟀似人化,从蟋蟀身上得到启示,理解人的精神品质。

示例:①结合原文“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更聪明得多。

在选择住所时,它常常轻视那些偶然碰到的以天然的隐避场所为家的种类。

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

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

凡是这样的地方。

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可知蟋蟀很聪明;结合原文②“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可知蟋蟀很勤劳;③结合原文“寒气开始袭人时,蟋蟀才开始动手建造自己的巢穴”“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蟋蟀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

如果冬天的天气比较暖和,太阳照射到住宅的门口,仍然还可以看见蟋蟀从洞穴里面抛散出泥土来。

在春天尽情享乐的天气里,这住宅的修理工作仍然继续不已。

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直到主人死去”可知蟋蟀有建筑才能,也善于管理家务。

8.昆虫记法国法布尔螳螂螳螂捕食蝗虫的经过。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内容。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
解析:昆虫记法国法布尔螳螂螳螂捕食蝗虫的经过。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内容。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题空一“昆虫记”,题空二“法国”,题空三“法布尔”。

螳螂: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

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意方向转动。

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的上下起落着。

螳螂的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根据文段中“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判断“它”是指“螳螂”。

根据“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

(它)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

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概括为:螳螂捕食蝗虫的经过。

9.甲段选自《昆虫记》,因为文字比较活泼有趣,如“可真漂亮”“最优雅的”等,带上了作者的情感,《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语言诙谐有“昆虫的史诗”之誉,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
解析:甲段选自《昆虫记》,因为文字比较活泼有趣,如“可真漂亮”“最优雅的”等,带上了作者的情感,《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语言诙谐有“昆虫的史诗”之誉,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尊敬与热爱。

乙段文字平实性说明文。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判断。

《昆虫记》一书,其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亦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同时兼具人文精神,人性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

在该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从“它的身材得天独厚,修长匀称,大大的双翼薄似轻纱,是蚱蜢类昆虫中最优雅的”可知,甲段文字是选自《昆虫记》,文字比较活泼有趣,带有作者的情感;而乙段文字说明语言平实,缺乏生动性,不是出自于《昆虫记》。

10.《西行漫记》延安蝉螳螂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有一定的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对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
解析:《西行漫记》延安蝉螳螂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有一定的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对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牢记。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为顺利在国统区出版曾改名《西行漫记》。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在地下“潜伏”四年的是蝉,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是螳螂。

11.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

文段出自《昆虫记》,通读文段可知,本段文字描写的昆虫有两个:螳螂、小蝗虫,前者把后者捕杀作了食物。

从螳螂捕食蝗虫的描写可以
解析: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

文段出自《昆虫记》,通读文段可知,本段文字描写的昆虫有两个:螳螂、小蝗虫,前者把后者捕杀作了食物。

从螳螂捕食蝗虫的描写可以看出,螳螂捕捉蝗虫时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死死盯住它的俘虏,螳螂善于利用摆出奇怪的姿态,然后采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它虚张声势,并装作凶猛怪物的架势恐吓小蝗虫,导致小蝗虫中计。

在螳螂面前不知所措,“甚至莫名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最终命丧黄泉。

可见,蟑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

12.黄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