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五套试题库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简答题 1.简述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 过程中的作用。 3.简述儿童意志行动发展与动作发展的关系。? 4.父母是怎样对幼儿性 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四、简答题答案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 1.【答案要点】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1)1 岁儿童心理活动 3~6 认知 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幼儿的记忆、情绪属于
一、单项选择题
《儿童心理学》试题一
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中占优势;(4) 嗅、味、触与平衡 觉等。 2.【答案要点】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的作用袭现在:2 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 与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1) 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 力去保持注意。必须对儿童有一定的注意的要求。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 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2) 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 让幼儿在 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3)而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正是人人的动作主要是由神经系统 的高级中枢支配, 3.【答案要点】特别是意志行动,其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心理 活动所在。因此,而行动意志行动是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发展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 系更为明显。因为,就是一系列的动作。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 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 或所谓有意性的调动,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 4.【答案要点】父母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 者。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1) '前,父母就已经开始对 孩子性别行为进行引导了。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孩子自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 女孩开始,一般会把自己(2) 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 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3) 从孩子刚出生,父母就用 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
9.C【解析】这是表达了小孩的愿望,属于愿望性想象。
10.B【解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 20 世纪关于儿童思维影响最大的理论。
11-15 cbcac
16-20 aaabb
21-25 db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26-28 cbb
29.B【解析】用整只手臂到用手,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30.C【解析】眼手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16.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延迟模仿 3.客体永久性 4.意志 5.性别角色 名词解释 答案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 的统一。 2.延迟模仿:当刺激物出现后,不是立即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 动。儿童的延时模仿和表象发展有关。 3.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在这之 这是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了,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 阶段的标志。 .意志: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 过程。4.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角色的发展 是以儿 5 是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性别角色属于一 种社会规范,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7.下面属于 4~5 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 )
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8.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 2+3=5 19.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A.2~3 岁 B.3~4 岁 C.4~5 岁 D.5~6 岁 20.“3 岁看大,7 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21.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22.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 )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 23.3~6 岁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 ) A.先天气质差异 B.个性特征萌芽 C.个性初步形成 D.个性基本定型 24.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 ) A.1~2 岁 B.2~3 岁 C.3~4 岁 D.4 岁以后 25.“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26.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4.D【解析】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5.D【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进展很快, 在 20 分钟内最快。
6.A【解析】学前晚期(5~6 岁)的幼儿个性初具雏形。
7.A【解析】单词句是 1~1.5 岁婴儿使用的主要句型。
8.A【解析】布里奇斯发现儿童在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完全未分化的。
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30.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反射的建立 B.无条件反射的消退 C.眼手协调动作的发生
1.C【解析】题干为动机的定义。
2.C【解析】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他们能区别 4 种基本味道:甜、咸、酸、苦。
3.C【解析】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14 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15.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为了比较全面地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折中的 观点,并被统称为“二因素论” 代表人物有:吴伟士、施太伦。相互作用论。这是目前影 响较大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者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 小依赖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 杰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我认为遗传、成熟、环境、教育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客观条 件,它们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不可偏废。 五、案例分析题 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 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 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 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 情。基尼 3 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 1 岁正常儿 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 13 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 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是为什么? .
四、论述题 1. 请论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2. 试述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的不同观点、内容及代表人物,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1.【答案要点】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 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有以下几点: 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应对措施: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应(1) 多 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 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2) 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 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无关刺激的干扰。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 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在(3)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教室外的嘈杂与 喧闹之声、电话声、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另外, 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 分散。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 新的活动时,心里还“惦记”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分(4) 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 的活动上。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散。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 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5)提高活动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 动中减少疲劳,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的 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 2.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提出不同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形成所谓先天 与后天、成熟与学习、环境与教育之争。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 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 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代表 人物有高尔顿及其“遗传定律”。霍尔及其“复演说”、格塞尔及其“成熟势力说”环境决定 论。这种理论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 是环境决定 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二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
10.20 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11.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12.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 分钟 B.10 分钟 C.15 分钟 D.20 分钟
4.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 天
B.6 天 C.1 天 D.20 分钟 6.(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 岁 C.3~4 岁 D.2~3 岁 7.1 岁至 1 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8.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 100 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 是( )的。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9.在想象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 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象 B.情景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27.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 ()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 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 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28.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动作的概括 D.知觉的概括 29.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