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1.此时,泉州地区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昼夜等长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D.黑夜最长
【答案】B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福建省的泉州位于北半球,故昼长夜短,处于夏季,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2.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A.上海(约31°N)B.北京(约40°N)
C.海口(约20°N)D.厦门(约24°N)
【答案】C
【解析】
我们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五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即23°26′S-23°26′N之间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地区即66°34′S-66°34′N是寒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是温带,所以C海口位于热带。

上海、北京和厦门都位于北温带,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3.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依据是()
A.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B.降水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D.纬度高低
【答案】A
【解析】不同纬度太阳光照射的角度不一样,因而不同纬度地表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地球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带。

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带划分的依据。

4.下列有关地球运动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B.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的变迁与公转有关
C.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D.每天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答案】A
【解析】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A错,C对,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B和D对,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和现象。

5.关于如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C.此时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
D.北半球昼长夜短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B错,此时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错,节气是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C对,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综合应用。

6.某地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D.亚寒带地区
【答案】B
【解析】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热带终年炎热,寒带终年严寒,只有温带四季变化明显,需要准备不同季节的衣服,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7.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C
【解析】地球公转的防线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A错,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椭圆,公转周期是一年,B错,地球公转是,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其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C对,昼夜更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D错,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和现象。

8.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一天B.半年C.一年D.24小时
【答案】C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365天)。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不同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

下面各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
的是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
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

10.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这样的房子应该建在()A.北极点上B.南极点上
C.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D.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答案】B
【解析】因为北极点是地球上最北点,四周都是南;南极点是地球上最南点,四周都是北,所以,要想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这样的房子应该建在南极点,B正确;C、D
选项的两点,东南西北方是分明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相关知识。

11.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现象B.季节变化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D.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D
【解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所以
产生昼夜现象,一旦地球运动就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故A错,D正确;而季节变化现象、昼夜
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故B、C错.
【考点】地球的运动
12.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2月22日11时34分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北纬23.9度,东经114.5度)发生里氏4.8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4月20日,我国四川雅安发生7.0级
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各题。

【1】河源东源地震的时候,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左图中的
A.①点附近B.②点附近C.③点附近D.④点附近
【答案】B
【解析】冬至日的时间是12月22日。

春分日的时间是3月21日。

地震的时间是2月22日,正处于有冬至向春分的运动过程中。

故选B。

【2】从夏至到冬至,东源县的黑夜时间
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再变短D.不发生任何变化
【答案】B
【解析】在夏至的时候,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最长夜最短,冬至的时候是昼短夜长并且夜最长昼最短。

所以从夏至到冬至的时候,夜是越来越长的。

故选B。

【3】根据下,4月20日的四川雅安地震是由以下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故选:A.
【4】科学的避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伤亡。

以下避震方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
B.如果在室外,要躲在高大建筑附近或高架桥下
C.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蹲在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答案】B
【解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待地震结束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根据题意.
故选:B.
【考点】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3.2014年春节为2014年1月31日。

读下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过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在图13中的______点和________点之间。

(2)12月22日冬至,这时地球在轨道的位置是ABCD四点中的______点。

这天在正午时分,
宝鸡市行政中心的国旗旗杆影子和下图中的()所示最相似。

【答案】(1)D A
(2)D D
【解析】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
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据图分析可知2014年过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
上的位置大约是在图中的DA之间.
(2)12月22日冬至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在南回归线上,地球在轨道的位置是D处;此时北半
球的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会是一年中的最长,宝鸡市行政中心的国旗旗杆影子和图中的D点相似.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14.读《五带划分图》回答。

(7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五带名称:
A_____________带 B____________带 C_____________带
(2)写出图中数码纬线的纬度。

①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 _ 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带。

【答案】(1)北寒北温热
(2)66.5°N(北纬66.5度) 23.5°S(南纬23.5度)
(3)北寒带、南寒带(A、E)热带(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五带的认识。

A、B、C分别是北寒带、温带、热带等;
本题主要考查主要数码纬线的纬度。

①、②、③、④分别是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
极圈等,度数分别为66.5°N,23.5°N, 23.5°S, 66.5°S,故此填空。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热带,故此填空。

【考点】地球的运动
1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12小时B.24小时C.1小时D.1年
【答案】B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16.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D.株洲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答案】C
【解析】A和B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不符合题意;D是因株洲和美国在不同的时区造成的时间点不同,也属于自转造成,而非公转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
1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
A.自西向东B.自南向北C.自北向南D.自东向西
【答案】A
【解析】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考点】地球的自转
18.诸城市属于五带中的()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五带的划分的理解。

诸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是位于北温带,本题选择B.
【考点】地球的运动
19.读“地球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名称:
A____________带,气候 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带,气候 ____________
(2)五带中,无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带和 ___________ 带。

五带的形成与地球的 ____________运动有关。

(3)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 带,气候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热终年炎热南寒带终年寒冷
(2)北温带南温带公转 (3)北温带四季分明
【解析】五带的划分是一种比较古老、简单的纬度地带划分方法,它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1)赤道两侧为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

两极地区为寒带,气候终年严寒。

(2)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是地球上出现连续黑夜(极夜)和连续白天(极昼)现象的地区,地球上南、北纬23.5°的两个纬线圈,叫做回归线.在北半球的叫北回归线,在南半球的叫南回归线.回归线的意思是指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限和最南界限,也是热带和温带的界线,所以温带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和极夜极昼现象.
(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考点】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2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我国处于()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B
【解析】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太阳的直射点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当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我国北半球正值夏至日,即夏季.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
21.下列关于经度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0º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B.赤道是0º纬线,纬度最大为180º
C.自上而下,纬度数愈来愈大的是南纬度
D.自左往右,经度数愈来愈大的是西经
【答案】C
【解析】经线是以0º经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180度。

0º经线往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0º
经线往西越来越大的为西经。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是0º纬线。

以赤道为中心,向南越来越大的
是南纬,向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纬度最大为南北两极,为南北纬90度。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

22.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哪条纬线()
A.20°N B.赤道C.90°N D.60°S
【答案】B
【解析】在所有的纬线中赤道最长,其周长大约为40000km,合约80000华里,由于地球自转,赤道每天自转一周,所以即使坐在赤道上不动,自身也会随着地球自转而移动80000华里,所以
有赤道上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运动。

23.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
【答案】A
【解析】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温度带是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是北温带,南回归线
和南极圈之间南温带,极圈和极点之间是寒带。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点评:五带的划分界线有回归线和极圈,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是北温带,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以南是南寒带。

2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回归线B.赤道C.极圈D.本初子午线
【答案】B
【解析】赤道,最长的纬线既是南北纬度分界限,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
分界线,极圈为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为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纬度零度确定:国际上规定,最长的纬线为00纬线,即赤道。

度数划分:
由0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90度。

表示方法:纬度数以赤道为始向北(上)增大的是北纬度(N),
向南(下)增大的是南纬度(S)即北大北纬、南大南纬。

高中底纬的划分:30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
界线,60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

几条特殊的纬线: 23.50N:北回归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23.50S: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 66.50N:北极圈,北寒带与北温带分界线;66.50S:南极圈,南寒带与南温带分界线;900N:北极点,地球上绝对的北方,其余各地都是他
的正北方。

900S:南极点,地球上绝对的南方,其余各地都是他的正南方。

25.读地球公转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节气名称: A _______ B ________C _______ D ________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_________(纬线),此时中国昼夜长短________ (相
等或不等)。

(3)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_________(纬线),此时中国昼夜长短________ (相
等或不等)。

(4)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的___月、___月、___月为冬季。

【答案】 (1)A夏至B秋分C冬至D春分
(2)北回归线不等 (3)赤道相等 (4)12 1 2
【解析】(1)图中字母代表的节气名称:A为夏至,6月22日,B为秋分,为9月23日,C为
冬至,为12月22日,D为春分,为3月21日;(2) 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中国昼夜长短不等。

(3)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中国昼夜长短相等。

(4)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的12月、1月、2月为冬季。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

北半球的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
是9~11月,冬季是12~2月。

南半球月份不变,季节相反。

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
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

2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8分)
(1) 在上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

(3) 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此时我国昼夜的长短情况
是。

(4) 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时,地球位于__ __点的位置,这一天大概是一年中的月日。

(5) 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_________点。

【答案】(1)略(3)一年(3)南回归线,昼短夜长(4)D、6、22(5)AC
【解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此图为逆时针方向,(2) 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一年;(3) 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此时我国昼
夜的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4) 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时,地球位于D点的位置,这一天大概是一
年中的6月22日。

(5) 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AC
点,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

北半球的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是9~11月,冬季是12~2月。

南半球月份不变,季节相反。

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

27.太阳光的直射点最南到达
A.北极圈B.南极圈C.南回归线D.北回归线
【答案】C
【解析】太阳直射点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最南到达南回归线,最北到达北回归线。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运动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

北半球的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是9~11月,冬季是12~2月。

南半球月份不变,季节相反。

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

28.读图,完成填空。

(8分)
(1)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
太阳直射_____ _,
地球上出现极夜的范围是____ __ _。

(66.5° N --90° N、66.5° S --90° S)
(2)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直射______ _,时间是______ _前后.
(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C向D转动的过程中,泰州市由_______季节向_______季节过渡,昼夜长短变化是白天越来越_______。

(长、短)
(4)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答案】(1)北回归线;66.5° S --90° S
(2)赤道;9月23日
(3)冬;春;长
(4)略
【解析】(1)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上出现极夜的范围是66.5° S --90° S;(2)地球公转至B处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间是9月23日前后;(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C向D转动的过程中,泰州市由冬季节向春季节过渡,昼夜长短变化是白天越来越长;(4)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呈逆时针。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运动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

北半球的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是9~11月,冬季是12~2月。

南半球月份不变,季节相反。

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

29.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是
A.北寒带B.热带C.北温带D.南温带
【答案】B
【解析】北极圈以北的是北寒带,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的是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的是热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是南温带,南极圈以南的是南寒带,所以本题选择B。

【考点】本题考查了五带的划分。

点评:五带的划分主要是几条重要的纬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度的分界
线,极圈是温度与寒带的分界线。

3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
(1)地球公转至A、B两点时北半球节气:
A_________, B_________
(2)地球公转至春分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此时北半球___________(昼夜长短情况),南半球正值_______季。

(3)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答案】(1)A夏至 B冬至
(2)赤道,昼夜等长,秋
(3)画图略
【解析】
(1)从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中可以看出A位置北极附近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B位置北极附近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

(2)地球公转到春分日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为春季时,南北球为秋季。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绘制的箭头能形成逆时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点评: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节气一般都是指北半球的节气。

判断节气可以根据地球南北极附近的极昼极夜状况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冬夏季节好判断,但是春秋季节容易出现错误,学生学习时需要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地球公转运动方向的画法在公转轨道上形成逆时针旋转即可。

31.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
A.23.50 S B.赤道C.66.50N 或66.50
S
D.23.50 N
【答案】B
【解析】太阳总在南回归线(23.50 S)和北回归线(23.50 N)之间移动,一年当中:23.50 S 和23.50 N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赤道有两次直射,66.50N 和66.50 S没有太阳直射。

故选B。

【考点】四季的形成原理。

点评: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32.下图是地球上的昼夜示意图,完成各要求。

(7分)
(1)在地球的自转过程中,某点会沿纬线从A到B再到C运动。

在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处于__________(填“白天”或“夜晚”);在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处于__________(填“白天”或“夜晚”),从图中的弧线长度可以看出,夜晚比白天
____________。

(2)B点所处的时刻是___________。

(填“清晨”或“黄昏”)
(3)在M、N、P三条纬线上的地点,白天比夜晚长的是_________,白天比夜晚短的是
____________,白天和夜晚一样长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夜晚白天短
(2)清晨
(3)M P N
【解析】(1)根据图中昼夜阴影示意图,A运动到B的过程中处于阴影,所以处于夜晚,从B
运动到C过程中处于白天,根据图中弧线长度。

夜弧长度短于昼弧长度,所以夜晚比白天短。

(2)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B点此刻正处于晨线上,所以B点时刻是清晨。

(3)根据图示
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白天比夜晚长,赤道上白天和夜晚一样长,所以白天比
夜晚长的是M,白天比夜晚短的是P,白天和夜晚一样长的是N。

【考点】地球自转的方向;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大,地球运动是中学地理较难理解的内容,平时学习过程可以加大此类试题的训
练力度,加强理解。

33.下列热量带中都在低纬度地区的是()。

A.寒带B.南温带C.热带D.北温带
【答案】C
【解析】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
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热带有太阳直射,热量充足,温带四
季分明,寒带有极昼夜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五带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北半球的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是9~11月,冬季是
12~2月。

南半球月份不变,季节相反;地球上的五带划分的依据是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及变化:由地球的公转形成,两分两至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①夏至(夏季),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②冬至(冬季)正好夏至相反。

③长春分秋分日晨昏线与地轴重合,全球昼夜等长。

④赤道纬线上全年昼夜等长。

所以有:冬至至长夏至至短,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夏季)昼长夜短,冬至(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的半球位置;直射点的移动。

正午太
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由地球的公转形成。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高(角度为900),没有影子;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

纬度大于23.50N和23.50S的地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等知识。

34.一年内有太阳光直射,且全年昼夜长短相等的地点位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