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五中2018年12月高三月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8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2018-12-11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衣冠禽兽”一词起初带有赞誉之意,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
这一词到明代晚期逐
渐演变成了贬义词。
这一变化折射出( )
A.监察制度变化B.选官制度变化
C.人民对官吏态度的变化D.政治制度的变化
2.某学者指出:三省六部制度,并不首创于唐太宗时期,然而,唐太宗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
这正是“贞观”各项政策能够得以全面推广和普遍落实的重要保证。
该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A.存在互相制约的弊端B.具有提高行政效率的优点
C.是民主政治的体现D.是贞观之治的必要前提3.朱熹是南宋科举进士出身,但他曾大力批判科举教育,他倡导书院复兴运动并指出,书院兴复的目的是“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使知今日学
校科举之教,其害将有不可胜言者”。
这反映了朱熹
A.强调“格物致知”B.否定科举制度
C.意识到科举制弊端D.肯定书院的作用
4.明代万历年间,北京西山煤炭民窑窑主联合采煤工和运煤的脚夫等从业者,集体拥进京城,痛诉督管西山煤税的太监王朝的恶行。
不久,明神宗下旨,由太监陈永寿代替王朝,督管西山煤税,并免除契税。
这反映了当时
A.明神宗政治清明B.明代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人民的权利意识增强D.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5.伯利克里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即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面向雅典所有人B.个人财产多寡不影响公民参政
C.雅典民主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雅典民主对贫穷者照顾有加6.《十二铜表法》第四表第4条有如下内容:遗腹子在父亲死后十个月内出生的,视为合法出生。
但罗马哈德良皇帝曾经在一个案件中,参考古代哲学家和医生的观点之后认为即使婴儿是在父亲死后第11个月出生的,该婴儿也是合法出生。
这主要说明
A.社会道德标准贯穿法律制定过程B.罗马专制皇权任意践踏法律规范
C.罗马法的制定和实践具有灵活性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观念变化7.2010年5月,英国保守党在议会竞选中占领先席位,工党领导人布朗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随即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担任首相。
这说明英国()。
A.英王可随时更换首相B.实行责任内阁制
C.首相的产生不受议会影响D.首相对国王负责
8.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禁穆令”(暂停中东部分国家移民入境)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予以终止。
这反映出美国
A.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力B.行政权力受司法权力的制约
C.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D.联邦法院与议会相互制约
9.下表是关于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统计数据,而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合理的认识是
A
C.清政府面临财政窘境D.清政府财政体系已经崩溃
10.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修好条规”,规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
尽管按照条约规定,大清与日本相互之间的领事裁判权是对等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国领事经常在对日交往中显得很强硬,因而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自己的领事裁判权。
这表明
A.明治维新引发中国外交近代化B.社会制度的差异影响外交地位
C.清政府成功地维护了司法主权D.传统观念与条约体制发生冲突11.“妇女,赶快要觉醒。
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
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
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
”这首歌谣反映了
A.戊戌变法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B.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权运动
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觉醒D.国共对峙时期中共对妇女的动员
12.下图是1938年的一幅漫画《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歼灭敌人》。
该漫画的意在强调
A.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B.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
C.漫画宣传的重要性D.抗战的必胜信心
13.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成员国的领导人出席会议。
以下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迄今为止,已有8个成员国
B.能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精神
C.成员国之间已经构建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是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为维护中亚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14.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4%出口产品输往西欧。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东欧国家加入了经互会B.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C.两级对峙格局的影响D.东、西欧意识形态的不同
15.在宋代之前,周世宗由于开封仓储不足,而下诏允许在汴河上设立邸店;宋太祖即位后,在965年下诏允许开夜市。
景祐年间,宋朝廷正式下令允许商人只要缴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店铺。
据此可知,这些诏令
A.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之前重农抑商的政策
C.提高了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D.满足了仓储不足的现实需要
16.史家陈旭麓说:“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
”属于材料中的“它”的经济现象是
A.轮船招商局B.外洋纱厂C.广州十三行D.发昌机器厂
17.人口的变化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图是1950—1990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到B点的变化主要是“二五计划”的开展
B.B到C点的变化是因为“八字”方针的推行
C.C到D点的变化主要是“文革”的实行
D.E到F点的变化主要是改革开放的实行
18
A.中国的
C.中国的人均收入翻倍增长D.人民币和美元比率稳定
19.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
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
”由此说明
A.世界市场的受益者是西方国家B.世界市场使地区贫富差距缩小
C.世界市场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D.工业化带动世界市场发展
20.如图是英国不同时期的煤炭产量(万吨)数据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工业革命对煤炭需求大增B.具备工业革命的能源条件
C.制度变革促进经济发展D.蒸汽机的改良刺激煤炭产量增加21.下表为1973年美国、欧共体和苏联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及黄金外汇储
(据郭吴新《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A.欧共体的实力增强B.苏联的经济实力下降
C.欧共体在经济某些领域已经超越美国D.美国在经济领域的优势明显
22.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
观察下面日本大国崛起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B.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
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入常”D.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23.1963年和1967年,法国两次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加入共同市场只是为了削弱它。
1965年,法国驻欧共体代表连续六个月缺席会议以反对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直到1966年其他成员国做出妥协。
这反映出法国A.力图摆脱美国控制B.已经左右了欧共体内部事务
C.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D.争取在欧共体内的自身利益
24.2018年10月108日,WTO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表示,如果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额下降17.5%,澳大利亚和日本也建议利用现有规则来解决贸易纠纷等,这表明( )
A.WTO丧失调节国际贸易职能B.大国博弈震动全球
C.中美矛盾难以调和D.美国的霸权所向无敌
25.朱熹认为,“佛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所不及”。
材料体现了朱熹
A.思想融合佛、道成分B.专注佛教教义研究
C.佛、儒思想融合D.排斥孔孟儒学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在宣传社会主义的时候,除了介绍西方研究者的相关观点外,还特别注意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发掘社会主义因素。
他感到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社会主义最接近,认为“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
”在他看来,十月革命后苏联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同孔子所提倡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主义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认为“露国(即苏联)立国之主义不过如此而已”。
他一再强调要用民生主义代替社会主义,他指出:“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
”与此同时,他还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认为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
——摘编自张卫波《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材料二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二是以新经济政策“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三是如何建设社会主
义的构想。
列宁既遵循马克思主义又不拘泥于此,根据俄国的实际进行了探索。
而建设社会主义好似“攀登一座还没有探测过的非常险峻的高山”,“在这里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预先试用过的东西。
”列宁坦言:“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
——摘编自李汝革《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主要理论表现,再结合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和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探索的异同。
(13分)
上表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与中国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武(周文王、周武王)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文武)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札记·中庸》
材料二“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
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孔子论语一刑政》
材料四“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醉,勇者弗敢争,判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韩非子·王道》
(1)归纳材料一、二、三中儒家的治国思想。
(6分)
(2)根据材料四总結韩非子的治国理念。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5分)
2018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1—5:CBCCB 6—10:CBBCD 11—15:DACCA 16—20:ADBDB 21—25:CBDBC 26.(25分)
(1)主要观点:
苏联社会主义与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接近;用民生主义代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
(6分)
影响因素:
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社会主要矛盾;孙中山自身的转变等。
(6分)(2)主要理论表现:
一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二是以新经济政策“迂回过渡”
到社会主义的方法;三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6分)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探索的
异:
列宁的探索没有任何经验,只有理论依据;孙中山的探索基于传统理论、西方研究、十月革命后苏联的探索经验、中共的帮助等既有经验也有理论可依据。
(4分)
同:都结合本国实际;都推动了本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分)27.(12分)
28.(13分)
(1)①材料一:政事的兴衰,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贤明。
(2分)
②材料二:仁政或德政治理百姓。
(2分)
③材料三:先礼后刑。
(2分)
(2)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3)同:都注重刑法的作用;(2分)异:儒家强调仁政和德治,先礼后法;法家以法治为主。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