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激情”成为贯穿语文课堂的生命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激情”成为贯穿语文课堂的生命线激情是一堂课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学更是一门需要激情演绎的艺术。

我们语文教师的生命状态就应该是激情演绎的课堂,它的感染力很强,使得师生的情感的火花在课堂上互相点燃,互相燃烧。

同样,作者以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想课堂拥有一切想象的原动力,就不能缺乏激情,否则课堂将是一潭死水。

当然,“激情”并不但仅我们教师的声情并茂,这里更体现在学生情感的迸发,体悟的文本情感的升华,调动这个切后,才能真正使一节课在“激情”中焕发生机。

那么,如何让“激情”成为贯穿整堂课的生命线呢?对此,作者有一下几点见解。

一、耳闻目染,以“情”激“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一句的“由于我有激情”让我感触颇深。

作者以为,激情不能四射的课堂,那么课堂就显得很沉重,很压抑,我们的课堂就不可能实现高效。

受窦老师的感染,我也开始学着让自己满怀激情,用激情的导语让学生无形中走进语文课堂;用激情的师生互动让学生遨游于语文课堂;用激情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的朗读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让学生的思维翻山越岭。

“激情”让学生对我的语文课堂总是依恋和回味。

正由于我有“激情”,学生们被感染了,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激情澎湃,神采奕奕。

如作者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先用哀婉凄伤的情调演唱了这首歌,一曲完后,学生们不但投以雷鸣般的掌声,而且一致要求跟我学唱,我趁热打铁,仅教唱了三遍,学生们便能自己哼唱了,学生也在不经意中背会了这篇课文,在哀伤的乐曲中,驾轻就熟地掌握了这课文的风格、基调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二、多种感官,“赏”而激“情”
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征,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同样能够借助媒体,如音乐、录像、课件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能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情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能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

如作者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体现蝴蝶谷迷人的景色,为学生营造视听等多感官的体验机会,拉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

如走进台湾,让学生初步地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了解蝴蝶谷的美丽;动画欣赏部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台湾的两个蝴蝶谷;素材宝库部分,给学生提供蝴蝶图片、山谷,让学生自由选择画想象中的蝴蝶谷,然后把自己画的蝴蝶谷用优美的话写下来;上传交流部分,作者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的舞台;课外延伸部分,作者给学生提供查找资料的信息;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补充阅读《台湾的日月潭》。

二、走进文本,“品”而激“情”
一篇课文的内容或形式上总会有抓人眼球的东西,这些引人注目的东西就是文章情愫的归宿所在。

所以,教师应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从而品读文本,激发情感。

如作者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文时,紧紧扣住“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关键的语句,让学生反复地读,认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反复品读“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品味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和对儿子早日归来的企盼。

正由于如此,孟郊在看到小草时,才会不禁想到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儿子更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接着作者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说说母亲是如何地关爱自己的的,最想对母亲说什么?
学生的情感被唤醒了,徜徉于浓浓的母爱中,学生被深深震撼了,道出了各不相同但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三、走出文本,“述”而激“情”
语文课堂中最后的情感激发的表现形式,最好的莫过于对文本情感的升华,让它赋予自己的思想了。

如何实施这个点呢?现在的语文课堂大部分是挖掘人本的情感因素,通过学生的说、写来述说心中的那份情了。

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熏陶。

如作者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实行个性化的说和写。

有一位同学是这么写的:夏天来了,夏天是位羞答答的小姐姐,她笑容可掬地问我:想变点儿什么?我想变动力十足的空调,给工人们带来凉意,我想变广阔的森林,给小鸟们筑巢安家。

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以“情”激“情”,让激情成为贯穿课堂的生命线,那么我们的文字才不会成为枯燥的符号,才能显得有血又有肉。

文中所描写的人事景物,所倾注的情意,所阐发的哲理,才能叩击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语文学科应该是具情感的,它体现在对诗意有所追求,更体现在对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的呵护呵护,尤其体现在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

所有这些,只有让激情成为课堂的支撑点,才能立竿见影,扎实有效。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学会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善于从文本中挖掘情感的因素,打造“激情课堂”,那份“激情”就是星星之火,能让学生这个片干枯的急需迸发求知热情的草原,表现燎原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