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
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43例和护理干预组43例,常规管理组给予一般性护理管理,护理干预组则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为(55.24±4.96)分,常规管理组为(56.34±4.1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护理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18.62±10.24)分,常规管理组为(70.52±7.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护理干预;慢性支气管炎;生活质量;影响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指发生在支气管黏膜、气管等部位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病主要为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导致,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感染、咳嗽、吐痰、气喘等等,并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还会引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
因此,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该采取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也需积极干预[1-2]。
本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特选取笔者所在医院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干预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干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合并症者,依据其护理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43例和护理干预组43例。
护理干预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6~90岁,平均(51.26±10.44)岁;常规管理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5~88岁,平均(51.13±10.66)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给予一般性护理管理,即依据常规告知患者的药物使用方法、复诊时间、常规注意事项等等。
护理干预组则加强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心理干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为中老年者,这部分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病症,常年受到病情的折磨,本身就存在不良的心理,受到支气管炎病情的刺激,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甚至绝望、易怒等心理,不仅会使咳嗽等病情加重,也会对其依从性造成影响,从而对病情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心理疏导。
在具体的措施上,首先应改善自身的形象,主要从衣物着装、工作态度、文明礼仪等细节方面入手,热情的接待患者,主动的帮助患者,为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接到患者之后需详细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爱好、性格特征等,以此合理选择交流方式和交流话题,积极引导患者倾诉,排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疾病和临床治疗及护理。
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担心,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烦躁、恐惧、悲观以及痛苦等不良情绪,由于受到情绪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好患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负担,就会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并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对患者的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对不同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会影响到治愈,让患者在实施腹膜透析后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情,给患者讲解护理有关知识,并向患者介绍同类病例治愈出院的例子,让患者重树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为患者讲解一些疾病外的话题,例如让患者看书、听音乐、看娱乐节目以及电视剧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另外要利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3-4],对于存在重度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患者需通过专业的心理医师予以治疗。
(2)环境护理:对病房的布置模式适当的调整,比如放置一些盆景、挂一些字画等,适当的趋于家庭模式布置;另外是注意合理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按照规范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提高病房环境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做好病房内的清洁工作,定期为患者换洗床上用品和睡衣,让患者保持好个人卫生,减少合并症的发生;病房内应该保持好正常的温度和湿度,在保持病房内的通风的同时,也要注意病房内的温度,避免温度过低引发患者感冒,加重患者的病情。
(3)健康宣教:在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知识的教育,为患者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并为患者和家属讲解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知识,指导患者和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和饮食禁忌等,让患者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支气管炎病情的认识和了解,以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病情控制效果;详细的为患者讲解医院各方面情况及患者的病情状况,比如患者的治疗方法、医院及病房管理制度、患者的责任医师、常规护理、诊疗流程等等,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4)生活护理:首先是纠正患者的不良心理,要求患者必须戒烟禁酒,并尽可能的防止接触烟雾、花粉、粉尘、污浊空气等,防止损伤到呼吸道黏膜;其次是在饮食需加强自控,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类型,而需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加强自身的营养支持,并做好便秘等并发症的预防;最后是对患者的日常运动进行指导,叮嘱患者可多进行慢跑、腹式呼吸锻炼等运动,并要持之以恒,可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合理选择运动类型,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频率,要注意感冒的预防,在进入流感高发期的时候可预先接种疫苗或者通过有效的中草药予以防治。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生活质量判定主要通过医院自行设定的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判定指标主要为患者的情绪状况、饮食状况、睡眠状况、社交状况、症表现、生活自理能力等等,总分为150分,150分为最好,0分为最差。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剂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入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胸闷、气喘、气急等临床症状,该病危害较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导致死亡[5]。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6],其中内因主要是由于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的,外部主要是由于气候、感染以及过敏等因素造成的[7]。
如今,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很多医院甚至将临床护理的质量作为医院医疗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
同时,在护理质量的判定上很多医院也将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护理质量的判定指标。
支气管炎的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和预后与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治疗过程中配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8]。
本研究中,常规管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芳,朱均权.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5):95-97.
[2]包粉英.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3):49-50.
[3]龚水明,史美丽,周嫦容.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8-79.
[4]刘伍莲.刍议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198-199.
[5]徐正梅,李保兰,姚莉,等.延续护理对6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院
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15(26):58.
[6]魏兆武.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8):51-52.
[7]黄忠.浅谈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防治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3,13(3):58-59.
[8]潘培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