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性认识各类互联网现象,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学会设计和分析调查问卷,增强研究的意识和葆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能够理性认识互联网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提高独立的思考能力,增强研究的意识和葆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3分钟一、问题导
入,视频激

(一)借助现实生活问题导入
(二)视频激趣:播放《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分钟二、
活动引领,
深入思考
角度一:网络语言
明确“网络语言”的含义。

活动一:搜集网络用语
请根据日常积累或借助网络,搜集“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并在学案上写出它们的意思,分类概括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二:我“议”网络用语
结合学生文章片段,思考语言文字使用有什么特点。

角度二:电子阅读
活动一:修改调查问卷
比较两组同学的调查问卷,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并修改课前设计的调查问卷。

活动二:分析调查数

请结合这两张数据
图进行分析,在学案上写
下你的发现和问题。

图一不同群体花费在电子阅读和纸质阅
读上的时长

二各类读物在电子阅读中的占比
请你针对这两张数据图拟一个问
题,并进行解答。

活动三:我“辩”网络阅读
在班级中组织“我‘辩’网络阅读”活动,正反方结合材料、生活经验和调查分析,有理有据地发表观点。

角度三:网络标题
活动一:我“看”网络标题
请阅读学案上的文章《太可怕了!死亡率100%!很多人家里都有!》,围绕标题和内容进行一个采访活动,了解他人对“标题党”的
看法,采访对象可以是同学、老师、父母或亲友。

活动二:我“改”网络标题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媒体人,请你为上面的文章修改标题,要求标题形象生动,有吸引力,同时与文章内容相符,传播准确真实的信息。

1分
三、总结简单总结,梳理课堂教学重点。


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鲜腴.(yú)濒.临(bīn)倔.强(jué)
B.游逛.(guàng)残垣.(yuán)臼.齿(jiù)
C.婆娑.(suō)蹒.跚(pán)虬.枝(qiú)
D.邪祟.(suì)际.遇(jī)秀颀.(q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狼籍琐屑局促井然有致
B.辟邪倦怠松懈不折不挠
C.遏制交卸捶炼触目伤怀
D.疾驰黝黑星辰坦荡如底
3.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跑”“千米”“非常”“哪里”“关于”等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

B.“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D.“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中的“是”是此句的谓语。

4.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一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

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②可以改编成散文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①④③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背影》语言平实,饱含感情,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

“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关爱。

B.《白杨礼赞》的作者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C.《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自身生命”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D.《昆明的雨》以“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为情感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6.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收藏与展示文物,而且还积极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

博物馆用一次次创意给大众带来了惊喜。

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掀起了“博物馆里过节”的新风尚。

材料二科技赋能增加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亲密接触”也有了更多花样。

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等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成了大部分博物馆的标配。

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立体成像,观众可以“穿越”回古代,感受古人生活,了解古代文化,此类的沉浸感带给参观者很多乐趣。

材料三近年来,社交媒体、直播十分活跃,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以前沿技术结合当下热点,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

“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成为常态,“云游敦煌”等线上产品通过数字技术走入千家万户。

公众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动动指尖,就可以游览博物馆,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1)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得出你的探究结论。

(2)某博物馆将举办齐白石作品展。

就如何与公众之间建立连接的问题,请你依据材料,给该博物馆提出两条建议。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复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有诗云:“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

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纯真的生命风度。

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

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

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

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

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

鸟儿也不甘寂寞。

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

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

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

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

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

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

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

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

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

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须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 7.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8.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9.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体会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写作
10.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题目:我的青春里有。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

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1.D解析D项,“际”应读“jì”。

2.B解析A项,“籍”应为“藉”;C项,“捶”应为“锤”;D项,“底”应为“砥”。

3.D解析D项,“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是句子的宾语,“知道”是句子的谓语。

4.A解析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确定“柴米油盐的琐碎”后填②。

“像水一样流淌”是悠闲、富有诗意的,据此可确定第三空填③。

由此分析,便可确定选A项。

5.A解析“心里暗笑他的迂”表现了“我”对父亲关爱的不理解。

6.(1)示例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2)示例①线上,开展齐白石作品“云展出”;②线下,与各大学校联系,组织师生参观。

7.“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

8.运用短句,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用“燃”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花瓣舒展,花香浓烈的特点。

9.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须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10.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