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黄鹂-病期琐事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黄鹂——病期琐事
一、散文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黄鹂》一文,完成1~3题。
1.本文的标题是《黄鹂》,为什么开篇要写家乡的其他鸟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开篇之所以写其他鸟儿,恰是要说明黄鹂鸟在家乡不多见,这就为下文作者初见黄鹂鸟的惊喜做了铺垫。
2.史同志、“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和“卖鸟的”,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作者用这些来象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共同点:不懂要让黄鹂或海鸥发挥极致,都不懂要为它们创造一定的环境。
不同点:他们伤害鸟儿的动机不同。
象征:搞“左”的一套,人们的动机也各不相同。
穿皮大衣的邪恶之徒,最卑劣。
3.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一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
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
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
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
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
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
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
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
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
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
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
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
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
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
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
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
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
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
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是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
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
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4.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抒情散文,寓意深,形象美,结构巧,很有艺术感染力。
B.作者采用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以吟咏苇子起兴,引起对抗日英雄的赞颂,这样写使文章显得更含蓄,也更形象。
C.孙犁的作品大都以家乡冀中平原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村丰富多彩的战斗生活,特别善于刻画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如水生嫂)。
本文则不同,刻画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抗日英雄形象。
D.本文以真诚炽热的感情写苇,并没有用通常的拟人手法,但读者却能自然地感到,写苇实际是写人,达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解析:选C C项,“刻画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抗日英雄形象”不当,文章赞扬了抗日军民。
5.(1)文章第4段写道“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你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5段结尾说:“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其中“它们的清白”指什么?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
(2)家乡的和平与安宁。
6.文中“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句读来具有“弦外之音”。
请你具体解释,并指出该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该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最优秀的英雄也生活、战斗在采蒲台。
(2)承上启下,由写苇转入描写抗日英雄。
二、语言文字应用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特朗普税改案出炉,不但市场不买账,民主党人也纷纷抨击,特朗普本周三公布的
税改计划被批驳得淋漓尽致
....。
B.过山车从上而下直落时,第一次坐过山车的小丽双目紧闭,脸色发青,发出尖叫,
犹如一只惊弓之鸟
....。
C.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
D.退休后的生活基本就是讲课、旅游、写作,这也是我全部的闲情逸致
....,因为都不是必须完成的,都是自愿的。
解析:选D A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
用来形容“批驳”不妥当,可改为“体无完肤”。
B项,“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不能用来指受到惊吓的人。
C项,“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用来形容“生活”,使用不当。
D项,“闲情逸致”闲散的心情,安逸的情致。
使用正确。
8.(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句式杂糅。
“包括……组成”句式杂糅,可删掉“组成”或把“包括”改为“由”。
C项,表意不明。
“这位”,可以指前方记者,也可以指专家。
D项,成分残缺。
滥用介词“使”导致主语残缺,可删掉“使”,或删掉“在……中”。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有的人止于形,________;________,而逞其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________。
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①而用其智②而用其技③不持于技④以售其貌⑤有的人止于心⑥有的人达于理⑦有的人止于勇
A.④⑤⑦①⑥③②B.②⑦⑥①⑤④③
C.④⑦⑤②⑥①③ D.①⑥⑤④⑦③②
解析:选C 文段主要阐述不同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重在肯定“大智之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④要填在第一个空,因为“以售其貌”紧承“有的人止于形”中的“形”。
⑦要填在第二个空,因为“有的人止于勇”可以引出下文“而逞其力”中的“力”。
而最后一空应选③,这样便能构成排比句式。
以④⑦开头并以③结尾的只有C项。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__①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非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
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__②__,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
近些年来,__③_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处,由上文的“借鉴意义”和下文的“正在于……”,很容易得出答案。
②处,可根据上文的“非但”和下文的“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可得出“扭曲历史”方面的答案。
③处,由下文的“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等内容,可知应答“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②反而可能扭曲历史③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要高度警惕文化霸权。
作为国家生存发展的主体性精神,民族精神是本民族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民族性格、品格、道德和风尚。
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密切相关,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集体记忆”,是民族生活中最具权威的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变“虚弱”,国家就没有希望了。
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必然是一个消失的民族。
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会被打垮。
①本民族全体成员并不一定都具有这种民族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传统文化变‘虚弱’”,只能推断出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可能要处于劣势,但不一定导致国家没有希望,语段推论有误。
“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意味着丢弃了国家生存发展的主体性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是有影响的,但是推断不出导致民族消失。
参考答案:②传统文化变“虚弱”并不一定会导致国家没有希望③一个民族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不一定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