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物态和物态变化真题汇编附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物态和物态变化真题汇编附解析(1)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相对湿度等于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下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
B .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C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液面上方饱和汽的体积,待气体重新达到饱和时,饱和汽的密度不变,压强也不变
D .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
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B .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液面,指向液体内部
C .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平行
D .因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密集,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不会为零
B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C .加入水中的碳粒越小,碳粒自发混合均匀的过程就越快
D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4.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 .都具有确定的形状
B .体积都不易被压缩
C .物质分子的位置都确定
D .物质分子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
5.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发生固、液、气三态变化过程中温度T 随加热时间t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单位时间所吸收的热量可看做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21
~t t 时间内,该物质分子平均动能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B .在21~t t 时间内,该物质分子势能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C .在23~t t 时间内,该物质发生了物态变化
D .在34~t t 时间内,该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6.有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依据以上
说明“55°杯”的工作原理是()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B.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C.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晶体,都具有确定的几何外形
B.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金属是非晶体
C.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晶体
D.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
B.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C.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走动与表面张力无关
D.玻璃、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晶体,木炭是非晶体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质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判断()
A.甲是晶体,乙、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10.在a、b、c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石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石蜡融化的范围分别如图甲所示,而a、b、c三种固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由此可判断出( )
A.a为多晶体,b为非晶体,c为单晶体
B.a为多晶体,b为单晶体,c为非晶体
C.a为单晶体,b为非晶体,c为多晶体
D.a为非晶体,b为多晶体,c为单晶体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
B.液体浸润固体是由于附着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
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制成的
D.水黾可以在水面自由活动说明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用塑料细管将牛奶吸入口中利用了毛细现象
B.船能够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水的表面张力起了主要作用
C.某固体在某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该物本一定为非晶体
D.某温度时空气的相对温度是,表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达到饱和水汽压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太空站中处于失重状态的水滴呈球形,是由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
B.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劲,是气体分子之间斥力变大
C.在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每一个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加
14.如图所示,一个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有饱和水汽与少量的水,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由pV
C
T
可知容器内饱和汽压会增大
B.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拉出活塞,容器内饱和汽分子数不变
C.不移动活塞而将容器放在沸水中,容器内压强不变
D.只要保持气体温度不变,水蒸气的饱和汽压就不变
15.关于饱和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稳定情况下,密闭容器中如有某种液体存在,其中该液体的蒸汽一定是饱和的B.密闭容器中有未饱和的水蒸气,向容器内注入足够量的空气,加大气压可使水汽饱和C.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当液化和汽化速率相等时,液体和蒸汽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叫动态平衡
D.对于某种液体来说,在温度升高时,由于单位时间内从液面汽化的分子数增多,所以其蒸汽饱和所需要的压强增大
16.如图所示,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外包着纱布,纱布的下端浸在水中.纱布中的水在蒸发时带走热量,使温度计示数低于周围空气温度.当空气温度不变,若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温度计示数减小,则_____.
A.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小
B.空气中水蒸汽的压强增大
C.空气中水的饱和气压减小
D.空气中水的饱和气压增大
17.当水蒸汽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此时()
A.水不再蒸发B.水不再凝结
C.蒸发和凝结达到动态平衡D.以上都不正确
18.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和多晶体都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B.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多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同性
C.在围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一号”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同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
19.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缝衣针小心地放在水面上,针可以把水面压弯而不沉没,是因为针的重力小,又受到液体的浮力的缘故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的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D.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20.对热现象的认识和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的导热性能一定是各向异性
B.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的越慢
C.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布朗运动来完成D.“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用的是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
21.关于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浸润液体
B.水是不浸润液体
C.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
D.只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才会产生毛细现象
2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其目的都是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B.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纱线缝隙,而伞面不漏雨水,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C.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D.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
23.关于饱和汽和相对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汽压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B.温度一定时,饱和汽的密度为一定值,温度升高,饱和汽的密度增大
C.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
24.下列说法正确的()
①浸润液体会在细管里上升
②附着层液体分子受到固体的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对附着层分子引力时发生浸润现象
③在建筑房屋时,砌砖的地基上要铺上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这是为了增加毛细现象使地下水容易上升
④农田里如果要保持地下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可以减小毛细现象的发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下列有关热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温度下,无论是氢气还是氮气,它们分子速率都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分子平均速率相同
B.在绝热条件下压缩理想气体,则其内能不一定增加
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A、根据相对湿度的定义,空气的相对湿度等于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下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故A正确;
B、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B错误;
C、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液面上方饱和汽的体积,待气体重新达到饱和时,饱和汽的密度不变,压强也不变,故CD正确.
点睛:该题考查相对湿度和饱和蒸汽压,要知道相对湿度的概念,以及知道饱和汽压的大小是由温度决定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2.C
解析:C
【解析】
A、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液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故A错误.
B、
C、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它的方向跟液面相切,故B错误,C正确.
D、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但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的平衡距离r0,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即存在表面张力,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知道其方向,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气体的压强是气体分子用于频繁的碰撞容器壁而产生的,所以即使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不会为零,选项A正确;
B.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不是因对流形成的,选项B 错误;
C.加入水中的碳粒越小,受到水分子的碰撞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显著,所以碳粒自发混合均匀的过程就越快,选项C正确;
D.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天然石英是晶体,熔融过的石英却是非晶体,选项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固态时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态时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动一段时间,还要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固体和液体都不易被压缩,故B正确,ACD错误.
5.B
解析:B
【解析】
该物质有固定的熔沸点,所以是晶体;物质的内能是分子总动能与分子总势能之和,在
t1~t2时间内,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分子间的势能,所以分子势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A错误,B正确;在t1~t2时间内和在t3~t4时间内,温度
不变,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不变,发生物态变化,选项CD错误;故选B.
点睛:该题是一道非常好的题,不但考查了物质物态的变化,还考查了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解答该题要求我们要熟练的掌握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尤其是在汽化和液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但是内能却在增加.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晶体物质被熔化,此过程晶体物质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晶体物质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凡是晶体,不一定具有确定的几何外形,比如多晶体则没有.故A错误.
B:原子在整个晶体中不是按统一的规则排列的,无一定的外形,其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都相同,有固定熔点,金属是多晶体,故B错误.
C: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可以生成不同晶体,比如:石墨与金刚石.故C错误.
D: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单晶体由于内部原子排列规律相同,所以具有各向异性,故D正确.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故A正确.
B、相对湿度为某一被测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的百分数,相对湿度则给出大气的潮湿程度,而不是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故B错误.
C、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晶体,玻璃、木炭是非晶体;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绝对湿度是指一定空间中水蒸气的绝对含量,可用空气中水的蒸气压来表示;相对湿度为某一被测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的百分数;在一定气温条件下,大气中相对湿度越大,水气蒸发也就越慢,人就感受到越潮湿;在一定气温条件下,大气中相对湿度越小,水汽蒸发也就越快,人就越感到干燥;石墨和金刚石是晶体,玻璃、木炭是非晶体;单晶体和多晶体都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固定熔点;液体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积收缩,表层的分子的间距比内部大,所以分子间的合力表现为引力.
9.D
解析:D
【解析】
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分析图象可知,甲、丙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有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从图中可知甲的熔点为,乙的熔点为,故甲的熔点高,D正确.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熔化在晶体表面的石蜡是椭圆形.非晶体和多晶体是各向同性,则熔化在表面的石蜡是圆形,因此c为单晶体,a、b可能是多晶体与非晶体,根据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知a、c为晶体,b是非晶体.故A正确,BCD错误.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故A错误.
B.附着层内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时,液体与固体间表现为浸润;故B错误.
C.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故C正确.
D.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与重力平衡,故D错误.
12.D
解析:D
【解析】A、用塑料细管将牛奶吸入嘴中,不属毛细现象,是大气压强的作用,故A错误;
B、小船浮在水面上不下沉主要是浮力起了作用,不是表面张力起了主要作用,故B错误;
C、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各向同性的特点,故C错误;
D、.相对温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饱和水汽压;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相对温度等于,就是达到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了,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用塑料细管将牛奶吸入嘴中,是大气压强的作用,小船浮在水面上不下沉主要是浮力起了作用,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各向同性的特点,绝对湿度指大气中水蒸汽的实际压
强,相对湿度是指水蒸汽的实际压强与该温度下水蒸汽的饱和压强之比。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很难达到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是由于气体分子产生的压强而使我们越打越费劲,故选项B错误;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因此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故选项C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加,而是大部分子运动速率增大,但可能有部分分子速度反而减小,故选项D错误;选项A说法正确.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温度不变,慢慢推进活塞,容器内的饱和汽压不变,A错误;
B.温度不变,慢慢拉出活塞,水蒸发到空间中的的水分子更多,容器内饱和汽分子数增加,B错误;
C.不移动活塞而将容器放在沸水中,容器内水汽温度升高,压强增大,C错误;
D.只要保持气体温度不变,水蒸气的饱和汽压就不变,D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B
【解析】
A、汽化与液化达到动态平衡时气体达到饱和,在稳定情况下,密闭容器中如有某种液体存在,其中该液体蒸汽一定是饱和的,故A正确;
B、压强越大,饱和汽压越大,密闭容器中有未饱和水蒸气,向容器内注入足够量的空气,增大气压,水汽不会达到饱和,故B错误;
C、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当液化和汽化速率相等时液体和蒸汽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叫动态平衡,故C正确;
D、对于某种液体来说,在温度升高时,由于单位时间内从液面汽化的分子数增多,所以其蒸汽饱和压强增大,故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饱和汽压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与体积无关;饱和状态下的汽体不遵循理想气体实验定律,未饱和汽近似遵守理想气体定律.
16.A
解析:A
【解析】
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蒸发加快,空气中水蒸汽的压强减小,选项B错误;因空气的饱和气压只与温度有关,空气温度不变,所以饱和气压不变,选项C、D错误;根据相对湿度的定义,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小,选项A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湿度温度计的原理、分子速率分布的特点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弄清热力学第一定律各物理量的含义,注意气体等压变化过
=⋅∆计算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程中(C→A)应用W P V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达到饱和时的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水蒸气达到饱和时,蒸发和凝结仍在继续进行,只不过蒸发和凝结的水分子个数相等而已,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非晶体和多晶体都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A项正确;
B.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单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B项错误;
C.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作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在围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一号”中,自由漂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
D.空气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同湿度时水的饱和汽压,D项正确.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把缝衣针小型的放在水面上,针可以把水面压弯而不沉没,是因为针受到的重力等于表面张力,因此浮在液体表面,故A错误;
B.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液体分子撞击形成的,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因此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C错误;
D.温度升高,平均动能变大,即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故D正
故选D。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单晶体各向异性,多晶体各向同性,故A错误;
B.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得越慢,故B正确;
C.固体也能扩散,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人其他元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故C错误;
D.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用的是纯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故D错误。

故选B。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浸润或不浸润是指一种液体对某一种固体来说的,孤立地说某种液体浸润或不浸润都没有意义,故AB错误;
C.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浸润,也可能不浸润。

例如水对木头浸润,而对荷叶就不浸润,故C正确;
D.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都属于毛细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其目的是使水不浸润羽毛,A错误;
B.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纱线缝隙,而伞面不漏雨水,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B正确;
C.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平行于液面,C错误;
D.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D错误。

故选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故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值,相同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是不同的;但饱和汽压不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故A错误;
B.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一定,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饱和汽压只是指此蒸汽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压强无关。

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为一定值,温度升高,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增大,故B正确;
C.相对湿度是指水蒸汽的实际压强与该温度下水蒸汽的饱和压强之比,故C错误;D.根据相对湿度的特点可知,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故D错误。

故选B。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浸润液体会在细管里上升;附着层液体分子受到固体的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对附着层分子引力时发生浸润现象;在建筑房屋时,砌砖的地基上要铺上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这是为了阻断毛细管形成,减少毛细现象使地下水不易上升;农田里如果要保持地下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可以减小毛细现象的发生,故③错误,①②④正确。

故选B。

2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同一温度下,无论是氢气还是氮气,它们分子速率都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分子平均动能相同,由于分子质量不同,则分子平均速率不同,选项A错误;
B. 在绝热条件下压缩理想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U=W+Q可知其内能一定增加,选项B错误;
C.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花粉分子的热运动,选项C 错误;
D.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选项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