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河流含沙量大 ②水下坡度平缓 ③海水(湖水)
顶托作用
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
三 角 洲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 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的特点:
a. 多呈三角形 b. 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的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c. 沉积物颗粒较细 d. 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三角洲的形状
(海浪作用大于河流沉积物输入作用)
② 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形变得平坦, 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
③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 形成冲积扇。
【判断】在冲积或洪积扇上,聚落一般分布在哪里?
扇缘地区:
从土壤条件来说,扇缘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发育条 件较好;从水分条件来说,该区地下水埋藏浅,可能 出露地表,水分条件较好。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言, 山麓冲积扇的扇缘适宜工农业的布局
落差_减__小_____,流速__变__慢____
下蚀_减__弱______、侧蚀_加___强____ ② 中期(中 河谷__拓__宽___,谷坡后退,横向发展 下游)
__凹___岸侵蚀,__凸___岸堆积河道更为弯曲,形成连续的河湾
中游
河湾
➢拓展:侧蚀与横向环流
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 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 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 使得水流螺旋状推进的系统。
A.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B.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
C.必 须 一 条 为 高 位 河 、 另 一 条 为 低 位 河 , 分 水 岭 两 侧 的 海 拔 要 具 有 明 显
的差异
袭夺前
高位河溯源侵低蚀位河 袭夺后
断头河
改向河
袭夺湾 袭夺河
➢拓展:部分瀑布的形成
瀑布的形成过程
①瀑布发育地区,上部岩石较坚硬不易遭受侵蚀,下部岩石较松软容易遭受侵蚀; ②受河流下蚀作用,下部岩石被侵蚀,上部岩石崩塌下落,逐步形成瀑布; ③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瀑布逐渐向源头方向后退; ④受侧蚀作用影响,瀑布逐渐加宽。
河流中游
侵蚀地貌:曲流 堆积地貌:河漫滩
河流上游
侵蚀地貌:V形谷 堆积地貌:冲积扇
河流下游
侵蚀地貌:槽形河谷 堆积地貌:三角洲
P36&活动 通过遥感影像图探究曲流变化规律
1.对比1990年与2016年的影像图,描述图示河道形状发生的变化。 ○图示河道由弯曲变得较平直,原来的一个曲流已消失不见。
V
河谷_深___而__窄___,谷壁陡峭,横剖面呈__V___形,河床底部起 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拓展:河流袭夺
定义: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
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
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又称河流劫夺、河流抢水。
条件:
① 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 地表物质带走(搬运作用)
② 使得一些地区地表物质减少(侵蚀作用), 形成河流侵蚀地貌
③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 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堆积作用),形 成河流堆积地貌
01 河谷的发育
1.河谷:河流地质作用(河流的侵蚀、堆积)在地表所造成 的槽形地带。
②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常常沿河呈带状分布——是冲积平原的主体
凸岸
河漫滩
河床
中下游地区,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洪水位
凹岸
枯水位
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期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河漫滩被废弃并连接在一起ຫໍສະໝຸດ 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入湖口(河口处)
➢ 按照流水对河床冲蚀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由于三种侵蚀对河床的作用力不同,造成河道形态的变化也不一样。
溯源侵蚀
侧蚀
下蚀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作用形式 概念
对河流的影响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向河流源头 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 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 河流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 方向伸长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
2.类型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冲积扇平原发育在山前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 海口的海滨地区
①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出山口(上游)
河流或季节性洪水在山区流动
地势陡峭 水流速度快
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
水流流出谷口 地势趋缓 水道开阔流速放慢
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 后退,河流向横向 发展
2.河谷的演变
沟谷→大气降水/高山融雪→流水
① 初期(上游) 高原/山地
上游
落差_大_____、流速__快____,能量_集__中____ 水电站
侵蚀作用为主(__溯__源___侵__蚀__、下___蚀_____)
河谷不断___延__长____、_加__深_____
不同冲积平原比较
组成部 分
位置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三角洲 平原
河口地区
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 且海水顶托作用强→泥沙堆积→三角洲
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 河网密布,河道由分叉顶 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河漫滩 平原
一般位于河 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
流上游,发 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
P35思考:1.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位置、形状、特点
砾石 粉砂 黏土
实验冲积扇景观图
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②扇状堆积体; 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 变薄,颗粒由粗变细,分选性好;扇面河网密 布,呈瓣状分布。
P35思考:2.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① 沉积物供给量(河流泥沙含量) ② 气候因素(洪水大小、河流的流
太行山曲峡
从南到北,有数条大河切穿了太行山的主脉。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区域, 也正是曲峡最为壮观的区域。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从高山流入平原时,具备 了很大的势能,因此溯源侵蚀作用都很强,最后切穿太行山脉的主脉,并由 此形成了极为幽深、壮美的曲峡景观。
地形平坦,落差继续减小
③后期(下游)
侧蚀为主,下蚀停止,堆积加强 河谷进一步展宽
•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的发育·冲积平原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 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曾经在 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镇 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 口。然而,长江在此处持续向北发生偏移, 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泥沙淤积,慢慢成了陆地。 曾经喧嚣的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它所在的 位置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商业街。
问题 ➢你知道长江岸线镇江段为什么会持续向北推移吗?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结合资料,绘制示意图,分析河谷的形成与演变。 通过观察、实地走访,掌握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分 布与特点。 举例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地貌: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
连续的螺旋状推进的横向环流系统。底层水流 积,形成滩 由凹岸流向凸岸时,把泥沙也带到了凸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凸岸 ——堆积
A
B
A
B 凹岸 ——侵蚀
注意箭头方向
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哪一处适合淘金?哪一处适合 修筑码头?简述原因。
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和农业生产,利于 “淘金”,水浅不宜建码头; 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要特殊加固,水深较深,适合修筑码头。
量、流速) ③ 物质来源区 ④ 堆积区的地形条件
一般来说,降水多且多暴雨的 气候条件,河水流速增大,冲 蚀力强,上游地区松散物质供 应充足,河水泥沙含量高且堆 积区地形平坦开阔,形成的冲 积扇较大。
P35思考:3.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
① 太行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 大量泥沙和砾石;
育于山前
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呈带状 分布
山前冲 积平原
一般位于河 流上游,发 育于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 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 放慢 搬运能力下降→冲积扇→连接 形成山前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
物质颗粒由粗到细
河流地貌全景
河流侵蚀地貌:V形谷、槽形谷、瀑布、河曲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冲积平原
横向环流:河水流过弯曲的河谷,其主流 河流转弯 线因惯性作用而向凹岸偏移,受到较强离心力
曲线运动,离心力
作用的上层河水会加速流向凹岸,使凹岸水面 变高,产生向下水流。凹岸下降水流沿河床底
表层水向凹岸,速度快,侵蚀,形成深槽
部向凸岸推移,即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
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这样就使河床水流构成 深层水向凸岸,搬运物质,流速慢,堆
材料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 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曾经在 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镇 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 口。然而,长江在此处持续向北发生偏移, 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泥沙淤积,慢慢成了陆地。 曾经喧嚣的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它所在的 位置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商业街。
问题 ➢你知道长江岸线镇江段为什么会持续向北推移吗? 长江岸线镇江段南岸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北岸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所以岸线会持续不断的向北移动。
➢(地形条件)海滨区域区水浅:水 下坡度平缓,形成较为安静的沉积 环境
思考: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 流域内热带雨林面积广布,植被覆盖率 高,水土流失较轻,刚果河含沙量轻
➢ 中部为刚果盆地,地形平坦,流速较缓, 泥沙沉积于盆地内部,入海泥沙少;
➢ 河口处地势落差大,河道较狭窄,水流 很急,泥沙不易沉积
河曲形成过程
➢拓展:牛轭湖的形成
① 在地势平缓地区,河流不断侧蚀形成河曲。 ② 随河水不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程度逐渐增大。
③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裁 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平直河道
形成曲流 出现曲流颈(P) 裁弯取直 出现牛轭湖
曲峡(嵌入式蛇曲)形成过程
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多个冲积扇 扩大并彼此联合
山前冲积平原
冲(洪)积扇实景图
洪积——冲积平原 洪积平原(干旱/半干旱的山前地带) 冲积平原(湿润/半湿润的山前地带)
多个冲(洪)积扇相 连的实景图
➢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
A.性质不同: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 地形。 B.形成不同: 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 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洪积扇: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 C.特点不同: 冲积扇:范围较大,有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 洪积扇:洪积扇尖顶,也就是河流流出山麓的谷口,和山外宽广的扇形外缘, 组成成分是不一样的。
V 形




出 侧蚀 现 河 湾
槽 形 河 谷
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空间尺度)
河流上游
落差大,下蚀溯源侵蚀强烈 发育为“V”形河谷
河流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 出现弯曲;发育成“槽形”河谷
牛轭湖
河流下游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 呈宽而浅的槽形;下蚀逐渐停止,转 为沉积
02 冲积平原的形成
➢ 地壳运动十分迅速,刚果河口一直在下 降
总结:冲积平原
① 形成: A.堆积物:流水搬运具有分选性,沉 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同 B. 流 速 减 缓 : 地势平缓、河道弯曲、 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 使 得 搬 运 能 力下降。 C. 沉 积 环 境 : 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 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 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鸟足状)
长江三角洲 (鸟嘴状)
尼罗河三角洲 (扇形)
➢ 河流入海口是否一定会形成三角洲?
➢(物质条件)泥沙来源丰富:植被 覆盖率;泥沙多--河流含沙量大或 输沙量大;或是海流、波浪等带来 大量泥沙。
➢(动力条件)河流动力弱——地形、 海潮的顶托作用、海洋动力较弱— —潮差大小:水流速度慢,搬运能 力弱;河口受到海水、湖水的顶托 作用;河口区堆积作用强于侵蚀作 用。
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下游
V形谷的形成
落差大
流速快
下蚀和溯源 侵蚀为主
槽形谷的形成
河谷加深、延长, 形成V形谷
落差变小 流速减慢
下蚀减弱 侧蚀表现出来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河谷 展宽
槽 形 谷
总结:河谷的演变(时间尺度)

大气 降水
沟 下蚀 谷
谷 冰雪 流 溯源
融水 水 侵蚀
沟谷加 深和延 长
下水 补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