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第2单元训练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第2单
元训练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希腊雕塑家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在公共场所摆放,不用于装饰私人房屋。
与雕塑作品一样,古希腊所有的建筑杰作也都是公共性的,希腊人的私人居所却简陋而朴素。
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A.公民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
B.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贵族
C.人文主义精神尚处于萌芽时期
D.民主政治限制了公民个体意识
2.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最能体现苏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
A.抽签选举
B.差额选举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3.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中代表公民利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四百人议事会
C.五百人议事会
D.公民大会
4.有文章针对苏格拉底被处死的事件指出,“古代雅典司法脱离了其本来应该独立而超然的地位,而为大众的情绪和喜好等非理性因素所左右”。
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B.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C.直接民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D.雅典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
5.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
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A.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D.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6.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
”“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
B.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
C.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民踊跃参军
D.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7.雅典城邦实行民主制度,这意味着雅典城邦的真正享有公民权的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8.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的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
B.经济最繁荣
C.对外战争屡次获胜
D.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9.历史学者陈乐民认为“把雅典的民主制度总结出来,就是主权在民,轮番为治……召开公民大会说选谁,谁就被选上。
那时候的选举是非常粗糙、非常原始的。
”陈乐民意在强调古雅典的选举
A.保证了全体居民参与国家管理
B.维护了公民平等的社会地位
C.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公正无私
D.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
10.古代雅典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具有人文精神
D.抨击贫富差别
11.“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政治、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政治、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12.下图是古罗马人在观看某法律的情景,从适用范围看,该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的法律
B.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D.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
13.《十二铜表法》中既有同态复仇,也有罚金赔偿;既有氏族继承,也有遗嘱自由。
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
A.法律和道德相结合紧密
B.法律体系趋向完备
C.新旧制度并存现象明显
D.程式主义受到重视
14.罗马法上所说的物范围极广,泛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自然界,对人有用并能满足人需要的一切东西。
物权的种类主要有所有权、役权(地役权、人役权)、地上权、永佃权、担保物权(质权抵押权)。
这表明罗马法
A.奠定了欧洲民事法的基础
B.摈弃了传统的陋习
C.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
D.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15.在一买卖中,卖方当事人必须到场,买受人可以亲自到场,也可以由家子或奴隶代替出场。
买卖过程需要5个证人和1个司秤到场。
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道:“按罗马法律,此物为我所有,我以此铜块与秤买得之。
”说完,以铜块击秤并将铜块交予出卖人,买卖完成。
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保护人民利益
C.注重程序规则
D.保护贵族利益
16.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
据此可知,万民法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
C.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D.动摇了公民法的法学地位
17.公元前445年,古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古罗马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18.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
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
这表明
A.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19.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C.罗马法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
D.罗马法为今天欧美国家直接使用
20.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
”这主要是因为,罗马法
A.体现正义和理性原则
B.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是资本主义法制先导
第II卷
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4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1.“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清史稿》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
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6分)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1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它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1)材料是否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关奴隶的规定说明了什么?(8分)(2)你认为材料的规定是否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结合材料的内容说明理由。
(3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义。
(7分)
1.【解析】材料说明古代希腊所有的雕塑作品和建筑杰作都是服务于公共设施,反映出古代公民都是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故A正确;材料说明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公共设施,不是贵族,排除B;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开始产生,排除C;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并不是限制个体意识发展,排除D。
【答案】A
2.【解析】由材料“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可知苏格拉底对于抽签选举的民主方式反对,故A正确;差额选举不符合雅典直接民主特点,排除B;人民主权属于民主特点,排除C;轮番而治属于管理政治方式,排除D。
【答案】A
3.【解析】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其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D正确;A是军事指挥组织;B是梭伦改革时期设立机构,主要是公民大会执行机构;C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设立,属于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排除。
【答案】D
4.【解析】题干的评价说古代雅典司法“为大众的情绪和喜好等非理性因素所左右”,实际上是在说古代雅典在司法方面也具有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故选C;A错在了“仅凭情感”,B错在了“人民”,D错在了“典型的法治国家”,故排除ABD。
【答案】C
5.【解析】“酒神颂歌”说明雅典人并不反对神性,排除A;这些庆典活动内容没有增强公民民主权利,与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B;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问题,排除C;“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活动有利于增强雅典公民意识,故D正确。
【答案】D
6.【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通过戏剧作品,或在观剧过程中对为国牺牲的公民子女的表彰等,达到激励城邦公民积极参军参战维护城邦利益,体现了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A项正确。
材料反映戏剧为雅典民主政治起到教化作用,而不是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排除B。
C项是对材料现象的反映,与材料的本质“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不符,排除。
材料强调的本质是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而不是单纯反映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排除D。
【答案】A
7.【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民主制度中,雅典公民享有真正的公民权,而公民是指祖籍是本邦的能够服兵役和徭役的成年男性,奴隶、妇女、外邦人都不享有公民权,故C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对。
【答案】C
8.【解析】根据材料中“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得出,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项正确。
其它三项与材料、史实无关,故排除。
【答案】D
9.【解析】直接民主需要参政者拥有较高的能力和素质,并且拥有秉公办事、不受私利影响的品德。
从材料中的“那时候的选举是非常粗糙、非常原始的”来看,材料意在强调古雅典的选举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故D正确。
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A项“全体居民”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
【答案】D
10.【解析】“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反映了好人和坏人的贫富差距,但材料后半部分是一个转折句,强调的是相对于财富,道德的价值更永恒,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故C正确,D错误;材料未涉及奴隶制度的相关内容,材料强调的是道德的重要性,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权利平等的相关内容,故B错误。
【答案】C
11.【解析】“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根源皆在希腊。
”说明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故C正确;材料说明后世欧洲的思想文化受到希腊文明的影响,而不是血缘上,排除A;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而且英国文化也不缺乏原创性,排除B;材料说明后世欧洲的思想文化受到希腊文明的影响,而非强调近代西方政治、文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排除D。
【答案】C
12.【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该部法律是《十二铜表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公民法,从适用范围看,是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故B正确。
A项是公民法的内容,不是适用范围,排除;C项是《十二铜表法》的地位,排除;D项是指万民法,排除。
【答案】B
13.【解析】“同态复仇和氏族继承”属于罗马习惯法特点,“罚金赔偿以及遗嘱自由”属于成文法的特点,体现出新旧制度并存现象,故C正确;从来没有说明道德的因素,排除A;法律体系趋向完备是《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排除B;形式主义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
【答案】C
14.【解析】罗马法对物权的详细规定,是为了全面保护物权所有人的权利,说明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故D正确。
A项说法夸张,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不是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排除C。
【答案】D
15.【解析】从材料中“卖方当事人必须到场,买受人可以亲自到场”“买卖过程需要5个证人和1个司秤到场”“以铜块击秤并将铜块交予出卖人,买卖完成”等信息可知买卖行为重视法律形式和程序,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人民利益和财产的保护,故AB 两项排除;罗马法是保护贵族利益的,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D项排除。
【答案】C
16.【解析】根据“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可知,为了保护罗马市民的利益和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万民法,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A;万民法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法律体系,有利于社会稳定,排除C;万民法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完善了罗马法,排除D。
【答案】B
17.【解析】材料“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反映了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的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B正确;仅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完善法律体系的问题,排除A;
材料只涉及婚姻和土地问题,不能体现平民的其它利益,且保障平民利益的根本目的也是
稳定社会秩序,排除C;公元前445年到公元前367年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不是帝国,排除D。
【答案】B
18.【解析】“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并不能说明罗马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排除A;材料“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体现了罗马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并未完全照搬法律条文,故B正确;执法者并不是任意裁判,而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排除C;材料主要论述妇女担保的问题,并不能体现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排除D。
【答案】B
19.【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认为罗马法与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存在一致性和继承性,说明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基础,B项正确。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A项错误。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保护的是公民的利益,罗马帝国时期保护的是自由民的利益,而不是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C项错误。
罗马法被近代欧洲国家借鉴,而不是为今天欧美国家直接使用,D项错误。
【答案】B
20.【解析】题干是想强调自然法是使得罗马法能够在后来影响世界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自然法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重视法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它体现了公平和正义,是理性原则的体现,故选A;BC的说法本身符合史实,但是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罗马法是奴隶制时代的法律,故不应该是资本主义法制先导,排除D。
【答案】A
21.(22分)
【答案】(1)不同意。
中国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4分)
(2)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
(6分)
(3)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2分)原因:雅典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有利于公民的直接参与;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航海和商业贸易发展,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形成。
(4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原因:古代中国区域广大、土地辽阔,适于农耕,逐渐形成了一种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政府来控制水系,协调农业生产,组织抵御自然灾害;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
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4分)
22.(18分)
【答案】(1)材料不能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因为贵族、平民和奴隶处于不同的地位。
(4分)残酷的债务奴隶制和不平等的权利说明法典维护奴隶制度,维护的是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
(4分)
(2)材料并不维护平民的利益。
(1分)残酷的债务奴隶制对平民非常不利,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的规定体现了贵族的特权和对平民阶层的限制和压迫。
(2分)
(3)《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它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来损害平民的利益了。
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虽经多次修订,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