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人力资
源服务业倍增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布日期】2012.08.30
•【字号】辽人社发[2012]35号
•【施行日期】2012.08.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人力资源服务
业倍增计划的通知
(辽人社发[2012]35号)
各市、绥中县、昌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将省厅制定的《辽宁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十日
辽宁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围绕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服务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重要门类和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优势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辽委发[2008]11
号)和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任务指标的通知》(辽服办发[2011]1号),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三年倍增为目标,坚持“五个相结合”,即服务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努力实现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全省服务业中的比重和增长速度,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保障。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倍增发展。

到2015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到2015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500家,净增人力资源服务企业500家,培育骨干企业50家。

从业人员总量超万人,年均增长20%以上,取得从业资格的人数比例超过80%。

--配置效能显著增强。

到2015年,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贡献率超过80%,成为人才开发配置和社会充分就业的主渠道。

--市场体系规范有序。

到2015年,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法律法规体系和诚信服务体系,建立政府监管、机构公开、协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发展
人力资源外包。

把辽宁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示范基地。

到2015年,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产品销售收入达30亿元。

重点发展招聘流程外包、员工培训外包、员工意见调查外包、薪酬福利事务外包、社会保障事务外包等5类产品。

职业中介。

确立职业中介服务作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基础地位。

到2015年,职业中介服务产品销售规模30亿元。

重点发展网络招聘服务、现场招聘会服务、专兼职职业介绍。

劳务派遣。

建设东北地区劳务派遣服务集聚区,确立劳务派遣服务作为人力资源服务业主要增长极的重要地位。

到2015年,全省劳务派遣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

高级人才寻访。

力争沈阳、大连两个区域的高级人才寻访服务在全国位居前茅。

到2015年,高级人才寻访服务销售收入超10亿元。

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两个国家重点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化工、电子信息、房产建筑和商贸服务等行业猎头服务。

人才培训。

推动我省高级人才和技能人才培训在经济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地位。

到2015年,全省人才培训服务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

重点发展大学生就业技能转换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技能人才实训等。

人才测评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引进并扶持人才测评和人力资资源管理咨询服务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占有一席之地。

到2015年,全省人才测评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销售收入力争超千万。

重点发展人才招募和选拔类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服务等产品。

(二)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
优化产业发展格局。

围绕全省重点发展区域和主导产业布局,整合人力资源服务业资源,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建立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使之尽
快成为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区、先导区;在特色产业集聚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通过功能叠加,建立特色行业人力资源服务基地。

重点支持沈阳、大连市发展人力资源综合服务,支持其他省辖市发展人力资源特色服务。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中,对机构等级评定达到3A级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全力扶持和培育,聚合资金和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集聚人才、市场、管理和服务优势资源,尽快形成一批年销售规模超过5亿元以上、年增长率达25%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

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构建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坚持多元发展、多层并举,为不同需求者提供包括大众化服务与高级、差别化服务、一般服务与优质服务、单项服务与复合型服务、静态服务与连续性服务在内的各种服务。

夯实基础服务领域,实现服务的标准化、网络化、便捷化。

加快服务创新步伐,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企业差异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产品。

(三)提高专业化服务和信息化建设水平
创新行业服务产品。

鼓励新技术、新知识在人力资源服务中的运用,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

引导企业调整服务项目结构,积极发展高级人才寻访、薪资福利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及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中高端服务项目,侧重客户导向,更加突出细致的专业分工,提供“专、精、深”的服务产品,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提高行业服务能力。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现代管理水平。

加强高级管理人员研修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大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鼓励高等院校设置人伦理资源服务行业学科、专业,推动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从业
人员。

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建设。

按照数据网络化、信息社会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电子化的要求,加快人力资源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

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业务信息化。

鼓励开展云计算和SAAS服务,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软件产品认定工作。

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网站建设,培训发展网上人力资源市场,网络配置人力资源比例达到70%以上。

(四)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四大工程”
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程。

支持沈阳、大连先行先试,提供房租、水电、物业管理及网络资源优惠等,吸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产业集聚区,形成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促进集聚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中布局、成片发展。

到2015年,全省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2家,市、县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10家。

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培育工程。

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所需人才,依托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研究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制度,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到2015年,引进培养10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企业家,100名高层次人力资源服务专家,集中培训1000名业务骨干人才,轮训10000名从业人员。

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工程。

按照人社部有关人力资源标准体系规划,推进标准制(修)订与标准化示范工作。

积极落实国家制发的行业标准,组建我省人力资源标准化委员会,加快推进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到2015年,完成10个以上经营性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地方标准。

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工程。

制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标准及认定办法,建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新设机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申报审批和年检的网上办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诚信经营状况的实时跟踪管理,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
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清理有关政策规定,在用足用好现有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及现有政策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现产业和资本、知识的融合发展。

(二)加强公共服务
各级人社部门要做行业发展的推进者,协调相关部门将人力资源服务业明确列入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产业范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联合相关部门严肃查处和打击非法人力资源中介活动,组织开展树立“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典型活动,每年制发机构名录,定期发布人才市场供需排行、人才市场走势分析、人才市场年度报告等重要信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人员和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

(三)加强绩效考核
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各市以及绥中县、昌图县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实际,分解任务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法。

(四)完善统计考核
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方位科学统计有关数据,确保真实反映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情况,为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工作考核提供重要依据。

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纳入我省人才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完
善考评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考核评价。

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贡献重大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各市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服务业倍增计划,结合各自职责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