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39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
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
39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新人
教版
[考纲解读]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掌握我国几个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考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西气东输工程
调出区①资源储量丰富;②资源产量(或潜
在产量)巨大;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
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
量,能够满足输出
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巨大,而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天然气消费量小,
天然气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资源
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水平提
高较慢
调入区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②区
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远远难以
满足资源消费需求;③资源问题制
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东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小,经济发达,能
源消费量大,而其他能源生产无法满足
发展需要,制约经济发展。
同时以煤为
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严重环境问题
2.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判断]2000年到xx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
(xx·上海卷改编)
煤炭83.43% 86.51% 89.99%
石油16.23% 13.23% 9.84%
天然气0.34% 0.26% 0.17%
判断2000年到xx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叙述
(1)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 )
(2)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 )
(3)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 )
(4)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 )
(5)2000年到xx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 )
答案:(1)×(2)√(3)×(4)√(5)√解析:本题组以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一段时间内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和能源利用的变化原因。
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但是因为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所以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总量仍然在上升;石油消费的比重降低幅度比天然气小,石油消耗的总量大于天然气,所以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根据图表内容显示,该地煤炭的消耗比重超过80%,而且比例不断增多,说明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变化,而且增强。
甲图是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乙图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发展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
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C.通过东、西部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加大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
2.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
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东部有经济、技术的优势;西部有资源优势,相互协调发展。
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高,说明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考点二我国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差异
西线工程中线工程东线工程
方案设计将在长江上游通天河、
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
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
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
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
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
水库引水,沿规划线路
开挖渠道输水,经黄淮
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
以西穿过黄河,继续沿
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
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
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
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
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
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
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
水:一路向北输往天津;
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
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
水到烟台、威海
续表
(2)南水北调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污染较严重,水质变差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实行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防治水污染
中线方案调水量较大,对汉江中下游有一定影响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丹江口水库发电量减少开发其他地区的水能
占用土地和移民较多妥善地调整土地和解决移民安置问题
西线方案
调水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调出区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和长江
上游干流损失部分水能
可通过黄河上游水能开发来补偿
对漂木的影响木材将改为公路外运
淹没部分草场和造成少量牧民搬迁
需要做好新草场的开发规划和安置好
移民
2.西电东送
(1)地理背景: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
(2)三条线路(如下图)
3.晋煤外运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填空]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xx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xx·江苏卷改编)
(1)与2003年相比,xx年,水资源循环利用率________,供水总量________,用水________发生了明显变化,________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________。
(①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③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④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1)提高减少结构环境(2)①④
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表明再生水的供水量大幅提高,2003年的供水量为8.3+25.4+2.1=35.8,xx年的供水量为3.9+17.9+8.0+3.5=33.3。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环境用水量增长幅度最大。
第(2)题,南水北调缓解了水资源短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但不能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故①正确,②错误。
远距离调水提高了水的使用成本,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故③错误,④正确。
2.[判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判断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xx·浙江卷改编)
(1)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 )
(2)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 )
(3)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 )
(4)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 )
(5)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 )
(6)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 )
(7)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 )
(8)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 )
答案:(1)×(2)√(3)×(4)√(5)√(6)×(7)×(8)×
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京杭运河北段已经淤塞,南段能通航,而丙地位于南段,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由图示海拔可知,丁地海拔高于戊地,丙地海拔低于丁地,所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丁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在丙至丁段无法实现自流引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戊地,所以能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在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所以长江的水质备受社会关注;该工程会造成长江入海水量减少,从而会使长江向海洋输送的泥沙量减少;该工程不会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该工程会提高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2012年10月29日10时,在安徽省铜陵县钟鸣镇的长江岸边,皖电东送工程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地线支架成功就位。
皖电东送工程是xx年度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重点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向上海等地输送超过500亿度电。
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等地输送的是以________为主要能源的电力。
( )
A.天然气B.石油
C.煤炭D.水能
2.关于皖电东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煤炭产业发展层次
B.使该地区的经济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减少就业机会
C.改善安徽省淮南地区的环境状况
D.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皖电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安徽省的淮南市,而该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产地,因此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浙江等地输送的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电力。
第2题,皖电东送是通过坑口电站的建设,将安徽淮南煤矿基地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输出,将淮南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煤炭产业发展层次,有利于促进淮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同时,有利于改善上海、浙江等地的环境状况及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但是,由于坑口电站建设在淮南,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将会加重。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
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
A.调整产业结构B.加剧环境污染
C.缓解能源紧张D.促进资源开发
4.关于“疆电外送”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B.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
C.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D.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疆电外送”是能源的输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C项正确。
输电不能直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开发,A、D项错误。
输入的电力能源是清洁能源,对输入区没有污染,B项错误。
第4题,甲图新疆晾房利用的是当地气候干燥,蒸发旺盛的特点,不是昼夜温差大的特点,A项错误。
乙图是陕西窑洞,体现了当地干旱,降水少的特点,B项错误。
丙图是青海牧场,经济水平落后,科技水平低,C项错误。
丁图是四川水田,发展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D项正确。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
1.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思维流程
2.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分析的主要内容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资源调配的原因
原因关键词答题思路
资源多少气候特征;
资源分布
位于××气候区(背、迎风坡),降水
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工农业、人口、
浪费、污染
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
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
浪费严重
关键词答题思路
消费能力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
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影响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关键词答题思路
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4)
关键词答题思路
(1)经济效益角度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
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角度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
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角度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典例强训提能力]
[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国家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
该国南部的地下含水层理论上可以供水长达1 000年。
1983年,该国政府开始建造一个巨大的水道系统——“大人工河工程”,从1 300口水井中将淡水引到北方400英里(1英里≈1 609米)以外的沿海城市。
(1)简述“大人工河工程”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此工程对南部输出地和北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
(2)请设计一条从该国输往北美东岸的石油运输路线,要求距离较短,顺洋流航行,写出该线路所经过的主要海峡及洋流名称。
[答案](1)意义: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把南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工程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沿线地区提供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
输出地:可能引起地面塌陷;导致水资源减少;地表植被减少,荒漠化加剧。
输入地:可产生土地盐碱化,可能造成外来植物入侵。
(2)直布罗陀海峡;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