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锌片与2mol/L H2SO4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mol/L的硝酸溶液提高氢离子浓度
B.将稀H2SO4改用98%浓H2SO4
C. 向反应体系中立即加入大量CuSO4溶液
D.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4.5mol/L的盐酸溶液
D. 反应进行80s时,X物质的量浓度为0.04mol/L
参考答案:
D
2. 2017年5月18日上午中国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正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CH4·nH2O)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则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属于烃
B. 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C. 可燃冰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
D. 可燃冰燃烧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参考答案:
C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甲烷属于烷烃,故A正确;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故B正确;
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不可能变成固态油,故C错误;
D、可燃冰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故选C。
3.
鉴别苯酚、硫氰化钾、乙酸、氢氧化钠四种溶液,可用的一种试剂是:
A.盐酸
B.食盐
C.新制的氢氧化铜
D.氯化铁
参考答案:
D
4. 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B. 海水制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Na
D. 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参考答案:
C
分析:A.钾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该过程中钾元素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和Na;
D.潮汐发电是利用动能转化为电能。
详解:A.海水中的钾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其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利用了水易挥发的性质进行分离,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错误;
C.钠是活泼金属,利用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和Na,C正确;
D.利用潮汐发电是利用动能转化为电能,而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
答案选C。
5. 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加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
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化合物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的含砷化合物。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1mol+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失去2mol电子
C.上述过程中+5价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D.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化合物作氧化剂
参考答案:
B
略
6. 溶液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2 B.1:1 C.3:1 D.1:3
参考答案:
C
7. 一定条件下,将A、B、C三种气体各1 mol通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B2C,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B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 0
B. 0.5 mol
C. 1 mol
D. 1.5 mol
参考答案:
C
根据题意这是个可逆反应。
反应向右进行,即使全部转化为C,消耗A1mol,B只消耗0.5mol。
如果反应向左进行,C完全转化为A和B,则只能转化为1molA,0,5molB;0.5molB加上之前的1molB总共是1.5mol。
由于是可逆反应。
这两种极端情况是不存在的;所以B物质的量的范围在0.5mol到
1.5mol之间(不包括这两个极端值);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正确选项C。
8.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H2SO4===H++SO B.NaHSO4 ===Na++HSO4—
C.NaCl===Na++Cl- D.Al2(SO4)3===Al+3SO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元素的单质最易跟氢气化合生成氢化物的是()
A. 硼
B. 氮
C. 氟
D. 碳
参考答案:
C
略10. 在反应3Cl2+2FeBr2===2FeCl3+2Br2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A. Fe
B. Fe和Br
C. Cl
D. C1和Br
参考答案:
C
【详解】反应3Cl2+2FeBr2=2FeCl3+2Br2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价,Fe元素+2价升高为+3价,Br元素由-1价升高为0,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该反应中Cl元素被还原。
故选C。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11. 判断A n+比B m+的氧化性强,下列根据正确的是
A. mA n++nB=mA+nB m+
B. mA n++C=mA+C mn+ C+ nB m+ = C mn+ + nB
C.A、B为同周期元素,其最高化合价分别是+n,+m,且m>n
D. A、B为同主族元素,n=m=最高正价,A比B的原子序数大
参考答案:
A
1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若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
B. 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能找到半导体材料
C. 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ⅠA和ⅡA族,碱性:CsOH>Ba(OH)2
D.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参考答案:
D
【详解】A.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在Y的下一周期,则原子序数:X>Y,故A 不选;B.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则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能找到半导体的元素,如Si等,故B不选;C.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对应碱的碱性越强,则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金属性Cs>Ba,碱性:CsOH>Ba(OH)2,
故C不选;D.水溶液的酸性:HCl>H2S,但不能利用此性质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应该通过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判断,故D选;故选D。
13. 已知某元素的一种原子可用符号表示,则组成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基本微粒总数是A.Z B.A C.A+Z D.A-Z
参考答案:
C
略
14.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I—、NO3—、Fe3+、H+
B. Ag+、C1—、K+、SO42—
C. Ba2+、OH—、SO42—、Br—
D. NH4+、Br—、OH—、Na+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下列类型的化学反应也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
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
是;(3)碱石灰的作用
是
(4)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如果要在A处玻璃管口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这一操作的目的
是
(5)如果改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是否还需要用到碱石
灰?,理由
是。
参考答案:
(8分每空1分)(1)3Fe+4H2O(g) Fe3O4+4H2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干燥反应产生的气体(4)H2;验纯;防止点燃时,氢气因含有氧气而爆炸
(5)不需要;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又会产生水蒸气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8分)在1×105 Pa和298 K时,将1 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
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
共价键H-H N≡N N-H
键能(kJ·mol-1)436945391
(1
(2)298 K时,取1mol N2和3mol H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
若1 mol N2和3 mol H2完全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__________;(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Q1>Q2 B.Q1<Q2 C.Q1=Q2
如此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放热
(2)93KJ
(3) A ,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
18. (10分)称取三份1.52 g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样品。
第一份样品和过量H2SO4反应生成0.896 L(标准状况,下同)气体及0.56 g残余固体;第二份样品和过量NaOH溶液反应得0.896 L气体及0.96 g残余固体;第三份样品在隔绝空气下加热得到一化合物,化合物和过量H3PO4反应得0.448 L气体,使之和1.000 L O2混合并反应,消耗了约90%的O2。
请写出两种单质的符号及第三份样品所有反应的方程式。
参考答案:
单质是 Mg和Si
2 Mg + Si = Mg2Si
Mg2Si + 4 H3PO4 = SiH4 + 2Mg(H2PO4)2*
SiH4 + 2 O2 = SiO2 + 2 H2O
*题意为过量,不能写成Mg3 (PO4)2,不得分;若写成MgHPO4扣一半分。
19. 在下列各变化中,E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常温下),F为淡黄色粉末,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反应条件均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⑴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每生成2.24LG(标准状况),该反应转移
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⑵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C、D均含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之间。
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是。
⑶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是一种强碱,B是一种酸式盐,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且B
遇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加热条件下,当A过量时,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是。
⑷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是一种强酸,B是一种含两种金属元素的盐,当A过量时,C及D均易溶于水。
则A过量时反应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
(1)2Na2O2+2H2O=4NaOH+O2↑(2分) 0.2mol(2分)
(2)Cl
2+2NaOH=NaCl+NaClO+H2O(2分)
(3)NH4++HCO3-+2OH-= NH3↑+CO32-+2H2O(2分)
(4)AlO2-+4H+=Al3++2H2O(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