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相关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的相关介绍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
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
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
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中文学名鸡
拉丁学名Gallus domestia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目鸡形目
科雉科
属原鸡属
亚属红原鸡
种家鸡
介绍
鸡(名):(形声。
繁体字从鸟,从奚,奚亦声。
“奚”意为“世世代代”。
“奚”与“鸟”联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家养的鸟”。
)
本义:世世代代家养的鸟。
家禽名。
雄鸡可以报晓。
说明:本字或体从奚从隹,“隹”本指“鸟儿”,特指“鸟头”,引申为“尖头”、“顶端”。
“奚”与“隹”联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家养的鸟儿中最早驯养的一种”、“处于家禽品种序列顶端的禽类”。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chicken] 鸡,知时兽也。
从隹,奚声。
籀文从鸟。
――《说文》鸡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汉书·五行志》食菽与鸡。
――《礼记·月令》鸡曰翰音。
――《礼记·曲礼》巽为鸡。
――《易·说卦传》工商执鸡。
――《周礼·大宗伯》鸡犬相闻。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人具鸡黍。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鸡栖于厅。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鸡男(雄鸡);鸡坊(养鸡场)。
鸡,家禽之一。
头部有红色肉冠和肉髯。
雄的善啼好斗,能报晓。
品种很多。
肉和蛋供食用:养~致富。
2.指醯鸡。
按:著名词典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此物非彼物考释四则》指出:《汉语大字典》“鸡﹝鸡﹞”之释文云:“同‘鸡’。
《说文·隹部》:‘鸡,知时畜也。
鸡,籀文鸡从鸟。
’”书例有宋代刘过《独醒赋》:“譬犹醯酸出鸡,莲生于泥。
”
“醯酸”何以会出作为“知时畜”的“鸡”呢?作为家禽的鸡与醯酸何以会有这“出”的关系呢?
醯,即今人所言之醋。
《论语·公冶长》:“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邢昺疏:“醯,醋也。
”古代酿醋、酿酒有所相类,故醋亦称之为醋酒。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四·醋》释名引陶弘景云:“醋酒……亦谓之醯,以有苦味,俗谓苦酒。
”醯有时亦用指酒。
《仪礼·聘礼》:“醯醢百瓮,夹碑十以为列,醯在东。
”贾公彦疏:“醯是酿谷为之,酒之类。
”醯酸要么是指醋,要么是指带有酸味的酒。
无论它是指醋,还是指酒,显然都不会产生出“知时畜”的家禽鸡来。
那么“醯酸出鸡”的“鸡”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明代袁宏道《醉叟传》云:“诸小虫浸渍杯中,如鸡在醯,与酒俱尽。
”文中亦是以“鸡”与“醯”并提,而且还特别言及“与酒俱尽”,说明这鸡并非家禽。
因为作为家禽的鸡放在醋酒中,时间再长都不当会“尽”。
《列子·天瑞》云:“醯鸡生乎酒。
”此与“醯酸出鸡”当是一个意思。
所以上文所言的“鸡”自是指醯鸡。
《庄子·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郭象注:“醯鸡者,瓮中之蠛蠓。
”《经典释文》引司马云:“若酒上蠛蠓也。
”郭庆藩集释:《太平御览》三九五引司马云:“醯鸡,酒上飞蚋。
”从以上注文可知,所谓醯鸡实际就是酒瓮醋坛中的一种小飞虫。
所以《抱朴子·塞难》又有“蠛蠓之育于醯醋”的说法,“育”,就是“生”,就是“出”;而“蠛蠓”,亦即“飞蚋”,就是“醯鸡”,也就是所谓的“鸡”。
醯鸡非鸡,其与家禽毫无相干,故词典当为“鸡”另立“醯鸡”一义。
《汉语大词典》“鸡”单字下亦无“醯鸡”一义,据上当补入。
酉的字形为酒器的象形。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中,发现《日书》两种。
其中有一种载有生肖,并指出“酉,水也。
”于豪亮解释说:“酉,水也。
”水读为“雉”,“雉是野鸡,说酉属鸡,当是从酉属雉发展而来的。
”可能在十二生肖出现之时,人们以鸡和雉同为酉的属相。
到东汉时,酉与鸡相配成为定论。
王充在《论衡》中明确地说:“酉,鸡也。
”
英文翻译
鸡肉chicken、小鸡chick、母鸡hen、下蛋鸡fowl、鸡蛋egg、鸡冠(或鸡冠花)cockscomb、雄鸡cock 。
成语
呆若木鸡【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闻鸡起舞【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鹤立鸡群【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鸡飞蛋打【解释】鸡飞走了,蛋打破了。
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鸡毛蒜皮【解释】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鸡鸣狗盗【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犬不宁【解释】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鸡犬升天【解释】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金鸡独立【解释】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
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杀鸡取卵【解释】卵:蛋。
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
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偷鸡不着蚀把米【解释】俗语。
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
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闻鸡起舞【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缚鸡之力【解释】捆鸡的力量。
比喻体弱无力。
鸡皮鹤发【解释】皮肤发皱,头发苍白。
指老人。
嫁鸡随鸡,【解释】嫁狗随狗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解释】牛后:牛的肛门。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牛鼎烹鸡【解释】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
比喻大材小用。
杀鸡儆猴【解释】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诗歌名
基本信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原文:
纪德名标五①,初鸣度必三②。
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③。
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④。
气交亭育际⑤,巫峡漏司南⑥。
注释:
(咏鸡,叹其当鸣而不鸣也。
上六叙事,是案。
末二归结,是断。
德常标五,鸣必度三,此鸡之职也,今在殊方,听之则异,夜鸣失次矣,比晓能无惭乎?乃问之习俗,人情皆云如是,彼既不能司晨,亦但堪充疱已耳。
当子半亭育之时,而巫峡漏声,早有司南之报,鸡鸣果安在哉?顾注将问俗二句,作借鸡警人,言人情无德无信,与鸡相似,而充庖则独用鸡乎?《社臆》谓刺巫峡之人可杀。
皆非也。
)
①《韩诗外传》:“夫鸡,头戴冠,文也。
足传距,武也。
见敌而斗,勇也。
得食相呼,义也。
鸣不失时,信也。
鸡有五德,君犹沦而食之,其所由来近也。
”
②《记》:“鸡初鸣”。
《史·历书》:鸡三号,卒明。
注:夜至鸡三鸣,始为正月一日。
③赵曰:失次,犹《三国志》言失旦之鸡也。
蔡邕赋:“时牢落以失次。
”胡夏客曰:《楚国语》有鸡次之典,此次字所本。
④《左传》:“充君之疱。
”
⑤《列子》:“亭之毒之。
”注:“化育之意。
”刘孝标启:“一物之微,遂留亭育。
”
⑥《韩非子》: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梁元帝诗:“刻漏铭司南。
”按:司南,有四说。
朱云:夔州在南,鸡司昏晓,今失其司晨之职,故曰“巫峡漏司南。
”【顾注】鸡为火德之精,南方属火,故曰司南。
【远注】指南车有南北定向,如鸡鸣有子午定候。
《春秋说题词》:鸡为积阳,南方之象,阳出鸡鸣,以类感也。
已上数说,皆指夔鸡漏失司晨,与殊方失次犯重,今从黄生注,直指晓漏开说,更有蕴藉。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
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典故传说
呆若木鸡典出《庄子·达生》。
说周宣王特别爱看斗鸡,他请齐国驯鸡高手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
这只鸡站在那里,心神安定,不骄不躁,看上去就像木鸡一样,别的鸡见到它这副样子,全都吓跑了,不敢与它斗。
呆若木鸡的意思已演变成了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月怀一鸡典出《孟子》。
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我知道这不好,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一只,以后改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彻底洗手不干了。
”喻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牝鸡司晨典出《尚书·牧誓》。
牝鸡,母鸡也。
打鸣本是公鸡的“专利”,母鸡在早晨打鸣被认为不吉利,旧时认为这预示着家庭的败落。
封建时代用以比喻妇女篡权乱政。
鸡口牛后也作“鸡尸牛从”、“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典出《战国策·韩策》。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雄鸡断尾典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鸡鸣狗盗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今鸡鸣狗盗多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犬升天又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鸡犬皆仙”。
典出《神仙传·刘安》。
书中
说淮南王刘安修炼得道,临升天之时,“余药器置中庭,鸡犬舐啄之”,也都升天成仙了。
后世遂以鸡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到好处,亲朋好友也连带沾光。
牛鼎烹鸡典出《后汉书·边让传》。
用煮牛的大锅烹鸡。
比喻大材小用。
味如鸡肋典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某些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闻鸡起舞典出《晋书·祖逖传》。
说祖逖和刘琨少年而有壮怀,半夜听见鸡叫,便起身操演武艺,以备报效国家。
后世即以此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鹤立鸡群又作“独鹤鸡群”。
典出晋戴逵《竹林七贤论》。
说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家鸡野雉典出晋何法盛《晋中兴书》。
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鸡骨支床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山鸡舞镜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陶犬瓦鸡典出南朝梁萧绎《金缕子》。
说陶土做的狗不能守夜,泥土塑的鸡不能司晨。
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
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
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上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
”六畜日排完了,才轮到初七是人日。
为什么有这么个排法呢?古时有本叫做《农家杂事》的通俗书上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按人类驯六畜的次序排,鸡最先驯养成家禽,狗次之,其他依此类推。
另一种说法是按牲畜的大小排,小的排在前面,所以鸡排在第一,其他依次排后。
还有一种说法是按六畜和人的远近排列,鸡、狗养在屋里,接近人,猪羊次之,牛马另有栏厩,离居室最远,所以排在后面。
看来后一说似乎有些道理。
为什么人反而排在六畜之后呢?这问题古书上没有提及,
古人虽不曾发现进化论的道理,但作为能创造工具、有思想的高等动物的人类要比低一等的动物出现的较晚,是合乎生物进化的原理的。
春节人们画鸡可能因为初一是鸡日。
晋朝人着的《玄中记》里讲到前面说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
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
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家就象征着天鸡。
鸡的神圣意义在中国创日神话中,鸡有幸充当创日第一日所造之物。
“《太平御览》卷三十引《谈薮》注云: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做人。
”为何鸡会成为创日神话第一日所造之物呢?这必与鸡的神圣意义有关。
叶舒宪先生在其《原型数字“七”之谜》中有过一段描写鸡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人日创日神话中第一日所造之鸡,表面看是一种动物,在神话思维中却是某一特定的空间方位——东方的象征。
神话学家们认为,创日神话表达的从混沌到有序,从黑暗到光明的主题,是以初民日常经验中的东方日出,白昼取代黑夜的自然现象为蓝本。
春秋时代左丘明所着《国语?晋语四》记:“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十二姓反映了远古黄帝部落的十二个胞族。
十二姓之中,惟独鸡是十二地支的成员。
古代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气开始,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
战国时代,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
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口技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
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熟典。
养鸡多者,也能发财致富,这类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反映到神话传说中。
《列仙传》卷上说:"祝鸡翁者,洛阳人也。
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
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
墓栖树上,昼放散之。
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
卖鸡及子,得千余万。
辄置钱去。
"养鸡可以得千余万钱,是养鸡业经济利益丰厚的一种反映吧。
鸡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所以能够在十二生肖中占据一席特殊的位置。
它是唯一的禽类,而且与"六畜"中的排位相仿,稳稳地坐在了犬和豕之前。
生肖出现于何时,至今不明。
很可能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其萌芽。
《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女吉、儇、衣是也。
"其中的酉恰好与后来十二生肖中的鸡相配。
风俗
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
每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雄鸡,因为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土家族称踢毽子为“踢鸡”。
春节时,男女青年一起踢“鸡”,一人将“鸡”踢起,众人都去争接,接到“鸡”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
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
以后“踢鸡”就成了谈情说爱的媒介。
农历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杀鸡吓鬼。
传说是阎王爷放鬼,至来年清明节收鬼。
民间以为鬼怕鸡血,鸡血避邪,故于十月一日杀鸡吓鬼,以使小鬼不敢出来。
俗语称:“十月一日,杀小鸡儿。
”
山东一些地区有“抱鸡”的婚俗。
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随花轿出发,前往送亲。
因鸡与“吉”谐音,抱鸡图的是吉利。
另外,在古时有一种留“长命鸡”的习俗。
临近娶新时,男方要准备大红公鸡一只,女方准备一只肥鸡,母鸡表示新娘为“吉人”。
出嫁时,女方所备的公鸡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着,随花轿出发,并要在公鸡未鸣之前赶到男家。
人们认为公鸡不睡觉,而母鸡不睡,寓以气势压倒公鸡。
然后,男方将公鸡交给抱鸡人,将公鸡、母鸡一同拴在桌腿上,并不时打公鸡,直到公鸡有气无力,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征。
之后,这两只鸡不得杀掉,故称长命鸡。
而在浙江一带有流行“宰鸡”的婚姻风俗。
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女家则在地上铺一块白布,让新郎在上面宰鸡,鸡血不能滴在白布上,否则滴几滴就罚几杯酒。
杀鸡时,女家故意相撞新郎,但有经验的新郎则能应付自如,不让女方得逞。
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流行“鸡米礼”的风俗。
鸡米礼分鸡米单礼和约米双礼两种。
单礼为一只公鸡和一坛米酒;双礼为两面三刀只大公鸡,一坛米酒,一坛谷种。
这是嫡亲或姻亲之间在出生、结婚、盖房时互送的礼品。
旧时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流行饮鸡血酒的交际风俗。
在结拜兄弟时,为了表示亲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们宰一只雄鸡,在每碗酒里滴几滴鸡血,对天发誓,然后将血酒一饮而尽。
种群分布
鸡的种类很多,各地所产的鸡。
大小形色都不相同。
中国鸡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
在甘肃天水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中,已经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家鸡我国甲骨文中有“鸡”字,说明我国远在3000多年前就认识鸡,养鸡在我国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鸡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国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
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例如凤的形象来源于鸡。
《太平御览》:“黄帝之时,以凤为鸡。
”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
据考,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
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
南朝宗檩撰《荆楚岁时记》也载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此习俗流传下来,使在门楣上贴鸡成为四川成都一带春节的习俗。
过去在桃花坞年画中也有“鸡王镇宅”的年画,图案上是一只大公鸡口衔毒虫。
斗鸡在我国历史上久盛不衰,曾被人们作为消遣和夸豪斗胜的手段,这从考古出土的汉代石刻和画像砖上可见形象逼真的斗鸡图。
《战国策·齐策》最早记载我国先秦时期的斗鸡娱乐:“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斗鸡的风气在唐代很盛行,尤其是特权阶层的人物——宠信宦官、王孙公子。
斗鸡以后又推广到军中,用以激励战士的勇气,提高兵卒的斗志,当年日本遣使来朝,曾把斗鸡的见闻介绍回国,日本也仿效一时。
以后又传向老挝、越南、菲律宾等国。
如今国内和世界各地还有斗鸡。
老挝和越南(1968年)、菲律宾(1997)等国都曾发行过斗鸡邮票;古巴1981年5月25日发行的《斗鸡》邮票的1套,全6枚,图6为第一枚,是一只昂首好斗的斗鸡。
菲律宾1997年12月18日发行了《斗鸡》邮票,全套8枚(两个四方连)和2枚小型张,邮票描绘斗鸡用的鸡,小型张描绘两鸡相斗的场面。
雄鸡作为善斗的勇士,它的气魄和英姿,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赏识,常以雄鸡作为诗、画创作的素材。
例如,《诗经·风雨》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被引申为形容在风雨飘摇、动乱黑暗的年代,有正义感的君子还是坚持操守,勇敢地为理想而斗争。
画家徐悲鸿曾创作《雨中鸡鸣》,朱宣咸创作中国画《金鸡赛菊》、《丝瓜小鸡》、《鸡》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以鸡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何时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人们信赖公鸡,是因为公鸡有信德,而雄鸡报时从不会报错,古人说这是“守夜不失时”,是信德的表现。
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按今人的话说,就是鸡有勤奋、准确、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
晋代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鼓舞着人们的斗志,竟被誉为“人之楷模”。
现代人们赞美鸡,主要是赞美鸡的武勇之德和守时报晓之信德。
例如,我国发行的生肖邮票《辛酉年》(T.58),原画是画家张汀创作的,他采用夸张和浪漫的手法,描绘出一只五彩缤纷、英姿勃勃的花公鸡。
它引颈昂首、振奋抖扬、雄视而立,是一位勇士,是一位英雄,又是时间前进的响亮号角!我国各地启用的纪念邮戳也大多以昂首挺胸的“金鸡报晓”为主图。
欧洲有的国家还习惯以雄鸡图案
作为风向标,多哥1973年发行的《国际气象组织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即以鸡为主图。
2009年10月26日下午,应邀出席根亲文化节并参加“品味亲情——固始优质农产品开发合作战略研讨会”的嘉宾到“中国鸡文化博物馆”参观,这标志着中国首个“鸡文化博物馆”我县建成并对外开放。
我国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有关鸡的文化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认真总结和传播各种鸡文化现象,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鉴于此,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优质鸡繁育供种企业的三高公司在固始鸡生态养殖园内辟建了这座“中国鸡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分3个展厅,通过展板、文物、标本、实物、书画作品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家鸡的品种形成,养鸡业的发展变迁历史、发展趋势,世界主要鸡种的分布、我国鸡种分布以及主要鸡种的外观特点、性状性能,与鸡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文学、书画、各类工艺品、以及饮食文化等,固始鸡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的历程、成效。
法国鸡
在法国住过的人都知道,号称“公鸡之国”的法兰西,鸡并非“贵族”,鸡肉差不多是肉类中最便宜的一种。
但有趣的是,在不少法国传统家庭,尤其在乡村的大家庭里,吃鸡是件郑重其事的事,不但要特意放在周末吃,而且最好全家一起吃。
其中的原因要追溯到16世纪赫赫有名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
他原本是法国南部一个又小又穷的邦国君主,靠着文韬武略当上法国国王。
上任时法国还是一个烂摊子,百姓终年劳作,却连最便宜的鸡肉也吃不起。
亨利四世发誓“要让农民们每个周末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
经过多年改革,法国经济好转,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平时基本能吃到鸡肉了。
从那时起,法国人开始把吃鸡的周末当作过节一样。
为纪念亨利四世,许多法国南方城市还在出售一种叫“亨利四世”的彩色水果糖,不少传统家庭仍恪守周末吃鸡的传统,“要让农民们每个周末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的名言也写进小学课本,一代代传承下来。
鸡与太阳
鸡形象已经被神化。
鸡虽然不等于太阳,但是鸡是太阳的使者或传令者。
于是,就有陶鸡、鸡形壶和青铜“金鸡”等,有的可能本身已经被神化,有的早被看作是神的使者或助手。
这里说的“神”,首先是太阳神和火神。
不是祭祀品而是祭祀对象的鸡,地位当然要高一些。